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对策建议类调研报告-31篇(第13/4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187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7分钟

(二)促进教育融通融合发展,完善协同育人体系。推进职普融通发展,做精中职、做强高职、建设若干新型职业院校(五年一贯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加快完善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试点探索"普职融通"综合高中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区)开展"普职融通"试点。推动科教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教育科技融合发展顶层设计,促进教育部门与科技部门的协同与融合、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协同与融合。支持具备条件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建立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共建学位授权点,实施"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建立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机制。

(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育人成才环境。强化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健全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扎实有效推进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五项管理",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拓展多元化课后服务渠道,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完善教育评价改革系列配套政策。实施改革创新工程,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分层分类教育评价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利用互联网+、AI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评价"。完善评价结果运用,逐步扭转"五唯"育人用人顽疾,形成教师潜心育人、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体系,加强教育督导与教育执法联动,推动教育督导结果与资源分配、政府绩效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衔接,促进教育督导"长牙齿",有效发挥教育督导"利剑"作用。

(四)提高教育服务先行区能力,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实施职业院校"五提升工程""双高""双优"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水平高职、中职学校和专业群,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式等人才培养,促进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化高校分类评价改革,加快推动本科高校和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加强学科专业常态化监测,健全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行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专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推动涉农学科专业由单一型向"农业+"融合型学科专业方向转变,提升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支持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加强老年大学(分校)、社区老年学校、老年大学学习站点创办,探索"康养学游教"结合新模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学习教育需求。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推动高等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索在岗人员"双元制"继续教育模式,探索建立"终身学习卡""职业培训补贴券"制度,促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多种教育类型的沟通衔接,全方位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关于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稳定企业发展信心方面的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的本质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统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稳定企业发展信心,适应疫情常态化下的企业发展态势,本课题组以工商联会员企业中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等行业民营企业代表为调研对象,共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结合河北区民营数据分析,截止2021年底,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7245户,占我区各类市场主体比重为98.1%。其中,民营企业25822户,同比下降0.74%。2021年,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9637户,占我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比重的98.8%。其中,新增民营企业4230户,同比下降16.88%。由此可见,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企业发展信心不容忽视。

二、存在问题

2021年以来,我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制三化"改革升级版加快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地。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中推行企业登记"一网通办",制定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零跑动、等服务效能集中开展了。企业的快捷性、便利性不断提升。但也需要看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还缺少活力,部分单位还缺少主动服务、整体服务、和靠前服务的意识,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民营企业存在被差异化和选择性对待的现象。民营企业在区内招标、资本投资、要素供给、政策支持等方面寻求的"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诉求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政企双方未建立完全信任基础,造成民营企业的"隐性壁垒"较为普遍。比如,一些扎根河北区十几年的老企业,因为行业特点或企业规模而不被区内所熟知;有企业反映,创文创卫首先考虑拆除的是民营企业,政府采购及项目投资首先考虑排除的也是民营企业。

(二)惠企政策"干货"不足、企业获得感不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重磅推出《天津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在六个方面提出35条政策措施,河北区也对标对表相应出台了"28条"政策。但企业普遍反映,政策多而杂,难以对每项政策都熟悉并准确把握;政策文件"干货"不足,实用价值不高,像缓缴社险政策会直接影响物业行业企业的招投标进程,导致了很多政策更像是"慰问信",政府出台政策与企业享受政策脱节严重。

(三)企业参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主动性不强。部分民营企业主观意识强烈,不愿主动亲近政府,对自身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消极对待,存在托找私人关系比直接求助政府效果更显著的现象。同时,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在参与惠企政策制定、信息获取渠道、政策分析研究方面路径不畅,企业家精神发挥不突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