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合集22篇,含工作经验、调研报告、方案等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86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6分钟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材料汇编

目 录

一、经验信息

"四项举措"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五项举措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6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9"三位一体"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12"三个提升"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15探索融合发展路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17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双推进.............................22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5筑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五大"衔接链".....................29走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子.....................32二、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难题与应对策略36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47以"五大结合"促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融合......53三、理论文章

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59

做好做实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融合文章.........................62以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66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68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72加强实现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政策设计.............................75四、工作方案

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方案.....................80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90

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方案......................................................................................99

"四项举措"助推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县把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全县"头号工程",通过建立作战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巧用激励机制等措施,高起点推动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作战体系,强队伍

以抓重点、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促增收上用劲发力,成立19个督战专班、11个作战大队、80个作战中队,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作战体系。58个单位主动向县委立下军令状,29名县级领导、30个行业部门负责人与县委签订了承诺书。同时,通过志智双扶,群众在感恩中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高涨,各部门主管"十指弹钢琴"当好"施工队长",全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贫困群众满意度高,连续两年贫困发生率、返贫率为零。

创新发展模式,强引力

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发挥党员干部创造力,让干部争当"设计师"。结合实际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支撑、专家带培、交流深造等多种方式,扶持培养了一批有影响

力、有致富能力的合作社领头人、乡村工匠、民间巧手、非遗

传承人,目前示范合作社234家、种养殖专业户387户。秉持"农村建在公园里,公园建到农村里"的理念,形成了一乡一特色农村公园。完善吃住游购娱一体服务设施功能,形成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

巧用激励机制,激活力

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一线"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巧用激励机制,支持先进,鼓励创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扶贫一线干部104人,"访惠聚"驻村工作经历的干部94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干部10人。引进紧缺人才66名、柔性引才51人,培训各类人才900余人次。每月开展"守初心,担使命,大干三天"活动,县级干部率先垂范、全员上阵真干实干带头整治,

98个派出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村队苦干实干,掀起了以群众为主、全员参与、全民动起来,聚力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农村环境实现了"一天一个样、一周大变样、月月展新貌"。

锤炼干部作风,树形象

全县各族党员干部的荣誉感、事业心显著增强,形成了"激情干事、敢于攻坚,不讲条件、勇于克难"的工作作风,为各族群众解难题办实事1000余件,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事、烦心事中争取了民心、凝聚了民意,率先在全疆实现城乡通上了"一元公交车"、新建了血站,群众关心关注的菜价、药价

等一大批的惠民实事全面落实,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

"【藏经阁】,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有全面的党建公文材料,细化的材料分类,还有各种紧扣热点的公文合集。因材料众多,每日更新的材料都会专门压缩打包标明日期,并编辑出材料目录索引,将所有材料目录按日期整理到Excel表格中,方便查找的同时也方便下载。

五项举措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面顺接乡村振兴战略,我州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大产业发展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持续推行"1+8+10+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制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办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和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政策保障。

二、加大投入力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落实专项扶贫资金12.43亿元,用于实施光伏扶贫、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补短板等项目。紧盯工作目标,编制年度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整合涉农资金40.72亿元,加快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夯实基础。

三、推进产业兴旺,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动力

积极引导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变,投入70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了5个各具特色的县级扶贫产业园,吸纳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落实到户产业发展资金1971.9万元,扶持2925名脱贫人口发展相关扶贫产业,拓宽了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渠道。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3亿元,率先在全省实施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清零"工程,全州295个行政村实现每村60万元以上的产业发展资金全覆盖,2019年底29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55万元,村均达10万元以上,进一步壮大了乡村特色产业。

四、抓好队伍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争取各类培训资金133万元,借助省外高校教育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各级扶贫干部4409余人次。做到对两市三县扶贫部门业务骨干、3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专兼职扶贫干部,

170个建档立卡脱贫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培训全覆盖,全面提升了各级扶贫干部脱贫攻坚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71.7万元,对2391名农牧区劳动力实施了汽车驾驶、酒店管理等短期技能培训,提升了农牧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对137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培训,鼓励能人大户拓宽视野、掌握技能,增强其带动能

力。

五、强化志智双扶,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

紧紧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宣讲解

读中央、省、州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充分运用农村"大喇叭"、村内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播放推送《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和脱贫攻坚政策等相关内容。继续发挥全州119个扶贫互助协会的作用,累计对1242户授信脱贫户发放"530"小额贷款5526.8万元,激发争先恐后脱贫致富的活力。每年组织10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组成脱贫攻坚典型事迹巡回宣讲团对全州7个地区开展巡回宣讲,教育各级扶贫干部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引导困难群众不等不靠、自主脱贫致富。落实财政扶贫资金94.2万元,对58户建档立卡典型脱贫户,采取奖励自卸农用车的方式进行评选和表彰,有效激发了群众比学赶超的热情。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网络

近年来,我市不断总结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配强攻坚力量,推进队伍建设有效衔接

结合各镇(街道)工作需求,重点从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林草局、文旅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精准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按照"1+2+N"的模式,共向5个镇(街道)选派36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为乡村振兴增力添智。

及时召开驻村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座谈会,开展集体谈心谈话,传达学习《乡村振兴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职责,全面动员部署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两支队伍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工作联动和合力,为各镇(街道)决战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夯实基层基础,推进组织建设有效衔接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工作,2020

年全市计划完成96个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

层党组织整顿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三治"融合,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村民自治意识和能力。

全覆盖开展村级班子分析研判工作,健全完善45个村(社区)民情工作台账,全面摸清村级班子运行、班子成员履职尽责和后备干部力量等情况,为2021年换届选举打牢基础。加快推进6个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群"培育计划,推荐3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群"培育对象,分别选树省级和市级"好支书"各1名。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扩大乡村振兴覆盖面。

搭建引培平台,推进人才培育有效衔接

制定《2020年人才工作重点》,以旅游小镇、生态移民搬迁、脱贫攻坚等重大项目为重点,以自然博物馆建设、规划馆、中医院合作项目为基础,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释放人才活力。

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按照"1个党校+N个现场教学点"的模式,打造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实施"万名党组织书记大轮训"和"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分层分级分类开展示范培训、

业务培训和普遍轮训,努力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实用人才,

把实用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干部,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深化"百名专家扶百村"行动,邀请8名市委联系专家为乡村振兴示范点量身定"策",进行点对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三位一体"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网络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党建提升、文化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新路径,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支撑保障,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促进二者有机结合。

推动产业转型,开启乡村发展新动能

统筹产业路径,突出绿色生态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田园综合体,促进绿水青山的"生态魂"与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相融合。

统筹产业提升,突出龙头带动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提升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桑蚕产业通过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扶贫车间

+农户"的"动车模式",形成贯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实现整个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百姓增收"的良好局面。

统筹产业布局,突出资源整合

整合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小镇、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产业示范基地等,形成整体推进的聚合效应。目前,正在打造香

樟、桑蚕、水果、淮山等小镇;培育形成火龙果、百香果、中

草药等优势特色产业示范核心区32个。力促党建提升,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激活党建"动力源"

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多元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建设蚕房,通过委托企业经营,按投资比例享受利润分红,利用部分收入作为村级教育激励奖,激发更多家庭户见贤思齐,实现扶贫扶智的目标。

组建脱贫"先锋队"

创新成立"五人议事小组",研究解决村级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各类疑难杂症,对村级全体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进行全程跟踪、随时评估补救,发挥"干部帮干部"的作用。

培育致富"引路人"

实行"三维培养"成功培养30名党员成为各类合作社负责人和致富能手,将30名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种养大户等发展成党员。拓宽党员创业融资渠道,不断增强其带富能力。

促进文化发展,挖掘乡村建设新内涵

建好队伍,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加大民间文艺队培育,实现村村都有文艺队伍。实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挖掘培养八音、嘹啰山歌、点米成画、诗词等传承人。

打造品牌,发挥以文化人育人作用

打造国学大课堂等"一馆一品"文化品牌,发挥文化凝聚

人心、教化群众的重要作用。挖掘内涵,促进乡村特色文化发展开展二月二抢炮节民俗活动。设计制作文化系列创意工艺

品,推进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以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线路,让群众在玩乐中内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三个提升"实现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

网络

我市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有预见性地主动寻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对接方式,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

由补短向补牢提升,夯实振兴基础

全市聚焦水、电、路、网、房等基础建设薄弱环节,推动实施贫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危旧房(土坯房)改造、农网改造等工程,切实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在补短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筑牢,稳基固本。目前已细化落实77个具体项目,精准投向今年拟脱贫贫困户和拟退出贫困村,计划总投资5.91亿元,完成投资1.25亿元。

由培育向培植提升,带动振兴产业

壮大拓展百公里百万亩生态茶、果药和果蔬三条产业带,串联全市483.6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覆盖78个乡镇和151个贫困村,辐射带动80%的贫困人口发展产业。依靠新型主体打造新型农旅,围绕国家公园建设,着力打造森林养生、避暑养生等康养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综合体,目前已建成8个康养基地,

覆盖11个贫困村,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18个、省级乡村旅游

民宿达标户56个。由驱动向自动提升,激活振兴内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领办作用和党员群众的主体作用,在

贫困群众当中引导学、示范带、自主创,充分激活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119户党员示范户共吸引917名党员参与"双百示范",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多元。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依托文艺演出、文艺作品的创作展示,提振贫困户敢闯敢拼的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斗志和决心,开展相关文艺文化活动560余场次。

探索融合发展路径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网络

近年来,我县针对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开发生态产业、传承地域文化、治理乡村风气等实践探索,全县贫困发生率由54%下降到11.62%,初步探索出贫困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路径。

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完善工作思路

切实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在深入调研、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党建为先"的发展战略和"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美丽小县城"的总体思路,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全县上下齐动"和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责任落实机制,把脱贫攻坚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工程之中,连续六年以县委1号文件全面安排农业农村工作,持续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全域环境绿美净、全域电子商务、全域旅游景区等"全域工程",整体推进精准脱贫和县域经济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同步发展

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出发,从解决经

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入手,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改变过去城乡规划分设、重城轻乡的问题,打破城乡界限,用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农村。结合"多规合一"试点,把全县作为生态旅游大景区来规划,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项目建设规划等各类规划有效整合,对全县350个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抓,严格落实规划实施的监督考核问责制度,用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建设美丽乡村,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一是因地制宜建设

建设中依山就势,突出地域特色,确定了生态旅游型、古村修复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文化服务型五种建设类型,一村一特色、一户一景观,注重保护乡村风貌和乡音乡愁,不砍树、不埋泉、不挪石、不毁草,加强古村、古街、古楼、古坊和古树名木的保护,保持了原生态风貌,留住了乡愁记忆。

二是着力改善环境

累计拆除危旧房、废弃圈厕、柴草垃圾堆5.6万多座(处),大力推进全域环境绿美净行动,实现县内各类道路全绿化,打造了三百里旅游文化风情线和白云山生态综合示范工程。实施改造县乡道路、危桥等交通项目1646.5公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修建河堤104公里。

三是整合项目资源

近6年全县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6.8亿多元,撬动群众筹资53.7亿元,同步推进道路、庭院、房屋、水景、节点、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县350个村建成美丽乡村294个,4.13万户农户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占全县农村居民总户数的87.7%。

聚焦农民增收,发展脱贫富民产业

一是全域发展乡村旅游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成2个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和69个旅游示范村,探索完善了花桥"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协会管理+农户联动"、大水沟"协会+农家客栈+农户"等多种旅游带贫模式。

二是全域发展特色产业

扶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核桃、花椒、茶叶等优势特色经济林果135.08万亩,2万多农户从事黑木耳、香菇、天麻等食用菌生产,发展16家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12家国家和省级示范合作社,建成年产5万吨的核桃露生产线、50万公斤茶叶生产线及兴源土特产加工、独一味生物系列制药等一批循环产业项目。

三是全域发展电子商务

推行"网店+农户""网店+企业"扶贫模式,建成1个县级电商扶贫服务中心,21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76个村级电

商扶贫服务点,开办网店1343家(贫困村238家),带动2.4万

名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四是全域打造田园综合体

实施7个乡镇13个村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建成集观光休闲、民俗体验、创意农业、循环经济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示范点,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激发内生动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一是坚持群众主体,激发致富内力

遵循"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原则,采取"统一规划、分户实施"的办法,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由帮建单位投资建设,房屋风貌改造、入户巷道和庭院硬化、绿化等工程,由财政奖补、分户实施,公开公正透明地落实奖补资金,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的内生动力。

二是坚持宣传教育,倡树社会新风

坚持扶贫与扶志并重,大力实施精神扶贫工程,不断完善村规民约,连续开展"六争六评""一日五问""村评户比""四新竞赛""议家风、立家规、传家训、评家庭"及文明村镇创建、道德模范推选等系列活动,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

三是坚持文化育人,凸显特色魅力

大力推动乡村舞台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发掘乡

土文化时代价值,培育传承优秀乡贤文化,组建文艺社团、文

艺公司、文化协会等群众文艺组织350个,开展送中堂、送伟人画像等各种文化活动,厚植了道德文化,提振了发展信心。

四是坚持人才兴村,促进农村繁荣

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让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兴办企业、建设农村、发展产业、创业致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双推进

网络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每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5亿元以上、投入小额信贷资金1亿元以上,推动农业农村发展,通过村企结对、部门联村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建设。

倾力推进产业扶贫

扎实推进农业"八大基地""八大品牌"建设,完成椪柑品改5万亩,建成10万亩椪柑标准果园,创建万亩高标准葡萄基地、万亩高标准油茶基地、万亩高标准中药材基地,建成铁骨猪资源场1个,30万头/年商品仔猪繁育场1个,建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产业园20个;加大光伏扶贫项目力度,完成93个贫困村和47个非贫困村光伏产业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每年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125个、农村示范网店30家。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完成农村公路建设720公里、安保工程600公里、农村危桥改造35座,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万亩、高标准农田1.4万亩,完成39个贫困村和17个

非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统一整合新建和改造农村无线基站125

个。

加速推进教育扶贫

继续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含职中)免除教育学杂费和发放生活补贴政策,落实大学新生补助资金政策,加快实施"全面改薄""四改三化"为重点的教体优化工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每年招聘特岗教师80名、公费定向培养农村教师50名。

加快健康扶贫步伐

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住院结算"等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参保率、大病保险率、大病救助率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农村低保困难患者、大病患者和特殊慢性病门诊患者医疗总费用实际报销补助比例达90%以上,特困人员住院费用全额报销。

提升综合服务水准

每年培训劳动力1万人以上、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以上、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修缮保护传统古村落

10个,保护整治特色民居1500栋;完成生态造林1万亩、千里旅游走廊生态景观造林4000亩;每年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示范村33个,累计完成130个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任务、农村厕所新建改造3万座;实施"雪亮工程",安装摄像头2000个以上;累计实现土地开发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交易指标1.9万亩;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过亿元龙

头企业3家,每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完成69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

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网络

近年来,我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工作大局,深入推进"三乡工程"和"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三个一批",提升产业扶贫质效

扶持自主发展一批

全县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4159户新发展产业扶贫项目

23598个。通过优化政策供给,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发展小规模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放扶持资金2342万元,贫困户自主发展每年可增收5000万元以上。

市场经营主体带动一批

每年列支5000万元奖补资金,鼓励支持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村发展产业和贫困户创业就业,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增收1.5亿元以上。目前,全县有209个村发展产业项目313个,建成扶贫车间263个,吸纳贫困户就业3524人,人均年增收约1.7万元。

光伏产业兜底一批

实现每年每户3000元的收益分红,全县所有村集体收入全

部过5万元目标。该县探索推行"新能源产业+合作社+银行机

构+贫困户"模式,借助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成立光伏产业发展合作联社,吸纳贫困户4000户,实现每年每户3000元的收益分红。目前,按每村10万元和6万元标准,向7个深度贫困村、

78个贫困村拨付补助资金538万元,按每户3000元标准向3600户贫困户发放补贴1080万元。今年还将按每村5万元标准向184个非贫困村拨付补助资金。

"四张牌",大力实施"三乡工程"

打好"政策牌"

优化整合全县各行业部门相关政策措施,制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金29条"和"三乡工程"支持政策"10条"。优先推荐回乡创业能人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对全县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奖补,去年落实资金1562万元。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