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1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56篇)(第6/1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18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07分钟

好家风吹开文明花

乌海市深化家庭文明创建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2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全市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创建文明和睦家庭,倡导科学家教,弘扬良好家风。

一、寻找"最美"加强家风文化建设

"张姨,你报名参加'最美家庭'的评选活动吧。"10月13日,记者在海勃湾区滨水社区看到,社区居民张美玲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填写了"最美家庭"报名表。"张姨是一名老党员,非常支持社区的工作,而且张姨家庭和睦,符合'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的评选标准。"滨水社区党委书记李珊说。

寻找中,一批批"最美家庭"脱颖而出,他们用凡人善举讲述着乌海家庭的美好故事,展现着小家大爱的强大力量。

王乐家庭恪守诚敬勤勉的优秀家风,作为企业经营者,王乐饮水思源反哺社会,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韩在玲是纳税人喜欢的税务工作者、同事敬重的好大姐、丈夫心中的好妻子、儿子深爱的好妈妈,更是公婆疼爱的好儿媳;褚立志老人义务修路,夫妇俩辛勤劳作,将原本满是碎石的道路慢慢铺平;退休工人孙国军为群众义务理发,每次理发他都很认真地对待,有的人行动不便,他就上门去服务。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3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五好文明家庭,74户家庭荣获自治区"最美家庭""最美家庭标兵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有市级"最美家庭"506户。

他们或孝亲敬老、传承孝道,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或睦邻友善、积极助人这些优秀家庭如一面面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旗帜",在社会中激发出一股崇德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市妇联家庭儿童部副部长张敬验说:"近年来,我市以城乡'妇女之家'为主阵地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把寻找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教育等相结合,大力倡导爱国爱家、孝老爱亲、热心公益、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等理念,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向上向善。"

二、构建网络深化家庭教育工作

"父母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却忽略了家庭教育 "近日,在海勃湾区滨河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家庭教育志愿者开展了一场家庭教育讲座,为辖区居民解答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讲座为焦虑的家长送来了一把"钥匙"。"通过讲座,我学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孩子有效沟通和交流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未来,我们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家长张琼说。

为了提高我市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质量,我市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创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施方案》,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组建了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与此同时,指导基层妇联组织和各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制定了基层家庭教育服务三年规划,并组建各基层单位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形成了由上而下全方位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

截至目前,我市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83个,创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家、自治区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4家、市级家庭教育示范基地34个。通过打造这些传承优秀家风、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阵地,让特色基地成为家庭工作"活水源"。

三、搭建平台培育家庭文明风尚

"一条船在旭日下奋勇前行,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憧憬,运行着一个曲折的历程,寻找着改变中国命运的航向"近日,海勃湾区康乐社区儿童之家里书声琅琅,"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亲子阅读主题活动正在举行。这项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少年儿童中走深走实。

围绕家庭教育,市妇联持续开展"书香伴童年"亲子阅读活动,举办家庭读书会、亲子阅读展示大赛、"故事妈妈成长营"等,通过各种活动平台的建设,带动更多家庭认知阅读、重视阅读,以书香家庭建设推动"书香乌海"建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与教育等部门合力推进,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紧密协作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各级妇联组织把家庭工作作为创新妇联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广泛开

展"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家风家教宣传月"活动,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家风家教内涵,有力推动了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和家庭教育水平再提高。

我市还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制作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微视频,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最美家庭事迹。依托"乌海女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最美家庭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好家庭·好家风"巡讲活动,以"妇女之家"、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为依托,组织"最美家庭"代表深入社区、农区、学校、企业,讲好家庭故事。

"我们充分利用亲子活动平台,积极拓展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妈妈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妇女儿童场所功能,整合资源,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张敬验介绍。

随着持续推进家庭文明创建工作,我市将进一步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和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为全市汇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弘扬清风正气&引领廉洁风尚

湘潭县深入推进清廉单元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综述

(2022年11月14日)

"没想到我的营业执照半天就办好了,现在办事真是又快又方便!"近日,湘潭县沐云阁会务中心负责人在县政务中心大厅办理营业执照时感慨。几天前,该公司将开办的有关资料交到窗口后,帮代办工作人员仅用几个小时就全程免费为其办理了企业开办的有关手续。

据了解,今年以来,湘潭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力开展"清廉大厅"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窗口工作人员的纪律意识、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不仅湘潭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推进"清廉大厅"建设,湘潭县各级党委(党组)均把清廉莲乡建设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清廉单元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一、建设清廉单元激活廉洁细胞

今年2月以来,湘潭县全力推进清廉单元建设,清廉机关、清廉乡村、清廉园区、清廉企业、清廉家庭、清廉医院、清廉学校、清廉大厅一个个"清廉单元"串点成链、抓纲带目,以一域示范带动全域共建共享,切实将清廉建设融入到部门、行业、基层治理之中。

各机关充分发挥清廉建设示范带头作用,创新亮点频出。彭德怀纪念馆立足元帅故里、红色热土、革命摇篮优势,积极研发了《长津湖畔的冰雕连》等9堂现场教学课以及《以"石穿"意志坚守初心使命》等6堂专题党课,党课《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的担当精神》被市委组织部评选为精品党课,《长津湖畔的冰雕连》获湘潭市首届红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大赛决赛现场教学课程一等奖。排头乡机关每周一推出"廉政微课堂",让党员干部将"廉"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湘潭县教育局开展了"崇廉尚洁"主题书法、美术、摄影、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并以师德师风宣讲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清廉种子播撒于师生心中。

各乡镇因地制宜,推进清廉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乌石镇提出"弘扬彭总精神建设清廉乌石"目标,充分施展其独特的红色底蕴和人文优势,以流动故事会的形式讲好彭德怀元帅廉洁故事;中路铺镇柳桥村出台

《柳桥村村规民约》,党员干部群众相互监督简单操办红白喜事;白石镇杏花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清廉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通过绘制廉洁文化墙,充分展现"清廉白石"的文化内涵;青山桥镇用足用好派驻村级纪检员的"监督前哨"作用,推动"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其他清廉单元坚持特色导向,也取得许多清廉建设成效。

二、举办特色活动营造清廉氛围

今年4月,湘潭县以"清廉莲乡共建共享"为主题,举办了首届"清廉文化周"活动。自3月"清莲杯"辩论赛初赛以来,全县各系统8支队伍踊跃参加,辩手们以辩释纪、以辩明廉,为党员干部呈现了多场精彩的辩论比赛,充分展示了莲乡党员干部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除辩论赛外,县纪委监委机关组织开展了"小小廉洁监督员"夏令营活动,县公安局开展了"莲乡公安诵清廉"劝廉家书诵读分享活动,易俗河镇举行了以"趣味廉动健康洛口"为主题的廉洁趣味运动会一场场生动的廉洁主题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廉政教育。

湘潭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清廉文化周"活动中,他们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同步推进。其中,《非遗中的清廉--石鼓油纸伞》将湘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鼓油纸伞中蕴含的清廉元素展示出来,让大家印象深刻,深受启发。同时,组织200名"关键少数"集中观看市医保领域警示教育片,督促党员干部要认真汲取教训,时刻警醒自己。此外,县纪委监委结合今年查出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组织拍摄系列警示教育片,计划在全县警示教育活动上播放。

三、创新传播载体弘扬廉洁文化

"清廉莲乡,'廉'接你我""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廉尚廉氛围""同沐清廉实干风,共筑幸福新莲乡"今年8月,湘潭县城601公交车车身和车厢内关于廉洁文化的宣传标语吸人眼球。

廉洁公交专线是湘潭县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全县各乡镇、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创新传播载体,传播廉洁理念。

"如果您想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欢迎来清廉专线体验一场清廉之旅。"今年8月,县纪委监委精心打造的"清廉莲乡'廉'接你我"清廉专线在全县红色教育培训线路会上专题发布,

专线将县内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彭德怀纪念馆、周小舟故居等廉洁文化阵地串联成线,将红色文化与廉洁文化深度融合、一体推进。

此外,湘潭县纪委监委与县妇联联合组织开展湘潭县"喜迎二十大·传清廉家教·扬清廉家风·建清廉家庭"系列征集评选活动,收集廉洁文化作品200余件;县文旅广体局结合罗亦农诞辰120周年,举办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推出《我心中的星》专题视频;县文联组织廉洁文化艺术作品创作活动,发动广大文艺爱好者用丹青扬正气、用翰墨书清廉,评选出的70余幅优秀作品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展览,开展"清廉文创作品进家庭"活动,创作的清廉扇、清廉书信等300余件廉创作品深受好评。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各类传播载体,让廉洁文化更加具象化,使广大党员干部在艺术美的享受中得到感悟和启迪。

"抓好清廉单元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举措和必然要求。"湘潭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通过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培育全社会清正廉洁价值理念,让风清气正成为风尚。

厚植人才沃土&积蓄发展动能

2022年韶关高新区人才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14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实施"双百"人才工程、"丹霞英才计划""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等,以政策构建起韶关的"人才大厦",为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抢抓机遇,韶关高新区乘势而上,高度重视人才平台载体集聚吸引人才、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先后引进5个院士团队落地建设9个项目,引进培育9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现有研发人员3984人这一串看似简单却含金量十足的数字背后,是韶关高新区对人才的热切期盼和渴求,是韶关高新区人才事业持续进步发展成果的积累。

如今的韶关高新区,正成为让人才大有可为的沃土,为韶关高质量发展插上"智慧引擎"。

一、求贤若渴诚意爱才

良禽择秀木而栖。要想"栽下梧桐引来凤凰",必须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有"硬核"的人才政策,方能真正实现"引进来,留得住"。

为加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韶关高新区从政策引导入手,制定并落实各项惠企科技政策,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模式,加速推动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出台"科创60条"、人才政策、共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等政策机制,吸引高端人才加速聚集。

近两年,80多位院士以及专业学科带头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家先后莅临韶关高新区考察合作。其中,王恩哥院士领衔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设立韶关先进材料研究院;严新平院士领衔的武汉理工大学团队设立广东港航研究院;吴清平院士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与高效控制、食药用菌高活性功能分子基材料、动植物靶向精准营养微生物共3个产业化项目落地产业园区;国家特聘专家王飞博士、王鹏教授设立广东韶关创新生物医药研究院;国家特聘专家张嘉恒教授,依托本地特色南药资源优势,推动中草药全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化等。

高端人才的引入,大大增强了高新区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韶关高新区高

质量发展,为成为国家高新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破除藩篱汇聚英才

人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至关重要。

今年来,韶关高新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工作,为高新区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健全机制,务实运作。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人才工程政策落实。研究确定了高新区2022年人才工作计划,建立了工作清单和任务台账,明确了分工和完成时间节点。成立人才工作专班,研究落实人才工程政策,及时深入相关企业,帮助解决政策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加强宣传,深化合作。先后组织3场较大型的校企供需对接暨人才工程政策宣讲活动,50多家重点用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与9家中职(技)学校进行了紧密对接,建立了密切的沟通对接平台,并组织学校相关负责同志到园区重点企业现场参观考察。深化人才合作。韶关学院与广东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基地)框架协议;推动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政校合作,通过签订政校合作协议,促进高新区人才培养。

广泛调研,精准申报。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对高新区67家规上企业和78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底数进行了摸查,及人才政策对接宣传,并对高新区企业29名博士建立了人才台账。

建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工作台账,摸查出高新区目前涉及大数据产业链开发方向的企业共17家,大数据产业从业人员2118人。

广泛遴选符合高新区产业方向的项目团队,指导的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个团队入围南岭团队;另有3个南岭团队进入第二批现场考察名单。目前,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认定为广东省2022年博士工作站新设站。突出做好丹霞英才申报工作。广泛遴选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做好政策宣导和申报协助工作,实施全流程跟进服务并及时汇总上报。组织申报创新创业人才11人,专业技术人才40名。2022年第一期公示拟认定创新创业人才8名、专业技术人才7名。

夯实基础,重点引进。抓好人才工程基础性工作,建立企业用工和人才数据库。密切联系本地院校,统计收集了浈江中职、振华中职等10家中职院校就业实习信息,提前做好毕业生留韶就业相关工作。注重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

员、从企业高层次人才中推荐先进模范人物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丹霞生物制药公司副总经理、丹霞英才张丽铃作为省党代表出席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走访企业,建立企业用人需求台账,重点引进各类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计划引进10名以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

三、广建平台育才用才

一个地方依靠什么吸引人才?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欧莱作为国内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国产靶材的领先企业,通过十多年的技术积累,打破了欧美和日韩厂商对于半导体显示靶材的垄断,目前已经可以供应半导体显示行业全系列靶材,下一步将在现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向半导体芯片靶材领域和超高纯金属原材料国产化进军。"

欧莱这一新技术的成功研发,生动诠释了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魅力和重要性。

近年来,韶关高新区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为引领,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目前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2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40.9%。

同时,聚焦产业,积极打造创新平台,引导企业以研带产,以产促研,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目前,先后建成韶关专用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更获国家科技部认定。

此外,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掀起创新创业高潮。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建成中广测金属材料实验室、液压件计量检测、生物医药质量检测等检测服务平台;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研究院进驻;推动园区近60家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先后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1项,其中"中药和天然药物的三萜及其皂苷成分研究与应用"和"冶金高频液压控制伺服元件关键技术及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拓展创新孵化基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韶关高新区"税优服务e站"揭牌,离岸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

厚植沃土聚英才&广纳贤士兴咸阳

咸阳市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综述

(2022年11月2日)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咸阳,自古是人才向往和翱翔的地方。商鞅变法、郑国入秦兴修水利、张仪连横等历史典故均发生在这片人才沃土上。

新时代,新作为,离不开知识与人才的助力。

近年来,咸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基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完善政策体系,聚合高端资源、激发人才活力,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一、强化政策支撑构建人才集聚新格局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我市创新人才制度,优化人才服务,打造了具有咸阳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

--强化党管人才,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市之力招引贤才。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级科技工委,增设1个业务科室和增加12个人员编制,在市区县设立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强化制度建设,主动融入秦创原,出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包)》《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以更优惠的引才政策、更有效的聚才良方、更贴心的人才服务,吸引高端人才会集咸阳核心区创新创业。

--强化投入保障,投资10.3亿元建设与西安交通大学西部创新港"零距离"相连的跨渭河大桥。投资约200亿元建设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提供8万平方米孵化基地、4.5万平方米专家公寓、2.5万平方米众创空间,为西安交大3000名学生提供教学、住宿场地,打造人才"栖息地"和创新"策源地"。设立5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亿元的科创种子基金、1.4亿

元的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加大政策的支持引导力度。在此基础上,我市打出了聚才引才的"组合拳":

--主动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已与49所高校院所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69所高校院所选聘133名"科技大使"作为产学研合作桥梁纽带,共吸引高层次人才2104名。

--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形成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张敏团队、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巴宏波团队等236人组成的32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举办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咸阳),与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共签订32项意向协议,合同金额1340万元。

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政策措施,我市营造了良好的引才聚才环境,提升引才聚才能力,积极为来咸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政策优势。

二、外引内育打造人才发展新引擎

人才兴则咸阳兴,人才强则咸阳强。

我市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将柔性引才作为破解人才"瓶颈"的关键举措。实施"兴咸人才计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0名(个),培育300名行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区域发展人才。

搭建合作"金"桥引才。去年10月,咸阳市在全国地市一级率先召开"人才兴咸创新发展"大会,与119家高校、76家科研院所和31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人才交流。签约合作科技项目371项,总投资642亿元。坚持一年一主题,聚焦电子信息、中医药等产业,连续5年举办高端学术论坛。

聘请"科技顾问"引才,向咸阳之外的院士发出招贤帖,集中聘请34名两院院士担任"科技顾问"。向咸阳籍在外院士伸出橄榄枝,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常态化联系咸阳籍在外院士15名。市财政每年为每名院士提供调研经费,鼓励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

设立招才分局引才,依托咸阳驻外招商分局,面向全国主要经济区和人才高地举行招才引智活动。去年以来,共招引科技创新项目16个,总投资6亿元。建立科研"飞地"引才,实现共享人才资源,加速高端人才智力的承接转

化,助推产业发展。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地处兴平市交通不便、人才难留,

通过在秦创原建立协同创新中心,走出一条人才研发在"飞地"、生产在兴平的高端引才新路子。陕西正泰集团与西安交大联合建设的智能电气创新中心,聘请产业顶尖人才团队技术攻关,承担了44项省级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11项通过省级鉴定,新产品创收17.5亿元。

实施揭榜挂帅引才,面向全市300多家企业征集筛选确定37项技术难题,形成难题"榜单"悬赏4116万元,单个项目悬赏金额最高700万元,对外招引全国科研团队联合技术攻关,实现"难题攻关在高校(院所),技术升级在企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奖励揭榜成功者。

凡是人才向往的地方,一定充满希望,如今求贤若渴的咸阳大地,紧扣"人才强市"良方,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高植梧桐让人才尽享"新"福利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在咸阳大地竞相奔腾。

人才服务是个复杂的工程,要做到家,就要关注到各个层面、每个细节。我市坚持把做好人才服务作为留才重要手段,连续出台系列人才工作政策,在全市上下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在咸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级领导带头走访慰问专家人才,春节以市委名义向全市专家人才和咸阳籍在外专家人才寄送《慰问信》。

加大资金支持,设立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列支1500万元,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载体建设。

给予省级"产业领军人才"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招引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发放5万元生活补贴。

开展暖心服务,修订《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管理办法》,将专家津贴由每月200元提高到500元。

出台《咸阳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细化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事项。

在咸阳高新区建立高层次专家人才之家,开展政策宣传、成果展示、会议洽谈、交流联谊等活动。

在咸阳市中心医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专人陪诊服务,全方

位、高质量服务专家人才。

站在新的起点,咸阳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情怀,诚挚邀请八方英才来咸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焕发平安建设活力

安康市市域社会治理综述

(2022年11月10日)

近年来,安康全力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和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公众安全感连续5年全省第一,平安建设满意度连续2年位居全省首位,8次荣获"全省平安市"称号,获得全省首批"平安铜鼎"。

一、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安康累计举办政法大讲堂17次、政法小讲堂340次;建立了政法重点工作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举办专题培训10场,政法队伍满意度保持全省第一。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安康市一体推进治理体制、治理布局、治理方式现代化,形成了石泉县"书记民情三本账"、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六化同步"等一批特色亮点。2021年8月20日,安康市在第二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