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乡村振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3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关于乡村振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涉农区域的必然趋势。

一、我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势及现状

1.通达的交通区位。我区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的中心点,是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核心区和桥头堡。有京津塘、京沪、津保等6条高速公路和京山、京九、津蓟等铁路穿境而过,已建成全域"九横九纵"路网体系。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部分城市;500公里范围内有包括济南、石家庄等省会城市在内的11座百万级人口以上的城市,区位和交通资源优势显著。

2.深厚的文化资源。我区是我市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建置县,距今2100多年历史。历史上,我区因地缘优势和运河漕运而富庶兴盛,区内古城、古镇、古村、古寺、古漕运码头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南北漕运、商贸、武术、书法、饮食、民俗、宗教、农耕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文资源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富庶繁荣的发展历史以及京杭大运河带来的南北文化交融,共同积淀和造就了我区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我区多姿多彩、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色。悠久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漕运文化,繁华盛世的商贸文化,多彩丰富的民俗文化,独具魅力的书画文化,以及后来的红色文化,为促进我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升级奠定了基础。

3.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区旅游资源丰富,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4A级南湖自然生态景区、万亩津北森林公园及大黄堡湿地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与李大人庄特色农旅村落、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漫森活农场等诸多农旅特色产业园区相互串联,形成了以"民俗旅游、休闲采摘、生态观光、旅游康养"为主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全区休闲农业聚集村落31个、农家乐98家、休闲农庄15个、休闲家园46个,年接待达550万人次,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达14亿元。同时以佛罗伦萨小镇、创意米兰、V1汽车世界高端消费和车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商圈"发展迅速,平均每年吸引游客达700万人次左右,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

二、我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与不足

1.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我区文化资源深厚,2021年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16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可移动文物藏品2000余件。但是2022年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曲艺、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49项都没有形成旅游产业,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相对不足。

2.旅游产业缺少文化元素。文化是旅游的核心,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是没有生命力的。我区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未形成品牌效应以及整体化赏游体系,在建设旅游项目时并未结合本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缺少文化元素。例如,大运河2000米以内共有农业园区18处,其中包括种植类农业园3处、养殖类农业园4处、观光类农业园11处,另有综合公园7处、景点8处,都没有形成带有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

3.旅游产业的链条相对较短。旅游产业包括食、住、行、游、娱、购多样化体验,但是目前我区旅游产业的链条相对较短,产品比较单一,很多旅游产品是层次较为低端的资源性产品。比如,佛罗伦萨小镇以休闲购物为主,农业生态园以休闲采摘为主,南湖景区以观光、娱乐为主,单一的形式难以留住游客进行二次消费。

4.旅游产品缺乏创意和体验性。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体验的新时代,传统观光型的旅游已经不再是游客的首选目标,体验式旅游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需要旅游产品实现创新。而我区旅游产品相对低端,且存在同质化问题。比如,农业休闲观光游都以采摘观光为主,缺乏独特的创意和体验性,千篇一律。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政府主导,构建文化和旅游产业联动机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融合,是一种脱离传统发展思路的全新的发展模式。因此,政府应该重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抽调相应的人力物力,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发展管理系统,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性,构建多元的发展机制,在多个方面对二者的融合起到协调促进作用。

2.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文旅融合精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打造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实施品牌引领战略。要把相关的旅游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旅游文化的精品。一是发挥"新商圈"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打造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以商圈为龙头,探索联动机制,用休闲商务场所带动乡村休闲游景区景点。二是利用大运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现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大运河文化生态旅游精品项目。

3.加大文旅产品开发力度,创新融合产品类型。文化赋予旅游以灵魂,缺乏独特的文化标识,旅游将失去特色。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加大文旅融合产品开发力度,对民俗文化进行产品开发,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景点,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策略,提高自身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在大运河沿线建设非遗创意工坊,通过非遗展演、体验、创意产品等形式,推进非遗资源产业化发展,同时也让游客体验到大运河历史文化的魅力。

4.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营销模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拓宽营销渠道。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平台宣传我区历史文化,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发挥"新商圈"、南湖景区人流带动作用,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精品体育赛事、汽车赛事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区、来到我区、畅游我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