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第2/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8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8分钟

全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28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探索形成了10个老年健康与医养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规范化管理,8个区县(市)被评为国家和省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郑州市和所辖市、县全部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创成国家卫生城镇27个、各级健康细胞6807个,营造了整洁有序、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

医改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围绕让群众看病少花钱,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持续深化综合医改。

在全国率先组建医联体,时任副总理刘延东亲自调研指导,目前全市建成医联体24家,覆盖省内18个省辖市、辐射6个省份;20个远程诊疗中心,开展远程诊疗100余万例;高位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6个县(市)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7家,市级统筹、市县一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推动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我市经验做法被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专刊专题刊发。

实施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完成章程制定。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年让利患者亿元以上;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开展药品和高值耗材联合议价,全面推开日间手术、平均住院日缩短3~5天,全面落实"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实施"智慧健康"工程,医疗健康信息实现互通共享,预约挂号、诊间支付、床旁结算、先就诊后付费、智能导医等服务,以及电子健康卡、医疗地图等多项应用惠及群众,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更省心。

打造"智慧卫监",试点多元化信用综合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群众看病更放心。

四、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年来,坚持筑高强基,全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公立医院稳定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卫生健康支出年均增长超过10%,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推动优势资源逐步向外围疏解,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倍增。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273家,较2012年增加64.6%;拥有总床位数109675张、执业(助理)医师52783人、注册护士数67375人,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达到8.61张、4.14人和5.29人,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国家中心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各1个、省级医学中心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7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市级区域专科诊疗中心10个和县域医疗中心6个。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医改工作会上肯定了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河南路子",实现市域外就诊率、省外转诊率"一升一降"。

引进高层次人才2446人,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和市级医学重点学科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引进国内外知名医学学科团队66个,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开展合作项目93个,人才科技支撑得到加强。

县域医疗中心全覆盖,8家县级医院晋升三级,建设县级重点专科34个,打造县域龙头,全市平均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6.6%。

按照有用房、有人员、有设备、有资金"四有"标准完成100家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86.1%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2.4%达到推荐标准,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占比达到81%。全面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累计招录招聘特岗全科医生、订单定向医学生等640名,培养全科医生3017名。

家庭医生智能化签约服务全面推行,成立签约团队2045个,签约居民63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205万人,让群众拥有身边的健康管家。

五、公卫服务保障更加有力

十年来,我市坚持综合防控,公卫服务保障更加有力。深化疾控机构改革,开展县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8个区县级疾控中心达标。

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置疾控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公共卫生科,织密疾病防控工作网;设置网络直报点358个,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全市覆盖。

推动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应急处置、应急物资储备"三大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应对规模性重大传染病疫情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卫经费提升到84元;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8.01%;完成疟疾消除工作,法定传染病实现发病率连续10年下降。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规范化管理,9个区县(市)被评为国家和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应急体系建设常备不懈,圆满完成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合会议等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近700场次。

六、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十年来,我市坚持中西并重,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改扩迁建区县中医医院9家,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服务纳入基本公卫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儿童运用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66.33%和77.34%。拥有国家级名老中医3人、省级名中医3人;获批国家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1个、省级6个,创建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省级21个,目前正积极推动市中医院联合省中医一附院申创国家医学中心,谋划布局中医药产业发展。

建立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培训4600余人次;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培养基层人才924名。开展郑州中医名家讲堂、中医名家走基层、中医体验日等活动,中医药文化广泛宣传弘扬。郑州市和12个区县(市)全部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七、家庭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十年来,我市坚持依法服务,家庭发展水平得到提升。根据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先后实施"双独两孩""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全面三孩"生育政策,逐步取消生育审批和征收社会抚养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改革,推行网上登记、一站式服务和承诺制,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8%。

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创建活动,率先试点在市属公立医院推进托育机构建设,积极申创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国示范城市,将"大力提升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服务能力"项目列入民生实事,全市托育机构达到550家,每千人托位数达到2.1个(省定目标1.8个)。

逐步完善城乡一体的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政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认各类扶助保障对象73.8万余人,发放扶助保障金40.22亿元;持续推进"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确定36个试点单位,探索建立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家庭发展服务机制;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范围,实施网络化管理,经费保障、健康服务和妇幼保健等统筹一体,促进社会融合。

全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社区居家延伸医养服务等,大力发展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老年医疗服务机构,在全国率先规范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备案流程;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2%,高于省定目标12个百分点;探索形成了10个老年健康与医养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在6个区县(市)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试点;积极推动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建设安宁疗护中心64个,成立5个医养结合管理控制中心、3个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实训基地,安宁疗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八、抗疫防汛彰显责任担当

疫情防控是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底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疫情高发多发的严峻形势,我市统一部署,积极应对,及时有效处置,全市人民闻令而动、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多轮突发疫情均在第一个潜伏期内实现圈住封死目标。

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主动担当作为、勇毅逆行出征、快速处置疫情、科学精准救治,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疫情暴发后,作为疫情防控牵头主要职能部门,市卫生健康委坚决守住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反弹底线,持续完善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科学研判,强化统筹协调、区域风控,扎紧扎牢"四个口袋"。

为圈住封死扑灭疫情,市卫健委党组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总支4个、临时党支部52个,全市卫生健康系统27家单位、9212名党员;第一时间建立并统一调度80支、400人的传染病防控专业人员常态专业流调队伍,100支、500人的疾控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常态综合流调队伍,120支、600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应急预备流调队伍,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白衣天使本色,有力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2021年7月下旬我市遭遇特大暴雨,全市卫健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更是不畏风险、冲锋在前,"以生命拯救生命",彰显白衣天使的担当作为。在灾后恢复重建时期,市卫健委党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把灾后恢复重建和疫情防控作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重大政治责任,扛牢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市卫健委将以"永远在路上"姿态,坚定不移打造医疗卫生服务高地,加快健康郑州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健康支撑,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严加强自身建设 锻造纪检监察铁军

定西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自身建设综述

(2022年10月12日)

加强理论武装、落实全员培训、完善内控机制、祛除沉疴顽疾、加强自我净化、注重关怀激励一项项具体有力的措施,凸显着定西市纪委监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躬身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致力于打造政治素质高、忠诚干净担当,专业化能力强、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省纪委监委"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引领,深入开展纪检监察系统"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暨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着力转作风、强素质、提效能、促规范,促使全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牢固树立纪律严明、作风深入、工作扎实、谦虚谨慎、秉公执纪的良好形象,以担当尽责、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为全市追赶发展持续汇聚监督力量。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市纪委常委会带头落实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作用,紧跟形势任务,细化学习专题,深入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

做实做细"三会一课"、强化室组内部学习研讨、开展"理论学习每月谈"活动,切实抓常抓长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学习实效。

针对学习能力不强、实践锻炼不够、纪法贯通不畅、专业化能力不强等本领恐慌问题,市纪委监委紧扣追赶发展对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派驻机构工作规则等为主线,突出实战性和实操性,采取专业授课、研讨交流、随堂测试、模拟办案等方式,对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巡察办党员干部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全覆盖开展自学督导和专题培训,并以开展党规党纪及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为切入点,以"考"促学、以"赛"促培,促进了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显著提升。

突出年轻干部培养教育,通过轮岗交流、"以案代训""以干代训"等方式,为干部快速成长提供充足空间。立足学习型机关建设,成立材料撰写、监

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电子数据调查技术4个学习交流小组,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推动机关干部在学习交流中碰撞思想、取长补短、互帮互学。

二、加强自身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

市纪委常委会坚持以自身作风建设正行,带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铁面无私、铁腕反腐的斗争精神,结合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着力查找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履责担当、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刀刃向内处置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22件,提醒谈话2人、诫勉1人、处分2人、组织调整1人,有效防止了"灯下黑"。

着眼于强化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由市纪委监委干部监督室牵头,组织机关各部室、派驻(出)机构围绕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定性量纪各个环节,对照省纪委监委列出的纪检监察干部4级100类岗位风险点,认真排查梳理本部门风险点,梳理形成6大类11项任务清单,列出16条明确具体的监督方法,推动完善工作机制14项。

在此基础上,市纪委监委坚持以内控机制固本,制定出台《量纪量罚规范化指导意见》等8项制度,定期开展案件评查,采取"一案一反馈、一案一点评、一案一研讨"方式开展专题研讨培训,持续提升办案质量。制定《定西市纪检监察机关目标任务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促进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明责亮责、以考促干,有效激发纪检监察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

三、注重关爱关怀激励担当作为

针对机关干部流动较少、经历单一等问题,市纪委监委主动出击破题,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年内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15人(其中交流至系统外6人),晋升职级10人,公开遴选6名事业干部;轮岗交流29人,打通机关和派驻机构壁垒,畅通了干部流动渠道,促进了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机关党委、工会作用,对长期坚守办案一线、因病住院等干部开展家访慰问,帮助解决家属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传递了组织温暖,增强了干部归属感。

此外,还把常态化谈心谈话作为机关各部室、派驻(出)机构负责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经常性沟通,了解本部门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为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4月,市纪委监委联合全市宣传系统开展了干部职工篮球赛,有效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全面激发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为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

动能。

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头市公务员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公务员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事关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成效,事关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公务员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对公务员工作的统一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政策,着力锻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突出政治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公务员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把突出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公务员考录、遴选、调任、聘任、培训、职务职级晋升、表彰奖励、平时考核等各项工作,推动政治素质考核做深做细做实,促使公务员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及时改进不足、提升能力。

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公务员培训、考察测查、考核监督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思想铸魂"工程,累计开展专题培训367期,培训24.87万人次,不断引导广大公务员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考录、调任等入口环节加强对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意识和政治表现等方面的考察测查,制定了政治素质考察实施细则,对试用期满的新录用人员和调任人员进行50项测评的政治素质专项考察;在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表彰奖励等日常管理中强化对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方面的考核评价,着重考察公务员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乡村振兴、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政治担当,挖掘推选出潘志荣、张雪梅等一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二、健全制度机制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制度执行力是科学管理的保障。近年来,我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公务员管

理的配套意见细则,建立完善公务员管理和落实情况监督反馈机制,全市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管理公务员,广大公务员自觉遵守公务员法的意识不断加强,依法管理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为落实好政策法规,我市结合实际情况,畅通"中间段"、打通"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公务员配套办法细则的立改废释工作,废止了28项不适用于新形势的制度规定,先后制定出台30多项实施意见,将公务员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了整合重建,推动公务员工作向更加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迈进。"市里及时出台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实施方案和退出领导岗位公务员管理意见,让广大公务员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我们管理也更科学更系统了。"一名旗县区公务员管理室主任说。

"公务员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不仅及时发现了我们在公务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我们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土右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付宇在公务员法实施情况实地检查时说。规范科学的管理,离不开事中事后监督检查总结。我市探索建立起"实地检查-现场观摩-跟踪整改-业务反馈"公务员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全过程管理机制,每年对公务员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一次监督检查,选择青山区、九原区等地区和单位组织现场观摩,将公务员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纳入全市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范围,近年来,共反馈共性问题20余条、各部门各单位个性问题500余条,督促指导各级党组织举一反三、认真整改问题,不断提升全市公务员工作水平。

三、严格选拔培养持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考录工作的主渠道作用,从岗位条件设置、资格审核、试用期满考核等方面入手,持续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招录公务员4000余人。坚持将考录重点向基层倾斜,适当降低基层公务员招录学历要求、开考比例、专业限制,鼓励有空编的旗县、苏木乡镇机关拿出计划补充人员,充实基层力量,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苏木乡镇公务员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22.66%。

拓宽选人视野,广开吸纳人才渠道。先后制定了《包头市本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科级以下人员调动办法(试行)》和《关于强化以竞争性方式补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意见》,逐步健全完善公务员常态化遴选、竞争性调任转任

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从企事业单位中择优选拔2000余名管理人员充实到相关公务员队伍。近年来公务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2年9月底,全市公务员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占比23.47%,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86.16%,分别比2012年提高6.67%、16.45%。

加强培养锻炼,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我市积极开展"补课充电"教育培训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读书班、研讨班和党建直通车、网上党校、主题论坛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本级举办专题培训班300余期、专项培训100余次,累计培训公务员25万余人次。大力推进精准挂职跟岗工程,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年轻公务员到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挂职跟岗,在重点领域的复杂工作和基层工作的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涵养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四、强化正向激励持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我市始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强化正向激励,持续引导全市公务员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发挥表彰奖励激励作用。积极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先后将我市在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21名公务员先进个人、13个公务员先进集体,推荐参加国家、自治区级"最美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担当作为先进集体""担当作为好书记"先进典型评选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大激励关怀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3408.8万元,改善20个边远苏木乡镇的集体宿舍和机关食堂,提高苏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待遇,享受到人均每月384元的乡镇工作补贴。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抓实平时考核,细化政治素质考核内容,开展差异化考核,分解细化工作任务,做到了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建立25个市级平时考核联系点,充分发挥了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把平时考核工作落地落实。抓细年度考核,突出与班子考评、表彰奖励、工作实绩相挂钩的原则,对获得市级及以上部门表彰奖励的,或年度班子被评为优秀的,适当提高年度优秀等次比例,2021年度共为47家单位提高了优秀等次比例,对年度班子

被评为一般以下等次的,降低年度优秀等次比例,近年来共有8家单位降低了比例。

发挥职务职级并行成果作用。结合各地区单位干部年龄结构、任职年限、个人意愿等因素,定期分析职务职级制度开展情况,及时调度工作运行进度,对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任务或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任职时间较长的实干者和默默奉献基层的"老黄牛"优先晋升。开展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晋升职级6924人次,有效营造了崇尚实干、竞相发力的干事创业氛围,激发了全市广大公务员比学赶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活力。

大道如虹风正劲潮涌三湘谱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三湘四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奋楫争先。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湖南考察调研,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湖南交通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全力以赴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改革,以"闯、创、干"的湖湘精神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交通力量。

一、先锋引领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

7月27日,京港澳高速耒阳至宜章段扩容工程、沪昆高速金鱼石至醴陵段扩容工程同日开工。

10月1日,官新高速施工按下"快进键",项目第五合同段完成架设蚂蝗村

4号大桥右幅最后一片T梁,比预计工期提前两个月实现半幅贯通。

湖南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刷新。这将进一步畅通湖南公路水路"十"字大通道,对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具有重要意义。

锚定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定位,湖南交通始终把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全力抢抓机遇期和窗口期,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六纵六横"高速公路网。10年来,湖南省开工建设高速公路38条、2507公里,建成通车43条(段)、311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由3968公里增加到7083公里,居全国前列,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

国省干线公路畅联全省。10年来,湖南省累计提质升级和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8327公里,目前在建2319公里。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达到3.2万公里,

跃居全国第3,实现100%县(市、区)和重要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