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32/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2.5 新高考改革的成效与满意度

对新高考改革成效及满意度的调查主要涉及对5项措施的认可度,如表4所示。针对选科组合,61.19%的学生对自己的选科组合表示满意,仅8%的学生选择"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针对"3+1+2"选考模式,56.9%的学生选择满意。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走班制",近15%的学生选择"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41.75%的学生选择"一般",表明学生对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认可度不高。1名普通四星级高中的学生坦言:

"我们班只有几位同学走班教学,选择他们科目组合的人数很少。"学校往往根据选科组合人数设置套餐式的科目组合行政班,仅对个别选科组合的少量学生采取走班制教学模式。另外,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新高考改革措施有助于自己考入满意的专业,但15.61%的学生选择"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针对新高考改革的满意度,学生选择满意的人数达到68.7%,表明学生总体上对本轮高考改革的认可度较高。调查还发现,78.16%的高中教师对新高考改革的各项措施认可度较高,存在争议较多的仅是选科组合人数不均引发的教学资源调配问题。另外,在对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53.47%的家长对于新高考改革的各项措施基本满意,但其满意度要低于学生和教师,究其原因可能是部分家长对高考改革措施的内容解读不够深入,更习惯于用传统认知来衡量新高考的各项措施。

3. 存在问题分析

从调查数据分析及访谈情况来看,江苏高考综合改革整体较为平稳,总体认可度较高,可以说基本达成目标,但也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部分学生选科存在功利性

有些学生在选考时相对比较盲目,为追求更好的成绩,他们往往会选择更易获得高分的科目。由于江苏方案将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相比前2批试点省市,选考功利性倾向有所改观,但仍出现化学科目遇冷的情况。仅25.47%的学生选择化学科目,最受学生青睐的3个科目是物理、地理和生物,选考人数占比分别为83.45%、78.02%和70.42%。选考物理的学生可填报90%以上的专业,物理为专业覆盖面最广的选考科目,所以选考人数最多。另外,地理和生物是传统文理科中较易获得高分的科目,故而也受到大多数学生的青睐。

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新高考改革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和学生自由选择权,这就要求学生提前进行生涯规划,进而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专业。因此,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调查数据显示,37.23%的学生认为学校生涯教育课程的内容相对空泛,对自己生涯发展没有帮助。如1名普通四星级高中的学生所言,"我们学校对于生涯教育不够重视,没有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仅在班会上提及相关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高度关注学科成绩、升本率和重点本科录取率等指标,对高中教师产生巨大压力,使得学校不够重视生涯教育内涵建设,生涯教育流于形式,内容空洞乏味。访谈中得知,生涯规划教师多由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兼任,缺乏专业的生涯教育师资。

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有待提高

与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省市相比,江苏方案在评价方法和评价功能上均有提升,但仍采取比较传统的评价体系,档案材料所暴露出的形式化、突击化现象较为突出。另外,高校在录取过程中,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比较谨慎,正如一位高校招办主任所言,"我们目前按照省级考试主管部门要求,已在招生章程中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但在实际录取阶段,高校对同分录取的算法都很谨慎,由于很难量化评分,基本上用不到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资源分配仍不平衡

新高考改革所提出的选考制度、走班制教学等措施对高中的教育资源提出更高要求,这需要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学生选考科目人数差异引发科目之间师资调配不平衡,新高考改革要求加速高中在师资结构和教育方式等方面的适切性调整;另一方面,走班制教学方式需要高中提供更多硬件设施,但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高中很难达到相关要求。改革催生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提出全新挑战[19]。

4. 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江苏高考综合改革,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4点建议。

第一,加强生涯教育体系建设,引导学生理性选科。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生涯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量变上,应逐步将量变转化成质变。一是要加强生涯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师资建设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高中可以根据现有的师资资源分阶段、分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定期开展专项培训,让每位教师树立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发挥各学科教师专业优势,将生涯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规划生涯发展。二是要加强生涯教育课程建设。针对部分学校生涯教育流于形式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引导,学校要厘清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方案。生涯教育课程不能照本宣科,要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提升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度加入实践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益补充。三是要探索高中生涯教育与大学专业教育的衔接方式。一方面,高校要切实依据人才培养要求合理设置专业选考科目;另一方面,高中要与高校加强生涯教育合作,可以邀请高校优秀教师走进高中校园,充实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教学,增进学生对相关专业的了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和对自身生涯规划的思考。

第二,加强和改进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发挥高校在招生录取中的主体作用。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受到质疑,根源在于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招生仅是软挂钩,建议从3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中的实际权重,提高高中学校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二是要改进评价内容与质量。通过统一的大数据平台采集学生评价信息,突出个体优势和亮点,同时组织专家研究量化评价指标,提升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的适用性。三是要发挥高校在招生录取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赋予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招生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切实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人才选拔中。

第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综合配套保障。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一项改革的成功,既取决于政策本身的科学性,也取决于外在社会条件和受众的接受程度[20]。一方面,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针对新高考改革实施的实际情况,教育主管部门须切实做好高中相关教学改革情况的调研,并依据改革方案进行评估,加大教育预算的投入,如增设更多教室用于应对走班制教学模式、招聘更多专业教师参与生涯教育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动态调整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学科班增加,教师工作量也相应地增加,学生选科方向的不确定性引发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所有这些问题都应给予足够重视。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高中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减小城乡高中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