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级领导调研报告-26篇(第27/44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24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5分钟

第二,始终保持村监委会的民意代表性。这是传承发展推广"后陈经验"的灵魂。一要引导群众充分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定地走群众路线,强化群众的参与意识,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民主监督中的有效作用。二要确保群众充分行使权利。全面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确保让人民群众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明明白白地知道权利怎么用、理直气壮地行使监督权,切实防止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三要坚决取信于民。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村务监督的核心要素,完善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等现象。

第三,始终保持村务监督的锋芒。这是传承发展推广"后陈经验"的关键。一要以法治化推动监督更规范。进一步完善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理顺村党组织与村监委会之间的关系,健全村监委会的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规范监督程序、丰富监督方式、创新监督载体。二要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动监督更精准。以建立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为抓手,加快形成村级权力运行的"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要件清单"和"处罚清单",通过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制权等,把村务管理的权力底数、权力来源、使用条件、运行规则晒清楚,为监督提供更精准的靶标。三要以新方式、新手段推动监督更有质量。推广和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建立数据丰富、全程留痕、重在预防、功能完备的群众可用、会用、管用的村务监督信息系统。四要以队伍建设推动监督更上水平。全面提高履职能力,打造党性强、纪律强、责任强、能力强、作风强的村监委队伍,启动村监委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健全村监委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工作机制,落实村监委会办公场所、人员经费保障等政策。

第四,始终坚持通过村务监督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是传承发展推广"后陈经验"的目标。一要通过监督促进发展。把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检验村监委会工作的重要标准,村监委会要广泛凝聚民心民智,帮助支持村两委制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助力推进事关村集体经济发展、事关农村社会事业进步、事关美丽村庄建设等重大工作。二要通过监督改善民生。聚焦农村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居家养老等民生问题,问计于民、问情于民、问需于民,把需求向村两委真实反映,督促村两委按照村民意愿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做到以民主保障民生。三要通过监督增强便民服务能力。把建设好、发挥好、维护好便民中心作为加强村监委会建设的重要平台,在解决"不愿管""不好管""不善管"等问题上,发挥村监委会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叠加和加强法律服务、治安管理、访调结合等新内涵。

"后陈经验"与"枫桥经验"一样,都花开浙江、香满全国,理应协调推进,使其相得益彰。我们要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为契机,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部署,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要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靠群众解决问题,推动面上制度创新,加强分类指导,不断丰富和完善新时代"后陈经验",推动村务监督工作继续走在前列,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跳出狭隘"美" 建设新台州

--关于美丽台州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台州市委书记 陈奕君

按照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要求,近期我围绕美丽台州建设这一主题深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事业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等多个领域进行调查研究,摸底子、找短板、理思路,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市委召开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大会,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市委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把美丽台州建设作为新时代的垦荒,耕耘美丽事业,共建美丽家园。

一、基础和优势

从台州自身看,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既是应有的政治担当,也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台州自然禀赋优越,美丽元素富集,有着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一是天生丽质,山海水城禀赋突出。台州兼得山海之利,群山怀抱,依海而兴,城在水中,有"海上名山"的风采,有"东海之门"的美誉,有"江南水乡"的神韵,空气质量居全国设区城市前列。台州的山美,天台山、神仙居闻名全国;台州的海美,濒临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等3个海湾,大陆海岸线长达651公里,占全省的28%,拥有海岛691个,占全省的21%,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台州的水美,境内有大小河流8000多条,市区水域面积超过46平方公里,是一座水上之城。

二是格局大气,城市形态疏朗有致。撤地建市20多年来,台州中心城市逐渐丰满,城乡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形成龙头引领、梯度发展、市域一体化的城市发展形态。台州中心城市环抱绿心,椒江、黄岩、路桥三区相对独立,形成了大疏大密、舒朗而有活力的组团式城市形态。

三是和合传承,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台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人文美和历史美。距今1万年的下汤文化在此发祥。台州的和合文化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典型形态和鲜活样本,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享有盛誉,儒释道三教合一、共生共荣;"和合二仙"寒山、拾得隐居天台山,国清寺更是和合文化的重要渊源地。进入当代,台州孕育了大陈岛垦荒精神,其内涵与红船精神一致,也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

二、问题和短板

具体体现在"四个不够到位":

一是规划管控还不够到位。城乡规划和城市设计相对滞后,对人口、生态、环境、交通、地下空间等的研究思考和统筹谋划不够深。重点区块规划缺乏整体感、协调性,城市天际线、主次干道两侧立面、建筑色彩风格缺乏个性设计,自然和人文还没有融入城市和乡村。

二是环境整治还不够到位。治水成效还需要巩固,尤其是离治水成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治本措施落实不够有力,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还要花很大力气。

三是民生供给还不够到位。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医疗卫生"三千指标"排在全省后三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看病难"问题仍较突出。

四是城市管理还不够到位。城市管理精细化、精准度有待提高,依托社区的网格化共治体系不够健全。市民文明素养有待提升,停车入位、垃圾入箱、排队乘车等文明习惯还没有自觉养成。

三、目标和内涵

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照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深入思考美丽台州建设的内涵。我们跳出狭隘的"美",探索了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城乡环境景区化、公共服务优质化、社会文明风尚化的实践路径,提出了"山海水城魅力彰显、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标追求。美丽台州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三生融合的绿色化理念。切实把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活、物质与精神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美丽台州建设的使命担当,就是匠心独运的品质化建设。要以对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负责,对台州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去精雕细琢、用心经营,做到不留败笔、少留遗憾,多留经典、永留情怀。美丽台州建设的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治理。美丽台州建设的动力源泉,就是垦荒精神的新时代传承。美丽台州建设具体围绕"五美"展开:

一是城市格局空间美。城市空间是美丽台州的骨架。台州的地理空间和自然肌理赋予了城市独有的格局,也赋予城市独特的魅力,要在市区组团发展、市域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打通山海协同、三湾联动的格局美,充分彰显坐山向海、临港拥湾、港产城湾一体的城市特质,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美好形态。

二是生态秀丽环境美。生态秀丽是美丽台州的底色。要把台州作为一个"大花园"来打造,使台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空气更清新,把"山海水城"之美充分呈现,打造人人向往的宜居美城。

三是精致风貌品质美。精致品质是美丽台州的气质。城市之美,既靠天生丽质,也需精心修饰打扮。要以工匠精神高品质规划、建设、管理,绣花般地织造城市形态风貌,让城市在精致中展现建筑之美、文化气韵、现代风尚、乡愁记忆。

四是人居和乐生活美。人居和乐是美丽台州的根本。美丽台州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着眼于人的需求,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是文明风尚心灵美。文明风尚是美丽台州的精髓。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以现代城市文明引领风尚,让台州成为一座有"品德"、有"涵养"、有"温度"的城市。

四、路径和措施

一是坚持规划设计引领。着眼于"山、海、水、城"和谐共生,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整体布局。把规划设计作为"美丽台州"建设的先导性、引领性工程,抓住城市总规编制和城市设计两个国家级试点的机遇,高标准编制新一轮城市总规,对海湾型城市的总体格局作顶层设计,对三区融合、三区两市协同、市域一体化发展作系统架构。加快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

二是美化城市景观形象。重点推进"一江两岸"、高铁新区、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以及各县(市、区)核心区块建设,打造城市核心景观。推进城市主要出入口改造与沿线道路景观提升,扮靓城市门户廊道。以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以大拆大整解决"半城市化"问题。推进城市公园、广场、绿道等建设,让城市亲近自然。推进高品质"水上台州"建设,塑造江南水乡风情。

三是打响基础设施会战。下决心彻底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下决心彻底解决台州南片用水短缺问题,大力推进供水工程建设;下决心创建"零直排区",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下决心全面打造全市域互联互通大网络,构建市域1小时交通圈。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