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迅猛增长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农村垃圾产生量不断加大,妥善高效处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净化乡村美好环境,亟需引起关注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责任压力传到不够有力。乡镇、村组对农村垃圾处理缺乏系统谋划,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部分乡镇存在重集镇、轻村社,重交通干线、轻村组道路,重河道、轻塘堰沟渠的现象,环境整治责任落得不实,整治不经常,未形成常态化保洁机制,个别村组存在上级不检查不动,媒体不曝光不动被动应付的现象。第三方在集中收集上不及时,垃圾清理不灵活,收集人员责任心不强,垃圾清运不彻底。
二是群众环保意识不够高。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教育宣传不够,绿色发展理念还未深入人心,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对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积极主动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自觉性不够,"干部干、群众看"现象仍然存在。垃圾清运过度依赖乡镇政府,大多数村上公共垃圾桶形同虚设,生产生活垃圾混合投放,后续处理难度大。在当下,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自然条件下已不能得到充分分解,乱堆、乱放、乱扔的各类垃圾直接污染农村环境。
三是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目前,部分地方现有垃圾清运车辆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生活垃圾处理需求,特别是农村垃圾清运车辆、垃圾仓和村级保洁员配备数量不足,生活垃圾清理运转不够及时规范。固定的垃圾中转站、运输车还未完全使用到位,农村垃圾处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垃圾处理缺乏分类处理设备,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技术不成熟,运行不够规范,基础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是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仅靠乡镇、村组"单兵"作战,部门单位之间联合行动意识不强,还未形成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乡镇对农村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的组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奖惩等制度不健全,村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常态化保洁机制等尚未建立或严格落实,群众主动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主人翁"意识缺失,部分机制运行落实不到位。
二、对策建议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靠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体作用,牵头抓总,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一体部署,统筹推动。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监管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严格落实领导包村、干部包片、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形成统一指挥、运转高效、责任明确的工作落实体系,定岗定责,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努力营造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要突出宣传引导,增强环保意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振兴的必要性,通过组织各种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环境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举办座谈会和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乡(镇)、村组干部的环境意识,引导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倡导移风易俗,调动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发挥广大群众在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精神。
三要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处理水平。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投入,强化垃圾收集处理企业运营规范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新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根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分别建设分类、收集、处理的配套基础设施。在人口密集的村组加大投放分类垃圾桶和垃圾收集仓,新建加固固定垃圾池,持续配套垃圾压缩式垃圾清运车,选择合适位置建设垃圾中转站,推进减量化、无害化处理试点建设,更好发挥现有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厂作用,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四要严格督查考核,提升工作实效。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细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监管措施,乡村两级要建立相关制度,制定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的新风尚。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全域无垃圾治理作为乡镇、村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坚持奖罚并举,强化督查检查,倒逼任务落实。建立评比激励制度,积极开展"清洁家庭""最美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设立环保先进个人宣传栏,不断增强群众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