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81篇(第75/13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617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06分钟

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强化部门配合。要大力宣传我市稳就业政策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解读,选树一批工作典型经验、典型人物,挖掘一批新职业新岗位,正确引导劳动者择业方向;要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强化重大舆情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稳定社会预期;要健全各部门日常协调机制,及时共享数据信息,实现就业工作"同频共振";要建立就业监测分析机制,强化跨区域、跨部门间的数据联动和协作研判,定期开展就业监测分析,为我市就业形势研判提供支撑。

(二)强化就业服务主体意识,帮扶就业

一是扫除新业态盲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对于快速增长的新业态行业,要坚持"抓行业、行业抓",及时对接上级部门,尽快明确主管部门职责,全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归口管理,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认真研究争取及时补齐新就业形态发展中存在的法律短板、政策短板、制度短板,以及人才短板、服务短板,进一步完善新业态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职业标准等方面规定,为维护其劳动保障权益提供依据,引导新就业形态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带动传统就业,拓展新的就业创业空间。

二是全力化解劳动矛盾、提升困难群体就业。要密切关注我市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以及疫情期间出现的特殊工时安排,对劳资纠纷、裁员失业、债务矛盾等问题引发的风险要充分研判、妥善应对,及时化解因企业变动产生的劳动关系矛盾,着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要对"残疾人之家"迭代升级,以"工疗型"辅助就业中心为模板,结合"共同富裕"理念,创建"残疾人共富工坊",集看护、就业、疏导功能为一体,实现"安置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方"的良好社会成效。

三是加大技能培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要加强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培训市场,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改变单一的集中授课、填鸭式教学等模式,逐步推广企校合作、校地合作、地企合作、工学一体化、"互联网+职业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配餐式""订单式""蹲点式"培训;要突出培训机构运行规范和资金实效考核,扭转培训乱象。

(三)做好就业门路拓宽工程,稳定就业

一是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新增就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继续深耕"互联网+农业"模式,打造一批涌泉蜜橘、大石葡萄、白水洋杨梅等优质产品的网红品牌,大力推动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房车基地等产业建设,为农村人口提供稳定、持续的就业机会。

二是积极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引导企业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积极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乡村投资建厂。

三是不断提高自主创业扶持,利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创业工作推动体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创业服务体系以及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创业担保贷款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

关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了解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情况,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曙于6月6日至7日率调研组赴信州区、德兴市、弋阳县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专题调研工作。调研组在听取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的基础上,随机抽查了千吨万人〔〕水厂、百吨千人〔〕水厂、分散式供水工程〔〕和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区共7处,并入户了解水质水价等相关情况。通过听汇报、座谈交流、随机抽查、实地察看,调研组对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以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基本情况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水。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

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般供水到农村自来水,再朝着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市农村饮水供水模式主要有城市水厂管网延伸供水、农村自来水、集中引山泉水、小型电动取水、压水井取水。"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10.3亿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884处,其中千吨万人水厂131处、百吨千人水厂251处,服务农村人口460.2万人,全市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率99.8%,农村集中供水率94.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5.3%。供水人口100人以下的分散式供水工程6.49万处,覆盖人口38.6万。2018年底,我市提前两年解决了155671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4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考核验收时,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零投诉""零问题"。

二、我市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及监管机制建设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20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启动以来,各县(市、区)均已完成模式构建,以县为单元编制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落实了实施主体和统一服务主体。2021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44个,总投资34.8亿元。截至今年5月底,已完成投资10.4亿元,12个项目实现了建成供水。2022年,各县(市、区)通过专项债、涉农资金整合、实施主体筹资融资等方式,已落实建设资金16.2亿,13个项目列入了全省项目大会战。

监管机制日臻完善。全市382个百吨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均落实了"三个责任",即乡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各地依托国有水厂,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经验优势,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人员,有效缓解了县、乡水利部门人员少、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各地出台县级管理办法,明晰农村饮水工程产权,落实工程运行管理主体、管理责任和运行管理经费,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建立财政补贴渠道,规范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对供水成本高、水费收入难以保障正常运行的农村供水工程予以适当补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