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淮南市政府工作报告(第2/3页)
七是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打造"一主一副四组团"。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城乡融合发展重大工程,城市空间格局、经济格局、城乡格局进一步优化。增强郊区保障供给、生态涵养、文化传承功能,着力打造高科技农业的领军者、优质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城乡融合和生态宜居的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
八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施民生保障重大工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长,2025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2万元、2.2万元左右。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鼓励养老孝老敬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健康淮南行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建成。
九是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建设平安淮南,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党建统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基本建成。以数字的方式和逻辑对经济社会治理进行赋能,探索用数字化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城市治理和发展难题。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体系更加完善。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各位代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也是我们谋划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点。只要我们找准淮南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落实好市委"六个必须"基本要求,就一定能把"十四五"规划的美好愿景转变为淮南的生动图景。
三、2021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议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310万吨以上,能耗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全力稳投资增动能。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稳增长必须稳投资。高质量谋划项目。紧盯政策取向、需求导向,深入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细做实前期,动态储备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0个以上。坚持招商是"第一要事",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数据库,推动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全年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4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110个以上。高效率推进项目。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保机制,围绕重点项目的规划、审核、用地、环评、安评等关键环节,强化层级调度,决不让项目在政府层面耽搁。开工引江济淮二期、凤台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等95个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续建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睿欣创新科技产业园、"两行"项目等230个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建成楚文化博物馆、中兴路南纬七路及综合管廊PPP项目等30个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严格控制政府投资项目超标准、超概算、超工期。高标准服务项目。探索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项目帮办中心,建成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实现一网通办。创新市场要素供给机制,推动低效用地摸底清理,围绕去产能工矿废弃地、闲置用地和厂房,做好盘活和嫁接文章。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推动新增融资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领域,实现直接融资120亿元。
(二)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全力育产业促转型。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确保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狠抓企业培育。有企业才有就业,才有税收,才有未来。坚定不移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行动,年度净增100家。持续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培育一批优质建筑业企业。修订完善制造强市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工业用地保障,全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5个,工业投资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新建5G基站1000个。加快推进"淮企登云"计划,大力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让数字化为产业发展插上"云翅膀"。狠抓链式发展。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整体谋划、系统解决企业开办、市场准入、项目建设、融资信贷、销售渠道等方面问题。煤电化气全产业链千亿产业重点是"扬煤吐气",实施煤层气增产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嘉玺新材料投产、潘集电厂加快建设。大数据百亿产业重点是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做好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申创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强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战略合作,推动以中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为重点的存储体系,以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和大数据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为重点的交易体系,以中科院大气所地球系统与环境科学超级计算中心、煤炭安全大数据中心等为重点的应用服务体系协同发展,积极引进360科技、润泽科技等龙头企业,力争大数据产业产值突破90亿元。特钢百亿产业重点是加快推进宏泰钢铁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产值增长10%以上。现代装备制造百亿产业重点是围绕煤矿装备、新型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资源整合与品牌塑造,提升集聚度和竞争力。新能源汽车百亿产业重点是推动围绕陕汽布局的清洁能源储运装备制造产业园和绿色智造产业园加快建设,争取恒大新能源电池、淮南现代产业园汽车整装及零部件生产项目等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系固废物利用百亿产业重点是加快凤台、潘集两个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现代服务业提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西商农商城、高新区中央商务综合体、经开区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开工皖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物流等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改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夜间消费区,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小店经济、便民经济、银发经济等健康发展。新增限上商贸单位60家。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繁荣活跃农村市场。坚持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服务业供给,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各位代表!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是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希望和出路所在。我们要横下一条心,培育一批百亿产业,久久为功实现从"一煤独大"到"百花齐放"!
(三)聚焦改革创新,全力增活力添动力。坚持改革开路、创新赋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布局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机遇,支持在淮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与沪苏浙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建设创新飞地,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大学科技园,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一室一中心"。规划建设淮南科技创新馆,加快建设淮南科技成果交易大市场。聚焦"三重一创"建设,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健康发展,积极争取省第六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及专项。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0%、15%。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等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持续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推进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争突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力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民营经济是淮南发展的一个突出短板,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服务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上市挂牌,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强化重诺守信,深入开展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清理整治,建立涉政府产权纠纷治理长效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活动,建立政策推送、诉求收集、任务分办、跟踪调度等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让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8万家。
(四)聚焦开放合作,全力抓融入促联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正是我们打开门谋发展、走出去促合作的大好时机。进出口总额增长10%,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壮大县域经济、园区经济。统筹推进各县区协调发展,科学确定各县区主导产业,支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实力。推动园区"标准地"改革,每年储备一批成熟用地,做到拿地即开工。建立健全亩均税收、投入产出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向开发区授权到位,鼓励推广"园区管委会+公司"的管理模式,理顺园区与属地政府管理体制,促进内部扁平化管理。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完成投资380亿元。推动合淮产业走廊项目化、具体化。积极建设安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争取新桥产业园纳入合肥片区发展,推动淮南经开区等与蚌埠片区联动发展。发展港口经济。统筹空港、河港、铁路"无水港"三港联动,在市级层面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谋划推进淮南港口与上海、宁波舟山等港口无缝对接,探索开展集装箱铁海联运,谋划水运二类口岸建设。积极融入建设合肥新桥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谋划建设新桥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快引江济淮淮南段建设,谋划建设淮南江淮枢纽港。编制淮河流域(淮南段)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加大淮河岸线淮南段及沿淮湿地保护力度,谋划建设"江淮运河百里画廊"。围绕公铁水空"零换乘",谋划G3京台西绕线淮南段、G36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等4条高速公路,加快G206洛曹路等5个国省干道改扩建项目、合肥至周口高速公路寿县至颍上段建设,完成S339淮古路泥河至贺疃段等3个国省干线、瓦埠湖大桥建设,逐步形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水水中转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共建飞地经济。"吃干榨尽"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24"条等政策,依托"6+2+N"产业承接平台布局,与沪苏浙开展园区结对共建,大力发展园中园、托管园。积极推动与闵行区框架合作协议落地实施,在建立合作园区、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人才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五)聚焦乡村振兴,全力增投入强基础。坚持把乡村作为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落实中央对摆脱贫困的县过渡期政策,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落实中央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的部署,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继续精准施策。促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让脱贫人口有稳定收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19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升。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和动物防疫。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落细落实禁捕退捕任务。丰富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发展乡村旅游,鼓励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壮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家庭农场100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大力推进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完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建成15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490公里。谋划推进新一轮"一规四补",开展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大乡村水、电、气、路、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资源、社会保障、养老设施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六)聚焦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力强建管提品质。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始终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高水平规划城市。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合理确定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人口布局。建立空间留白机制,调控土地使用供应时序,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建设品质新城。坚持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聚焦"建城""建厂"两大主业,久久为功推动山南新区集中连片合围建设。开工科技信息产业园、能源数据中心及数字经济万创园等30个项目,续建山南十一中、南纬十三路、云谷大数据产业园等70个项目,建成三和中学、四中七小等15个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80亿元。建设宜居老城。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造老旧小区103个、农贸市场5个。依法依规做好征迁安置工作。新开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3232套。加快建设淮南市青少年文化体育中心,花鸟鱼虫市场建成投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开工建设西园路、谢三路等城市道路,实施洞山西路、舜耕路等道路大中修改造工程。建设精致县城。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实施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支持寿县县城与西部城区融合发展,支持凤台县主城区西进发展,推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推进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大力营造浪费可耻、厉行节约的社会风尚。建成智慧城管一期工程,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立法。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继续实施"八大提升行动",做好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机动车管理、养犬管理、商铺经营等"关键小事"。
(七)聚焦绿色发展,全力抓保护强生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地上与地下、天空与水体,做好环保问题整改,让绿色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最美底色。打好蓝天保卫战。推深做实"五控"措施,全面取缔城市建成区散煤堆场,实施砖瓦窑全行业提标改造,推进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开展柴油货车、非移动道路机械、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治理行动。加强禁烧、禁燃监管。打好碧水保卫战。推深做实"五治"措施,落实河湖长制,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8个国控断面年度均值全部达标。深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开展主城区水环境改善工程和市政排水管网排查整治工程,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和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实施681个老旧小区和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改造,改造管网600公里。保持打击非法采砂高压态势。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深做实"五绿"措施,新增造林3万亩。加快西部垃圾发电厂改扩建工程、建筑垃圾消纳场施工建设。巩固提升固体废物排查整改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坚持资源开采与沉陷防治同步、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结合,统筹耕地保护、生态修复、搬迁安置。新开工沉陷区安置房1987套、搬迁安置群众3391户。加快推进西部采煤沉陷区等项目建设,打造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淮南模式"。
(八)聚焦共建共享,全力保民生增福祉。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切实把群众的小事当作政府的大事办好办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坚持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开工建设城市智慧泊车项目,新增公共停车场5个、停车泊位22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0个;新建街头绿地、口袋公园8个,对龙湖公园等5处公园(游园)进行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四业联动",深入实施"创业淮南"行动,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各类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打卡发放到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各类学校300所。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开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全面建成淮南技工学校新校区、淮南卫校山南新校区,推进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智慧学校建设。支持安理大创建"双一流",支持淮南师范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支持淮南联合大学等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支持在淮高校建设"双创"基地。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落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深度挖掘淮河文化历史文脉,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和新型文化消费产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面推进战国楚王陵抢救性发掘。加快寿州古城、八公山、焦岗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和演出系列活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及其他社会救助标准和资金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安享晚年。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开工建设市精神病人福利院,推动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健康淮南建设。倡导全民健康理念,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妥善解决因疫情防控带来的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看病难等问题。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加快高新人民医院、山南新区综合医院建设,积极推进市中医院、市三院、市四院迁建和安医专附属医院开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淮南市第九届运动会,增强人民体质。
(九)聚焦底线思维,全力防风险保平安。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强化前瞻布局和预案制定,全面排查化解、及时处置各领域风险隐患。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关系,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全面落实城市安全运行主体责任、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设市应急指挥中心。全面推进淮干堤防达标、淮河蓄滞洪区居民迁建和中小河流治理,提高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创建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3个以上。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大数据深度运用倒逼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着力探索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有机衔接的智慧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三社联动"试点,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城市。推进社区"微治理",持续完善家门口服务体系,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兵员征集、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积极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等事业,扎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地震、气象、档案、机关事务管理、邮政快递、广播电视、地方志等各项工作。
(十)聚焦思想解放,全力优环境增便利。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重视营商环境优化。推动理念创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必须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魄力,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坚持与好的学、与快的比,大力推进探索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引领性发展,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能力的大提升、制度的大创新、环境的大改善。推动政府有为。对标国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从企业、群众办成一件事的角度推动政府服务理念转变和革命性、系统性流程再造,着力打造"整体政府"。加快建设"城市大脑",大力推进"一事一次办"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分类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常态化推进营商环境"走流程"体验。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稳妥推进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开展包容审慎监管。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对疫苗、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实行严格监管。推动企业有感。建立网格化企业服务模式,探索在乡镇、街道、园区及商务楼宇等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完善政务服务窗口建设评价机制,形成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体系。完善政企沟通平台,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推进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进政治建设。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和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部署要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做好"八五"普法工作,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动重点领域立法。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推进能力建设。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提升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全面增强"七种能力",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
推进效能建设。强化制度意识,严格执行任务分工、督促检查、情况通报、监督问责等闭环机制,努力做到"说了"和"做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之间零距离。坚决反对文山会海,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为民服务上。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特定词语解释
(按特定词语在报告中出现的顺序排列)
上一篇:202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2021年沙县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