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实践与思考(第2/2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56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分钟

第六,持续扩大品牌效益。精准谋划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发展,强化品牌整合做优、产销对接、宣传推介,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做优产品,做大产业基地,做精示范园区,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做好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名片更靓。做响品牌,依托X资源优势,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价值优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做响"X高山农产"品牌。做活市场,大力推行"农超"、"农校"、"农社"、"农企"对接等直销方式,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城市农村两大市场,用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完善农村物流运输和电商服务体系,促进X特色农产品"上网、入市、销全国"。

四、体会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县一级作为设施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部",如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工作实践,我认为关键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资源禀赋与地域特色的关系。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产业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实事求是选准产业至为重要,门路对了、方向对了,只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聚焦优势,下足"绣花"功夫,把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就可以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之路。全县在具体实践中,围绕市场需求,结合资源禀赋,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农作物种植习惯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因素,在众多产业项目中,选择以发展壮大食用菌、烤烟、蚕桑、茶叶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统筹板栗、核桃、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初步形成了"4+N"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X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第二,正确处理好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科学谋划、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既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也不能百花齐放"造盆景",更不能千篇一律"跟风跑",必须正确处理好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的关系,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县在具体实践中,十三五期间,我们规划了"两园四带"产业布局,采取试点示范、由点及面,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做法,精心打造了3个省级产业园、7个市级产业园,规划实施旅游服务、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立体农业四个产业带,带动发展林果、畜牧、茶桑、药芋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十四五规划远景目标中,我们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决定用五年时间,重点建设农旅融合、现代农业、香菇中药材、茶叶烤烟蚕桑、畜牧养殖"五大产业带",着力构建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色农产产业体系。从概念引入、局部试点到总结提升,经历一年多的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进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正确处理好"小农户"与"大产业"的关系。长期以来,家庭经营普遍存在产业发展规模小、组织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的局限性,农产品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未能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户增收作用有限,"小家庭"模式难以实现"大产业"效益。全县在具体实践中,为有效破解这一瓶颈制约,积极探索推行"园区+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建立"自主发展""产业托管""入股合营"三个渠道,将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投放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农户传统的投资方式、创业方式和增收方式,找准了个体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结合点,独户经营与规模化生产的结合点,获得了稳定可持续产业效益,实现了"小家庭"与"大产业"的有效衔接。

第四,正确处理短期发展与长期规划的关系。产业振兴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的复杂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处理好短期发展与长期规划的关系,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全县在具体实践中,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按照农户意愿和家庭劳动力状况,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为每个有劳动能力户都帮助规划了两个以上的长短产业项目,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给予一定的奖补,鼓励他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既明确了农户短期增收项目,又制定了中长期产业规划。同时,坚持自下而上,逐户逐村建立产业台账,动态反映农户发展产业状态,凡是发现产业发展出现问题的,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协调解决,确保产业稳定发展、群众稳定增收。这种长中短结合配置产业、短线长线长效增收方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群众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正确处理三产融合与集成发展的关系。乡村特色产业链条上,主要有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打好三产融合发展组合拳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制胜法宝和关键所在。同时,乡村振兴五大要素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产业振兴不能自弹自唱,必须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县情实际通盘谋划、集成发展、一体化推进。全县在具体实践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一方面,打造各具特色的全产业链,通过创建特色小镇、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农业产业精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把农户深度镶嵌在产业链上,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把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村集体经济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全面推进,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六,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发挥好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作用。市场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政府扮演着消除产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重要角色,担负着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市场主导和发挥好政府引导相结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全县在具体实践中,坚持从制度设计、配套措施、服务保障等入手,紧扣市场需求、紧盯市场导向,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领导包抓产业机制、政策保障机制、风险防控机制,设立每年不少于1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1000万元的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在种苗补助、基地建设、配套设施、生产加工、土地流转、产品营销、品牌建设、技术培训等环节,实施全方位、精准化、系统化的补助政策,强力扶持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