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XX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7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分钟

关于XX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XX范例的第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党10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精神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力聚焦数字化改革、杭绍同城、共同富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6.62亿元,增长9.8%,增速居绍兴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444.36亿元,增长13.4%;财政总收入154.83亿元,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2亿元,增长10.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3900.65亿元,增长15.7%,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36.62亿元,增长19.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7473元和46535元,分别增长9.5%和10.0%。

(一)聚焦稳中有进,产业协同持续优化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保供能力,完成3.15万亩"非粮化"整治任务;扎实推进新建1.03万亩、改造提升1.5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分别达51.68万亩、23.2万吨,生猪产能30万头;坚持品牌强农,推进"西施石笕"茶公用品牌建设,完成绿色食品续展10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50只;开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68.0%和81.3%,创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1家;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8.0亿元,增长3.5%,居绍兴市第一。

工业增速继续领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14.87亿元,增长21.4%,其中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3.28亿元,增长32.5%。持续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引导企业"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新增工业机器人557台,数量居绍兴市第一;启动智能化改造企业250家,"珍珠大脑"列入绍兴历史经典"产业大脑"建设试点;迪艾智控入围绍兴市"未来工厂"培育企业;新增4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车间;袜业产业集群新智造列入2021年浙江省产业集群(区域)新智造试点。

建筑业积极提升。全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197.75亿元,增长8.7%,其中省内产值662.68亿元,增长28.2%;建筑业上缴税收14.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数的10.4%;4家企业晋升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晋升数居绍兴市第一;3家企业成功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签订总投资近50亿元装配式产业园项目2只;全市新开工装配式民用建筑166.52万平方米,占新开工民用建筑比例63.0%;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45.4%。

服务业态势良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网络零售额500.54亿元和263.2亿元,分别增长8.2%和13.2%。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县域商业流通体系,建成乡村超市、社区菜店等零售终端网点185个,创成全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珍珠数字贸易入选首批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旅游总收入49.85亿元;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搭建政银企平台,推动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支持XX推动共同富裕建设,新增综合授信298亿元;完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开发"信贷超市""担保集市"应用模块,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二)聚焦开放提能,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杭绍同城深入实施。萧诸绿色发展先导区纳入杭绍一体化建设方案,杭州至XX市域铁路列入国家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萧山至磐安公路(金浦桥至三江口大桥段)快速化改建、店口综合港、G235XX段改建等工程项目分别完成投资7亿元、1.5亿元和16亿元;新增6趟沪-杭-诸始发终到城际列车班次,杭诸高速双向免费通行再次扩面;全市121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481个事项"全省通办";与杭绍合作办学4家,新增结对学校11家,引进名医工作室21家;完成开发区和高新区整合,申报机器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启动G60创新港建设,投运上海、深圳、西安"XX岛"。

开放经济平稳增长。外贸经济运行稳健,自营出口537.97亿元,增长19.6%,占全国份额的2.475‰,稳住了外贸基本盘,其中袜子、五金机电、珍珠等特色产业出口增长较好,出口区域保持稳定;大唐袜业评为省首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积极参与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成投运海关监管场所,市场采购出口申报货值超3亿美元;实到外资1.35亿美元。

招商引智强势推进。优化招商体制,成立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2个,总投资432.1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25个;新宜中国数字装备智慧产业园、欧意数字化家电家居智造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各类人才计划入选数创历史新高,形成"诸才云集"格局,入选国家引才计划24人、国家"特支计划"2人、省级引才计划20人、省"特支计划"4人、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人才(团队)28个,居绍兴市第一。

发展要素保障有力。积极争取项目进省级笼子,列入省"六个千亿"项目40个、省"4+1"项目7个、省重点建设项目12个;陈蔡水库改造项目获中央预算内资金7620万元,XX数智安防产业基地等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计划;10个省共同富裕项目全部开工;数智安防产业基地、G235XX段改建工程2个项目获评省"红旗"项目;加强用能要素保障和能源结构优化,稳妥有序开展能耗双控工作,推进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38.59兆瓦。

(三)聚焦创业创新,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市场主体培育有力有效。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04万家、股份公司42家、"小升规"和"下升上"企业237家、"个转企"628家;推进标准化战略,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1项,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第三方认证企业7家、数字经济标准14项;加快"浙江标准在线"平台应用,新增1590家企业上线;加强产品质量监管,10家企业获评绍兴、XX市"质量奖";29家企业成为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和"长高长壮"计划,新增上市辅导备案企业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小巨人企业4家、省"隐形冠军"企业2家。

创新投入加速加大。开展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清零行动",推动研发费用"破零倍增",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9.89亿元,增长42.4%;举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签约及意向落地项目14个;建立科技项目"需求池",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悬赏揭榜"总金额2190万元;申报成功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360项、省"尖兵""领雁"研发项目6项;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42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9家。

创新生态深化优化。坚持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成立XX欧美同学会,启动"海归小镇"建设;建成袜业、珍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中俄(XX)国际实验室签约落地,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大市场等科创平台全年输入科技成果800余项;推进"XX岛?杭州港"建设,承接杭州科创飞地产业化需求,7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2家、绍兴市级众创空间3家。

(四)聚焦争先率先,改革事业推陈出新

共同富裕引领示范。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县市,出台行动方案,落实"四张清单",深入实施《XX市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着力构建"诸善行、诸事和、诸业兴"的有爱之城,打造有XX辨识度的精神文明高地;健全完善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体制机制,成立市委社会建设委员会,贯通省、市、县三级组织架构,切实加强对共富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袁家社区、东盛社区分别列入省第三批、第四批未来社区创建名单,杜黄新村列入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

数字化改革加速破题。紧扣"1512"体系框架,聚焦重大多跨场景应用,成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省级试点;预防青少年新型违法犯罪和执行"一件事"获评省"最佳应用"并入围省"改革突破奖";浙里兴村共富应用入围党政机关整体智治领域最佳应用,并在《领跑者》上刊登;27个项目成为省级试点,形成理论和制度成果74项,5项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17项数字化改革经验做法在中央级媒体报道。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制订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清单化落实重点工作任务,营商便利度全省领先。落实省"531X"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拓展信用联动场景应用,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和信用修复工作,打造"信用+"XX样板;深化投资在线审批3.0平台应用,探索推行极简审批,完成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80天"、低风险小型项目"最多15个工作日"实现率100%;打造特色小镇2.0版,环保小镇通过3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深入实施新一轮省级小城市培育行动,枫桥镇、店口镇在全省考核中分别被评为优秀和良好单位。

(五)聚焦区域融合,城乡一体快速推进

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扎实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城东高湖区块和二环线智慧快速路改造;实施"三改"专项行动,完成房屋征收签约1757户,整治完成C、D级农村危房972户,城镇危房148处;开展城区内涝综合整治和雨污水体系建设,实施城区重点道路雨水管(渠)清淤450公里,完成供水管网新(改)建10.8公里、污水管网新(改)建15.42公里、雨水管网建设及提标改造27.06公里,14个封闭小区完成"污水零直排"改造;办实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完成适老化改造650户,既有住宅加装电梯60台,新增绿地30公顷。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激活闲置农房516幢,引入社会资本4.72亿元,76.7%的村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额1.85亿元,"产权+信用"贷款余额15.38亿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全年培育农创客350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绍兴市乡村振兴"领雁人才"15名;深化"五星3A"迭代升级,培育3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和五泄-马剑"十亩之间"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7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10个;山下湖镇枫江村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自然生态底色不断夯实。坚决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浦阳江水质和城市空气优良率持续向好;浦阳江治理二期全面完工,获评省水利"大禹杯"金奖;打造生态文明示范亮点,成功入选省首批幸福河湖和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VOCs治理、环保设施用电监控安装等;实施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率先完成绍兴市"三大行业"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标记和电子督办平台联网并试运行;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扩面,加强生态环境专项执法,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六)聚焦民生民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体发展优质均等。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五大创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省级督导评估,绍兴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实现"满堂红";新建成6所中小学、幼儿园,完成实验初中教育集团组建,4所公建民营普高恢复公办体制;高考"清北"录取13人,高水平大学录取超200人;"双减"工作落地见效,课后服务实现"两覆盖一提高";全面推进教体融合发展,女篮运动员万济圆夺得女子三人篮球东京奥运会铜牌、第十四届全运会金牌;全赛季承办CBA联赛,成功举办市第十届运动会和第十一届老运会。

文化文明同步发展。推出全民读书节系列活动及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250余场,参与读者14万余人次;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大型演出活动,文化下乡100场次、电影下乡7396场次、免费市民培训超1万人次;深入推进书香暨阳建设,新建浣江书房2家,全年浣江书房和图书分馆共接待读者80余万人次,图书借还46万册次,数字资源访问量95万人次;基本完成市博物馆陈列改造、非遗客厅等公共场馆建设。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完成Ⅱ期15个重点文化基因解码工作;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迭代升级关爱基金、全城志愿、移风易俗,相关做法先后被中央改革办、中央文明办点赞推广,两次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健康XX高质高效。常态化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完成市人民医院P2加强型PCR实验室改建;提升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力,市中医医院建成大规模核酸检测后备基地,日检测能力达3万管,全市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7.2万管;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累计接种271.5万剂次;启动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完成医保基金市级统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成功获评三甲医院,成为全省首个同时拥有两个三甲医院的县(市),获评健康浙江建设先进县(市、区)。

社保体系普惠共享。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精准锁定未参保人群,加快推动新增登记企业和新增就业人员参保全覆盖,全市户籍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9%以上。加强公租房建设,开工建设9.68万平方米香榧公寓,完成公租房配租317套;开展根治欠薪、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推广工资维权"一件事"改革,和谐劳动关系有效构建;支持重点人群创业就业,积极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稳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890元/月。

平安建设持续加强。"枫桥经验"金名片持续擦亮,建成投运枫桥学院,举办第三届新时代枫桥经验高峰论坛,发布新时代"枫桥经验"指数指标体系;开展信访积案和重复访专项治理,诉源治理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全面推进"枫桥式"镇乡(街道)、行政村(社区)及基层站所创建,综合执法模式在全省推广;深入开展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部门和镇乡(街道)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败诉率下降3.1%;圆满完成平安护航建党百年维稳安保任务,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领域治理,实现省平安县市"十六连冠",创成"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统计监测和服务精准性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全面覆盖,媒体融合持续加强,气象监测持续优化,国防动员、拥军优属、慈善助残、红十字以及民宗、侨务、对台、档案等事业全面进步。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良好的态势,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XX范例建设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如城市能级不够高、重大项目支撑发展的后劲还不够足、数字经济规模还不够大、创新引领支撑作用还不够强、资源要素约束持续加大等。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予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开局之年。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绍兴以及市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紧扣持续擦亮"枫桥经验"金名片、打造共同富裕新高地的工作指向,扎实做好疫情常态化管控,进一步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争进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县,努力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实现"五个率先"中展现XX风采。综合宏观形势并衔接"十四五"规划纲要目标,考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建议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如下:

(一)关于生产总值预期目标的说明

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处于竞争优势重塑、全球力量格局重构的叠加期,国际局势跌宕起伏,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复杂严峻;从国内形势看,要素成本上涨、能耗双控常态化进行,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政策红利仍将陆续释放,2022年我市有望在承压中保持"稳开稳走"的前行态势;从发展衔接看,确定7.5%左右的GDP增速,有利于"以进促稳",接续"十四五"开局之年"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从共富之需看,经济增长保持合理增速,有利于做大共富"蛋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9%以上。新的一年,我市将牢牢扭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全力推动发展主体"长高长壮",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做强,争取单项冠军有增加、隐形冠军新突破、"小巨人"企业成板块、放水养鱼深拓展;加快龙头领军、成长冠军、科创新军"三军"成型,全面夯实我市工业发展基础和实力,形成既稳又好、质效提升的工业格局,继续发挥工业"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强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精准实施数字车间和未来工厂,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大力培育数智安防、新材料、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智能环保家居等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占比和贡献度。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高质量的服务业是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形成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新的一年,我市将积极落实"十四五"商贸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廊、四区、多点"的功能布局,一方面以数字化改革为新动能,优化发展软件信息、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积极发挥自然生态本底优势,特色发展文旅、康养、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精细化发展。同时,伴随西施故里"一江两岸"文化旅游、珍珠小镇、文化中心、五泄景区提升改造等一批项目建设,我市服务业总体布局将得以优化,服务业能级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关于三大需求预期目标的说明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五个结构性指标增速保持"四高一合理",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交通投资以及生态环境、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等指标增速均高于面上投资,分别增长20%、18%、15%、15%;民间投资保持合理增速,增长9%左右。从区域协同发展看,2022年是"杭绍同城"提标年,我市将围绕做大主平台、拓展交通网、提升获得感等深谋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G235XX段改建、萧山至磐安公路(金浦桥至三江口大桥段)快速化改建和店口综合港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柯诸高速建设和诸义高速、合温高速、XX至浦阳快速路、杭州至XX市域铁路等项目前期,着力构建综合、立体、高效融入都市区的交通网;从共富建设看,我市已谋划实施了一批共同富裕重大项目,有效投资将在2022年陆续释放;从"双招双引"看,由于招商选资体制机制的进一步优化,招商选资工作得到统筹加强,大好高项目不断引进落地,这将有利于投资增量提升;从结构优化看,设置结构性投资预期目标能有效支撑全市面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在国家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及浙江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一方面加强系列促消费活动,特别是增强汽车、家电等权重商品消费促进力度,挖掘消费市场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创新引领消费模式,顺应现代消费潮流,加大数字化赋能力度,鼓励生活服务业场所进行"人、货、场"的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加快发展新零售,积极打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基地,实施以"数字商贸、数字学习、数字文旅、数字健康、数字政务"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建成体系较为健全的"智慧商圈",培育高品质步行街,打造地标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

外贸出口保增长稳份额,自营出口增长7.5%以上。2021年由于国外疫情反复,给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2022年国外供应链有望加快恢复,我市将在持续做好"订单+清单"预警监测基础上,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发挥袜业、珍珠、纺织服装、精密制造、现代环保等产业优势,大力拓展外贸国际市场,打造"一带一路"外贸节点;同时,通过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创新、对接绍兴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升级国际物流支撑体系、谋划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推动跨境电商健康发展和大力培育"浙江制造"出口品牌等务实有效举措,切实推动"品质浙货"领军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支撑外贸出口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市场份额。

(三)关于收入预期目标的说明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以上。鉴于财政报告对该项指标有详尽分析,本报告不再复述。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收入比持续缩小。伴随我省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农村消薄、宅基地改革、富民产业发展等扩中提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政策将不断叠加,总体上处于城乡居民收入改善的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同时,在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以及共同富裕行动方案中,都对城乡收入比缩小作出了明确要求,这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调节手段。

(四)关于科技创新目标的说明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7%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7%以上。从目标衔接看,我市每年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约需增加0.26个百分点才能实现2025年3.3%的工作目标;从创新驱动看,伴随XXG60创新港和海归小镇、数智安防产业园以及新宜中国、欧意数字、天链测控等一批项目建设,一批中试平台和产业研究基地加快布局;同时,"揭榜挂帅""赛马制"持续推进,中俄(XX)国际实验室、微纳晶新材料研究院等建设落地,袜业、珍珠、铜材精密制造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等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日益完善,将有力支持科技创新投入的持续增长;从高质量市场主体培育看,着眼于"双倍增""科孵高"科技型企业梯队规模建设,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望分别突破500家和1900家,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模扩大、占比提升。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要素生产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2021年我市GDP规模增量较大,而就业人口基本保持稳定,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2022年预期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的目标,一方面充分考虑到了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以及"以亩产论英雄"改革持续深化而形成的科技创新和投入产出贡献度提升,另一方面充分衔接了"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3.5万元/人"的目标要求,确保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增长6.7%以上。

(五)关于可持续发展预期目标的说明

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增大学生就业2.75万人以上。就业始终是民生之本、致富之要。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更加充分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技能培训、创业创新以及特殊群体等激励和扶持政策,通过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有效举措,确保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切实为城市人口导入、人口素质提升、社会消费升级以及共同富裕建设等提供可靠的保障。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指标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内。我市将继续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强化"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双碳"工作,积极开展低碳镇(村)试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当好生态建设探路创新者;同时,通过巩固提升"蓝天保卫战"成果,利用信息化手段抓好工业源、扬尘源、焚烧源和移动源管控,探索"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当好污染防治领跑示范者。

三、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计划

2022年,我市将按照市委"一四五"工作部署,紧扣"共同富裕所需、城市能级提升、产业发展配套"要求,按照"必要紧要、政府所能"原则,编制杭绍同城"新三年行动计划";注重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实施2022年度土地房屋征收成片开发,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不断提升有效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年安排政府(国企)投资项目共171只,总投资1109.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78.5亿元。按项目投资主体分,政府投资项目共71只,总投资172.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3.7亿元;国企投资项目共100只,总投资937.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54.8亿元。按项目建设时序分,续建项目87只,总投资4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7.1亿元;新建项目84只,总投资640.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1.4亿元。

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