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31/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通过Cronbach?sAlpha系数进行检验,分析问卷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SPSS统计分析,整个问卷量化部分的CronCbach?sAlpha

系数为0.962,5个维度问题的系数分别为0.932、0.928、0.937、0.940、0.929,表明该问卷稳定性较高,信度较好。

效度分析主要通过探索性因素进行检验,分析问卷量化问题的结构有效性。通过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分析,问卷KMO值为0.982,显著性p<0.001,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较好,问卷是有效的。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学生科目选择、志愿填报、改革认知、学习压力及生涯规划5个维度分析江苏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新高考科目选考方式

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

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是本轮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特点。对学生而言,选择权首先体现在对选考科目的自主选择方面。江苏方案吸取前2批改革省市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选考模式由"3+3"调整为"3+1+2",为学生提供了12种选考组合。本调查显示,71.51%的学生选考科目组合文理兼顾,传统文理选考科目的学生不到1/3(传统理科占比为15.45%,传统文科占比为14.04%)。比例数据的显著差异表明,传统的高考方案限制了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进行科目的自由选择,使学生单一地依据文理分科进行高考应试,而新一轮高考改革促进了文理科目交融,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化的选择,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在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明显,应确保指挥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式是恰当的[13]。

影响学生选考科目最大的因素是学科成绩

由图1可知,学生选考科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学科成绩、科目难易程度和学习兴趣,均超过80%。一方面,表明大多数学生在选考科目时,学科成绩是第一考虑因素,同时也会结合学习兴趣,这充分体现了高考综合改革以人为本、学其所长、考其所长的原则;另一方面,86.12%的学生会视科目难易程度进行选择,表明他们有功利性的选考倾向。究其原因,当前高校录取坚持分数优先的原则,促使学生看重学科成绩。相比之下,学习难度大、难以得到高分的科目就相对受到冷落。其结果就是,一些学生为追求高分,选科时避难就易。这种田忌赛马式的竞争与选考制度设计的初衷相背离。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

"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院校+专业组"的志愿填报模式是《江苏方案》的重要改进措施之一。《江苏方案》规定,学生可在本科普通批次填报40个平行志愿,每个平行志愿可填报6个专业,最多可填报240个专业。在苏招生的高校根据人才培养要求设置专业选考科目,具有相同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可编为一个专业组,学生可以报考1所高校的1个或多个专业组,且仅允许组内调剂。这种志愿填报模式不仅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生涯规划。本调查结果显示,71.60%的学生对"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较为了解,52.08%的学生填报志愿时更看中专业,表明多数学生的关注点不仅限于学科成绩,对于职业规划的主动意识也在逐步提升,对专业选择具有较明确的定位。

半数以上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生涯规划的专业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与生涯规划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9,显著性p<0.001,表明具有较清晰生涯规划的学生更明确自己的选考组合,并能在志愿填报中选择符合自己生涯规划的专业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尚有37.52%的学生填报志愿时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1名普通四星级高中的学生表示:"我对于科目选择挺迷茫,看到大家都这样选择,选择当前组合相比其他组合较简单,总分能考高一些。"这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思考专业选择,关注更多的还是取得较高的分数。

对新高考改革措施的认知

大多数学生认为选考科目的赋分制度较为公平

由于涉及高考的公平性,赋分制度一直受到很高关注。《江苏方案》采用"3+1+2"选考模式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首先,首选物理或历史则直接用原始分进行赋分,保障了物理和历史在基础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再选科目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任选2门,由于科目难度不同和报考人数的差异,不能直接用原始分计入总分,而是按照统一规则转换成等级分再计入总分,这就解决了不同选考科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计分方式的相对科学与公平[15]。本调查结果显示,71.52%的学生认为赋分制度较为公平,能够相对公平地体现自己的学科成绩。有研究者提出,由于第三批试点省份的赋分制度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将原始分转换成等级分,其精确程度整体上要优于前2批试点省市普遍采用的固定等级比例赋分制[16]。

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真实反映自身的综合素质

《实施意见》指出,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17]。这是本轮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本调查结果显示,86.39%的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评价能够真实反映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归因于江苏较早探索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用于高校招生录取,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基础和改革创新经验;加之又吸取了前2批次改革省份的经验,摒弃了一些招致社会争议的做法,江苏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相比之下更加规范科学,整体制度化水平有所提升[18]。由表2可知,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有所不同。从均值来看,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认知度较高(均值为3.77)。进一步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省级示范高中与普通四星级高中(p=0.023)和普通三星级高中(p=0.017)均呈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省级示范高中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设比较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指导课程;二是大多数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将高考成绩、校内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综合分,省级示范高中有更多学生参加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更重视维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材料。

新高考对学生学习和生涯规划的影响

近半数学生认为新高考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

本调查中有关新高考改革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调查显示,48.19%的学生认为通过自身兴趣和学科优势选择选考科目,激发了学习兴趣;仅10.73%的学生认为新高考没有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如1名普通三星级高中的学生所言,他只关心选择哪种组合能获得更高分数。由此可见,这类学生的选科组合并非源于自己的兴趣,更多地参照科目的难易和可报考专业的覆盖面等因素。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提前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68.46%的学生认为新高考改革取消文理分科,赋予自己更多选择权,必须提前规划生涯发展。41.77%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生涯规划课程较为完善,能够提供较全面的指导,有助于初步确定生涯发展方向。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可度高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详见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省级示范高中与普通四星级高中(p=0.046)和普通三星级高中(p=0.027)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映出省级示范高中更重视生涯发展课程体系建设。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