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饶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饶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9年1月12日在饶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县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市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2018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2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8亿元,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8亿元,同比增长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900元,同比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单位GDP能耗下降3.5%,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43亿斤,食用菌、北药、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规模不断壮大。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达31万亩,"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50个。畜牧生产保持稳定,水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小型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工程,建成"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9个,质量可追溯面积达3.5万亩,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8.5%。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发放土地确权证7594本,4个乡镇42个村组建完成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22家,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面积均达60万亩。加工产业持续向好。达霖酱业加工、绿色有机粮食加工厂等项目竣工,粮食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0家,加工原粮同比增长43%。编制完成《饶河东北黑蜂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化蜂场6个,东北黑蜂单品交易产业平台建成运营。新增临规企业1家,盘活企业2家,胜利米业实现扭亏为盈。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第三产业日益活跃。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对俄农业种植、铁矿砂进口等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俄博览会等展会上达成8000多万美元进出口合作成果。口岸通关费用全部公开并执行最优标准,口岸过客、过货分别同比增长16%、63%。互市贸易额突破3000万元人民币。预计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6.8亿元人民币。编制完成《饶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近三年行动计划》和四排、小南河等4个景点景区专项规划,黑金部落--赫哲文化旅游综合创意发展一期工程、大顶子山自驾车营地等项目竣工,设立国际旅游服务中心,新增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大顶子山森林公园分别晋升为2A级和3A级景区。2018年,旅游总收入实现8亿元,同比增长39%。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开复工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1个,天意河饲料加工、正兴进口木材加工、锦隆万吨冷链物流等项目加快建设。区域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北京常氏集团四排赫哲特色小镇项目正在规划设计。工业示范基地完成"七通一平",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口合作不断深化,签订了《饶河县与顺德区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对接。双创动能加快形成。引进科技人才13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22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5项,组建了林下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双鸭山市大学生(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饶河分基地,建设完成多功能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帮助中小企业成功对接省工信委融资服务平台,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00余家,预计非公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4.3%。
(二)"三大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三率一度",整合资金7454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和巩固提升。对所有贫困村的电力设施、广播电视、通村公路、卫生室、饮水安全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危房改造36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低收入和边缘人群323户;全面落实"345工程",累计减免、报销、救助医药费569.64万元,受益群众14949人次;发放助学金98.55万元,受益学生1270人次。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实现了县级扶贫产业、光伏产业和小额信贷利益联结三个全覆盖,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不懈奋斗,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兑现了向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污染防治取得实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部完成,其中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采砂场生态修复,得到省、市高度认可,被生态环境部给予表扬。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扎实推进秸秆全域全时段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县属、农垦、森工联防联控,全县未出现火点,我县被列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全县空气质量达标率100%。严格落实河长制,集中开展"清河行动",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编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畜禽禁养区养殖场全部搬迁,农业"三减"面积扩大到16.7万亩。完成晨光热电等企业排污达标治理,燃煤小锅炉全部清零,畜禽污染物随意倾倒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大气、水自动监测站联网,全县1江28河、土壤国控点实现监测全覆盖。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开展"绿盾2018"专项保护行动,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完成封山育林1万亩、义务植树22万株、退耕还湿2.5万亩,培育栽植蜜源植物6000亩,建设完成湿地鱼类恢复基地。2018年,我县顺利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获得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指标省级审核评分第一名。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2.03%,金融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全面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新增债务,全力化解存量债务,确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领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4.5%,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民生保障明显增强。全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改厕等重点民生实事,有效解决了群众在人居、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55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社会保障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失业人员保险金、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分别同比增长6%、35%、10%、8.3%,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达28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城乡居民门诊特定疾病、慢性病及城镇职工慢性病医疗保险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55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3900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住房提租补贴。养老服务中心护理楼竣工使用,养老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建立"9+1+N"社会救助体系,全力做好优抚安置、慈善捐助等工作,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第二中学、高级中学教学楼扩建和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筹建完成社区教育学院,成立双鸭山市技师学院饶河分校,县高级中学高考本科二表上线率达77.6%,再创历史新高。完成团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9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基层就医条件得到改善。组建医共体2个,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52.9%,重点人群达100%,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中俄皮划艇大赛、中俄篮球邀请赛、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等赛事。小南山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四排乡被命名为"中国赫哲族民间文化之乡",饶河县第一中学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人居条件不断改善。启动饶河镇总体规划、通岛街沿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雨污分流专项规划编制。投入1.65亿元,改造棚户区792套,分配公租房518户,完成荣久花园升级改造,维修道路86条28万平方米,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6公顷。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入6000多万元,改造农村公路26公里,完成农村改厕500户,清理无人居住房750户,完成32个村40公里村内道路硬化和18个村6万延长米路边沟硬化,村内垃圾实现及时清运。2018年,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国道饶盖一级公路饶河口岸至大岱林场段竣工通车,铁路、机场项目正在全力推进。社会大局和谐有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非煤矿山、公共场所、危化行业等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完成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及时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我县疫苗储存和运输监管工作受到省药监局高度认可。严格落实依法治访、领导干部接访等制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总量持续下降。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禁毒城市创建、"雪亮工程"和"一村一辅警"建设,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双拥共建,武装工作实现"三星达标",边境保持安宁稳定,国防安全有效巩固。饶河县连续13年保持"全省平安县"荣誉称号。
(四)重点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机构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事业单位完成机构和编制各精简10%的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38%,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清零;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由10天压缩到3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4%;开展县行政服务中心"5+1"延时预约服务;实行商事登记"三十五证合一""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46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531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29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启动国有企业改革,完成饶河粮库公司制改革,6个国有林场改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等改革扎实推进。
(五)政府自身建设有效加强。持续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政府失信违诺、司法执法环境、不作为乱作为、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专项整治,共查处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件17件。开展"法治建设年"活动,建立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对宪法修正案、大气污染防治法等11部法律法规和重大方针政策进行了学习,全面实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强化政府工作合法性审查,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100%。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累计公开政务信息500余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领域审计监督和行政问责,深入整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政府廉政建设取得进步。
市场监督管理、公安、审计、统计、广电、科技、地震、编制、县志、档案、物价、外事、法制、残联、机关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工商联、共青团、妇联、文联、老促会、关工委、科协、老科协、工美协、慈善协会等群团组织和老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口岸联检部门、金融机构、税务、社保等中省直部门为全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改革发展繁重任务和脱贫摘帽、秸秆禁烧等攻坚战役,我们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市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干部齐心协力、实干苦干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鼎力支持,老干部、老领导关心帮助,驻饶部队、农垦、森工、在饶中省直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饶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和关心支持饶河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能和活力还不强;城乡之间、发展资源环境之间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还存在短板,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思想解放还不够深入,政府个别部门和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粗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千载难逢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和龙江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做出重要指示,国家大力支持东北振兴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省、市全面开启了新一轮振兴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饶河振兴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政治机遇、政策机遇、改革机遇、开放机遇,为饶河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前不久,胜利闭幕的县委十七届三次全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饶河今后发展明确了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我们坚信,只要全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就一定能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就一定能够推动饶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承上启下的开局之年,做好2019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县委的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县委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落实"六稳"要求,深入解放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饶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牢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2019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
(一)抓产业上项目,增强经济发展质量
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根本抓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三次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提质。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扩大休耕轮耕面积,实施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完成万亩高效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晋升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作,建立"科技E站",提高联合整地机、水旱田灭茬机、秸秆打捆机等新型农机配置率,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着力优化调整农业结构,规划建设挠力河和乌苏里江万亩绿色优质水稻示范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调优高值高效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草药、棚室种植、鲜食和饲用玉米等特色种植业,扩大杂粮杂豆、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3个,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3万亩。大力发展水产业,完成渔港码头项目建设,扩大稻田综合种养等绿色水产养殖面积。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扩大生猪和肉牛养殖规模。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新增省级示范社3个、示范家庭农场5个,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势,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大品牌整合、创建和推介力度,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对接高端消费市场,全力打造"饶河大米"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
--培育壮大加工产业。依托饶河绿色生态农业资源,加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力度,加快绿色碎大米酿酒、全营养米粉生产加工项目建设,确保天意河饲料加工项目竣工投产,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粮食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成长为我县第一支柱产业。谋划建设饶河黑蜂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化蜂场30个、智能型生态蜂场4个,推动饶峰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加强"饶河东北黑蜂"品牌保护与建设,推动黑蜂产业创新创优创品牌,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尽快把黑蜂产业打造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2019年,培育规上企业1家,盘活企业1家。
--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及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与生态、农业、民俗等资源融合,全力打造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带。加快黑金部落--赫哲文化旅游综合创意发展二期工程、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四排赫哲特色小镇项目落户饶河并开工建设。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内景区及四排、小南河、岭南、昌盛等重点旅游乡村标准化水平,推进大顶子山森林公园市场化运营,以高质量的身心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举办"乌苏里船歌家乡--饶河"等旅游推介活动,增强饶河旅游知名度与竞争力。按照省委"一窗四区"部署,扩大高水平对俄开放,推动贸易加工一体化,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加快创建全省东部地区沿边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加强对俄商洽,支持企业深入开展对俄农业种植和木材、煤炭资源开发等多领域合作,提升合作项目运营水平和效益。大力发展进口加工业,推进正兴进口木材加工项目投产和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着力抓好蔬菜出口产业,加快大顶子山对俄果蔬基地二期、锦隆物流保鲜库项目建成运营,完善和延伸果蔬产加销链条,扩大果蔬对俄出口规模。完成口岸货物查验处理区建设,加速推进口岸货物通关无纸化、人员通关自助化、区域通关一体化,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促进口岸过客过货、互市贸易额和外贸进出口总值持续增长。继续完善城乡商贸体系建设,推动各类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强化重点项目支撑。深入实施产业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现代农业、粮食和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外经贸等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建立工作推进专班,设立在建项目首席服务员,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高质量谋划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全年开复工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从冬季招商抓起,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成立招商专班,明确招商目标,落实招商责任,创新招商方式,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紧盯发达地区以及与我县产业链相关的重点企业组织开展招商活动,强力推进鑫金源生物质热电联产、中农批冷链物流园区和蜜都饶河项目,力争区域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加快工业示范基地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二)抓改革强创新,增强持续发展活力
坚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向对口交流合作要活力,在引资引技引才引智上下功夫,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有序推进重点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稳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坚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制定我县降成本措施。加快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确保3月底前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确保在年底前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支持农垦、森工改革,做好农垦、森工办社会职能和行政职能接收工作,促进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并进、共同繁荣的区域发展格局。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出台我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激发企业家精神,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5%以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规模,推动新增贷款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倾斜,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对非法集资等问题治理力度,从严管控金融风险。持续发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违规新增债务。深入推进国企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以上。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个以上,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强化"双创"平台支撑,建设县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6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招引电商配套服务企业5户以上,培养村级电商能人60人以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人员和退役军人等群体创新创业,力争实现全年成功创业200人以上。强化创新人才集聚,实施"头雁行动",既"固巢留凤",又"筑巢引凤",给予平台、资金、政策、环境支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力争引进省级科技人才10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5项。
--深化对口交流合作。抢抓"双深""两山"合作机遇,以"饶顺合作"为重点推进对口合作,吸引和对接高质量发展要素。完善交流合作和多层次商洽对接机制,进一步优化细化相关政策,实现对口合作交流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多领域交流合作,学习复制先进经验,推动思想解放、机制创新、改革发力,带动产业发展、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大产业项目合作力度,建立对口合作线索项目库,力争在农产品产销对接、粮食和绿色食品加工、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达成3个以上合作项目。积极拓展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借力推动振兴发展。
(三)抓建设促协调,增强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美丽饶河,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成饶河镇总体规划、通岛街沿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推进"多规合一"。完成正阳路、育英街等9条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改造,不断完善城区路网。以通江街西段绿化和西县门新建为重点,打造县城西出口绿化景观带,促进全县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提档升级。实施楼体外立面维修改造及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工程,完善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人居舒适度。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市容、交通、物业管理,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着力做好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处理机制,5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抓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工作,配套率达到90%以上。开展农村绿色工程,完成21个行政村绿化美化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5户,启动城中村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打造以四排乡、小南河村为代表的具有产业特色、文化内涵和风貌特征的特色村镇,保留乡村气息、乡村风貌、田园乡愁。
--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实施国道饶盖一级公路大岱林场至红旗岭段55.44公里改扩建工程,力争早日实现高等级出口路全线贯通。完成王家店至四排乡边防公路建设,力争杏树村至小佳河镇、镇江村至江口村战备路开工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12.2公里农村公路危桥集中改造。新建饶河镇第二垃圾处理厂,推进饶河镇污水处理厂二期、二道沟泵站及溢流管线工程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
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秸秆全域全时段禁烧,全县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100%。以秸秆"五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加快金通灵生物质热电联产等项目开工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严格落实河长制,编制完成河流水域岸线规划,深入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推进"散乱污"企业和污水分流治理,继续做好地下水保护与利用工作。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黑土地保护专项行动,坚决清理"大棚房",农业"三减"面积扩大到20万亩。强化环境监测和监管执法,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帮助企业制定环境治理解决方案。退耕还湿7500亩,义务植树22万株,栽植蜜源植物5000亩,林下产品种植面积扩大到9000亩,巩固放大原生态优势。成立工作专班,强力推进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优化调整,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四)抓民生补短板,增强人民群众福祉
完善制度、守住底线,高质量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好脱贫巩固提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人员不撤、力度不减、政策不变"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夯实与细化责任,切实做好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抓好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解决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收入较低的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扶贫政策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多措并举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成果。强化产业扶贫,加大农业、电商、光伏、旅游、金融等扶贫产业推进力度,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带贫、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注重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确保贫困群众不返贫,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