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42/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分组学习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红色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课程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多采用现代教学工具来开展教学活动,特别是利用音频、视频、PPT等多媒体工具,来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接受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此外,学校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思政教育平台,实现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思政教学的新阵地,让每个师生都能随时随地地进行思政学习,并解决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

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五年高职教育中要大力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第一,要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政课程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点,只有教师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观。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大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中树立国际意识,关心国内外的大事和热点,并与自身的教学工作联系起来,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国家观念。第二,要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这是五年高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和调研,充分了解学生专业相关岗位的实际情况,以便在课程中的内容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红色遗迹或者旅游区进行参观学习,加深教师对于历史的理解,培养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国情怀。第三,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引领着其他课程融入思政理念的程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说,五年高职大思政育人的目标能否实现,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提升科研能力,不断进行思政理论创新、教学创新。

牢牢抓住能源转型牛鼻子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下)

经济日报调研组

(2022年8月31日)

"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能源结构将发生一次彻底洗牌。在能源结构重塑的进程中,绿色低碳转型被明确为首要任务、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对推进"双碳"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我国要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双碳"目标,更好完成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两大任务,必须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聚焦重点关键,做到先立后破、有序进退、加减并用。

一、能源转型中的"破"与"立"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推进能源转型首先要明确方向性问题,解决好"立什么""破什么"。

--立系统。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电能在能源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经济效率最高,有研究表明,到2060年电力占能源消费比重将高达70%以上,绿色电力将是减排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安全可靠的电网,得益于输电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发展,我国电网是过去20多年来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但在"双碳"目标下,这张"网"将面临巨大考验。按照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测算,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数十亿千瓦,成为电力供应主体。

大规模高比例的新能源并网,给电力系统带来全新挑战: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发用需实时平衡,而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大幅增加系统运行风险。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积极构建功能更加强大、运行更加灵活的新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

--立市场。

能源市场化改革是解决能源转型过程中各类主体间利益矛盾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放开能源价格、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已成为必然趋势。

经过多年探索创新,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市场有序放开,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取得关键进展,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体制机制初步完善,但总体上仍跟不上能源转型变革的步伐。

2021年10月,"市场煤""计划电"的价格机制导致飙涨的煤价无法有效传导至电力终端用户,煤电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部分地区电力紧张。历史上,我国也出现过油荒、气荒、电荒、煤荒等紧急情况。近年来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后,又出现过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这些现象几乎都与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密切相关。"双碳"目标下,如何把市场组织好,合理高效配置能源资源显得尤为迫切。只有发挥好市场的基础作用,才能在能源转型中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全面提升能源治理效能。

--立技术。

科技创新是推动低碳转型、降低用能成本、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动力。石油和天然气是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由于世界能源消费中心与能源资源富集区域的失衡和错配,历史上围绕油气资源争夺的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而全球可再生能源富足、分布均衡,开发潜力巨大,只要有技术就可以稳定经济地利用这些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碳中和时代就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依赖走向未来的技术依赖。

在国家能源科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水电、风电、光伏、核电、输变电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仍有待提升,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比如,风电主轴轴承、氢燃料电池多项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在碳中和时代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我国必须在绿色技术上有更大作为,亟需谋划布局、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氢能、储能等重点技术,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只有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强有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主动权。

--破传统化石能源结构。

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是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共同挑战。2021年全世界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是82%,化石能源占比高是共同问题。对我国而言,难在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超过一半。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