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组织工作综述(第2/3页)
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实施党员发展"七个专项计划",全面加强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建设,发展优秀青年党员1.14万名。全覆盖建设"党员e家"网络服务党支部,建立外出流动党委66个、商会党组织18个。全面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稳妥有序处置不合格党员,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聚焦提升组织力,建强战斗堡垒。实施基层党建底线管理,全面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稳妥有序推进村党组织合建联建,全市村党组织合建共建率达到37.4%,遴选储备4820余名"能人"进入村班子。持续整顿后进党组织,2700余个党组织得到转化提升。深化社区党建"五大体系"建设,启动"五双五共"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城镇社区融合党建新格局。深入开展机关党员"双报到"活动,实行积分管理,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拓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和方式。全面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国企领导体制改革,发挥国企党组织领导作用,国企党建41项重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开展党建工作专项调研督查,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建设。开展"两新"组织党建"百日攻坚"行动,率先建成"两新"组织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开展"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活动,创新建立结对帮带机制,推动"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和党建质量提升。
星夜兼程,聚心聚力助推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市组织系统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以"绣花功夫"深入推进党建扶贫工程,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联系服务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建章立制全面加强制度保障。建立帮扶工作四级联动指挥机制,从严落实"六个一"帮扶机制,健全从严管理驻村帮扶工作队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办法等日常管理机制,聚力"五个转变",构建新阶段帮扶工作新格局。创新出台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办法二十条措施,推行第一书记"众评",激发一线干部活力。健全"帮扶力量+"机制,建立帮扶力量"三张清单""捆绑考评"等制度,全面开展"四强四提"作风整治活动,从严整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选优配强帮扶骨干力量。坚持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围绕脱贫攻坚调兵遣将、选贤任能,严格执行保持县乡党政正职稳定的政治纪律,加强脱贫攻坚一线重点班子建设。按照市县统筹、应派尽派、精准选派原则,全市选派第一书记2541名、工作队员8465名、帮扶责任人7.47万余名,实现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力量全覆盖。
持续实施党建扶贫示范行动。大力推行"一村一领头羊"计划、"农村能人回引培养行动",实施"乡村振兴精英培育计划",培养贫困村"领头羊"和乡村振兴"精英"1336名。创新实施党员示范带富行动,市县联合创建命名六大类市级党建扶贫示范对象4082个。开展党员精准扶贫"公益众筹+市场众筹",筹集资金2300余万元,累计建设892个示范项目,投入各类资金7000余万元。高标准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1760余名贫困党员率先脱贫致富。实施"壮骨引领计划",构建"1+5"党建引领机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全面激发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常态化开展"四项教育",构建"四位一体"精神激励机制,探索实行"有责任扶贫"办法,广泛选树群众身边典型3.2万余名。实施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培育家庭能人2.4万余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00余人。办好办实农民夜校,扎实开展"四讲一做"活动,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参学农民达193.3万人次。
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不懈努力下,脱贫攻坚连战连胜。截至2017年底,全市达到退出标准贫困村410个,退出贫困户7.58万户、减贫人口25.08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1%,利州区成功"摘帽"。
革故鼎新,全面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改革创新是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动力源泉。科学编制广元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构建人才发展协同推进新机制、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新布局。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配套创新创业人才特殊支持十条措施等系列政策,人才政策比较优势走在全省前列。探索建设三江新区"人才特区",苍溪县、利州区"人才优先发展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人才"引育管用"综合配套改革,全市人才总量达37.1万,占人口总量的12.0%。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始终敞开胸怀,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急需紧缺专业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320余名,其中博士23名。实施"人才回引计划",回引"成熟型"广元籍优秀人才近100名。开展"归巢创业行动",回引创业人员4.36万人,创办经济实体2.73万个。采取项目合作、挂职兼职等办法柔性引进"高精尖"人才,纵深推进与清华大学等117个高校院所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4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地2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和专家430余名、科技团队29个。
用才之基在储才,储才之要在育才。大力实施"蜀道英才"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智力支撑。围绕食品饮料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实施创新型企业家、科技英才、工匠技能精英等十二大培养计划,培养和储备领军人才1077人,1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抢抓东西部协作扶贫城市和高铁沿线城市合作机遇,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400余个。组织开展"千名人才下基层"活动,引导240名科技特派员、2541名产业人才到基层一线定点开展科技智力服务活动。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始终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坚持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出台优秀人才服务管理办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激励广大专家人才贡献聪明才智。建立市县乡"三位一体"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引进人才扎根广元、建功广元新格局。
上一篇: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下一篇:政协工作报告-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