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1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56篇)(第4/1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18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07分钟

丹东市用"金牌服务"打造"金字招牌",用"权力瘦身"推进"服务健身",用"刚性治理"优化"项目生态",用"城市品质"激发"投资兴致"。

宏德蜡烛制品有限公司落户振安区楼房镇10年,企业年产值从2000万元增长到如今的8000万元。"企业能够顺利壮大,得益于楼房镇的大力扶持。从土地手续、建厂房,到招工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对接,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企业负责人王权告诉记者,他认识的一个天津销售商,听他说楼房镇的营商环境好,先后几次前来调研。2021年,这个销售商决定在楼房镇投资,建了一个蜡烛制品厂。目前,企业手续已基本办完,1000万元投资也已到位。

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坚定了在丹东发展的信心。2021年,哈曼公司销售额约2亿美元,纳税达1亿元人民币。"丹东市在营商环境方面为公司提供了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安心扎下根来。"李宏感激地说。

三、群众享便利感受幸福

丹东市围绕打造"痛快办事"的文化,从教育引导、能力提升、舆论氛围、制度规范、机制创新和监督问责等方面持续发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丹东形象"的理念正在成为共识。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完善登记流程,压缩办件时限。1月,抵押登记不再收取房屋土地价格评估报告或价格认定书,有效减少了企业和个人办理抵押权登记的时间及成本;3月,将抵押权首次登记办理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变更登记、更正登记及金融联办平台受理的抵押权首次登记均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在此基础上,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落实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首问负责""一次告知"制度,在办事大厅和网站公示办事流程、办事指南、收费标准,设置"综合受理窗口"等举措,做到办事流程简单易懂、提供材料清楚、收费标准公开;为有需求企业、群众提供证书邮寄服务;采取实名制领号、增加办理窗口、干部值班巡检等方式,切实提高服务企业群众效能。

"十一"假期刚过,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恢复了往日的忙碌,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窗口成立之初只有8名员工,现在已经服务群众5万多次。今年,这个窗口被列入"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在丹东百姓心中,这里更是解"急难愁盼",治"疑难杂症"的兜底窗口。丹东市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历史遗留问题、应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将应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遵循这样的思路,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不断追求新突破。

如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全市38个县级以上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已提供服务8万余人次,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800余个。与此同时,"首问负责制""以函代证""告知承诺"和"容缺后补"等制度在实践中普遍应用,1732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248个事项实行"告知承诺"。

近年来,丹东市强化数字赋能,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

98.2%,"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9.6%,平均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1.5%,"即来即办"业务达到44.1%,125个联办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好"。全国首个5G智慧办税服务厅、东北首家"无人警局"、24小时在线社保自助服务、115个高频事项上线"辽事通"等举措,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就近办成为新常态。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唯有下大气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才能让市场主体本固根深、枝繁叶茂。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展之"进",丹东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法治底色描绘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陇东市司法行政系统扎实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12日)

今年以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紧扣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部署要求,靠实责任、履职尽责、强化落实,督促指导各县(区)、各单位扎实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随着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不断深入,《宪法》以及《民法典》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走进田间地头,在农村全面覆盖。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持续提升,村(居)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群众积极参加法治培训,争当"法律明白人"在乡村形成新风尚。乡村法治阵地建设集宣传性、实用性、教育性于一体,潜移默化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和普法志愿者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雪亮工程"及相关技防设施齐全,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治理效果良好。

今年,市委宣传部、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联合印发《进一步深化"法律九进"活动提升全民法律素养的实施方案》,在全市扎实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

截至目前,市司法行政系统在乡镇、社区、村组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宪法》《民法典》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16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7万多份,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800多人次。联合庆阳广播电视台、陇东报社创办《法治庆阳》栏目,以"巧儿说法"普法品牌为引导,宣传报道典型案例132个。征集全市民主法治典型案例,编印了《民主法治典型案例》手册,发放到8县(区)121个乡镇、1261个行政村和76个社区。

通过法治乡村建设的扎实推进,有力促进了乡村治理水平,村级组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村委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更加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更加规范;群众法治意识、道德意识明显提高,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减少了,高价彩礼、婚丧嫁娶互相攀比、不赡养老人等现象明显减少。

二、"331"工作法取得实效

聚焦农村群众法治新需求,我市制定印发了《进一步扩大基层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提升普法针对性实效性工作方案》,变"套餐式"普法为"点餐式"普法,创新推出"331"工作法:即《民法典》宣传、"巧儿说法"宣传和在各县(区)选取1个社会治理问题突出的村开展法治宣传试点"三项活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和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创建"三大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法治意识薄弱这一问题,促进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有力提升了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市先后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7个。创建申报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个,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3个。农村"法律明白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全面开展,依托甘肃省"法律明白人"网校平台,注册培训"法律明白人"5680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690户,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市司法局借助甘肃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庆阳分中心平台优势,组建庆阳市"巧儿说法"律师服务团队,线下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和普法活动。开设12348法律服务热线"巧儿说法"律师席位,线上为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庆阳、天水、平凉地区的农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全面畅通法律服务有效途经。

三、矛盾纠纷化解有效

目前,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各级各类调解组织1647个。其中,村级调委会1235个,社区调委会64个,乡镇调委会118个,街道调委会3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71个,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调委会156个,并创办个人调解工作室23个,为全市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机构保障。

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最大限度预防一般性社会矛盾纠纷转化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从源头上坚决遏制命案高发势头。司法行政干警、人民调解员、乡村干部深入乡村农户,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重点针对赡养纠纷、抚养纠纷、扶养纠纷、继承纠纷、婆媳纠纷、家庭暴力、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进行全面排查,并认真登记、建立台账、梳理汇总、及时化解。

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全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的通知》,

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建立了专项行动受理调处登记台账,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积极调处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数字政府建设理念,对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统计、分析,形成《人民调解工作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落实重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把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组、社区,保障信息畅通,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对不宜通过调解方式解决或调解不成功的矛盾纠纷,及时导入法治轨道,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杜绝风险隐患。

在市、县(区)、乡镇三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努力下,法治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深入人心。乡村法治服务设施建设到位、体系健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法治文化及特色产业发展形式多样。农村人居环境整洁优美,村容村貌全面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国家各项惠农利民政策得到落实,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奋楫扬帆启新程&踔厉奋发谱新篇

宝丰县"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综述

(2022年11月9日)

作风一变干劲足,能力一提局面新。时下的父城大地,到处呈现丰收的喜悦景象。从城市社区到乡间田野、从企业车间到项目工地,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抓项目、搞建设、谋发展的热潮滚滚而来。一个个重大项目、致富产业、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宝丰县"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号角在春天吹响,从料峭早春到火热盛夏,再到金秋收获,宝丰县不断书写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坚持人民至上夯实民生保障

"昨天买的房,今天不动产权证就办好了。"11月3日上午,在宝丰县行政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李歌夫妇拿着不动产权证激动地说。

"通过推行'交房即发证',该县有效解决了群众交房交证不同步等问题,今年以来享受'交房即发证'政策红利的业主已达16500余户。"宝丰县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月霞说。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宝丰县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为民办实事作为能力作风建设成效的"检验场",把广大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试金石"。针对群众反映的"办证难"问题,宝丰县建立容缺办理机制,实行"一张身份证办理登记"服务模式,变"材料手中传"为"信息上网办",改"群众跑腿办"为"内部流转办",帮助4万余名群众解决了难题,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信访量同比下降75%,相关经验被自然资源部收录汇编,并在全国推广。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今年以来,我县抓紧抓实就业、教育、医疗等十大重点民生领域,把'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群众操心事、揪心事,以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宝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庆介绍说。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始终将"稳就业、保就业"放在首位,为广大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举办"春风行动"暨"万人助万企"线下专场招聘会和线上网络招聘岗位发布等,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

位1万多个,为80多家企业解决急需用工问题。同时,189家企业享受稳岗补贴共计201.19万元。

--每天一元钱,孩子课后有保障。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县财政每学期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统筹县域"六大文化"资源优势,提供校园服务项目200多项,学生参与率达97.6%;同时,全面推行暑期托管服务,破解了县城双职工家庭孩子和农村留守儿童暑期"看护难、辅导贵"的问题,家长满意度100%。

--出台"大病外聘专家"和"五病二次报销"政策。政府出资,用于聘请省级以上专家会诊、手术及"五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慢阻肺、肺结核)患者二次报销。前三季度,该县为患者节约综合费用929.91万元,鉴定"五病"患者3.22万余人,实现"五病"基础用药免费。

--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对入学难问题,找准成因、靶向发力,投入资金9230万元,在城乡新建幼儿园4所、小学2所,改扩建小学7所,新增学位3782个,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学校辐射面、学位覆盖率不断扩大。

--完成雨污分流改造60余处,新建、改建雨污管网190余公里,城区积水问题得到整体性解决;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2个、"文化驿站"20个,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2820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累计培训28988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92人截至10月底,宝丰县民生支出完成29.4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67%,全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党员干部提能力、转作风中不断攀升。

二、深化改革创新汇聚发展动能

从乡镇中心校的教学专干竞聘到校长岗位,这是王元奎之前从未敢想的事情。"竞聘上岗建立起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我就是亲历者、受益者。"11月8日,宝丰县李庄乡初级中学校长王元奎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暑假期间,全县356名竞聘人员走上"擂台",经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环节的比拼,成功竞聘105个校长岗位。

"这是我县在2019年第一轮'县管校聘'的基础上,对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后开展的第二轮校长竞聘上岗,目的是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该县教体局局长王晓朴介绍说,3年前,宝丰县打破校长终身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县管校聘"改革,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

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更大舞台。

"县管校聘"改革只是宝丰县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在教育、医疗、投融资体制等13个领域全面推进、持续发力,为建设"四强县"、迈入全国"一百强"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考评方式,举办"党建引领、比拼四季"工作大比拼擂台赛,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重奖优胜单位;推行"管委会+公司化"改革,深入开展"三化三制",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荣获全省最具竞争力"百亿产业集群"称号。

"突破藩篱、改进方式,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宝丰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代强说,"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宝丰县不断推动党员干部能力作风大提升大转变,形成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迸发了锐意进取的动力。

今年6月,全省首家县(区)级政务服务满意度回访中心在宝丰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这是该县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

该中心以电话回访、现场回访、上门回访等方式,变"被动"受理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变"等意见"为"找意见"。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回访企业和群众5100余次,收集问题11条,合理意见建议23条,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次回访满意率达100%。

不仅如此,宝丰县推行的便利老年人服务、有诉即办、"政银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多项政务服务改革工作走在省、市前列;校长职级制改革、统计改革获全省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县管校聘"被列入改革兴豫典型案例;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提升15个名次进入第一方阵,其中项目保障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我们将坚持思想破冰、行动提速、能力提升,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树立创新思维,多领域、广角度、深层次推动改革,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聚合力,全力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王代强说。

三、强化为企服务推动经济提速

"在县工信局服务专班的悉心服务下,我们的实验室从申报到公示用了不到30天。"11月4日,提起即将获批的"平顶山市石墨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五星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红涛感激地说。

五星新材是一家生产高纯石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今年4月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年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六成以上,在全国石墨碳素行业标准制定、市场价格、技术研发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今年前9个月,该公司纳税9329万元,同比增长235%。

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是五星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宝丰县开展的常态化惠企纾困"大走访、大宣讲、大服务"工作中,工作人员积极帮助五星新材申报建立实验室。"实验室获批建立后,公司石墨产品纯度将达到99.999%,生产周期缩短45天。"郝红涛说。

这是宝丰县干部能力作风大提升,助力企业稳健发展的生动案例。自"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该县把提高"问题解决率"和"企业满意度"作为检验作风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据宝丰县工信局局长楚亚辉介绍,今年以来,全县314名助企干部深入260家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共排查出企业问题168件,解决率100%,企业满意率达100%。重点项目建设是战场、赛场,更是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考场。

"今年以来,全县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3个,总投资557亿元;开工项目141个,总投资579亿元。"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县发改委主任金晓辉说。

宝丰县将"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与重点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力求做到载体抓活、效果抓实、机制抓常,以优良作风推动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检验干部能力,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得益于宝丰县的"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投资50亿元的河南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顺利施工。"目前,5栋厂房已封顶,两条主路已硬化,建设进度超过了预期。"该项目负责人刘光远高兴地说。

能力作风建设推动项目建设换挡提速,141个挂图作战的重大项目落地落实:五星新材年产3万吨新型核反应堆石墨材料顺利开工;国玺超纯年产1000吨7N超纯金属材料生产线建成投产;高纯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已经办理完毕。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减仓清仓",宝丰县推行"交地即发证",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上市难问题,已为铁福来、五星石墨、京宝焦化等30家重点企业解决不动产权证办理问题。

为助力企业稳健发展,该县为15家企业发放高质量发展奖励300万元;帮助19家企业与高等院校达成技术研发合作;为20家企业落实满负荷生产奖励280万元;164家企业纳入省、市、县三级工业企业"四保"白名单。

能力作风建设破冰开路,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前三季度,该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9.13亿元,同比增长4.8%,位居全市第二;新增规上企业35家,增长45.8%,位居全市第一,获市政府通报表扬,并获得100万元奖励资金。

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宝丰县广大党员干部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发力,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激活发展动能,以一个个铁脚板、宽肩膀共同扛起建设"四强县"、迈入全国"一百强"重任,为实现"两个确保"和"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奋斗目标贡献坚实力量。

奋楫争流正当时&赋能经济新跨越

2022年韶关高新区招商引资综述

(2022年11月7日)

截至9月底,韶关高新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3.5%,新签约项目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签约总金额357亿元。

项目是增量之源、发展之本,是一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今年以来,韶关高新区围绕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建立"一区十园"高质量发展新机制,立足招大引强,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韶关高质量发展集聚了新动力。

一、项目为"王"企业抢滩登陆

今年1月,朗圣药业韶关生产基地项目开工,这是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健康产业项目,达产后年产值约30亿元;

4月,占地仅26亩、投资5亿元的炬光科技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项目开工,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仅三个月,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亿元。

一个个含金量高、社会效益好的优质项目"纷至沓来",究其原因,还是韶关高新区招商引资"洼地"带来的"天然优势"。

近年来,韶关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成立6个招商专班,围绕"3+3"主导产业,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依托莞韶帮扶,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聚力承接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培育产业集群。

同时,坚持去行政化、去机关化、去社会化改革方向不动摇,突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等主责主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理顺高新区管理体制,加快构建起"一区十园"新发展格局。

此外,坚持创新引领,集聚创新资源。集中有限的资源,设立了"韶关高新区科技创业种子基金",出台了《韶关高新区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1+3政策体系,着力构建良好的科技创业生态。现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4家,碳中和、先进材料等11家高水平研究院;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韶关实验室拥有国家级CMA资质认证,旭日国际、丹霞生物拥有国家级CNAS资质认证。

如今,韶关高新区正吸引着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抢滩登陆。值得一提的是,

韶华科技项目的动工建设,实现了半导体产业的从无到有。更可喜的是,由此引发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效应正不断显现。

二、服务走"心"企业降本增效

如今,韶关高新区项目的落地速度之快,已然成为经常谈论的话题。

正威韶关新材料科技示范城项目从政企双方首次洽谈到正式签约用时仅5个月,从签约到动工用时仅2个月。

韶关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从政企双方首次洽谈到正式签约用时不到3个月,从签约到动工用时不到40天。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落户于此,背后是韶关市以及韶关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方土地能不能"热",靠纷至沓来的客商;能不能一直"热",要靠亲商安商的环境。

"服务企业不遗余力、不留余地,让企业全心全意谋发展。"这是韶关高新区对客商的郑重承诺。

机关搬出去、企业请进来。2020年底,韶关高新区管委会搬出莞韶大厦,把最好的资源用来打造科技创新孵化载体,鼓足企业落户发展信心。

今年以来,韶关高新区持续发力优化营商环境,设立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全市通办"专窗,通过数据对接、高效流转、并联审批,0.5天即可办完所有开办企业手续。实现环节再简化、成本再降低、服务再提升。

先后制定出台《韶关高新区领导班子和部门挂点联系企业》《韶关高新区关于建立企业诉求联动处置机制实施方案》《韶关高新区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实施方案》等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建立起服务企业工作制度体系,提升纾困惠企工作实效。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强校政企对接,组织召开4场校企对接会,韶关学院与广东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与高新区创服中心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保障。

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务实的政策红利让项目"找上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全心服务的姿态确保服务"跟上去",让项目早落地、早运营、早见效,

让企业不仅能在韶关高新区落地生根,更能发展壮大。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新签约招商项目投资总金额369.29亿元,其中亿元项目32个;新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110.68亿元。华天科技、正威国际、三峡新能源、明阳智慧能源、朗圣药业等大型优质企业先后动工建设一系列"硕"果,真金白银地"量化"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活力。

奋进之笔书新篇&培根铸魂育新人

名山区"教育强区"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2日)

教育,既牵国运,又系民生。

"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名山区教育局全面贯彻"教育强区"工作方针,围绕建设川西教育强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喊响"学在名山"口号,着力打造品质教育、优质学校、名优队伍,培养卓越学生,擦亮名山教育"金字招牌"。

A蓝图绘制答好"质量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一直以来,名山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提升"工程纳入五项重点工程之一。组建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强区推进小组,统筹推进教育强区工作。印发《雅安市名山区教育强区推进小组工作方案》和3个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有目标、有任务、有举措、有督查。

在名山区教育局看来,"教育强区"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有详尽的规划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打造一流的领导体制、一流的教育体系、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育效应"六个一流"为目标,营造"品质教育、优质学校、名优教师、卓越学生"的良好教育生态,推动全区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力和影响力走在全省同类地区前列,建成全国有声誉、全省居前列、系统有影响、群众有好评的川西教育强区,喊响"学在名山"品牌。这是名山区教育强区规划的蓝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