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级领导调研报告-26篇(第2/44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24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5分钟

5.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特色文化队伍。鸬鸟镇全镇有省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各1名,各村共有文艺队伍31支,文化志愿者300余人。如仙佰坑村依托该镇唯一的省级非遗项目鳌鱼灯,组建了女子鳌鱼灯队;太平山村将滚灯传统特色和现代健身元素巧妙结合,组建了滚灯操队。各村文化队伍发挥所长,在家门口自编自导自演,举办"新风汇鸬鸟""我们的村晚"等文化活动,每年约200场次。

6.以常态化培训辅导提升队伍能力。加强与区文化馆的对接,发挥镇文化站作用,派送一批文艺辅导员、文化指导员到各村开展文艺辅导、创作指导等,促进基层文化队伍成长。邀请文艺工作者、文化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到当地进行文艺创作采风,吸收他们的先进理念,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思想层次和专业水平。组织村级宣传文化员定期参加培训,举办"我有我特长""我有我主张"等系列才艺展演和活动方案策划大赛,通过以赛代训,提高基层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二、鸬鸟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

1.基层宣传文化人才总量不足,文艺骨干比较缺乏。各村1名宣传文化员,相对于2000人左右的村民数量,人员明显不够,特别是一些宣传文化员还兼任村干部,兼管计生、统战、民政等工作,真正从事宣传文化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调研也发现,各村普遍缺乏文艺骨干,有一技之长又热心文化事业的文化带头人更是一人难求,导致文化活动组织比较困难,群众参与度不高、参与面过窄,存在着女多男少和中老年人多、青少年人少的现象。以太平山村为例,全村人口2690人,虽然有龙灯、健身等9支文体队伍,但经常性参加文化活动的不过百把人。

2.基层文化人才专业水平不高,文化活动层次较低。有的文化管理员没有文艺特长,对文化专业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难有作为。有些地方农村的"乡土人才"正在老化,而新人培养严重滞后,文化项目传承后继乏人。如山沟沟村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鳌鱼灯,目前仅剩一位年过半百的传承人在苦苦支撑。从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来看,不少文化活动只是打打腰鼓、扭扭秧歌、跳跳排舞,文化层次明显偏低。有些文化活动不适应当前农民群众的需求,缺乏吸引力,如送电影下乡,放映的影片过老,群众观影热情不高,观看人员寥寥。

3.基层宣传文化工作者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普遍缺少"几把刷子"。一些年纪较大的基层干部在传统活动方式上有经验,但对如何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不熟悉。而年轻干部普遍有学历但没实践经历,不熟悉群众工作,缺少方法手段。基层宣讲员的能力素质也有所欠缺,存在宣讲手段单一、效果不佳的问题,有的宣讲员只能对着文件读、拿着稿子念,有的则把布置工作当成了宣讲内容,难以做到把宣讲党的政策与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工作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4.农村青年人口流出严重,文化领域创新创业人才比较缺乏。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大量为推动乡村发展和满足农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美丽环境提供整体规划和设计的文化创新和创业人才。鸬鸟镇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对城市文化人才来此集聚创业缺乏足够吸引力,而本地年轻人大量外出创业也引发了空心化现象。调研发现,该镇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时,懂创意策划、市场运作的人才很少,几乎还是一个空白;一些村庄环境、农家乐集聚点和农户庭院建设,由于缺乏规划、设计,存在着布局凌乱、品位不高等情况。

5.地方财政对宣传文化工作支持力度有限,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经费保障还不够有力。鸬鸟镇各行政村集体收入普遍只有30~40万元/年,而维持村务运行起码要100万元/年以上。村级宣传文化员作为各村组织宣传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待遇普遍偏低。他们往往是兼职干,导致主业变成了"第二职业"甚至是附带业务,精力投入不足。据了解,由于财力不足,该镇宣传文化员的工作经费和宣传文化队伍培训经费主要靠市、区两级财政保障,镇、村两级缺乏资金配套。

三、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鸬鸟镇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多带有普遍性,必须深入分析、精准施策。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立足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际,我们的对策建议是:

1.强化定向培养,解决基层专业文化人才"哪里来"的问题。联合文化、教育等部门,发挥艺术类院校的优势,建立面向基层的文化人才定向培养机制,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改革招聘机制,针对农村文化管理人才特点,改进招录办法,强化专业条件,严把进人关,真正做到把专业对口、有文艺特长的人选聘到宣传文化员队伍中来。

2.构建联动体系,推进县、镇、村三级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以县域为单位,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整合各级各方力量,开展以宣讲理论政策、组织文化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加强培训教育、提供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把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到农村。明确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县级设总队,负责制定全县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对镇、村两级志愿者进行系统化培训辅导,指导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同时以组织化方式到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镇级设分队,承接总队安排的活动任务,做好村级志愿者培训辅导,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志愿服务;村级设小队,组织各类常态化文化志愿服务。

3.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农村文化发展新动能。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土地资源等优势,以优惠政策和良好服务吸引外来企业落地创业,积极开展村企合作,搭建起乡村与城市的桥梁,带动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市文化人才到乡村舞台一展身手,形成文化设施共建、文化活动联办、文化生活共享的良好局面。激活内生机制,充分发挥农村民间力量作用,探索设立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农村文化礼堂独立法人理事会,通过社会化运作,为文化礼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推动实现农村文化活动由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4.创造良好环境,发挥"新乡贤"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乡贤文化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特征,要培育发展乡贤理事会、参事会、议事会等乡贤组织,引导一批威望高,有学识专长、创业经验,热心农村发展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和文化建设。为"新乡贤"发挥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建立"新乡贤"荣誉关爱激励机制,对作出积极贡献的"新乡贤"团体和个人给予褒奖。

5.注重培训辅导,提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能力和素质。建立分层分类培训辅导机制,对宣传委员、宣传干事、信息员、宣传文化员和文化骨干进行分类、分主题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党委宣传部门组织的培训班。瞄准农村文化活动带头人、文化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群体,制定专门化培养措施和个性化培养方案,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结对帮带机制,定期邀请宣传系统各级专家和优秀师资进行授课指导,开展师徒结对。建立上挂下派锻炼机制,有重点地选派乡镇和村级年轻宣传文化员到上级机关上挂学习,在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中加强历练。

全力打造"枫桥经验"网络升级版

--关于"龙游通+全民网格"模式的调研报告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周国辉

根据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5月中旬,我和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有关同志在衢州市龙游县蹲点调研,着重就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探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先后走访了大街乡新槽村、贺田村,龙洲街道后田铺村,罗家乡席家村,湖镇镇地圩村和詹家镇浦山村等6个村,走村串户,聊天交流,从村容村貌、山水人居、田头村落、屋内庭外、文化礼堂和村民的言谈举止中,欣喜地看到,十多年来该县农村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推进"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其间,听到当地村乡干部和群众多次点赞龙游县借助"村情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党建+""互联网+",推广运用"龙游通",推进县域社会服务和治理体系建设。随后,我又专门到龙游县综合信息指挥中心,详细了解"龙游通"的运用情况,还同"村情通"的创始者--张王村党支部书记袁平华作了交流。经过调研,我认为这是一个基层社会服务治理具有典型意义的创新实践案例,它来自基层,源于创新,依托网络,依靠群众,实现一网覆盖,一网打通,有效破解了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发挥难、村情民意掌握难、群众办事诉求难、参与治理难等问题,是可以复制、拓展、推广的"枫桥经验"升级版、"三民工程"智慧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提高版,且具有整合现有人力资源、技术支持基础好和资金投入少等良好条件。

一、事情缘起

"龙游通"发端于"村情通",最早起源于基层党支部的探索创新。2015年前,地处衢江畔的张王村环境脏乱差,村民之间矛盾多,干群冲突、邻里纠纷多发常发,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上访村"。临危受命的村支书袁平华,当时是一名由东华街道聘用的"临时工"。从协警转岗到村干部,工作性质完全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要不停地沟通化解矛盾。到任后,袁平华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发现问题的根源大多出在村务公开不规范、"信息不对称"上。村民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回复,村干部缺少了解村情的有效途径,成为隔在彼此信任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在村民与村两委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袁平华想到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e平台,于是"村情通"APP诞生了。初期设置了"三务公开""村民信箱""随手拍""红黑榜"等板块,虽然内容相对单一,但让村民反映问题有了去处,干部了解民情有了来源。想不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使用,张王村的信访件迅速减少,至今持续保持在零位运行。

2017年4月,龙游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少华到张王村调研,无意中发现张王村通过"村情通"管理村务这一新颖又实用的村务管理模式,立即将这一"草根创新"向县委主要领导报告。龙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认真调研后,进行了深入总结研究,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形成"一号两端"构架,即微信公众号应用前端和PC、手机钉钉管理后端。通过信息收集发布、网络在线服务、掌上电子办公、线上即时沟通、后台推送流转,实现村级事务信息在前端和后端动态交互式管理。此后,龙游在全县域推广"村情通",包括党建、平安、管理、服务、信用等五大体系,覆盖全县262个行政村,农村群众关注超过20.23万人(包含实名认证11.6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72.9%,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联、人人用。在"龙游通"成熟应用的基础上,2018年5月,拓展推出面向社区的"社情通",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县城的社区居民,又推出了面向工业园区的"企情通",为企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村情通""社情通""企情通"三通合一,融合成覆盖全县域的"龙游通"。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