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6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9分钟

2020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8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潘秋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自治区、河池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开展"六个攻坚年"活动为抓手,较好完成了县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7亿元,增长5.3%;财政收入5.36亿元,增长15%,比2016年翻了近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亿元,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速连续三年排广西前列,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是我县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等荣誉称号。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等领导先后到罗城调研,对我县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抓精准提质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2.39万人脱贫、3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0.4%降至2.2%。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在罗城召开,我县在会上作生态扶贫典型发言;罗城推普助脱贫经验入选广西精准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并代表广西在2019年全国语言扶贫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累计整合资金9亿元投入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产业就业"五大战役",给3.7万贫困学生发放教育资助补贴,积极控辍保学,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贫困人口全面享受医疗保障"198"政策、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常住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386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75户);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2万贫困群众全部入住新居,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管理委员会,筹建仫佬家园街道办事处,各安置小区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搬迁户后续扶持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我县在河池市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建成饮水安全工程318个,受益人口8.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4万人)。积极发展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对贫困户覆盖率达93.03%。创建"扶贫车间"71家,吸纳劳动力285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67人)。年内有4.7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将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累计救助困难对象3.6万人次,发放救助金6925万元。积极争取国家林草局支持项目资金8100万元,特别是新增生态护林员资金1800万元,排全国同类县第一位,选聘或续聘2800个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直接带动1.1万人脱贫;获得深圳市及福田区投入帮扶资金8220万元,比2018年提高132%,实施项目96个,直接惠及贫困群众12万人;获得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柳州市及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共计1300万元。持续强化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全县筹措各级财政扶贫资金3.36亿元,整合涉农财政资金3.1亿元,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抓好扶贫小额信贷清收,扶贫小额贷款总额5.4亿元,排全区前列,年底贷款逾期率降至0.2%;整合资金1.2亿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达4万元以上,其中,有22个村收入达10万元以上,占行政村(社区)总数的15.6%。

(二)抓特色促升级,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产业发展呈现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扩面提质。狠抓油茶、糖料蔗、"三特"水果、桑蚕、肉牛等扶贫产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特色扶贫产业总面积达280多万亩,其中,核桃12万亩,油茶11万亩,糖料蔗19万亩,"三特"水果14.5万亩,桑园7.7万亩,杉树90万亩,林下经济109万亩。全县养牛总量达3.8万头,规模以上养牛企业(合作社)50多家。创建万亩油茶示范基地3个,油茶和"三特"水果千亩基地28个;"双高"基地38个,建成全市首个甘蔗二级良种繁育基地;争取到郑州商品交易所出资950万元,为所有蔗农购买"白糖期货区间价格保险",保障蔗农稳增收。新增龙岸金玉柚产业核心示范区获认定为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并得到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深入报道,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累计达167个(其中自治区级3个)。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帮山风电场开发、天龙泉酒业公司技改、九万山泉水、丰腾果业等一批"双百双新"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25亿元,同比增长44%。2019年6月,我县在全市"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城东工业园、牛毕港工业园、民族工业园"一区三园"建设稳步推进,成为广西新认定的三个自治区A类工业园之一,园区实现总产值16.8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壮大,酿酒、优质饮用水产值分别增长7%、10%,天龙泉公司实现产值3.5亿元,上缴税费5500万元,连续7年成为罗城第一纳税大户,总销售额和纳税金额名列广西白酒企业前茅;"九千万"山泉水连续11年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国宾饮用水。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县财政安排3000万元设立新兴产业担保和工业信息化发展基金,累计为18家企业提供担保,获得贷款近2亿元,为7家承接"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的企业转办商业贷款1.1亿元,逐步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新培育"四上"企业5家。

以全域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进景点景区项目建设,完成罗城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新建旅游厕所10座,安装了一批旅游标准化标识牌。总投资3.5亿元的罗城旅游扶贫项目--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正式营业,2019年"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文化旅游节河池主会场活动在该景区成功举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刷新罗城单个景区接待游客最高纪录,成为广西旅游新品牌,并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旅游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全县接待游客总数174万人次,同比增长29%;旅游总消费21亿元,同比增长31%。罗城地质公园晋升"国家级",成为去年全国新命名的5处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小长安镇成为2019年全区新增的9个"广西养生养老小镇"之一。对外贸易进出口业务实现零突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抓建设促融合,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围绕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储备三年滚动计划项目134个,总投资106亿元。实施53个区市县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7.7亿元;总投资1.8亿元的17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67亿元,获市级红榜通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再创佳绩,总投资近72亿元建设5条等级公路,总里程达175公里,高等级公路里程是2016年的3倍。融水至河池高速公路(罗城段)总投资约56亿元,罗城配套11亿元,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在项目涉及县中进度最快;积极配合罗城四把至环江二级公路(罗城段)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基本建成天河至宝坛二级公路;开工建设乔善至纳翁二级公路;推进四堡至融水三防三级公路建设,加快黄金至宝坛二级公路前期工作;"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畅返不畅"整治工程项目全面完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深入推进,1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占投资任务数的91%。大山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03亿元;板阳东水库工程可研报告获自治区发改委批复;东小江纳翁乡河段、乔善乡左岸河段整治工程顺利完工。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城站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部完工,管道天然气工程、城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怀群镇百镇示范工程试点建设顺利完成。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66个"三清三拆"村屯整治任务,东门镇东勇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是河池市获评的三个示范村之一。投入4200万元实施怀群镇泗岸村、四把镇龙马村等5个高标准农田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

(四)抓环保治污染,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并严格执行县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开展建筑工地扬尘及渣土运输车辆整治工作,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3.8%,城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强化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河长制",治理一批江河湖库"四乱"问题,辖区内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质、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认真做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交办的19个问题全部按时办结,国家生态环境部督查交办的3个县级饮用水源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亩;完成植树造林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9.71%。天河镇上朝村等52个行政村获得河池市授予"市级生态村"称号。

(五)抓改革促开放,服务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整改大提升,建成新的罗城政务服务中心,县乡政务服务中心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积极筹建"一呼百应"政务服务平台,创建更快更优的营商服务环境。罗城政府网站多次荣登全区"红榜"。"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持续巩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9万吨;减免企业税款4155万元,减征社保费近2000万元,有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和解决民营企业突出问题百日攻坚行动,现场协调解决问题25件。农业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10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04个。回收国有林场被侵占林地面积3800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工作成效显著,我县加大预决算公开指标绩效评价得分位列全国第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县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新签约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5.3亿元;产业招商有新突破,中国500强企业--新希望集团总投资13.5亿元的养殖项目落地小长安镇。

(六)抓保障促和谐,民生福祉工作持续改善。继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年投入29亿多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投入4亿元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其中,投资1.5亿元建成仫佬中学、罗城·深圳实验小学、凤凰小学,两年时间,城区小学由原来的3所增加到5所,有效解决了城区小学大班额问题;投资1800万元在仫佬家园设立公办幼儿园一幼分园,解决搬迁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扩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范围,提升乡村教师地位待遇。罗城高中高考一本上线90人,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123%,高考质量进一步提升。推进健康罗城建设,建成"罗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服务;罗城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高分通过国家二甲医院复审;投资1.3亿元建成中医仫佬医医院并投入使用,所有行政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城镇就业新增117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0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文体事业全面发展,举办"我和我的祖国"爱国歌曲合唱比赛等多场文艺演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服务群众8万人次。原创仫佬族舞蹈《砂陶心》在广西第十届音乐舞蹈大赛中荣获表演三等奖。展现罗城优秀儿女精神风貌的《山乡飘出五彩云》和讲述罗城故事的《三尖罗城》文集出版。小长安镇罗东村、怀群镇获评自治区文明村镇,东门镇龙山村获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村,罗城税务局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等称号。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7万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超额完成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工作。全区第一个按照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0%兑现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投入300多万元实施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抗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厉整治矿山秩序,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恶类案件16起,抓获作案成员213人,刑事拘留150人,移送审查起诉140人,全县群众安全感达98.2%。关心关爱农村基层干部,年内在职村干部月工资福利人均提高6%。

(七)守初心担使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增强政府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4件、政协委员提案57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各项纪律规定,持续加强审计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

机关事务、外事、侨务、统计、消防、保密、档案、地方志、通信、气象、地震、水文等工作迈出新步伐。老干部、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保障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驻罗城中直、区直、市直各单位支持地方发展和自身业绩取得新成绩,多个单位、部门荣获自治区或市级荣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县委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全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国家林草局、深圳市及福田区、柳州市、中直区直市直各挂钩帮扶单位及社会各界倾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罗城中直区直市直各单位,向驻罗城的军警部队官兵,向挂钩帮扶我县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及后盾单位、各企业,向关心支持罗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项目配套资金缺口大;工业发展增速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措施不够有力,项目谋划需要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较慢,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干部责任压实不到位等。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克服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县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做好全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抓好"六稳"工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央、自治区、河池市的决策部署和县委"133"工作新思路,扎实开展"六个决胜年"活动,以脱贫攻坚为统领,以整县脱贫摘帽为目标,狠抓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总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全力以赴、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确保实现剩余6511名贫困人口脱贫、19个贫困村出列和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主体责任要更加压实。按照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各自的扶贫领域负责,将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进一步聚焦贫困地区,确保行业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选派11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分别挂任11个乡镇党委"攻坚第一书记";选派137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82个贫困村和55个非贫困村"攻坚督战队大队长";各乡镇各单位要成立脱贫攻坚互助组,每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3天,进一步压实后盾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的职责;把享受财政全额补贴的513名村干部纳入扶贫工作队进行全脱产管理,壮大扶贫队伍力量,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生效。

政策措施要更加精准。按照全县脱贫摘帽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政策举措,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极度贫困歼灭战,对尚未出列的19个贫困村,尤其是东门镇德音村、佑洞村和四把镇新安村、大同村、集环村5个极度贫困村实行挂牌督办、全程督战,坚决攻克极度贫困堡垒。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继续打好脱贫攻坚"五大战役",全面落实教育扶持政策,继续抓好控辍保学,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不因贫失学辍学;落实"198"兜底政策,实现贫困群众参保缴费有资助、待遇支付有倾斜、就医结算更便捷;完成危房改造600户,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巩固提升兼爱乡地龙村、东门镇横岸村等农村饮水工程100处,建设东门镇龙山村、龙岸镇八联村等水利渠道170公里,天河镇屯相村、兼爱乡振新村等产业道路400公里;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逐步将宽带网络和4G网络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持续抓好糖料蔗、杉树、油茶、"三特"水果、核桃、肉牛养殖等扶贫主导产业发展,实现扶贫产业对贫困户的全覆盖,继续创建"扶贫车间",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稳定在4万人以上,确保贫困群众脱贫后有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实施搬迁后续"十大扶持"工程,实现每个搬迁户有1人就业或有1项产业,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全面完成福田·罗城扶贫协作项目建设,继续深化与深圳市福田区在消费扶贫、旅游扶贫、教育帮扶等方面合作。加强资金监管,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回收工作。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抓好生态扶贫,做好4600名护林员选聘、续聘工作,增加贫困户收入。

工作作风要更加务实。全县各级干部要摆正工作态度,沉到脱贫攻坚一线,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认可,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要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大普查,边查边改、真抓真改,确保按时完成大普查任务。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各类考核、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提高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建立健全返贫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加强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二)以"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发展为重点,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把"十大百万"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主抓手"、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确保群众有可持续不可逆的收入来源。

抓产业扩面增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完成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真正打造出3至5个有品牌、有特色、有效益,又能带动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巩固现有19万亩糖料蔗种植面积,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提高糖料蔗单产;桑园面积发展至8万亩;"三特"水果面积发展至15万亩;长寿生态富硒农产品基地发展至11万亩;林下经济面积发展至110万亩,总产值达8.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肉牛养殖,全年养殖肉牛5万头、出栏2.6万头以上,创建1个2000头以上规模的肉牛养殖示范基地。认真落实自治区油茶"双千"计划,新种油茶1.2万亩,总面积达12万亩。抓好"万千百"核桃示范基地的管护。全力防控非洲猪瘟,抓好生猪恢复生产和保供稳价工作,加快新希望集团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力争全县出栏生猪15万头以上。

抓示范创建引领。巩固提升现有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2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0个,村级示范点50个。

抓科研技术支撑。加强与广西大学农牧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合作,在种植、管护、饲养等各个环节给予技术跟踪指导和服务,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以肉牛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抓品牌拓宽渠道。加大"罗城毛葡萄"等一批"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开发推广山野毛葡萄饮料等新兴产品。积极引进大中型综合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让罗城的特色农产品种(养)得出、卖得好,产生最大效益。

(三)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路子。

推动工业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优质酒水、糖业、木材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实施振兴桂酒战略,扶持酿酒龙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强化市场营销,打造国内低度健康白酒领导品牌,实现酒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继续做优做实"九千万""纳翁""野芭蕉""甘冽清泉"等高端饮用水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产能100万吨、总产值10亿元。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向"精、深、优"方向发展,力争实现传统工业产值10亿元。

建设高质量园区平台。按照自治区A类产业园标准,继续推进"一区三园"整合建设步伐,实施抗洪排涝、污水处理厂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厂房、产业孵化基地、中小企业创新基地等,力争园区实现产值19亿元。积极抓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策划重点项目不少于10个,力争落户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

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协调解决企业融资担保、前期工作推进慢、落地难等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泉水叮咚公司年产45万吨高端饮用水生产线扩建工程、总投资2亿元的土地整治工程、总投资1.2亿元的罗城水果种植及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等项目。力争高帮山风电场开发项目年内达产达效。开工建设总投资近7亿元的天龙泉酒业四期技改工程、100万吨包装饮用水宝坛仓储物流中心等6个项目。

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天龙泉、九千万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酿酒、优质饮用水、木材加工等龙头企业满负荷生产。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安排1000万元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及时兑现强优企业奖励,推动政策、资金等关键要素向龙头企业聚集。全力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加快个转企、小升规,新增"四上"企业8家。

(四)狠抓全域旅游建设,带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挖掘仫佬族文化,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和创造力。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全力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全年接待游客量增长25%,旅游总消费增长30%。围绕剑江旅游带、武阳江旅游带等重点旅游资源,策划5个以上、开工建设2个以上新的旅游景区项目;建成罗城游客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集中精力建设棉花天坑旅游度假区(二期)、成龙湖公园景区提升、天门景区基础设施等一批旅游项目;开展仫佬族文旅小镇项目前期工作,打响仫佬族民俗风情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到罗城休闲旅游。

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医、养、管、食、游、动"全产业链,着力发展健康医疗医药、健康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运动等重点产业。加大养生养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小长安镇大健康服务基础,打造宜居康养胜地;重点推进罗城仫佬康养小镇项目前期工作;申报罗城为"中国长寿之乡",创建四把镇为自治区养生养老小镇,再争两块大健康产业金字招牌!

协调发展各类服务业。扩大餐饮、居住等实物消费,拓展文化、家政等服务型消费,激发消费升级潜力。组织企业参加广西商品交易会暨"桂字号"系列特产展销会、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充分利用深圳帮扶平台和电商平台,与广东、深圳及其他区内外企业搭建销售网络,做好线上和线下农产品的宣传、营销服务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城东物流城项目,继续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进一步完善农特产品进城的营销体系和物流体系,推动县乡商贸物流业发展。

(五)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持续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

狠抓项目谋划储备。围绕脱贫攻坚、工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认真谋划一批"含金量"高的重点项目。全县谋划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产业项目30个以上,50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20个以上。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增投资力度,争取有更多高质量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和河池市"十四五"规划盘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