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党政领导干部自评报告-17篇(第15/1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19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40分钟

九是加大财政投入"兜底"教育发展。各类学校生均公用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义教生均公用经费2507.02万元,安排省级学前教育试验区专项经费200万元。落实教师待遇,教师政府性奖励财政兜底标准由上年21500元/人提高到22500元/人。由县财政解决临时上课人员工资216万元。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保障了黎川教育优先发展。

十是体卫艺劳素质课程"破土发芽"。贯彻落实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有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落实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学生控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学生健康知识、自我保健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我县教育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乡教育日趋均衡,各类学校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通过自查,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教育体育工作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基础教育扩容和深化改革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与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教师队伍建设还需加快步伐,学校信息化仪器设备更新的财政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这些发展中的问题,还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五、下一步改进措施

教育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公平正义。在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中,我们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创新,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发展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为契机,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坚持"优先、均衡、科学"原则,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不断提升教育普及水平,优质发展各类教育;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学校安防建设水平;创新工作机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生态、智慧、文化、幸福"四个黎川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黎川县人民政府

2021年2月18日

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

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实施意见(修订)〉的通知》(赣教督委字〔2020〕9号)及吉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教督委字〔2021〕1号)文件精神,我县认真对照"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细则",对县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教学点)114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1所、省级重点建设中学1所、省达标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21所、教学点72个、县城区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3所、村级(村小附设)幼儿园62所、民办幼儿园80所。现有公办教师3272人,政府购买服务岗位220个;在校普通高中生7625名,中职生2277名,初中生14746名,小学生28926名,特教学生115名,在园幼儿11039名。

2020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履行重教兴教职责,团结带领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打造教育强县,树立新干品牌"奋斗目标,着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先后获评"全省三项文化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全省青少年百县田径运动会二等奖"等荣誉,承办了吉安市基础教育工作会、吉安市教育质量分析会,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一是教体成绩再上台阶。2020年高考综合成绩位居全市前列,考生崔明富总分进入文史类全省第三、获全市状元,2人录取清华、北大。中考及格率居全市第一,优秀率、非低分率居全市第二,学科平均分全部位居全市前列,其中物理、化学两科第一。全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新干中学团体总分获高中组第二名,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我县团体总分获高中组第一名、初中组第三名。二是教育布局全面优化。城区"大班额"有效缓解。新建成洋峰学校,完成城北小学改扩建,开工建设新干五中,城区小学、初中的平均班额分别下降6.96人、10.4人。幼教"择园热"大幅降温。新建城东幼儿园、龙山幼儿园,回购滨江幼儿园、洋峰幼儿园,新增公办园位132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5%,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底子薄"显著改善。随着溧江中心小学秋季开学招生,全县所有农村学校完成新建、改建全覆盖。三是教育保障更为健全。教师补充力度创历史新高。新补充教师351人,政府购买服务220个岗位。教育扶贫成果持续巩固。共发放资助补助1094万元,助学贷款1016.8万元,中小学生覆盖率约20%;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708人,资助金额101.56万元,受资助率达100%。教育信息化取得突破。总投资4000万元的"教育城域网"全面铺开建设,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政策法规

始终把办好教育作为最好的民生,牢固确立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发展地位,全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将教育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坚持党政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有效解决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疫情期间,县委、县政府统筹部署,指导支持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党政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督查,确保"停课不停学"。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调度解决了新干五中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夏季开学复课等教育难点问题。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县意识形态工作部署和考评体系,建立健全了校园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工作机制,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制定并印发了《新干县2020年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实施方案》,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进校园上思政课,示范引领思想意识形态。

二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主基调。加强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监督指导,严格按标准开设思政课。强化校园思想宣传阵地管理,专项制定《新干县教体局关于落实宗教与教育分离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抓好"三防两治",严格守牢"两个不得"和"五个严禁"底线。深化学校党建工作,各学校配齐党建专干,积极推行党建"三化"建设,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扩大党在学校的工作面和影响力。全面落实"党建带团建,全团带队"的机制,县委教体工委、团县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县学校领域"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细则》,以优化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改进团员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工作支持保障机制三方面12条为抓手,引领学校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服务党的教育事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按标准开齐开足劳动、体育、美育课程,并纳入学校绩效考核。

三是切实有效落实国家配套政策。圆满完成《新干县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新干县"十三五"期间教育脱贫攻坚规划》《新干县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干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新干县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经上级验收,主要指标值均达到预期进度。同时紧跟国家和省、市步伐,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工作,制定了《新干县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新干县关于加快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新干县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等配套性政策文件,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实施绩效考评和学校办学绩效评估,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建立健全教育发展督导评估推进和奖补工作机制,县财政专项列支教育督导经费,保障督导日常工作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经费,同时拨付200万元用于奖励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绩效考评奖励。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夯实各项保障措施

坚持高标准定位,优先保证教育投入,足额保障教育经费,有效扩充了我县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优先谋划教育布局。将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结合《新干县城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全县"十四五"规划空间布局中专门对教育网点进行布局。统筹城乡学校(含技工院校)布局和建设,将县教体局和县人社局列入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在城乡建设中坚持教育项目优先规划、优先供地、优先建设、优先纳入全县重点产业项目库。2020年全县建成或在建规模较大的学校3所,公办幼儿园4所,改扩建学校6所,共新增教育用地310余亩,其中城区合计210余亩。义务教育全面消除了66人以上超大班额,小学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普通高中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新干中专新增学位400个,二期建设完成后将再增学位1500个。

二是优先保障财政投入。全面落实"两个只增不减""一个不低于"政策,严格专项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专款专用,县级财政负担部分配套到位。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7.42亿元,较上年增长4.36%,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其中,征收教育附加费3791万元,达到"三税"总额3%的标准,做到了足额征收、足额用于教育。生均一般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公办幼儿园分别为11056元、13687元、13311元、8309元、6962元,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和初中人均分别达到768元和976元(在小学每生600元、初中每生800元的基础上,寄宿生每生每年加拨200元,不足100人的学校按100人标准计),比上年均增长了50元以上;特教学校每生6000元,普通高中每生1000元,幼儿园每生600元,均达到省定标准。

三是优先建设教师队伍。在人员编制上向教育倾斜,用好"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政策,2020年教育部门增加编制480个,并通过各种渠道补充教师351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别为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购买教师服务岗位70个和150个。在提高待遇上足额保障教师,县财政列支3870万元,按每人2个月工资(含绩效工资)的标准发放年终绩效奖金,人均1.2万余元;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特殊津贴、乡镇工作补贴、村小(教学点)教师享受职称特殊岗位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保障了乡镇教师职称上、工资待遇上高于城区教师水平;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了政府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每位乡村教师一套单身宿舍。积极探索"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20年共交流轮岗89人次,占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义务教育教师数的18.35%;其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26名,占交流轮岗人数的29.21%。实施了新干英才计划、十佳教师评选,以及师德师风项目化管理、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教学指导团队、名师团队工作室、农村教师走教、专业成长"十个一"等工程,锤炼教师业务素质,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三)坚持统筹抓好各类教育,促进全县教育协调发展

强化现代教育理念,完备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努力提升教育水平,实现各类教育同步发展。

一是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2020年通过新建城东幼儿园、龙山幼儿园,回购滨江幼儿园、洋峰幼儿园,新增公办园位132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5%,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87.2%,均超过省定比例。加强学前教育规范化管理,通过推行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管理"幼小剥离"、城区示范园挂职帮扶、组建"共同体"以城带乡,促进优质师资下沉,带动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水平大幅上升,"幼教共同体"模式先后在省级媒体报道和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上发言。目前全县13个乡镇均建有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其中市一级一类幼儿园9所,占比达70%,居全市前列。开展了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专项治理行动,2020年建成和在建的规模以上小区配套幼儿园比例100%,并全部签订协议移交政府,由教育主管部门办成公办园,县内民办幼儿园全部通过验收评估。

二是巩固义务教育均衡水平。2020年城区通过新建、改造、整合资源,扩充办学容量4000个学位,"大班额"得到有效化解。新干五中正在建设,设计规模3000个学位,计划2021年秋季招生。通过溧江中心小学新校建设和部分中小学改造等"全面改薄"项目,城乡办学差距持续缩小。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以"城域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广线上教育,推动"专递课堂""名师线上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中小学全面铺开。认真落实"双线三级"控辍保学政策,通过新增城区学位、完善寄宿制度、推进课后托管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顺利入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坚持"两个盯紧",掌握动向了解需求,帮助解决困难,确保适龄儿童不因贫失学。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8.28%,达到省定标准。

三是强化普通高中品牌建设。坚持"少而精"的发展思路,合理调配生源,严格控制办学规模,做强做精现有两所普通高中,目前全县高中阶段普及率继续提高,毛入学率达到92.19%。2020年,我县高考综合成绩继续位居全市前列。新干中学办学特色鲜明,是全市唯一一所"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2020年荣获江西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二名,连续六年进入全省前五。新干二中教育质量居全市普通高中和全省同层次普通高中上游,正在实施校园扩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新高考要求。

四是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建立了县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主导产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县职业中专学校2014年创建为"江西省达标中职学校",2019年升格为"江西省普通中专学校",在校学生2277名,处在江西省县级中职学校前列。2020年,一期扩建项目交付使用,并启动二期扩建工程,正兴建实训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及塑胶运动场,预计投入约5000万元,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现开设计算机应用、汽车制造与检修、学前教育、机械加工技术、铁道运输管理、化学工艺等6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和机械加工技术两个专业被评为吉安市精品特色专业。

五是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坚持以特教学校为主阵地,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为补充,按标准在普通学校配备了4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020年克服疫情防控压力,对37名特殊残疾学生进行了"上门送教",其中包括7名建档立卡贫困特殊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因残不能正常上学的适龄儿童都得到"送教上门"服务,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目前,我县特殊教育整体水平处在全市领先位置,三类残障儿童入学率达到98.6%。

六是规范社会办学机构管理。继续实施民办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民办幼儿园年检制度,对全县民办幼儿园全部开展年检,不合格的民办幼儿园按标准整顿,并申请复检,目前在办园全部达标。2020年4月起,以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专项治理"百日攻坚"为契机,专门开展社会办学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对所有校外办学机构集中摸排,下发整改通知单88份,通过对有证经营的机构查缺补漏、强化巩固,无证运营的机构建档造册、分类处理,实施完成提升改造、分步申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全部取缔,有效净化了社会办学环境。

(四)坚持优化教育管理模式,稳步提升综合办学水平

将校园安全、师风师德作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重要内容,营造健康安全、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一是抓牢安全。按照《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校园安防建设工作,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专项资金,完成"明厨亮灶"工程100%覆盖、"一键式报警装置"100%覆盖,新建和改造学校监控摄像头全部配套。充分发挥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职能,坚持每季度例会制度,部署校园安全联合排查、联合治理,并协调解决安全难题。2020年重点开展了校园欺凌、非法"校园贷"、校外群租房、校园周边餐饮卫生、危化品使用等专项治理9次,并配发《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自护手册》5万余份。

二是抓实师德。全面试点师德项目化管理模式,认真抓好"教育大讲堂""周五学习日"两大平台,并组织开展师德量化考核、三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班子、社会评学校)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月"等活动,推进师德师风监管常态化。在"万师访万家"纳入项目化管理后,借助"家访"系列活动为载体,让教师思想得到自我审视与有效净化。2020年10月起,开展了新干县教体系统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以"六项治理"为抓手,通过明察暗访、重点抽查、举报突查等形式,对师德师风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如违规收费、有偿补课、违规推销教辅教材、违规侵占学生伙食费实行边查、边整、边改,促进新时代教师行为十项准则落实落细,进一步净化了教师系统行业风气。

三是抓好改革。加快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健全了县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机构,突出了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进一步强化督导结果的运用,将学校办学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相结合,同时乡镇政府教育履职情况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高质量考核体系之中。精心选拔了10名县督学和20名责任督学,将督导专项工作经费纳入了县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今后,我县将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创优,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聚焦教育发展短板,进一步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大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大的问题,加快补齐"入公办园难""大班额"、职业教育容量不足短板,积极争创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学前教育做到普及普惠,改扩建县幼儿园、新建城东幼儿园二部,加快小区配套园移交使用和管理,确保金榜花园、江东府、风情街3所小区配套园于2021年开学招生,新增城区公办园学位500个以上,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建成新干五中,启动甘溪小学新建等项目,持续调优城区学校布局,缓解"大班额"问题。高中教育提质创优,完成新干中学校园升级改造,狠抓高中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品牌,争创"省级特色高中"。抓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紧实施新干中专二期扩建工程,打造一所容纳学生3000名以上、设施一流的中专学校,到2022年职普比力争达到50:50,全面形成学前教育重普惠、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抓质量、职业教育优结构的良好局面。

二是聚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质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2021年我县拟招聘新教师342名,通过自主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大师范专项生的招聘,同时利用好控制编和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着力提升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充分依托进修学校培训平台,用好教师培训经费,全面启动教师培训工程,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能师风建设,探索实行"县管校聘"试点,建立科学合理教师考评制度,推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继续坚持农村小学教师走教、新招聘教师在城区跟班学习、名师团队工作室带动等制度,逐步解决城乡师资力量不均衡问题,提高城乡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聚焦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教育保障力度。认真落实"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的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县本级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政策性税费足额征收、足额用于教育,并鼓励引进社会力量投资学前教育领域。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规定。持续改善校园条件,紧密结合"三化进校园"与"美丽校园"创建,不断丰富活动文化,把教育主阵地打造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幸福乐园,更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和需求。

新干县人民政府

2021年2月18日

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自评报告

九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

庐山市地处九江市南部,集名山、名湖于一体,辖10个乡镇,1场,1处,总面积91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8万。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8所,在编在岗教职工2372人,在校生(幼儿)50574人。

一、自查情况和经验做法

(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成立中共庐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2020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共研究教育议题10次,研究庐山市山上山下学校深度融合、学校绩效考核、峰德新区九年制学校和第二幼儿园建设项目、校园疫情防控、学生防溺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整等教育重点难点工作。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领导深入学校调研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化、常态化,定期研究部署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加强教材建设,严格规范教材选用和征订。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全市学校党组织47个,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配齐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推进党组织"三化"建设,开展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建立教体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廉政风险防控台账,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教育形象。

2.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机制。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政教材选用、征订与使用过程的监管,配齐配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全市思政课教师466名。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我和国旗合个影""了解国旗、国徽和国歌""我和我的祖国""三项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印制《传红色基因做时代新人》地方教材,推动爱国主义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全市中小学校各年级每周至少开设1节劳动课,全市劳动实践基地17个,开展农耕文化、茶文化等体验活动。组织全市5万余名学生参加以家庭劳动为主的"劳动美"社会实践,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构建青少年近视防控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近视防控宣传,全市青少年近视率,体质健康及格率和优良率均达到省定标准。我市"五育并举"机制健全,落实有力。

(二)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情况

3.出台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及重大项目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一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压实部门和乡镇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学校检查和指导防控工作,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防控网络。制定"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实施方案,注重加强德育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26名贫困家庭子女解决线上学习网络及终端问题,确保线上教学不漏一人。

二是统筹做好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出台《庐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庐山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庐山市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年赶超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庐山市2020年振兴文卫教体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庐山市山上山下学校深度融合工作方案》《庐山市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作督导评估和奖补实施方案》《庐山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奖补实施方案》《庐山市减轻中小学教师不合理工作负担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开展教师减负专项整治,规范进校园工作,发文数量减少18%。2020年共实施学前教育项目5个,普通高中提升项目2个,义务教育学校项目5个,开工率和竣工率均为100%。

三是统筹做好教育督导工作。出台《庐山市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的实施方案》,配齐配足督导机构人员,将30万元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教育督导工作需要。出台《庐山市学校绩效考核方案(试行》《庐山市学校办学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12月28日至2021年1月8日组织市人社、市财政、市编委办和市教体局等部门开展学校办学绩效考核,按考核结果差异化发放绩效奖。

(三)健全教育保障机制

4.建立"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工作机制。将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庐山市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庐山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庐山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2019-2025》《庐山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庐山市消除中小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庐山市教育用地规划》。市教体局为庐山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按规划新建庐山市峰德九年制学校、市一中三期、温泉中小学、蓼南长西岭综合楼、温泉钱湖小学综合楼、蓼花中学学生宿舍、海会小学教师周转房等项目,总投资1.61亿元,新增建筑面积66095㎡,新增学位5400个。庐山市教育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得到加强,超大班额已全部化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