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的调研与思考(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4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分钟

3.大力推广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建立"社区人才库"。具体来说,可建立热心群众激励制度。对于经常参与社区事务的热心居民、小区能手、"土专家"等,通过建立"社区人才库",发放证书给予激励。同时要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度,依据志愿服务内容、次数、服务方式等,进行登记、积分,社区公示"积分明星榜",并进行积分奖励、积分兑换,吸引社会各界人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三)加强文化营造,建设充满活力的社区共同体

以制度建设保障社区建设规范化、社区活动持续化和社区协商常态化是××市"1236"社区治理模式的特色,而社区建设、社区活动、社区协商各项制度落实的基础和保障是居民对社区具有较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不仅要创新和丰富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制度、渠道和方式,更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居民公共精神。

1.创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渠道。广泛开辟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渠道,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便利。可以通过社区居民议事厅、恳谈会等组织形式,定期邀请辖区内的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物业、业主委员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代表等治理主体就社区的日常工作和专题工作进行讨论和评议,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共同治理、自我服务、和谐发展。还可以通过创造参与机会、搭建参与平台、搞好参与引导、激活参与动力,从社区小项目、小载体、小活动做起,充分发挥居民社区治理的主体作用,实现社区治理过程让居民参与、成果让居民获得、成效让居民评判。

2.开展社区"创熟",建设有"温度"的社区。开展社工服务日、睦邻友好节等社区"创熟"活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建设有"温度"的社区。特别是对于缺乏认同的新建社区,要深入挖掘其文化资源,加强社区居民共同的情感联结和集体记忆,同时积极营造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社团,经常性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注重自我公共行为,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3.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培育居民公共精神。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培育居民公共精神,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提升市民的文明程度和整体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居民自身力量、资源,挖掘和树立社区中"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身边典型榜样,带动周围居民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四)整合各方资源,以规范化建设破解发展不均

社区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关键要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式。提升"1236"社区治理模式实践效果的核心和基础保障在于以党的"一核"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六化"驱动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1.增强社区区域化党组织权威。一是继续深入实施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区域化"探索。要鼓励社区打破原地域界限,在一定区域内探索设立联合党支部,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口、企事业单位多的社区,探索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建立联合党组织,统筹推进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二是强化社区区域化党建或联合党建联席会议权威。要设立定期沟通协调、议事会商制度,并以党建整合资源,促进资源、阵地、服务和信息的共享,形成驻区单位、企业等参与社区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区域重大问题和涉及辖区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三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制度优势,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培育、扶持、成立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社区社会组织,并以党的领导构建各个组织间之间的信任关系,顺畅组织结构,发挥其治理功效。

2.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要合理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布局,整合社区内党群、物业等服务平台和资源,构建"步行15分钟"服务半径。同时,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服务平台,用活"党群服务中心"枢纽平台,扩大社区干部"全岗通"试点范围,把社区干部从办公室、柜台解放出来,通过"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实现"进一家门、到一个窗、办多家事",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3.分类施策同步推进社区治理。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市社区治理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考虑城市与乡村、社区与社区、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巨大差异,实施分类治理。可以将社区分为成熟社区、城中村社区、村改居社区、单位型社区、无物业社区等类别,根据不同类型社区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分类制定社会治理指导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突破方向,探索不同的治理模式。对于无物业小区,要探索场地自治、活动自治和事务自治等功能性自治;对于外来人口、企事业单位多的社区,要探索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居民的联合自治;对于规模较大的社区,可以探索划分小社区细化治理;对于农村社区和"村改居"社区,要注重发挥传统组织的自治功能。

4.创新形式提高社区服务能力。项目化、品牌化是××市"六化"驱动的核心。一是在项目化基础上,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减轻社区负担。要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简化承接程序,综合运用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多种财政支持形式,促进形成有序竞争、多元化参与公共服务的局面。二是在品牌化的基础上,探索创新项目自主式供给机制,打造社区建设与服务多种"微项目"。各社区要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自主确定各种项目,然后向政府提交,政府根据报送上来的项目,通过审核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购买服务名录进行供给,实现服务项目与社区实际需求的有效衔接。三是加强第三方评估。无论是项目申报、项目购买还是后期的项目验收、绩效评估等,都要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提高服务项目的透明度、公开公正性。

总之,提高社区治理效能,要直面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既要以党建整合资源,推进以服务居民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模式,又要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既要突出群众自治功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又要深化制度改革与创新,提高社区多元共治能力。这样才能实现社区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