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13/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3. 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家庭来源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来源城镇的大学生在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问题解决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家庭来源农村的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1)城镇相较于乡村而言,竞争氛围更加浓厚,给予父母的压力相对较大,这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相对较高,更加关注孩子的发展。(2)城镇的孩子相较于乡村的孩子来说从学龄教育甚至学前教育开始就有选择性,父母都想让孩子能够进入好的学校,为此他们注重对孩子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使孩子具备进入好学校的条件。(3)城市的孩子生活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许多问题需要他们学会解决。例如,乡村的人口比较稳定,人际关系相对于城镇来说比较简单,而城市人口相对于乡村来说变动比较大,人员复杂,这样,城市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在出门是要注意多方面情况等。这就在无形中培养其多方面素养。(4)城镇的孩子相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拥有较好的家庭关怀和社会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培养或增长核心素养的机会。有研究表明,乡村学生的人际敏感性较为明显,自卑心理较为突出,容易出现社交回避行为[18]。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紧张,因此不太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得到的社会支持也相对较少。(5)乡村的家庭教养方式相对来说有些专制,许多事情都是父母等长辈决定,孩子很少有表达意见或做出抉择的机会。与之不同,城镇的家庭教养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民主,父母等长辈会在许多事情上听从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权力。这样就容易培养出他们积极素养。

4. 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是否师范生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在审美情趣、理性思维、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国家认同等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师范生。得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受到国家的日益重视。要搞好教育,就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只有教师的质量上去了,教育质量才能真正得以提升,因此国家加强对教师培养与专业成长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和各地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专门设立公费师范生;强化对教师教育的质量监控;要求高等院校加强对师范生素养尤其是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强化等。所有这些,都使得师范生相对于非师范生来说在素养尤其是教师素养方面受到更多更好的训练或锻造,由此导致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较强。

5. 大学生核心素养及各因子在成绩排名上的特点

经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成绩排名在后1/3的大学生在核心素养总均分、审美情趣、自我管理以及国家认同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前1/3和中1/3。原因可能是:第一,成绩在后1/3的学生存在学业挫折感,而学业挫折感影响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第二,研究表明,成绩靠后的学生往往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比较低,容易沉迷手机或网络游戏[19]。第三,成绩较低的学生自我认同感不高,进而影响其对于国家的认同。第四,成绩靠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求知欲、学习积极性等相对来说不足,这些不足与学习成绩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都会导致他们懈怠于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的自我培养与强化提升。

五、结语

大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水平较高。大学生核心素养在性别、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师范生和成绩排名上存在差异显著。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以云南某医科大学为例

解文勋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美好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却难以就业。高校毕业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深刻探讨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对就业环境进行分析,以引导毕业生就业,进而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高等教育已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从2001年至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已由117万人上升至909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社会和企业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及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缺失、专业不对口、就业质量较差等一系列问题也更加突出。笔者通过对云南省某医科大学毕业生进行网上调查和随机访谈发现,很多毕业生都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走向相当困惑,他们通常会被动地选择工作岗位或跟风考研、考公务员,但成功率往往很低,这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造成了影响[1]。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一)专业结构设置

专业结构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最主要部分,这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结构甚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建立和转变。高校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结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的,而毕业生的知识创新程度既与专业结构设置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发展紧密相关,也与将课程教学中的专业成果能否转换为学科建设的有效资源并加以运用密切相关。目前为止,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仍然是以传统专业为主,而对传统专业的"依赖"是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大阻碍所在,同时传统专业的强势也让很多新兴专业无法发展壮大,进而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顺应时代潮流。概言之,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宏观调控与市场需求

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这表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然急需政府政策扶持和指导,但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缺乏有效宏观调控,且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同时,虽然大部分高校积极与优秀企业展开合作,并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但是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区域间高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存在差异[2]。另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新型人才将在人才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也将引领时代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使得绿色发展更加深入人心,新能源将成为未来一大经济支柱;不少新兴产业在市场的巨大需求下应运而生,如网络主播、电竞行业等,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只有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三)毕业生综合素养

目前,高校毕业生分层严重,高水平人才稀少。就同一高校而言,优秀毕业生和普通毕业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毕业生个人能力也是影响其就业的一大因素。同时,高校许多毕业生在就业之前都会征求周围同学及父母的建议,但因为学生之间的个性及相应职位所需能力有所不同,如果只听信身边人的建议,不遵从自己内心的职业选择,必然会在就业后产生巨大的不适感,从而导致个人就业需求与自身综合素养不匹配[3]。能否正确看待就业是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故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注意培养职业眼光,从而避免眼高手低。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