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1篇(第2/59页)
充分发挥民事审判化解矛盾、维护权益的职能作用,民生司法保障取得扎实成效。正确实施民法典,依法审结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就业、婚姻家庭等民事案件386742件,审结涉农业农村案件19856件,对追索赡养费、医疗费等案件设立绿色通道,统一城乡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历史性消除城乡居民赔偿差异。依法妥善审理涉军案件,有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和国防利益。面对疫情影响,迅速制定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共渡难关,审结因疫情产生的房屋租赁、劳动争议等民事案件7888件,70%以上通过调解和解妥善解决。
充分发挥行政审判监督支持依法行政的职能作用,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业绩。制定关于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等文件,对我市重点工作、重点工程,提前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法律建议,深入群众开展矛盾化解,实现重点项目涉诉比例维持在潜在纠纷10%以下,进入诉讼的纠纷30%以上通过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五年审结行政案件118346件,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155份,发送司法建议742份,实现16区政府负责人出庭应诉全覆盖,有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
三、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全面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不断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五年来执行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实现对被执行人存款、房产、车辆等16类信息的在线查询和控制,基本实现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深刻改变传统执行模式。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公布失信被执行人266044次,限制出行487万余人次,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科技助推效用进一步显现,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金额1284亿元,成交率、溢价率显著增长,为当事人节约佣金28.9亿元,北京法院网络拍卖率居全国法院前列,有力破解财产变现难题,实现执行方式重大变革。五年执结案件1221164件,执行到位金额5119亿元,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99.1%,比五年前提高14.5个百分点。
全面强化审判监督,以攻坚克难精神解决群众反映的审判中急难愁盼问题。为强化民商事案件监督,研究制定《关于强化民商事案件审判内部监督的实施意见》等11个审判监督制度文件,开展民商事案件专项评查,全面开展违规延长、扣除审限问题专项清查,实现违规延长、扣除审限案件清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8.9%,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达到99.3%。全面推行随机分案,实现"应随机尽随机"。深入开展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集中清理超期未发案款,执行案款发还率上升至全国前列。
全面建立便民利民诉讼机制,努力让每一名群众都能享有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建立"接诉即答""接单即办"机制,发挥12368联系法官主渠道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当事人找不到法官的问题,2022年12368热线人工接听量达到120余万件,实现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反映事项回复率100%。建设"北京云法庭",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诉讼服务,推动互联网审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夜间法庭机制,夜间开庭3100余次,有效缓解大型社区上班族职住分离产生的诉讼难问题。建立精准普法机制,"京法巡回讲堂""京小槌普法"走进地铁公交商圈,北京高院"京法网事"连续四年获评中央政法委"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法院。在全市政法系统社会测评中,北京法院总体满意度评分五年间从85.1分逐年提升到91.2分,4家法院被最高法院评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四、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北京金融法院和北京互联网法院,将党中央设立两个法院的目标落地落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落实金融法院和互联网法院筹建任务。加强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金融法院成立以来审结金融案件10714件,有力服务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北京互联网法院打造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司法平台,建立全国首个"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成立以来审结互联网案件164370件,有力促进网络强国战略实施和网络空间治理。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现审判权力运行机制重大变革。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制定各类审判人员权责清单,转变层层审批的管理模式,院庭长承办案件占结案总数的35.8%,比五年前提高14.6个百分点。为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制定完善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法官会议工作规则,建立类案检索、参阅案例等制度,选编典型案例1300余个,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四大平台"建设,应公开裁判文书上网率达99.9%。
建立"多元调解+速裁"和诉源治理新机制,推动纠纷解决模式系统性重塑。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多元调解+速裁",实现60%以上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诉讼前端得到快速解决。建立"一号响应"诉源治理机制,2022年响应基层组织诉源治理司法需求2701个,实现街道乡镇全覆盖,促进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经过努力,2022年新收案件比上年下降21.9%。认真开展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法院审级职能定位等改革试点,持续开展司法改革微创新,入选最高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
五、坚持加强过硬队伍建设,持续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首都法院铁军
始终将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政治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建立党组会前集体学习和基层党组织政治理论固定学习日制度。制定北京法院基层党建和党小组建设"两项制度",实现党小组在内设机构、办案团队全覆盖,打造优秀党建创新品牌100个,7个入选全国法院党建创新案例,入选数量居全国法院首位。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队伍素质能力持续提升。突出政治标准,制定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建立政治素质档案。突出实绩导向,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和审判执行"双一百"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刚性运用。突出专业化建设,打造北京法院审判业务、审判研究、改革创新、人才聚集"四大高地",举办各类培训班516期,在10家法院创建特色人才高地,评选审判业务专家137人、司法实务研究专家35人,在最高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评比中,北京法院保持全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