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万企兴万村”营商环境 的调研报告(第2/2页)
一是加快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计划。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进一步丰富农村经济业态,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通过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农村电商产业、乡村旅游以及民宿三产融合类产业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以此解决好企业投资往哪投的问题。乡村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征求辖区企业意见,制定产业发展清单,规划明确的投资方向,让民营企业主动对接,做到互融互促、互利共赢。
二是精准谋划好乡村振兴项目库。要及时搜集国家和省、市对乡村振兴建设方面的政策信息,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进行项目谋划,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列出项目清单,依靠项目支撑产业振兴。市、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及部委出台的重大政策的研究,指导乡村项目库谋划工作。
我市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共安排了18个专项课题研究,其中三富农业开发研究、"山茶畈瓜"三产融合发展及打造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区路径研究、文旅融合民宿康养等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模式研究等专题研究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对农村的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在这些专题研究中牵头部门有针对性的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以专题研究成果引领"十四五"期间我市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精准补齐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短板不足。其中,16个乡镇共计谋划以工代赈项目78个,总投资1.86亿元;2022-2024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共58个,资金总规模13037万元,其中产业发展项目39个。所在村要针对所谋划的项目与帮扶企业提前对接,充分利用产业发展项目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三是搭建村企对接平台,抓好项目对接。建立村企联动机制,使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衔接,真正结上对子,发挥作用。要借鉴前期"万企帮万村"活动中的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使企业的投资方向和村居的发展愿望紧密结合、无缝对接。主管部门要把好帮扶企业资质关,真正把那些与农村结合紧密、有深厚农业情怀、有意根植于乡村的企业引导进来,选择一批有责任感、有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企业对口帮扶乡村振兴。
(三)优化服务,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要在人才引进、土地管理、融资、社会治理、农村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步发展。
一是加大人才储备。要探索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鼓励支持吸引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通过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一次性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一系列奖励和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广大青年落户X。要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人才支撑。要强化对未就业人员的就业宣传,多渠道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充分做好企业与人才有效对接工作。持续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确保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二是落实落细土地政策。主管部门要指导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通过"点状"规划和用地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预留建设用地;引导乡村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的农民工创业园、学校等土地和房屋资源,使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要进一步优化设施农用地审批程序,特别是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涉农企业仓储及初加工车间用地等实际问题。
三是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通过财政担保费率补助和以奖代补,加大对参与乡村振兴的经营主体支持力度。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质押融资。目前,村级集体土地或企业流转的集体土地没有质押权,建议设立专业担保机构,通过抵押贷款使企业获得流动资金。要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红色信e贷"平台作用,积极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四是进一步优化农村水、电、路、网、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水、电、路、网等很多设施都已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可通过有序实施"小田并大田"推进高标农田建设,以此推动农村耕地的高效集约节约利用。要整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专项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项目,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镇集聚区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镇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目前,我市天燃气管网已铺设西至天柱山,南至黄铺,东至王河园区,北至潘铺工业国,将建设黄泥至X高压管线,"十四五"期间完成大部分乡镇点供站建设。
五是探索建立县乡村帮扶企业直通车制度,畅通政企沟通平台。形成以统战部、工商联牵头,各主管部门以及所在乡镇共同参与的联合沟通机制。进一步发挥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作用,强化乡镇对企业的服务。加强乡村三治融合,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德治做垂范、法治做保障,统筹解决好企业用工、维权、土地纠纷等一系列问题,系统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各项社会矛盾。要推深做实"四送一服",将"一改两为"落实到"万企兴万村"实际行动中,切实为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