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3/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中职学生遭遇挫折较多,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有畏难心理。中职的教育要求是专业课与文化课并举,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弥补文化基础课的不足。

(2) 智慧地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待学生,协助学生打破心理壁垒,重拾自信。一味贬低与纠错会变相告诉学生自己很差,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自卑心理,阻止学生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则是:不论在何时,家长和老师都坚信学生是优秀的并且潜能无限。这种立场促使师生、亲子之间形成尊重与宽容的交往氛围。具体来说,在学生做事犯错的时候,可以提供不同做事方法供学生对比与选择。这种足够的尊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而当学生有了进步或有闪光点时的时候,及时、具体到细节的表扬与肯定,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

(3) 鼓励学生打破对自己的成见与定义,让其看到自身的成长。例如,可以拿出学生初中理解不了的数学题,几年后的今天再次讲解,学生会发现此时理解起来不是难事。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看到自己理解能力的提升,曾经给自己"不行"的定义不攻自破。当健康自信的状态成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升,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学习倦怠突出

1. 原因分析。学习倦怠是学生对长时间的繁重学习产生的身体与心理上的疲倦与懈怠。这种现象在学生中较为普遍,他们感到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内容繁多、难度较大;出现的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疏解,最终导致学习倦怠现象产生。

2. 教育措施。利用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多渠道舒缓学习产生的负面情绪。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由教师、家长和同伴组成。

(1)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状态比较敏感,能及时发现问题。如某位同学情绪格外低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学习中频频出错教师在深入了解原因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脱离困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居于权威地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科学解读、正向积极引导,能对学生的倦怠状态起到缓冲作用。如备考中,出现"学不进去,脑子都木了"的现象,学生会产生明显的恐慌感。教师要及时把这种现象解读为:"学不进去"类似长跑中的"极点"现象,过了疲倦顶峰感的"极点",会感觉力量回归,可以继续冲刺。学生在得到这种解读后恐慌感会消失。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撒一些"善意的谎言",让学生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的学习中。

(2) 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支持是最深厚的,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的倦怠现象会有所好转。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家长或学生本人过高的期望、害怕出错和失败等心理,都让学生备感压力,倦怠、焦虑情绪突出,与之而来脾气变差、作息不规律、食欲变差等反应出现,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等心理疾病。如果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持宽容、同情、理解的态度,深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与孩子商量出应对策略。当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理解、支持与陪伴,内心会把父母的关爱转化为自身的勇气,并积极地去面对困难。但家长自身存在的焦虑状况需要做自我觉知,即监测自己的情绪、生理反应及行为。如,出现坐立不安、焦虑失眠、食欲不振、易怒、小题大做、喋喋不休等现象,必须及时调整。如转移注意力、寻求家人的支持与理解、调整对子女高考的预期等,严重者需求助专业心理机构。当家长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看待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状态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3) 相比较亲密的亲子关系,中职生更愿意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同伴间的交流与支持远多于与父母、老师,他们也更乐于接受同伴的建议与鼓励。因此,构建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同学之间的监督、鼓励、理解、支持能迅速转化为个体前进的动力。同学之间面临共同的学习任务,情绪反应比较一致。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由状态较好的学生去鼓动、带动群体,班级内一旦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动力,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度得以提升。

(五)对自身心理波动敏感、无助

1. 原因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与心理波动很在意与敏感:一是当自我评价学习状态不好,会产生紧张与焦虑情绪。二是当觉知到自己的紧张、焦虑时,又会进一步对该情绪产生恐慌,认为这种情绪阻碍自己的学习,想从中脱身但又束手无策,从而陷入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烦躁状态中。即对"紧张"的紧张,对"焦虑"的焦虑。

2. 教育措施不论学习状态还是心理波动,都有规律可循。学生身处其中往往会感觉迷茫和无助,要打破这种迷惘。

一是做为自我的觉知者,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波动很好觉察。如感觉自己紧张、心慌、烦躁、难过、易怒、思维停滞、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减退、对自身情绪反应格外敏感等,就要知道自己状态不佳,此时则需要做简单的区分,判断是学习效果不佳导致的心理波动,还是害怕失败、同伴高效学习给自己造成压力、期望太高、抑或对"紧张"的紧张等带来的心理恐慌。很多时候各种因素都有,缠绕不清。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出现波动的信号,需要提醒学生个体及时调整状态。

二是对于学习方面,利用前摄抑制、倒摄抑制、遗忘规律等大脑节律规律,把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科学的学习规律相结合,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一天中学习的内容很多,这些信息在头脑中相互干扰、抑制,记忆与思考的效果大打折扣。清晨醒来,大脑刚进入学习状态,没有先摄入的信息对此刻信息的干扰,因此学习效果最佳。反之,夜晚睡眠时,此刻信息不会有后摄入的信息干扰,效果很好。在此基础上,仔细体会并捕捉自己学习高效时间段,安排学习任务,事半功倍。遗忘规律显示,记忆后的遗忘进程"先快后慢"。因此,及时有序的复习可以巩固知识的记忆。杜绝大脑疲劳工作,废寝忘食的学习并非高效学习。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在学习间隙积极合理的休息,做好大脑的保健是高效学习的保证。

三是科学看待情绪波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认识情绪存在的积极作用,如面对呼啸而至的汽车,产生的紧张会让人迅速采取行动,躲避危险,此时的紧张可救人性命。学习中出现中等程度的焦虑,会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度与敏捷度,呈现出最佳的学习效果与成绩。对于过高的焦虑与特别放松的状态,则需要进行调整。如,呼吸放松法、冥想、肌肉放松法缓解高焦虑,改善特别放松则需调整学习目标,达到认真对待学习与考试的目的。当学生自己没办法缓解心理波动、改善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求助心理教师,甚至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总之,在职教高考制度实行过程中,仔细分析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深入挖掘出现的各类问题,科学加以分析与研究,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对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适应职教高考具有积极意义。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