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汇编(32篇)(第7/55页)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好经济就好,居民就有就业、政府就有税收、金融就有依托、社会就有保障。要把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市场、政务、法治、金融、信用环境提升工程,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搭建直通车平台,做实企业包联服务,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让企业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称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信任依靠尊重企业家,浓厚重商、安商、暖商氛围,让企业家在河北感受到更多的亲切感、归属感、获得感。
(八)着力优化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局,选准主攻方向,统筹要素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突出抓好"六带"建设。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抓好河道水系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修复、文化遗产保护、文旅开发,提升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整体水平。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深入推进冬奥遗产计划,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论坛经济。打造太行山-燕山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带,拓展生态保障、水源涵养、旅游休闲功能,建设中药材种植带和特色农业园区,培育绿色产业、生态经济。打造沿海经济崛起带,建设环渤海港口群,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唐山"三个努力建成"步伐。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等产业,建设精品钢基地、绿色石化及合成材料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抓好渤海新区、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石保廊创新发展引领带,加强与京津对接协作,建设高水平中试基地和科技园区,积极吸引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打造冀中南转型升级示范带,争列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快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建设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
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造老旧小区3698个,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7万个。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支持沧州办好省第6届园博会。发展壮大城市经济,支持石家庄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推动县城提质升级,开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宜居环境等七大专项行动,分类推进样板示范县、品质提升县、基础强化县建设。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更多县进入全国百强县。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
(九)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实施20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共同富裕、普惠共享的现代化河北。
提高就业质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促进工程,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开展提升就业服务质量行动,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4万人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打造河北福嫂·燕赵家政等一批劳务品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持续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抓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提高养老育幼水平,发展普惠性、互助型养老,完成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精准助残工程。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措施,开展孕妇无创产前基因免费筛查,打造160家省级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机构。持续改善居住条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1.7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房4.5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077户。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围绕建设文化教育体育繁荣、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河北,全面提升人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素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教学用房15万平方米。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做强职业教育,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支持燕山大学、河北大学等建设"双一流"高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文化体育强省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壮大文旅产业,发展红色旅游,支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建设,推进唐山南湖、衡水湖等创建5A级景区。办好2022"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省第7届旅发大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加大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力度,更新健身设施1万处,支持邯郸举办第16届省运会。推进健康河北建设,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建强公共卫生体系。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抓好医联体提标扩能,构建15分钟就医圈。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冀药"品牌,建设中医药强省。
(十)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
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防疫关乎生命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抓细抓实"十个常态化"30项措施,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防疫情外部输入,坚持人物同防,加强口岸管控,严格实行入境人员全程闭环管理,强化中高风险地区来冀返冀人员健康管控,实施冷链食品物品全链条防控,阻断疫情输入扩散渠道。落实内防反弹措施,健全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发热门诊、药店等"哨点"作用,做好重点人群检测排查,严格商超、学校等重点场所管控,健全社区和农村疫情防控体系,夯实专群结合、群防群控基础。加快实现疫苗接种人群全覆盖,形成坚固免疫屏障。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突出"快准全严实好",完善应急预案,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消毒消杀等能力,加快3家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确保发现一起、精准高效扑灭一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方针,开展金融、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深化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强化危险化学品、矿山、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推动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抓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巩固信访积案化解成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建设公平正义、平安法治的现代化河北。
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维护军人军属、英烈家属合法权益,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人防海防、气象地震、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政府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一定铭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践行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要永葆政治本色,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河北落地见效。我们要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提高政府决策质量,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我们要勇于担当作为,坚持正确政绩观,践行"三严三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设数字政府。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我们要坚守清正廉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松绑减负。坚持勤俭节约,严肃财经纪律,带头过紧日子,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力开创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5.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省长蓝佛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壮丽蓝图,吹响了进军号角。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和全国一道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经济发展进位提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困难风险挑战,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强化举措的针对性实效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全省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深度挖掘内需潜力,充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滚动开展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全力推进521个省级重点工程建设,太原至吕梁开行动车组,集大原高铁、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浮山至临汾高速公路项目开工,新改建"四好农村路"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5700公里。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不断完善城乡物流体系,加快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全年GDP增长9.1%,总量跨过2万亿元大关,达到2.259万亿元,排全国第20位,较上年前进1位。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8.1%、10.2%、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10.3%,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1.5%,PM2.5平均浓度降到39微克/立方米,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在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同时,我省经济发展韧性愈发强劲,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赶考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坚决担当使命,在精准施策中奋力推动转型。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全年煤炭产量达到11.9亿吨,克服困难全力做好16个省区市煤炭保供工作,发送电煤4356万吨,合同完成率106.15%,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保供任务,彰显了山西的责任担当!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动煤炭、电力、焦化、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完成电力升级改造841万千瓦,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95亿立方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889万千瓦,占比达到34.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国内首套快速掘进智能成套装备成功应用,大运氢燃料重卡实现量产下线,举办第二届晋阳湖峰会,信创、大数据、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5%、34.2%。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的精准指导,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举办旅发大会、康养大会,促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太原古县城等一批景区景点建成运营,重点监测景区门票收入增长44.7%。克服干旱、极端秋汛等不利因素,粮食总产量达到284.2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高水平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2620亿元,同比增长20%。坚持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新建成5G基站2.1万个,建成智能化煤矿10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328处,认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54户、标杆项目9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运行,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转型增添了强劲动力!
一年来,我们践行"两山"理论,在"双碳"引领中加快绿色发展。成功举办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李克强总理以视频形式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多国领导人发表视频演讲,在太原发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声音。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研究碳达峰山西实施方案,加强能耗"双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分行业落实节能指标,有序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全省单位GDP能耗可实现全年下降3.2%的目标。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坚持保护优先,自我加压整改,全面清理整顿黄河沿岸污染企业,扎实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46家,完成清洁取暖改造99.31万户,"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实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全年营造林519万亩,汾河上游干流河道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扎实推进,百公里中游示范区项目进度过半。开展高铁、高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达到68个。开展"六乱"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提速增效,绿水青山正在一步步转变为金山银山!
一年来,我们锐意改革创新,在破解难题中增强发展动力。制定实施新时代推动山西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系列政策措施。高起点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立足服务和融入雄安新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启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南北呼应、双轮驱动,打造牵引转型发展的"双引擎"格局。在开发区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加快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扎实做好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后半篇文章",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省属企业实现利润512.37亿元,同比增长1.17倍。协同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化险和提质增效,实行全覆盖、穿透式监管,山西银行挂牌成立,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大力开展长板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开工项目超过2200个,到位资金1650亿元。成功举办中博会等重大活动,积极参加进博会、服贸会等国际展会,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937家,同比增长11.5%,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3%。高度重视创新生态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布我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大力推进"111""1331""136"等创新工程,"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0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高速飞车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山西)揭牌成立,怀柔实验室山西基地顺利推进,省校合作12大基地加快建设,中国(山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持续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赋权。累计建成11个智创城,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全省域创新创业活力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们面向市场主体,在创优环境中充分激发活力。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精准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50亿元。启动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精准推出促进市场主体倍增"1+N"支持政策,高规格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活动,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15.55万户、同比增长11.3%,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00户左右,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0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编制"十四五"营商环境规划,倾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推进"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全省通办",18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我省推动社会保险数据共享、提升缴费便利度等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在全国率先出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建立抓落实工作机制,对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任务、重点工作,实施从立项到督办到问效的闭环管理,政府的执行力、落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顺应民之所盼,在践行宗旨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持续完善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入晋返晋等重点人员管控措施,全年完成43架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入境保障工作,落实进口冷链物流、医疗机构、隔离场所、重大活动、重点场所等管控要求,持续加强预警响应、流调溯源、核酸检测等能力建设,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成功应对30余起省外疫情输入冲击,高效处置榆次、稷山等省外外溢关联疫情,守住了"山西阵地",为护卫首都安全作出了贡献。面对我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全力组织抢险救灾,及时组织群众撤离,紧急转移安置16.34万人,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住得舒心。加快灾后重建,修缮重建因灾受损农房57974户,竣工率99.12%,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加大惠民力度,民生支出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深入实施重点帮扶举措,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220.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0.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18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认定普惠性幼儿园433所,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500所。强化"双一流"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推动独立院校转设,全省11个设区市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推进山西文博集团重组改革,云冈研究院成功挂牌。白求恩医院等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持续深化。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低保标准省级统筹每人每月提高20元。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省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1891个,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开工1.59万套,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省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22%、9.34%。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信访维稳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年初省政府承诺的11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一年来,按照党中央部署及省委安排,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11件、政协提案870件,出台省政府规章15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是在有效化解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双重压力、有效破解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双重难题、有效应对外部竞争加剧和内生活力不足双重挑战下取得的,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晋部队、公安干警和中央驻晋单位,向关心支持山西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引的金光大道,是新时代三晋儿女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下大力气破解经济发展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集中力量补齐创新生态、营商环境、产业链供应链以及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等领域的短板弱项,精准解决群众就业创业、教育减负、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重拳整治政府系统一些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腐败等消极现象,向责任落空、工作落虚等顽瘴痼疾开刀,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在勇蹚新路征途上担当作为、奋力前行!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面向新的征程,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疫情仍然是最大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双碳""双控"刚性约束加大,这些因素交织叠加,进一步增加了做好今年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做好全年工作有很多有利因素。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七大政策",国家大力实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我们带来了战略机遇和政策利好;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重要窗口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三区三地"的目标定位,当前经济走势平稳健康,转型态势强劲向好,后发优势突出明显,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综观大势,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新时代,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因时乘势,我们更加笃定,在省委坚强领导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办好山西的事情,不断开创新时代山西各项事业新局面!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这些指标的设定,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
做好今年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突出抓好稳运行、稳能源、稳粮食、稳就业、稳市场主体、稳金融、稳安全、稳防疫、稳生态等工作,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
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着力稳产保供,促进优化升级,推动绿色发展。有序推进煤矿产能核增,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加快5G智慧矿山建设,再建成20座智能化煤矿、50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支持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设,推进光伏、风电基地化发展,加快建设垣曲、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再规划建设8-10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开发利用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投运2-3个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加快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积极拓展晋电外送市场。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管网互联互通。加大焦化、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推广大机焦、干熄焦等先进装备技术,引导煤电材、煤焦化氢、钢焦化氢等一体化高效循环发展。加快延伸钢铁和铝镁铜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围绕强龙头、拓市场、塑品牌,不断提升白酒、陈醋、纺织、玻璃、陶瓷、工美等消费品工业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