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合集10篇(第2/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81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分钟

一、强化政府主导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机制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修订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计划,依法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按照《意见》所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领导挂帅、加强领导、高位推进、狠抓落实。

二、压实部门责任

层层压实相关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保护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文旅、卫健、林业、海关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工作任务,理顺管理体制,整合保护资源,压实工作责任,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关行业规划、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中,从源头介入,加强常态化管理,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

三、推动全民参与

大力推动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是加快行业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农业、林业、渔业、水利、能源、旅游等相关行业积极主动参与,鼓励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可持续经营,推进更加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二是推动相关企事业单位将生物多样性问题纳入管理视角。COP15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闭幕后,国内已有多家食品饮料、能源和医药等上市公司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声或出台相关举措。应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等相关政策,推动企事业单位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力量。三是加强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发挥各类保护机构、民间组织、科研教育单位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倡导有利于生物多样保护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特别是依托学校、动物园、植物园、森林公园、标本馆和各类自然博物馆,让广大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引导和鼓励他们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者、监督者、传播者,担当起未来绿色发展的时代重任,共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四、完善基础支撑

从资金保障、科学研究、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生物多

样性保护能力水平。推动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及遗传资源惠益分享等相关政策机制,拓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机制,强化和推动金融行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参与和支持,为实现多方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渠道。推动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加强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外来入侵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运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科研能力建设。推动提升管理和保护水平。从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相关标准体系、强化调查观测评估分析、整合构建数据资源平台、加强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水平。

构建我省居民经济状况大核对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是实施社会救助的核心环节。建立基于大数据为基础的跨部门、多层次的核对信息大平台与核对大机制,已成为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

一、把握趋势:构建核对大体制机制的意义

1、推动"服务民政"向"服务民生"转型

从当前各地的发展趋势来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的应用范围在扩大,国内较多先进地区的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都不仅服务民政本部门,而且还扩大到整个民生领域。如上海实施"9+1"现代社会救助体系、浙江实施"1+8+X"大救助体系、山东实施四级贯通的"1+N"核对机制。其中,如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已经为除民政部门外8个部门11类事项提供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涉及教育、人社、司法、残联、住建、工会、卫健、农委等多个部门多个事项。

2、推动"单点支撑"向"多点支撑"升级

传统的核对数据来源较少、核对方法单一,通过构建大核对体制机制将原来的核对手段单点支撑变成多点支撑。一是数据

"多"来源。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数据来源的丰富程度也决定了核对的精准程度。二是方法"多"维度。如贫困作为一个多维的概念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广泛认识和接受,并被先进地区的社会救助部门科学运用。传统的贫困测度只从收入角度去考察贫困问题,贫困的测度仍然很有限,国内外先进地区也已从多维的角度如财产、医疗、教育、公共设施可得性等多方面来考察贫困。

3、推动"小网救助"向"大网救助"转变

构建居民经济状况大核对工作体制,其实质是构建一个综合的救助和援助格局。一是变小力量为大力量。通过构建一个大的综合救助与援助格局,变政府单独支撑"小网"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共同撑起"大网"。二是变小救助向大救助。传统的救助较为散乱、所有涉及救助的事项散落在各个相关部门,小救助之间信息不共享、救助工作较为被动。实现大核对改革后,救助需求与供给能"一口取单",解决救助不足、救助重复、救助被动等问题,实现综合大救助"大网"格局。

二、把脉诊断:我省大核对体制机制建设存在问题

X省居民经济状况大核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而要推动全省社会救助和核对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一)信息系统建设:多、乱、散

(二)核对数据共享:少、慢、错

(三)核对管理建设:难、弱、小

三、超前谋划:大核对体制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

1、"快半步"做好顶层设计

大核对体制机制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高位推动,统筹协调。一是建立一个大核对工作领导机制。建议建立以省长亲自部署,省政府统一协调,民政具体负责,多部门协同的居民经济状况大核对体制机制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与各级政府在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信息共享、数据维护、开展经济状况信息比对等方面的工作职责。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各市州各部门落实社会救助及信息共享情况纳入省委、省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二是建立一个大核对协调机制。建立社会救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和各类救助举措的衔接配合制度。建立居民经济状况大核对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将水、电、气、银行、证券、保险、互联网金融等成员单位逐步纳入联席会议成员。三是建立一个大救助信息平台。打造"X省大救助信息平台",实施"8+X"社会救助全省通办、部门联办、主动发现、动态监测,全面覆盖。整合所有涉及救助和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大救助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将核对系统作为各救助业务开展的一个公共核查工具,各部门间建立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2、"求卓越"优化核对机制

聚焦建设更为精准、高效的居民经济状况大核对体制机制,提高核对的实际效果。一是加强核对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各地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统一验收。加强省、市、县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与对接。明确核对系统的管理标准和运行方

式,加强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避免出现各地方核对系统"各自为政"的现象。以"智慧民政"建设为契机,以现有的省市一体化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为基础,加强民政内部系统融合,横向部门救助业务系统对接。二是拓展核对数据辐射范围。在核查地域方面,通过部、省、市、县、镇五级联网贯通,核查范围从县乡扩大到省市,加强部省联网,使核查范围更广更全。在核查领域方面,推动电力、教育、金融、残联等联动调查,充分利用好辅助评估手段(如家庭用水、用电、燃气、通讯等日常生活费用支出,以及高收费学校就读、出国旅游等情况)。以多角度、全方位精准反映家庭收入、财产、支出状况。在社会关系方面,将核查对象从申请人本人,拓展到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除了包括配偶、未成年子女,还应涉及赡养、扶养、抚养人等主要社会关系,尽最大可能对救助对象作出精准评价。三是推进横向部门数据共享。"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信息共享是实现跨部门协同与合作治理的关键。加强宣传和考核,引导各地各部门和核对机构正确认识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尤其是增强各信息共享部门"一把手"对信息数据共享的重视程度,使其正确认识到大核对的价值和意义。建议由大核对领导小组牵头,推出大核对任务清单模式,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职责。

3、"补短板"推进管理建设

加强核对机构的管理的短板建设,形成高效的运转体系。一是持续强化机构保障。优化机构职能,建议增列编制。同时,明

确每个市州、县市区要设立核对机构,市、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二是持续强化人才保障。鉴于核对工作专业性强,为确保基层核对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保障核对工作长期稳定开展,建议创立"经济核对员"岗位,所有核对员必须经业务知识和系统操作的综合培训与考核后持证上岗。借鉴上海经验,建议建立"5+3"教育培训模式以打造复合型人才。即建立制度、师资、课程、教材、考核五大培训体系和案例工作坊、带教示范点、骨干训练营三个特色项目。出台《培训管理制度》《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员岗位培训考核管理细则》等制度,建立内部师资库。三是强化核对运用环境保障。加快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失信惩戒是提升社会诚信水平的机制保障,这有助于减少瞒报现象,从源头改善核对工作的实效。制定出台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障、金融信贷等在内的一系列规范个人如实申报收入、财产的信用规范,引导申请人如实填报家庭经济状况。

4、"保安全"优化外包管理

核对信息系统建设、管理、运维多采用外包服务方式,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优化核对系统外包管理机制十分关键。一是把好外包服务"准入关"。民政或核对相关部门应组建专业的核对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团队,整体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负责重要信息内容的发布和把关。发布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能力标准体系,严格审查外包服务单位的业务资质、服务能力、人员素质,确保服务人员技术水平能够满足网站运行要求。二是

筑好系统质量"监测关"。对X省各地的信息软硬件设施设备及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系统状况、网络连通情况、网络及信息安全情况、应急响应的时间范围和响应级别等都应进行标准设定,外包单位定期汇总以上信息提供给政府部门,并提供决策支持和意见建议。三是健全外包公司"考核关"。"考核关"是对加快建立健全外包服务单位及外包服务人员的考核机制。制定网站群建设运维管理制度,明确对外包公司的具体考核办法,包括对部门提出任务的响应时间和完成时间、网站群软硬件维护要求等加强日常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全球缺"芯"危机下X功率半导体的产业突围

2020年四季度以来,全球车规级芯片供应持续短缺,汽车芯片全线缺货,全球汽车产业陷入减产停产泥潭,初步估计,芯片短缺危机将持续至2022年。芯片危机对X影响深远,一方面,X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汽车芯片供应链重构与X功率半导体产能释放完美匹配,为X功率半导体产业突围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一、"芯"机遇:X功率半导体迎来产业突围的关键窗口期

1、市场需求爆发启动行业增长的"超级周期"

一是"双碳"目标拓展应用场景,在全球减排趋势下,功率器件的应用从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进一步拓展至新能源、智能电网、变频家电等新的场景。

二是新能源汽车驱动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含功率半导体的价值量相较传统汽车提升近9倍,约占整车成本的7-10%,是除电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器件。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约

370亿元,其中国内新能源车功率器件市场空间增至160亿元。

2、全球芯片供应短缺造就国内厂商"补位机遇"

为保证行驶安全,车规级芯片对可靠性、一致性有极高要求,认证流程成本高昂、时间漫长,进入门槛极高。因此,汽车芯片供应商一旦进入供应链便很难更替,后来者极难有进入机会。新冠疫情爆发改变了这一状况,疫情导致海外晶圆厂大面积停工,芯片短缺给整个汽车行业造成巨大损失。此次芯片危机让汽车行业充分意识到国产芯片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下游客户愿意给予国内半导体厂商更多的验证和进入机会,为具备核心技术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半导体厂商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本土的造车新势力和推动零部件国产化的特斯拉上海工厂,既没有对传统芯片供应链体系形成路径依赖,又有定制配套芯片的强烈需求,具有较大的补位机遇。

3、国产化替代趋势下产业自主可控进程加速

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替代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基本由欧盟、日本厂商主导,国产化替代是大势所趋。在所有半导体品类中,功率半导体是国产替代进度最快的领域之一。

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反超,时代电气、比亚迪电子等国内企业的产品基本覆盖了新能源汽车IGBT模块和电驱系统,在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具有先发优势。

二是在特定电压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比亚迪、斯达半导、士兰微在中低压领域具有比较优势;时代电气深耕中高压领域,在750V及以上IGBT单管及模块产品占据优势地位,是国内唯一

自主掌握高铁动力IGBT芯片及模块技术的企业。二、"厚"底蕴:产业供给与市场爆发精准匹配1、产业培育厚积薄发,应用场景独具优势

在技术渊源上,中车X研究所从1964年开始功率半导体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从2008年启动IGBT国产化改造,产业基础雄厚。在政策支持上,X高度重视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2016年,大功率IGBT被列入X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出台

《X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和《X省关于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全省形成较大影响。2021年出台《关于省领导联系产业集群(产业链)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工作方案》,伟明省长亲自联系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内含功率半导体),推进产业发展。X出台《X市加快新一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X出台《X市关于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2017-2022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优化发展的30条措施》等配套政策。在场景应用上,X在高压功率半导体的应用场景优势较大,具备从"高压"场景向"中低压"场景渗透的条件。高压IGBT是实现列车高速、重载的关键基础,中车时代电气长期为轨交提供功率半导体,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量产经验,形成了自主可控的高压IGBT技术体系,并且在4500V及以上的高压领域打破国外垄断,进入全球TOP5阵列,是X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2、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骨干企业支撑有力

X功率半导体产业链条的成熟度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在产业链上游,集聚了一批设计、材料和设备骨干企业。如国芯科技、国科微、景嘉微、盛元半导体等设计企业,X创科硅业、中车时代新材、X化工、X天创气体、明珠焊接材料等材料企业;中电集团48所、X浩俊半导体、X亿旭、X弘阳科技、X众欣科技等设备企业。在产业链中游,X在大功率器件、钽电容器、超低温超级电容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相较于国内厂商较多采用的FABLESS模式,X三大制造龙头企业,中车时代电器、比亚迪半导体、三安光电均采用优势更为明显的IDM模式,即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和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于一身的模式,具有交期保障、效率提升和综合成本等多重优势。在产业链下游,X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风力发电等高电压领域的优势地位暂时无人撼动。在汽车市场、消费电子等中低压领域的市场拓展顺利。中国中车发布C-Car平台,时代电气作为核心研发及产品供应商,有望长期受益。三安光电第一批验证样品正在进行内部验证,计划为客户送样验证及导入量产。

三、打"硬"仗:实现功率半导体产业的全面突围

建议着重开展"一个集聚区、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套政策"的"四个一"重点工作。

1、"一个集聚区":依托X都市圈打造功率半导体产业集聚

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全面推动X与X的功率半导体产

业(含微波射频)协同发展,推动X科教资源与X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在产业链配套、原材料供需、新产品推广、零部件采购等方面深入合作,在创新平台共建、创新资源共享、共性技术攻关等方面协同发展。重点围绕"三园六校"--X高新区、X高新区、X经开区和国防科大、中南大学、X大学、X师大、X理工、X大学,共同打造国家级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应用创新中心。

2、"一支队伍":稳定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用政策吸引力和乡情引力招揽高端人才。X省和X市、X市联合制定新型功率半导体引才专项计划,加强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引进力度和资金资助比例,每年认定一批从事关键研发、技术或生产岗位的人才,直接作为全省紧缺急需人才予以奖励。落实好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政策,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如领军人才、"海归"人才,鼓励其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X创业。

二是整合高校资源培养集成电路技术专业人才。形成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阶梯式、实践型人才队伍。支持X大学成立"半导体创新与应用研究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历教育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把引进和培养高端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起来,把学生设计竞赛和产业需求结合起来,举办X省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发现和培养各级专业人才,形成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培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局面。

3、"一个平台":搭建一个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

申报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做

大做强以国芯半导体为运营主体的X省功率半导体创新中心,全力争创功率半导体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建设"三中心、两平台"--设计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平台,汇聚专家资源,与各大高校、企业、研究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实现成果孵化及IP的知识转移,发挥创新中心的平台支撑作用,打造创新生态,推动构建更具活力的政融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搭建6-8英寸碳化硅/氮化镓器件制造中试等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第三代半导体协同创新中心,并积极筹建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

4、"一套政策":兑现和制定一系列可落地的政策

一是对上争取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基金支持和产业布局。对接好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引导企业积极申报。

二是对内健全落实政策。加快制定扶持本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在行业资质认定、专利技术奖励、产业化扶持、高端人才补助和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扶持。对我省已发布的《关于鼓励集成电路企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4〕21号)、

《关于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湘政办发〔2015〕22号)政策实施情况做评估,推动政策落地,并对部分政策条款进行调整完善。

以"六个优化"为抓手 加快X省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2020年7月,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1】7号),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本文拟以国务院文件为指导,以科技部火炬中心《2020年国家高新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注: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以2019年统计数据为基础)为依据,以X省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对标全国、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分析我省高新区发展情况,提出以"六个优化"为抓手,加快我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对策措施。

一、X省国家高新区在全国总体排名情况

1、2020年X省国家高新区在全国总体排名情况

2021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2020年度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我省有8家国家高新区参与评价,X高新区位列全国第14位,较2019年度下降3位;X高新区排名第34位,下

降7位;益阳高新区排名第68位,下降5位;X高新区排名第

72位,上升2位;X高新区排名第84位,上升1位。排名在百

位之后的3家,怀化高新区排名第141位,上升9位;常德高新

区排名第148位,下降1位;郴州高新区排名第168位,下降

54位。

2、"十三五"期间X省国家高新区全国总体排名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增郴州、常德和怀化3家国家高新

区。我省国家高新区数量位居全国第6位,中部六省第3位(湖

北省12家,X省9家)。

3、X省国家高新区全国总体排名情况分析

一是X高新区稳居国家高新区前15位,进入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X高新区按照"挺进全国十强、争创一流园区"目标,总体排名连续四年实现进位,由2015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9

年的第11位。从国家高新区总体排名情况看,排名前十的国家高新区竞争非常激烈,呈现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态势。2019年尽管X高新区取得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在"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等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使得排名下降3位,被紧跟在后的上海紫竹、南京和济南高新区超越。

二是X等高新区在相对范围内排名略有升降。X在20-30

位、益阳在60位左右、X在60-70位、X在80-90位、常德在

145-148位、怀化在140-150位之间徘徊,进步不大。

三是郴州高新区下滑幅度过大,成为科技部火炬中心督导谈话会单位。郴州高新区2015年批准为国家高新区,从2016年到

2019年排名逐步上升。2020年排名第168位,一次性下滑54位,成为科技部火炬中心督导谈话园区。

二、X省国家高新区总体发展情况

1、X省国家高新区成为支撑我省产业园区发展壮大的主力

在《X省2019年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综合评价情况通报》

中,全省134家产业园区平均87.75分,高新类园区平均97.04

分,经开类园区平均84.08分。8家国家高新区平均109.27分,

分别比全省产业园区、高新类园区和经开类园区平均分高21.52分、12.23分和25.19分。从《X省开发区2020年年鉴》可知,我省8家国家高新区以占全省产业园区6%比重,取得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20%以上的优异业绩,其中,工业企业占全省的21%;制造业企业占全省的19.2%;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29.3%;从业人员占全省18.4%;园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21.5%;技工贸总收入占全省的21.8%;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22.55%;利润总额占全省的17.6%;上交税金占21%;专利授权数占38.1%;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18.7%;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19.2%。

2、X省国家高新区成为带动我省高新区发展的主引擎

据《X省开发区2020年年鉴》,我省现有省级以上高新区44家。我省8家国家高新区以占省级以上高新区18%比重,取得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省级以上高新区的30%以上的优异业绩,其中,工业企业占全省的35.8%;制造业企业占全省的36.3%;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37.5%;从业人员占全省33.9%;园区生

产总值占全省的3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34.2%;技工贸总收入占全省的36.2%;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34.0%;利润总额占全省的36.2%;上交税金占全省的35.6%;专利授权授权占全省的43.0%;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的33.6%;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35.3%。

3、以国家高新区为龙头的省级以上高新区成为我省产业园区创新引领发展的主阵地

据《X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研究报告(2020)》,2019年全省高新区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216家,占全省产业园区的72.6%,其中,国家高新区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957家,占全省产业园区的57.1%;共建省级及以上创新孵化载体143家,占全省产业园区的47.4%;拥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29.3万,占全省产业园区的57.3%。高新区平均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28.3家,同比增长42.7%;平均拥有孵化载体3.3家,在孵企业数221家,同比增长分别为29.3%、18%。高新区企业万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平均18.8件,同比增长21%;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1.04万元,同比增长44.5%;万人新增知识产权数(含注册商标)337.6件,同比增长3.3件。高新区平均拥有省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数7.1家,同比增长60.5%;平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1.9家,同比增长69.5%。

三、X省国家高新区与全国、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对比分析

1、2019年全国高新区总体发展情况

2019年,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12.14万亿元,

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2.3%;国家高新区上缴税费总额18594.3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1.8%。国家高新区有14.1万家企业纳入统计,从业人员2213.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385549.4亿元、工

业总产值240262.0亿元、净利润26097.4亿元、上缴税费18594.3

亿元、出口总额41371.5亿元,除上缴税费同比略有下降外,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和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1.4%、8.0%、9.1%、11.0%。国家高新区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调结构转方式成效持续显现,高新区经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