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第12/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8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8分钟

我市持续提升园林绿化水平,努力打造留得住美好记忆、有温度、有品位的绿色开放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进群众福祉。通过见缝插绿、拆违

增绿、补绿提质等方式,建设了一批小而精的街旁游园,逐步提升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亲近绿色、享受自然。如今,在街头巷尾,一个个街旁游园各具特色,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更多美好。

我市还利用拆违腾退地、公园绿地、街旁空闲地以及城市广场等,规划建设了一大批球类运动场地。随着球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有效满足了广大市民特别是球类运动爱好者的健身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活力,市民们赞不绝口,健身热情日益高涨。

小市场,大民生。我市着力构建便民生活圈、打造便民服务链、提升民生幸福度。我市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促进消费为导向,新建和提升改造了一批"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便民市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着力打造集生活多样性服务功能和"互联网+菜篮子"于一体的智慧型便民市场,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更便捷、更智能、更多样化的便民生活服务。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更是让市民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清理规范停车场,大量增加免费、错时停车泊位;打通规划道路,畅通城市运行"微循环";全面整治提升小街巷,打造精品街区;拆除私搭乱建和违章建筑,维护城市建设秩序和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举措,一个个实打实的创新举措,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四、用力赋予生活幸福之味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周密部署,以空前力度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绘就了一幅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一条条民生新政实施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幸福生活,触手可及、清晰可见。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召开了全市科技、教育、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跃升总体方案》,明确了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任务路径。

我市教育系统主动融入城市新发展布局,优化高中资源布局,依托市一中、

市二中等优质名校,在二环外规划建设高水平优质高中群。2022年,石家庄一中实验学校、石家庄一中滨河学校和石家庄二中铭德学校,以及藁城区、鹿泉区高中学校项目等一批现代化、国际化优质高中学校建设全面启动。

我市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向更高质量跃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实健康保障。市委、市政府印发了《石家庄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增进了群众健康福祉,让省会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更足更有保障。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市委、市政府将婴幼儿照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纳入石家庄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建立政策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探索多元模式,全力推进。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挂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并正式开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市、县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全覆盖,深化医改取得了新成效;市传染病应急救治中心、市慢病防治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个新建迁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多个重点项目全面施工建设,医疗资源扩容取得了新进展。

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民生成绩单",承托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交织成色彩斑斓的美丽愿景,奋力谱写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石家庄篇章"!石家庄,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厚植引才育才沃土 着力打造民族地区人才高地

全州人才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加快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一体化政策激励体系,推动人才工作持续进步,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经过十年的努力,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才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环境大幅改善,人才效能逐步释放全州人才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一、坚持党管人才提高人才政策吸引力

着眼人才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建立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机制、保障机制入手,集中在责任落实、经费投入等方面多点发力,形成爱才兴才"新格局"。

加强组织推动。州委始终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州战略,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定期研究人才工作,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在全州上下形成大抓人才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合力,构建起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

完善政策体系。着眼人才长远发展,破除人才引育制度机制瓶颈,制定出台《临夏州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临夏州公开选聘州直属学校校长办法(试行)》《临夏州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等举措,打通制约人才发展的堵点难点,提升人才工作政策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2021年5月,为进一步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及时修订完善引才办法,大幅提高安家补贴,首次将"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大学本科生纳入安家补贴发放范围,同时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安家补助分别提高到28万元、20万元,公费师范生、一流大学A类高校本科生安家补贴分别提高到25万元、5万元。

强化资金保障。牢固树立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在州县市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把人才工作预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支出,形成全州上下一股绳、合力投资人才的生动局面。2019年以来,累计兑现落实引进人才安家补贴1430

余万元,发放拔尖人才一次性奖励72万元。着眼改善人才居住条件,营造良好生活环境,州上统一改造人才公寓100套,县市集中改造人才公寓320套,新建人才小区住房100套,有效解决了引进人才居住难问题。

二、创新引才模式开辟人才引进快车道。

奔赴知名高校专项引才、提高薪酬待遇吸引人才、端口前移引进人才在不见硝烟的"引才大战"中,州委、州政府创新多种引才模式、礼遇各类人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各类优秀人才由四面八方向着美丽临夏奔赴而来。

科学规划引才。立足教育教学、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等领域人才紧缺的实际,州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摸排人才底数,经综合分析研判,按急需紧缺的原则,制定《临夏州急需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列出城乡规划、公共卫生、金融法律、文化旅游等12类紧缺学科,涵盖210个本科专业和329个研究生专业,确保引才工作高效、引才数量适度、引才结构合理。主动上门引才。抢抓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季和秋季招聘黄金期,组建赴外引才工作组,通过现场推介招聘、面试签约等方式,主动上门求贤揽才。2019年以来,先后赴北京、武汉、西安、成都、兰州等地"双一流"建设高校举办21场招才引智专场活动,分14批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2250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本科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598人,有效缓解了人才断层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特别是克服疫情严重影响,开创"线上面试"模式,先后组织开展3批次人才引进,实现了疫情之下引才不断档。

精准高效引才。立足全州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校管理理念不新的实际,专门制定《临夏州公开选聘州直属学校校长办法(试行)》,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临夏现代职业学院院长和临夏中学校长,开创了我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例。永靖县、东乡县、临夏市分别聘请省内外知名中学校长担任本县市高中校长,临夏市与济南市市中区创造性开展教育帮扶协作,由市中区选派的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接管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汇聚行业精英,释放"鲶鱼效应",激活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三、激发内生动力搭建人才成长大平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着力引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州不忘对人才的常态培养和精准培育,使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才。

加强教育培训。为提高引进人才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

引进人才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工作,州委组织部牵头,州委党校、州人社局、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及各县市委组织部配合,每年集中在州委党校举办1期以上新引进人才岗前培训班。同时,先后组织开展5期人才联谊活动和系列知识讲座,搭建人才交流沟通平台,提升人才归属感。

激发人才活力。激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2021年精心组织实施新一批拔尖人才评选工作,事迹突出、贡献显著的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领域100名优秀人才被命名为州级拔尖人才,进一步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积极开展"人才领航·服务基层"帮扶行动,要求拔尖人才到基层联系帮扶15天、帮带培养2名青年骨干,有效带动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

注重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优秀教育人才,培育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我州教育教学质量,州委、州政府评选出第一批10名临夏名校长、20名临夏名班主任、20名临夏名师,组建成立"三名人才"工作室,全面推进全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才、引才、聚才、爱才 在"人才强州"战略推动下,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类人才争当临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奋斗者、奉献者,以热爱和奉献书写"吾心安处是吾乡"的大美情怀,把智慧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贡献力量。

机关党建助力赋能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广安市直机关工委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3日)

9月26日傍晚,微风细雨中,前锋区虎城镇水口村村民张达贵撑着雨伞,带着孙子沿着村里平整的水泥路向水口村党群服务中心走去。沿途,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脚下的路。四周房屋外墙上,一幅幅惟妙惟肖、鲜活生动的农舍墙画,展示着一个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张达贵不由感叹:"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去年6月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优势,坚持以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为切入点,在我市确定了包括水口村在内的6个脱贫村为示范村,市直机关工委牵头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深化运用脱贫攻坚定点帮扶的成功经验,影响和带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农村党建助推乡村发展,积极探索出一条堡垒共筑、产业共抓、人才共育、文明共创、环境共治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一、强基固本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原来的党群服务中心就是个村办公室,我们有事才来。现在除了来办事,没事还可以坐下来看书学习,不像以前办完事就走。"说起现在的党群服务中心,张达贵对其连连称赞。

张达贵所说的党群服务中心,是水口村按照"一阵地七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所升级改造的。据水口村党总支书记欧长春介绍,改造后,该活动中心改变了以往固有的行政化、办公化布局,不仅功能配置更完备、环境氛围更温馨,还构建了"一窗口"受理、"一站式"代办、"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的民生服务体系,专门开设了休息室、阅读室、童伴之家等。

"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环境更加干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是大幅度提升。"欧长春说,有了新的服务阵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各种惠民政策,激发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和战斗力。

加强阵地建设只是我市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一个缩影。按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方案》要求,我市还择优选派1名第一书记

和2名工作队队员到示范村开展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履行好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4项职责,并以优选回引培养返乡人员为重要抓手,推动每个示范村常态选储培养2名后备力量。

此外,我市还深化"机关+基层"结对共建活动。一年多来,已与示范村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0余场、精品党课40余堂、政治生日活动20余次。

二、培育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有4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万元。"9月26日,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党支部书记李清洪在村里的海棠博览园一边查看花卉生长情况一边说道。

近年来,凉水井村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抓手,先后引进业主建成多个种植基地。

李清洪说,他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人才,畅通引育渠道,招引有实力的业主,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海棠、紫薇、梅花、桃、李等多个产业近3000亩。同时,依托企业人才培育优势,引导农户在产业基地务工。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常年在花卉苗木基地务工的村民120余人,仅此一项,这些村民人均年收入就有1.8万元以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按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方案》要求,各结对机关党组织按照"抓党建、延链条、育品牌、树龙头"思路,选派熟悉农村工作的党建指导员蹲点示范村,全程参与项目规划、产业选择,协

助示范村深度挖掘自身资源,探索开发经营文化旅游、兴办实体企业,蹚出一

条农文旅融合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模式。

针对联系村产业技术、管理、销售等难点问题,创新"农户+合作社+服务商+平台商"四方联建帮扶模式,协助建成高标准青花椒、龙安柚、李子、晚熟柑橘产业基地分别为2000余亩、800亩、1000余亩、900余亩,6个示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

三、绿色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周末到我们这里来耍的人太多了,不只是华蓥城区,就连重庆都有游客过来耍。"9月24日,华蓥市明月镇白鹤咀村村民王梅兰正忙着为游客准备凉粉、凉面等小吃。在她旁边,还有四五位村民做着与她同样的生意。"就靠卖这些

小吃,在旅游旺季每月就有8000余元收入。"王梅兰说。

白鹤咀村位于渠江华蓥段东岸。几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一个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缺乏产业支撑的省级贫困村。白鹤咀村党总支书记洪鑫晶说:"正是依托'党建+生态'工程,村里才实现了华丽蜕变。"

2017年,华蓥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抓手,对渠江水环境进行全面整治。白鹤咀村也以渠江岸线治理为重点,推进渠江水环境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改善以后,我们借力沿江优势,打造出'渠江河长制主题公园'、'荷月江岸'生态荷塘等乡村旅游景点。"洪鑫晶说,有了旅游资源,白鹤咀村便成为集休闲、观光、文娱于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地。

改变不止于此。渠江水、小院坝、荷花塘再配上袅袅炊烟和黄墙黛瓦,而今的白鹤咀村展现出一幅秀美的乡村图景。环境的改变源于白鹤咀村以5组为核心区,投资300余万元,对全村进行的整体风貌塑造。"我们不仅收入增加了,居住环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王梅兰说。

此外,白鹤咀村还完成了380户农村户厕改造和5座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建设,建立起"户集、组收、村运"垃圾处理模式,对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及时处理。同时,动员引导党员群众组建"河小青"环保志愿服务队,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定期开展垃圾清理志愿服务,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最亮丽的底色。一年多来,市直机关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全市6个示范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各示范村组织党员干部"包片"指导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污水治理率达100%;指导帮助示范村修山治水、修桥建路、栽植花草,推动示范村绿化率超80%,彩化率超30%,实现道路交通应通尽通,路灯安装全覆盖。此外,创新设置示范村人居环境评比"红黑榜",建立卫生评比曝光制度,动员村民参与互评互比,推动形成环境保护整治"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良好局面。

站在新的起点上,市直机关工委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强的责任担当、更饱满的奋斗热情,持续开展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促进示范村产业发展,提高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全速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不断推进干部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干部监督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2日)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管权治吏的要害,严肃查处用人腐败,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用人之风真正纯洁起来,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党的十九大以来,海西州干部监督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的新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创新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机制,注重监督实效,不断推进干部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修复"两个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进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

坚持把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作为提升干部选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思维拓展、方式创新、制度落实,全州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从严从实推动政治监督,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修改完善

《海西州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暂行办法》,围绕"30+30"正反向清单,坚持从平时言、行、事中分析判断干部的政治表现,使政治素质考察有迹可循,有绩可证。加强对推荐人选政治表现情况的全方位了解、关联性推测、多方面印证,精准掌握干部的政治品质和政治素质。把用人导向监督和促进干部担当作为情况纳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内容,结合巡视巡察、调研督导、考核考评等契机开展全覆盖检查,着力纠正任职资格条件把关不严、程序不严谨不规范、干部档案涂改造假、执行有关制度不严格等突出问题,全部责成相关地区和单位限期整改。严格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结果落后的地区和单位,及时约谈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从近五年的结果来看,全州选人用人满意度持续提升。充分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整合各执纪监督部门掌握的包括纪律处分、组织处理、信访举报及个人有关事项、巡察反馈、档案审核、年度考核等方面有关干部问题的信息,建立干部监督信息数据库,累计收集负面清单143条,实行"痕迹化管理",凝聚形成监督合力。

二、推动干部干净干事

如实向党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对党忠诚老实的"试金石"。海西州高度重视个人有关事项填报核实工作,将是否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作为领导干部对党忠诚的重要衡量标准,坚决整治不忠诚、不老实的行为,先后组织千余名领导干部学习"两项法规",发放《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抽查核实工作手册》500余册,细化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让铁规发力,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治吏的一把"利器"。五年来,组织全州2867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填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认真落实"凡提必核"要求,对801名拟提拔考察对象进行了重点抽查核实。做好汇总梳理和抽查核实等工作,建立报告事项信息库并进行综合分析,每年按10%的比例开展随机抽查,掌握了288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4项家事家产等个人事项信息,累计核查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1096人次。根据未如实填报情节轻重,批评教育、责令检查和通报144人,诫勉22人,取消考察对象资格6人。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自我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实报告率不断提高,为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防止"带病提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培养干部遵纪守规的政治自觉

始终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敢于较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既严格要求,也关心爱护。结合任职谈话、考察谈话、调研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用好用活党内谈心谈话,及时掌握领导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表现、日常生活等情况。通过查阅资料,明察暗访、群众调查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圈、工作圈,以及"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和"社交圈",进行重点监督。认真落实中组部《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秉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对149人进行谈话提醒,对174人进行函询,对9人予以诫勉,有效防止了小问题演变成大病症。扎实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委托审计部门对7个地区和71家单位的83名干部进行审计,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完善来信、来访、电话和网络"四位一体"的"12380"信访举报平台,加强与信箱举报、信访投诉等其他举报渠道的互通融合,不断扩大监督平台,拓宽监督渠道,推动干部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深化运用快查快核机制,加大信访举报件查核力度,科学规范做好处理程序,对信访举报反映与事实不符的问题,为被诬告干部澄清正名,为当事人鼓劲撑腰,鼓励干部干事创业。2017年以来,办理查核各类举报142件,办结率100%。

四、巩固维护良好政治生态

紧紧围绕"五好三清"目标,准确把握换届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注重全流程规范管控、全方位选好干部、全过程正风肃纪,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组建成立以州委书记任组长的换届领导小组,先后召开9次州委常委会和2次领导小组会,在方案制定、人事安排、组织选举等关键环节把关定向。制发《海西州包片联点市县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制度的通知》,明确由6名常委班子成员和6名州委组织部领导干部联系6个县市,负责指导联系点换届选举工作。组建6个换届工作调研组分赴各市县深入研判各地区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岗位匹配度,明确领导班子优化配备的方向和重点。优化调整50家州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进一步促进干部双向交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州6个市县、35个乡镇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分别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53名和361名,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均全票或高票当选。换届期间,开展换届风气督导3次,下发严肃换届纪律宣传册及警示卡1504份,组织领导干部开展谈心谈话4944人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120场7411人次,制播《严明换届纪律"十严禁"》《换届选举微党课》等微视频,切实把正风肃纪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

五、扎紧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

坚持以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落实《青海省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实施意见》,细化分解内容,明确具体情形,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党组)选人用人主体责任,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制定出台《海西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为加快修复海西"两个生态"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制定出台《海西州受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影响期满干部任用办法(试行)》,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撑腰鼓劲,全面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研究出台《海西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严起来实起来。制定出台《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措施

(试行)》,从严监督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和干部履职、考勤、请销假等情况,全面加强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探索研究《海西州关于领导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行为认定处理办法(试行)》,倒逼干部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善成事。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因私出国

(境)审批管理工作的意见》,开展涉及全州3962名干部的"一人多证"专项

清理整治工作。同时,会同州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制定《关于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自查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吏也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西州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部门正在以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纵深推进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工作,为践行"四州战略",选贤任能筑牢坚实保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