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89/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困难不小,问题不少,但同时也要看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动力也很强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为遵循,近年来,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发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国家战略规划引领,有党内法规保障,有重要战略、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支撑,也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给,每一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干货满满的指导"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希望洒满金色田野。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提升。同时,种植、畜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各地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持续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搭上了"数字快车",也为乡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致富新理念新方式。

广阔土地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一方面培育乡土人才,在全国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外来人才,大学生、复员军人、企业家、科技人员、农民工等各界人士返乡、下乡创业,投身农村新产业、发展新业态。这些拥有能力经验和知识储备的返乡入乡人才,不少都将成为一方致富带头人。

务农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多元化支撑,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而农民致富来源、收入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得农民增收问题已由"三农"问题,转化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由此,研究分析农民增收问题,也要跳出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就农民谈农民的局限,从城乡统筹、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良性循环的角度,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扩视野、上格局,通过发展产业、稳岗就业、推进创业、投资兴业,系统谋划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举措,千方百计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

三、畅通农民增收渠道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人口比重还将有所提高、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会进一步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落实到具体工作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共同富裕工作要抓紧,但不宜像脱贫攻坚那样提出统一的量化指标。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

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务必持之以恒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推动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五大振兴"中,第一个就是产业振兴。和过去不一样,现在发展乡村产业需要通过打造全产业链,拓展产业的增值增效空间。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要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宜县则县、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乡村产业强镇、强村、强企,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要引导人才和技术、工商资本与农民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推行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集体经济之所以能为农民提供保障,在于参与的农民享有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享有向本集体申请使用宅基地的权利、享有参与分配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权利、享有参与乡村自治的权利。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数据,全国已建立乡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近90万个,清查核实集体账面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2020年8月,全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指出,5年中的5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集体成员累计分红超过3800亿元。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在搞好统一经营服务上、在盘活用好集体资源资产上、在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上多想办法,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型集体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更好引领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更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扩内需、稳投资、搞建设,农村的欠账还很多,投资空间很大。这几年,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短板要加快补上,加强农村道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网络、新能源和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如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提高农村教育供给水平,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逐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待遇,补上农村养老短板,提升县级和乡村敬老院能力水平;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增加农业农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目前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390万家和22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达到16.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7800万户,在破解"谁来种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和质量;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推动服务领域从产中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延伸,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维护农民集体和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发展特色农业、盘活土地资源为抓手,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