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部门领导、经济专家2022年上半年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215篇(第270/280页)
三是以推进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为基本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统领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创新,要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通过政治话语学理化、学术话语大众化、中国话语国际化的创新工作,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坚持研究与普及并重,坚持破立并举、以我为主、融通中外,将中国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国家队,需要强化对政治话语的学理化研究,运用经济学的学科概念、范畴和理论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阐释,形成富有学理性的表达方式和风格。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学术期刊为平台,积极推进和努力引领中国经济话语体系建设,发表了大量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经济学学术论文。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需要,也是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学引领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必然要求。
百年经济思想创新的深刻阐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逄锦聚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创新,指引着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前景,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壮丽凯歌。总结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历程和基本经验,由顾海良教授和邹进文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从经济学的角度,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2021)》的研究和写作,日前已公开出版发行。
该著以编年史为线索,回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对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理论脉络、历史脉络和逻辑脉络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著作的出版,对于以史鉴今,弘扬优秀经济思想,繁荣学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该著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揭示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主题和真谛。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先进知识分子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百年来一以贯之地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全书坚持这样的主题,阐述各个历史时期党的经济思想的探索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实现了党的经济思想史和实践奋斗史重大主题的统一。
该著坚持以唯物史观总结党的百年经济理论创新史,提供了编撰经济思想史的方法论范例。全书坚持实事求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所以得出的结论具有坚实的史实依据,令人信服。正如该书所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根本上就是要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和把握发展规律。"该著作给予读者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探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是研究经济思想史的方法论启迪。
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总结党的经济思想史,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前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阶段新任务,挑战和机遇并存。该著作的出版,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牢记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初心和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抢抓双碳机遇,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巧生
一、践行"两山理论"的重点在于"保护",在于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
从贵州及赤水的本底与实践看,赤水积极探索生态服务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赤水完成了全省首笔会议碳汇交易,有序稳妥推进竹林碳汇碳票项目开发,对生态贵州、幸福贵州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众参与度的全面提升是扩大生态环境优势的基本保障。
绿水青山已然成为赤水的骄傲与名片。作为名副其实的绿色低碳发展的"优等生"与工业现代化的"后进生",赤水应紧紧抓住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走生态富民与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三、"双碳"时代赤水的战略方向选择。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能源供应、技术进步。赤水应厚植大数据与生态经济沃土,将大数据、"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巧妙融合,以生态治理数智化为手段,形成全覆盖网络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建设居民绿色低碳行为量化标记及激励平台,助力企业建设绿色低碳产业链,促进产业数字化,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探索生态环境要素植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之中,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做好水文章,通过承载力与适应性双评价,集约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领域"零碳"示范城市,服务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目标,寻求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贵州省以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应急管理培训部主任、教授刘涛
第一,树立正确发展观和政绩观。政府作为地方主要的管理机构,一定要有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真正树立这种思想,必须把干部任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之一,要和干部提拔、任用挂钩起来,使各级干部自觉、牢固地树立生态文明政绩观,决策过程中,主动把生态文明作为决策的基本依据。
第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厉的制度,最严明的法制才能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贵州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完善工作,提高覆盖面,减少灰色地带,尽量地让我们的法律法规在立法执行过程当中,没有那些争议的地方。这是完善法规体系的一项工作。二是有关法律法规也要考虑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法律和法规相对来说要稍微好一点,但是政府一些制度的出台必须要考虑地方的发展情况,必须要考虑实际的经济社会的状况,在出台的过程当中,兼顾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只有达到利益的平衡,这些制度,这些出台的各项政策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