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1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随之增长。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亟需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参与度不高,措施不实。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社会组织多停留在关注层面,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缺乏有力措施,没有形成联动长效机制。如民政部门仅限于摸排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并无具体救助措施;乡镇和村(社区)主要是针对监护人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缺少对留守儿童的帮教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参与度有待提升。

二是学校教育任务重,保障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关怀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相对滞后,活动阵地数量较少,部分学校虽建成活动阵地,但设施设备单一,且无专项运行经费和专职人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农村一线教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交流范围有限,墨守于现有工作模式,创新能力不足。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所需资金从学校公用经费列支,没有其它项目支撑,缺乏资金保障。农村学校教师流动性大,师生比例维持在1:19,加之农忙季节农户无暇顾及孩子学习,大部分走读学生家长选择让孩子在校寄宿,造成个别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数占学生总数95%以上,教师配备难以满足学生增长需求。

三是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乡差距大。"隔代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最为突出,监护人绝大多数为文化水平有限的老人,难以有效辅导学习,不注重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大部分留守儿童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没有条件参加周末、节假日校外辅导和兴趣培养,且农村缺乏"小课桌"等活动学习场所,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整体知识水平较低。

二、对策建议

一要完善保障体系,健全"政府+学校+社会"保障格局。建立校长主抓、班主任主管的关爱留守儿童教师队伍,将关爱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严格实施受到家暴和不法侵害强制报告、提高自我保护安全教育管理和控辍保学机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权益。动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社会爱心人士、大学生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完善村规民约,通过道德讲堂、法制宣传等方式对不认真履行监护责任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对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照看状态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拒不履行监护职责6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的监护人,乡镇、村委会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建立县、乡、村三级留守儿童工作会商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对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行为不规范、有违纪违法倾向的留守儿童,学校联合志愿者协会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管理方案,形成齐抓共管的关怀教育格局。

二要建立帮教机制,提升保障能力。完善救助政策,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救助基金,统一筹集和管理,制度化开展救助帮扶活动。发挥教育、民政等部门作用,加大对留守儿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完善救助管理、福利机构场所设施,提升基层关爱和保护能力,不断满足监护照料需要。加强关爱阵地建设,引进公益资源,依托镇村党群阵地,建设"公益小课桌"等教育活动场所,扩展"留守儿童之家"覆盖面,实施集中托管看护。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在兴趣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学校和政府奖励激励,激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三要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放宽放活农民工子女异地就学、户籍政策,推进学校教育均等化建设,充分体现教育资源全民享有的公平性。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在农民工集中地区建立农民工子女学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随迁教育问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和"假期学校",填补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空档。探索建立城乡教师轮岗制,将教师职称评定、工资福利与参加农村学校教育时长挂钩,鼓励教师下乡村任教。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宿舍和食堂改造提升,改善教师食宿环境。加大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机制,开设跨区跨校线上培训,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能力。探索校级线上共享平台建设项目,打造精品公开课,建设城乡"共享"资源库,补足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短板。

四要重视心理关怀,营造关爱氛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服务优势,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提供假期日间照料、课后辅导等关爱服务。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担任"爱心妈妈",与单亲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关怀。以学校为基地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常态化开展家校联盟行动,搭建沟通桥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座谈会、电话视频、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掌握与学校和留守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促使家长以实际举措多关心子女身心健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