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2月份调研报告合集37篇(第8/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13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5分钟

(四)深度开发红色文化旅游客源市场

1.开发青少年学生市场。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性和认知特点,红色旅游在注重思想性、知识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增强吸引力和参与意识。如参观战斗场景演示、播放电视电影、参与模拟战斗等。也可以组织学生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旅游、探险、健步相结合,既重温了当年红军长征和转战鄂豫边的艰辛,又领略了铜山、铜山湖景区的美妙风光。

2.开发中老年人市场。根据中老年人的气质特征和怀旧心理,需要有深度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他们参与红色文化旅游。特别是老年人,有的直接参加过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因此,要以真实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深刻厚重的红色基因唤起他们美好的记忆。

3.开发外地旅客市场。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外地客人吸引来的同时,继续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合作专列主题营销活动,把客人请进来。同时,与周边省、市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加强合作,结成联盟,进一步扩大外地客源。

(五)创新红色文化旅游的表现形式

1.改进、提升陈列馆解说方式。借鉴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的模式,充分运用高科技声、光、电等演示方式,实现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相结合,让旅客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感染力和震撼力。

2.改编、创作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歌曲,编排经典的红色旅游文艺节目,在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定期举行文艺演出,用舞台艺术、声乐艺术展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创建鄂豫边区场景的红色体验区,让游客在这里模拟、再现、体验革命年代的火热生活。

(六)加大红色文化旅游营销宣传力度

1.策划红色文化旅游新创意,打造我市红色旅游景区的新卖点。借助省内外主流媒体、网络、节庆活动、名人效应,结合我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特

色,统一策划、统一包装,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播放驻马店红色旅游主体形象宣传片,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旅游宣传促销网络,从而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2.同中国旅游网、中华行知网等网络传媒联手,精心策划、推介红色旅游品牌。如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新四军红二代寻根活动等。同时,与中国作家协会联手,举办"中国作家看天中"采风活动,组织作家写出一批反映鄂豫边红色革命史的文学作品。编辑出版一批有代表性的反映我市红色文化的图书画册和音像制品,展示我市红色文化的形象和实力。

3.组织知名网红、抖音、快手拍摄者,来我市红色旅游景区拍摄小视频,利用其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宣传、推广我市红色旅游产品。同时,利用OTA

(在线旅游)参与旅游电子商务行业,广泛传递红色旅游线路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产品营销。

(七)建立专业的、稳定的红色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1.多种渠道招揽人才。要树立"人才制胜"观念,采取公开招聘、考试选拔、外地引进、校企联合定向培养等形式,广泛吸纳热心红色文化旅游的各类优秀人才。尤其对旅游管理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要出台优惠政策,因人制宜,调整门槛,使其发挥特长,为我所用。

2.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健全完善培训培养机制,依托黄淮学院、驻马店技师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上级旅游管理部门,联合制订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培训计划,定期、定时、定点、定向进行专业化培训,使管理人员热爱红色文化、奉献红色文化。导游和讲解要接受红色文化专题培训,当好红色故事宣讲员、红色旅游讲解员。

3.多种关怀留住人才。一是政治上的关怀。要发挥基层和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凝聚人才队伍,切实关心他们的政治成长和进步,对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正派、业绩突出的,要及时提拔、重用。二是业务上的关怀。要鼓励人才骨干参加职称和业务等级晋升的学习深造,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增强职业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生活上的关怀。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千方百计解决好红色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岗位编制、工资待遇、生活保障问题,实施人文关怀,解除后顾之忧,使之有获得感、幸福感,全身心地投入红色文化旅游事业中。

(八)强化红色旅游产业的支撑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事关红色基因的传承,事关革命老区的建设,各级领导要从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的特殊地位和重大意义,把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事业当作富民、兴产、强市的重要工作来抓,当作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列入议事日程,列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盘子,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领导保障。

2.加大资金投入。在加大地方财政投资力度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借助国家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资金支持。同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机制,尤其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投入。

3.深化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建议由宣传部门牵头,成立由文广旅、党史、党校、发改、财政、民政、退役、档案、住建等部门和红色资源所在地党委、政府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对红色文化旅游工作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理顺关系,齐抓共管。其次,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实行政企、事企分开,项目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办法,积极引导饭店、旅行社、旅游运输等相关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和经营合作网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龙头企业。

4.加强协会指导。建立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加强行业监管,搞活经营方式,充分发挥国家、行业协会和个人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推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

广东乡镇属集体企业发展现状和困难调研报告

张倩琳

摘要:为充分发挥广东乡镇属集体企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乡镇属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乡镇属集体资产收益水平,开展本课题研究。

关键词: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现状;深化改革

一、乡镇属集体企业发展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南粤地区的乡镇属集体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乡镇属集体经济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地方建设,对各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乡镇属集体经济在公共服务领域和竞争性领域都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取得"先行一步"的优势同时,乡镇属集体企业坚持改革不停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实施了大量的生产型企业转制改革,包括现在国内外都比较知名的榄菊日化集团、长青燃气灶等,发挥了黄埔军校式的效应,推动大批管理人才、生产技术人才和销售人才自主创业,为带动周边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乡镇属集体企业的现状

(一)资产结构中土地资源现状特色

在当前乡镇属集体资产结构中,土地资源是很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土地资源,按当前市值估算,土地价值比账面净值增长10倍以上。这个现状是由三个因素促成的:一是乡镇属集体企业走在地方经济发展前列,形成了较好的土地物业积累;二是在实施企业转制或者清算的时候,大都坚持将土地物业留在集体的思路,减少了既有土地物业消减的机会;三是早期通过征地和完善配套,加快了土地的储备。这些优势成为了如今乡镇属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管理结构、产业布局和结构现状

乡镇属集体企业管理的层级架构,采用政府下属的公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终极出资人,设立镇一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下属总公司的出资人,同时作为全部乡镇属集体企业的总监督管理和总运营人。

各总公司作为具体经营管理单位,对由总公司出资设立的全资和控股企业实施具体管理、监督和运营。

本次调研了广东中山的一个镇区,镇属集体拥有全资和控股企业122家,参股企业50家。全资和控股企业中,部分是用于安排持股,或者便利项目开发而持有土地的,实际上这类企业并没有独立的人员配套,还是由原有实际经营的团队具体管理。从行业门类上看,该镇属集体比较广泛地参与了医疗服务、供水和污水治理、汽车运输和站场服务、专业市场、肉食品加工、建筑工程和设计、房地产开发、外贸、股权投资等众多方面的经营。

(三)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贡献作用

乡镇属集体企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贡献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比如上面提到的医疗、供水、房地产、外贸等;二是通过收益上缴支持地区非税收入。本次调研的镇区,镇属集体企业上缴约占企业年度利润的38%。

三、当前乡镇属集体企业发展中积累的部分优势条件

(一)经营稳健,信用优良

乡镇属集体企业运营管理比较规范,财务和审计系统完善;长期稳健成长和壮大,在社会上营造了一个稳健、实力和诚信的形象;在与银行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中,由于资产质量高,还本付息规范及时,信用评价一直较高,融资能力较强。

(二)市场化激励手段的优势

乡镇属集体企业依托地方营商底蕴和人才积累,长期坚持接近市场化的经营效益绩效激励机制,从而实现了资产质与量的积累。

(三)在公共事业领域经验较丰富

乡镇属集体在医疗卫生服务、宣传文化、供水与污水处理、供电、公交运输、港口码头、外贸服务、专业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建树,广泛服务于地方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配套,服务于工商业经营便利。

(四)土地物业资源比较丰富

乡镇属集体积累的土地资源为后续发展留下了较好的运作基础和空间,稳定的租赁收入和其他经营收益,保障了持续平稳的现金流,使自身开拓发展有了保障。

四、乡镇属集体企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公有经营管理机制的利弊冲突

相比民营小微企业,乡镇属企业基础实力更厚实,抗风险能力更强;背靠政府,

有融资、用地、工商税收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但是,纵观全国上下,集体企业经营特别优秀突出的案例却不多,说明这些所谓的先天优势要转化成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并非易事。相反种种不足反而制约了其发展,甚至影响其生存。

从广东中山镇属集体发展壮大的经历,以及当前面对的困境,也凸显出集体经营管理机制的种种制约:

1.地方政府与企业扁平化的管理现状,使得发展意图传达比较直接,决策程序相对缩短,这与国家要求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企改革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悖的。

2.考核激励机制一直都是公有企业管理的一个焦点所在。企业实际经营效果与员工的收入如果不配比,很容易造成惰性,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乡镇属集体经营激励,长期以来是效益挂帅,调研中发现,广东中山有的公立医院很早就采用经营结余与全体员工待遇挂钩、医院内部实施全员绩效考核的做法。曾经的辉煌如今难再,如何改革考核激励机制,同时激活经营者积极性的综合发展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3.参照国企的管理对乡镇属企业进

行制约。当前乡镇属集体企业在管理制度上,逐步向国企管理靠拢,对资产股权处置、工程招投标方面严格按国企管理模式。这样做确实有利于规范和监管,但乡镇属集体的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要求与行政类的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一致,直接削弱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效率和能力。

4.如何破解不敢作为和担当的问题。经过了这些年的新老更替,当前乡镇属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相对年轻,却存在开拓创新的动力不足,主动性不高的现象。为应对日常频繁的各类审计、检查、督查、巡查,企业经营者长期处于高压之下。虽然这些都不能成为不敢担当作为的理由,但在实践中如何使上级的指导精神转化为敢干敢当的动力,还需要研究破解。

(二)镇属集体企业所处服务行业的快速变化

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程中,广东中山的乡镇属集体曾经出现过百花齐放各展风华的局面,涌现出一大批各行业的优秀企业。由于发展定位的原因,集体逐步退出,并没有形成类似韩村河或者华西村这样在特定竞争性行业的全国性龙头企业。珠三角地区搭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多数企业都实现过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乡镇属集体企业也不例外。但地方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红利高峰已过,集体的建筑类、运输类、外贸类企业受近年来随城际铁

路、外贸管理政策等变化迅速断崖式下滑,优势正逐步丧失,发展缓慢,甚至举步维艰。这些都从各个侧面反映出乡镇属集体企业脆弱的一面。

(三)乡镇属集体企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传导问题

作为企业人,往往认为企业就应该按照市场化去发展,由市场去检验。实际上,央企也好民企也罢,无论是金融、能源、电力、交通还是通讯,都要服从于国家发展的大棋局,公有企业发展服从于地方发展是必然的。

地方对公有企业发展的一些要求,如何完成有效的"压力传导"是一个考验。比如土地资源,经营者认为最好是"稳步"开发,"持续"发展,不宜操之过急。而地方政府则希望盘活一切可盘活的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造一切可创造的可能。如何既尽快盘活,加快开发,又消除企业对后续发展资源缺失的顾虑,需要实际的考量。

(四)经营管理架构和业务结构重叠的问题

在乡镇属集体发展的早期阶段,好比刚刚发现西部,广袤的开发空间,仅有一个牧场是无法满足的,彼时乡镇属集体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都开创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实现了发展和保值增值。而同类的业务在不同的集体公司之间重复出现,导致了在不同的企业里有同样重复的管理职能机构设置。这种管理架构,并没有起到互相促进和追赶的效果,如今应该考虑如何实现精简提效。

(五)人才培养困境

当前大多数乡镇属集体企业主要聚焦于公共服务、土地物业租赁、参股合资、土地物业盘活开发以及股权投资业务等,人才的容纳能力和成长空间比较有限。近年房价普遍飙涨,货币变相贬值,社会工价快速上涨,对比民营企业,乡镇属集体企业的优势下降,部分企业甚至处于劣势状态,早期在集体企业工作的优越性基本不再。此外,乡镇属集体企业的用人机制受到较多约束。人事任免、调整的流程管理比较复杂,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要。在考核和激励方面的自主权不足,不利于发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少过去的业务开拓能手,善于开疆扩土的人才,随着业务战线的收缩,流向社会,导致出现要用人时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

面对这样的困局,如何实现政府有效监管与企业有效激励两者之间的平衡,实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既发挥人的价值,又能留住人,对于企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六)如何实现从资产转向资本,以及发展地方与"走出去"的平衡

乡镇属集体企业目前大部分还是以资产为主,区域局限性极强,虽然不断有此消彼长,总体收益仍然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但增长乏力和传统资产收益滑坡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因此如何将资产积累的优势转化为资本的优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从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如果持续性地实施对外投资,并将一定比例的对外投资增值回报,持续滚动投入到本地企业或者直接投入地方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冲突。

五、进一步做强做优镇属集体企业的几个思路

根据对乡镇属集体企业的调查研究,乡镇属集体企业作为公有经济的一个小分支,在纯竞争性行业中发挥优势的机会不多,这是一个大方向,难以逆转。唯一的出路只能积极扬长避短,有加有减,做强做优。

(一)公用事业提质、增效、做强做优

由于较早引入了城市经营、优质服务和管理效益的理念,广东中山的乡镇属集体企业中公用事业类的企业发展比较优秀,如供水和食品企业、三鸟市场,可以积极通过管理和技术输出,积极利用好专营权的优势,探索与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合作机会,实现自身优势资源的增值。

(二)实事求是,对竞争性行业企业有取有舍

对资金需求大、政策性较强、专业性强、业务程序复杂,目前还难以退出或转制的公司,应继续做强做大,激励机制可以更加灵活一些。而对建筑、运输等资产规模较大,竞争力和经营效益连年下降的企业,可尽快退出或者转制。

(三)多渠道发挥乡镇属集体在土地物业资源方面的优势

乡镇属集体企业通过积极开展土地的收购收储、整理和整合,积极利用好当地"三旧"改造政策的便利和机遇,为今后南粤地区"三旧"改造储备"资本",为地方经济提供发展动力和升级契机。

(四)利用乡镇属集体资金来源优势,做强做优投资业务

当前乡镇属集体企业在自营公用事业、物业租赁、房地产开发、合资合作和股权投资等各方面都形成了较好的资金来源。经营结余可以合理安排参与各种股权项目的投资。一是大力加强投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投资能力。考虑到未来乡镇属集体要努力走资产向资本转化的道路,投资业务管理会成为除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之外最重要的一块,因此,未来要夯实在投资方面的配备,包括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研发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投资管理能

力的提升。目前这些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二是积极参与投资地方优质企业项目。利用好本地区民营经济先人一步发展,上市意愿较强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投资于本地区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通过抱团发展,引导企业实施产业升级,规范经营,推动企业上市资本化进程;让乡镇属企业的本土投资能够扎根落地,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开辟新模式。

三是继续走出去,积极寻找投资商机。乡镇属集体要积极参与各种优质项目投资,分享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成果,并将投资收益反哺家乡建设。还可以通过对外股权投资引入优质项目落户,将对外投资与地区招商引资结合起来。

(五)利用乡镇属集体信用高、信誉好的资源优势,适当做大资产负债规

乡镇属集体企业可利用自身在银行金融机构中长期以来积累的良好信用记

录和高信誉度,融资能力较强的优势,适当增加银行负债。通过合理利用融资资金,增加资产规模,通过运营收益覆盖财务费用,获取差额收益,提高镇属集体资产收益水平。当然,资产负债规模和负债率的管理本身是一门科学,只有项目有效,风险可控,收益可期,才适合扩表。

弘扬英模精神激发全警士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公安机关典型选树的调研报告

安徽省公安厅政治部

(2022年)

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党委坚强领导下,安徽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典型选树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为锻造高素质过硬安徽公安铁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安徽省公安厅(以下简称省公安厅)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最美奋斗者""公安楷模"张劼、"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雪松、"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最美基层民警"鲍志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王传林、李虎成、高显才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全省有1名民警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56名民警被授予(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11名民警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32名民警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5名民警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2名民警荣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16名民警荣获"安徽省人民满意公务员",26名民警被授予(追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121个集体、278名民警分别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公安部表彰。

一、坚持"组织、机制、统筹"三管齐下,强化典型选树工作保障

(一)抓组织,提升典型选树的推动力

省公安厅党委历来重视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将其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厅党委会、全省公安局处长会议议程和年度工作要点,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李建中同志亲自部署重大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每年必慰问公安先进典型。省公安厅政治部围绕典型选树工作赴全省16个市开展专题调研,并在全省公安大讲堂开设专题辅导讲座。全省公安机关各级党委同频共振,典型选树工作呈现良性发展,安徽警营群英荟萃。据统计,1980年至2012年的22年时间里,全省公安系统产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模"41名,年均1.28个。党的十八大以来,7年多时间全省公安系统产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模"57名,年均7.75个,同比提升613%。与同时期中部地区省份比较,安徽省一级、二级英模占全省警力数万人比达到9.39,位居中部省份前列。全省公安先进集

体、个人荣获高层次荣誉数逐年递增,是安徽公安先进典型选树最多时期。

(二)抓机制,保证典型选树的持续力

省公安厅政治部结合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典型选树表彰工作制度建设的意见(试行)》,从培育选树、评选授奖、宣传推介、联系管理、教育培训、关心爱护等六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出台《安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荣誉仪式规范》,坚持送奖上门,全省仅2020年度就赴先进典型所在单位授奖752次。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党委将典型选树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程,强力推进。合肥、蚌埠公安机关先后有12名同志被授予(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雄模范。马鞍山、铜陵等市公安局出台工作规范,科学选优、阳光选优。淮南、宣城公安机关先后选树鲍志斌、宣恒、曹伟等重大先进典型。

(三)抓统筹,扩大典型选树的影响力

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训词精神,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新使命、忠诚保大庆"实践活动、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和全省警示教育等有力契机,坚持下发学习决定、开展巡回报告、重点宣传报道等方式,组织开展"最美奋斗者""最美基层民警"推选宣传、岗位争先活动颁奖典礼、组织创作讴歌先进典型的文艺作品等,不断提升先进典型的感染力、影响力、带动力。

二、坚持"载体、示范、激励"三轮驱动,助推典型选树成效显著

(一)抓载体,开展覆盖全警的岗位争先活动

2014年开始,安徽公安机关创新开展了覆盖全警的岗位争先活动。岗位争先活动分为日常争创和年度集中命名活动,即在全省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和基层一线单位开展4个日常争创活动:争创"优质文明服务之星""严格公正执法之星""岗位标兵"和"执法零过错、群众零投诉、队伍零违纪"先进基层所队。在4个日常争创活动的基础上,省公安厅每年度开展1次集中命名活动,评选命名"十百千"江淮卫士(全省公安机关"忠诚卫士、爱民模范、服务先锋"各10名、全省杰出人民警察100名、全省优秀人民警察1000名)和"十佳百优"所队。活动受到公安部、省委政法委充分肯定,全国公安队伍建设会议将之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队伍建设创新举措予以交流。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公安内参、公安政治工作等主流媒体连年刊文介绍相关工作和经验。

(二)抓示范,引领全警奋发向上

狠抓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系统总结区域、警种先进典型事迹,示范创建先进典型"劳模工作室、科技创新研究室、社区特色服务室",向全体民警和辖区群众展示典型工作特色亮点和便民服务措施,形成名片品牌效应,有力激发了全警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赢得了群众理解和支持,其中马鞍山"周克武劳模科技创新工作室"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1次。2020年,全省公安工作有38项工作绩效位列全国前十;刑事技术工作勇夺全国"五连冠",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网安部门网上专案侦查工作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刑侦命案侦破工作位居全国第一,经侦综合打击工作位居全国第四,抓获涉恐嫌疑人数全国第四,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排名全国第六名。

(三)抓激励,服务全省公安中心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政工部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战时典型选树表彰,坚持工作开展到哪里,典型选树就跟进到哪里。采取情况直报、秒级响应,高效审批、火线记功,战地授奖、规范仪式,强化宣传、弘扬精神等措施,有力有效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全省公安机关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安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建党100周年安保、抗疫抗洪等中心工作。安徽社会安全稳定形势呈现出"双提、两低、四升、五降"的显著态势。"双提",即全省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连年实现"双提升",由2012年的91.94%、88.63%提升至2020年的98.95%和97.71%。"两低",即2020

年全省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每十万户籍人口命案发案率分别为24.1、0.36,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升",即与2012年相比,2020年全省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治安处罚数、行政拘留数、移送起诉数等四项主要打处犯罪指标分别上升45.5%、27.7%、2.6%、17.4%。"五降",即与2012年相比,2020年全省刑事案件发案总数、命案发案数、八类暴力犯罪发案数、三类可防性案件发案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分别下降28.9%、37.8%、67%、78.4%、41.3%。

三、坚持"培养、教育、关爱"三位一体,做实典型选树"下半篇文章"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