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第15/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8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8分钟

依托产业支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一幅幅洁净优美乡村画卷铺展开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财政力量为疫情管控做足保障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也托起了鹤城百姓"稳稳的幸福"。

四、改革创新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耕德电子、赞宇化工、京东、中科曙光等一大批头部企业纷纷落户鹤壁。这十年,我市用真招、亮绝活,矢志进位赶超,厚植营商沃土。市财政局

立足职能,用足用好财政资金政策,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为企业纾困解难,营造让企业在鹤壁这片沃土安心投资、安神经营、安稳创业、安全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财政局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创新,为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推动政府采购活动公平公开,促进政府采购市场有序竞争。提升政府采购电子化水平,依托河南省政府采购电子化系统,实现采购人、评审专家、采购计划等信息电子化管理,与预算一体化系统互联互通,加强政府采购资金管理,确保"无预算不采购"。积极落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政策,物业管理、保安服务、农副产品采购均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线上跑,群众零跑路。

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财政服务,以财政力量支持智慧鹤壁建设,建成我省首个5G政务服务大厅;支持信息化建设,首创"智约鹤城"排队系统,电子证照生成种类达到28种、居全省第二,建设工程审批领域"三证一书"在我省率先实现电子证照发放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竭尽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全力以赴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规范、透明、公开,政府采购在阳光下进行;纾困、减压、优化,财政服务在奔跑中提升;担当、谋划、进取,财政力量在奋斗中凝聚。市财政局始终

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原则,努力谋划好每一项财政措施,使用好每一笔财政支出,让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在财政力量的支持下,着力打造安心的投资环境、顺心的办事环境、放心的经营环境、舒心的生活环境,让企业在肥沃的"营商土壤"和充足的"财政阳光"中茁壮成长,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增添新动力。

五、靶向精准助力企业做优做强

在河南飞天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分拣、灌装、搬运,加紧生产订单产品,发往海内外市场;河南链多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不断接到全国各地的网上订单。

这十年,一批批科技型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助力鹤壁高质量发展的"脊梁"越来越坚挺,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也让企业发展的底气越来越充足。市财政局正视企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资金支持、奖励补助等手段,助力企业做优做强。

"经济强"是富美鹤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十年来,我市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发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鹤壁市政府印发了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中小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实施智能改造、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支持军民融合发展、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发展精品制造、支持企业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等9个方面出台22条具体支持措施。

除了真金白银的直接投入,市财政局协调金融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筹措资金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全力支持鹤壁市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就业困难群体创业就业;积极落实科技贷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贷款。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生产运营,市财政局细化、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对鹤壁市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对外出租房产进行减免租金。

为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我市出台《鹤壁市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重大科技专项、奖励性后补助、企业研发补助、科技扶贫等资金的奖励范围、奖励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出台《鹤壁市科技贷款贴息实施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出台了《鹤壁市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措施》,

围绕支持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开放合作、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做大做强高等院校、支持科研院所建设、打造一流人才政策体系等方面制定了28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覆盖科技创新的全周期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发展释放出多项政策红利。

十年风雨铸辉煌,乘势扬帆再起航。"全市财政系统干部职工将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踔厉奋进、笃行不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新征程上不断实现新发展、彰显新作为,用心诠释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军表示,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喜庆日子里,回顾财政十年发展的艰辛历程,财政干部不惧风险挑战,牢记重任在肩,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贡献财政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市科技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10年栉风沐雨,集聚科技智慧;10年春华秋实,创新活力四射。

回首10年科技创新之路,榆林梦想不息、脚步不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科技新榆林为目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各项科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已逐渐转化为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强化顶层设计--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出台《榆林市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奖励的决定》、《榆林市共建共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一项项有力的政策支持及行动规划,是我市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秉承"科技兴国,创新强国"的主导思想,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通过组织专题会议、召开专家座谈会、走访调研先进市区及合作单位等方法,结合榆林实际,相继出台旨在促进榆林市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的相关指导政策及意见。同时还坚持以政策为指引,狠抓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科创新城建设,与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研究院,与北京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榆林创新研究院以及榆林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的合作建成运营,彰显出全市科技创新体系的日益完善。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投入稳步增长

只有下定决心加大科技投入,才能持续提升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10年来,我市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尤其在"十三五"期间,榆林市政府设立1.5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助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投资建设科技创新城,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破解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矛盾,并计划把建设科创新城与促进高校发展结合起来,建设开放式的榆林大学,出台一套优惠的人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驻落户政策,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孵化平台,真正让榆林成为科学技术的试验田、科技成果的转化地;深入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333"行动计划,增加相关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近期,我市又研究制定了《榆林市科技型企业科技创业载体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园区奖补实施细则》《榆林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科技人才引培研发投入奖补实施细则》等文件,即将兑现秦创原人才、平台、高企等奖补资金6000多万元。

培育多元化主体--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0年来,我市创新发展成果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塞上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聚焦高端能化、装备制造、氢能等八大主攻方向和1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延链补链强链等七大行动,设立50亿元政策兑现资金池,出台21条产业类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大引强、招才引智,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主体日益多元。

其间,西安工业大学与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公司共建的陕西省轻合金新材料中心正式获批,实现了我市该类型创新平台建设"零"的突破;"榆林科创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我市国家级孵化器"零"的突破;榆林高新区深蓝科技有限公司获批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实现了榆林省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零"的突破;推动了榆林市氢能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升级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省级农业高新区创建工作,科技创新载体加速壮大。

2021年3月,为了打通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应运而生。我市确定了"一原两地多区"总体建设思路,完善出台了榆林秦创原

《政策包》《三年行动计划》《三支队伍建设方案》《"揭榜挂帅"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逐步形成"1+N"政策体系;秦创原(榆林)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秦创原(榆林)法律服务中心、县市区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也陆续建成,榆林依托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下好创新"先手棋"--企业技术创新全面推进

开发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洁净兰炭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和装备生产线;粉煤热解干馏制取无烟煤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为世界首创;陕北白绒山羊基因编辑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敲除了肌肉生长抑制基因

(MSTN)和绒毛生长抑制基因(FGF5);全球首套实现工业化的煤焦油全馏分

加氢装置建成投用。

近年来,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在科技型企业培育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已达277家,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我市通过走访服务、政策宣传、配套补助等方式,加强对企业申报高企的指导,积极动员国能、陕煤等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率先申报,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稳步增长。为提升企业创新服务水平,我市还成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主动在政策、项目、资金、信息和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指导。

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显著。今年上半年,陕西精益化工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基于沸腾床加氢的煤焦油制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榆林市果业发展中心主持完成的"榆林山地苹果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等24项成果提名省科学技术奖;完成技术合同交易40项,其中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宇高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与UBE株式会社签订的"10万吨/年高纯碳酸二甲酯项目"完成技术交易额7411万元。

恪守初心使命 肩扛检察当担

西宁市人民检察院十年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2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和西宁市委坚强领导下,西宁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这十年,是西宁检察蓬勃发展的十年,检察领导体制、职权配置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法律监督新格局逐步成型。这十年,也是西宁检察改革创新的十年,司法体制改革激发新的动力,"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双赢多赢共赢""求极致"等检察理念注入新的活力,检察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党和人民的需要。这十年,更是西宁检察硕果累累的十年,西宁市检察机关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检察干警荣获"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公诉人"等荣誉。

一、以更加坚定的政治信念坚持党的领导

西宁市检察机关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检察工作更深更实体现政治要求。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在常学常新、常悟常进中不断提升检察干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理念,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先后向西宁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控告申诉、公益诉讼、刑事执行、民事、行政等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并认真落实审议意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检察开放日、宣传周、公开听证等活动,检察发展与民心所向实现精准对接。

二、以更加有力的检察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西宁市检察机关全力投入"平安西宁""法治西宁"建设,着力营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的严惩高压态势,批捕20304人,起诉33669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起诉涉黑涉恶犯罪542人。严厉打击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

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扎实推进反洗钱、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断卡"专项行动、整治养老诈骗等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受理来信来访5664件,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实体性答复均为100%。主动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起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364人,立案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96件。有力惩治职务犯罪,立查职务犯罪案件517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提前介入监委调查案件46件,依法起诉职务犯罪案件505人,查办司法人员相关职务犯罪13人。

三、以更加优质的检察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西宁市检察机关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满意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更高水平的向往。用心用情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96人,对涉罪未成年人不捕85人、不诉39人。推进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打造"东晓未爱""向阳花开""晨曦未检""北检护蕾""荷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让夏令营、舞台剧、网络直播、微电影等法治宣传新模式走进孩子生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专项整治,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222人,办理食药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33件。主动助力脱贫攻坚,为因案致贫被害人或家属发放救助金450余万元,以支持起诉方式协助务工人员讨回薪资2000余万元。

四、以更加严格的检察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西宁市检察机关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检察工作的更高要求,深耕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切实当好犯罪的追诉者、无辜的保护者、正义的捍卫者和公益的守护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省委《若干措施》,主动向西宁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汇报,市委专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西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更好更深融入全市监督体系。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人员分类管理、"捕诉一体化""案-件比"、检察官业绩考评等改革措施,努力构建权责明晰、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检察权运行新机制,推动检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司法办案质效持续提升。

五、以更加过硬的检察队伍推动工作发展

西宁市检察机关认真落实新时代检察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增强素质能力、优化纪律作风,西宁检察队伍更加忠诚可靠、干净担当。自觉对标检察业务发展新要求补短板、强

弱项,持续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检察业务竞赛,检察干警综合素能不断提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检要求贯穿检察工作始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抓牢抓紧"三个规定"

落实,机关作风有效转变、工作效能稳步提升。十年来,涌现出沙沨、兰茜等

一批新时代模范检察官,树立起西宁检察干警良好形象。

回望来路,奋斗如歌。过去的十年,在西宁市委和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坚强领导下,西宁市检察干警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各项检察工作不断发展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西宁检察机关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的各项部署要求,切实转化为推动西宁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以忠实履职、能动履职、创新履职的新担当新作为,为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和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灵渠河畔党旗红砥砺奋进谱新篇

兴安县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县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约31万吨,发展成华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

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灵渠、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等历史和红色资源,全县已建成11条民居旅游示范带,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60多万人次;

截至2021年底,全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88%和141%。这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背后,是击鼓催征、只争朝夕的初心,是勇于求变、敢于创新的魄力,更是擦亮红色"家底"、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兴安县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战略自信、勇担时代使命、更加奋发有为,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业振兴、旅游振兴相融互促,促进全领域组织建强、全地域典型示范、全区域品牌闪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学以致用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强化理论武装与坚定政治信仰的内在关系。

兴安县委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性。在全县1121个党支部常态化开展"每日一句党章"分享、"每周晨读党史"、每月"党员党性剖析"活动,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中不断提高政治修养、理论素养、精神境界,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发挥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开展"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试点建设,推行"红色书吧"周六开放日、"周末红色影院",

全市党员教育培训重点班在兴安县党群服务中心和界首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创新方式载体,提升实效性。开展"提升党员素质、激活红色基因"大培训,举办培训班16期,培训党员420人次。用好老干部宣讲团,讲好红色故事,激发红色基因传承,多渠道提升党员党性认识和党性修养。组织130余名公务员参加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集中测试,公务员依法履职意识全面增强。选派处级领导干部、科级领导干部和科级以下干部参加区、市党校开办的各期主体班次51人。举办新提拔重用的科级领导干部、调整交流到执法单位的科级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在各党(工)委开展组工夜校活动,提升党建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举办新录用公务员暨优秀年轻公务员培训班,通过专题授课、研读原文、行动学习、军事训练、基层调研等,构建融学习、思考、实践为一体的多维课堂,全面提升理论基础和履职能力,广大党员干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

坚持学以致用,突出实践性。在年轻干部中推进"灵渠读书会""年轻干部研读原文"活动,掀起"干中学、学中干"学习热潮,推动到村任职选调生基层一线磨砺,开展"三农问题每日一问"、选读"三农"问题经典文献并每周撰写"三农"问题读书笔记、每日一户走访撰写入户日志,专题指导提高国情调研,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调研质量。坚持思想引领,用好远程教育平台、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等主题,网上线下齐头并进,不断扩大教育广度、提升教育深度。以《兴安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试行)》为基础,先行试点,打造流动党员管理示范点,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汇总"政策清单"。强化政策学习把握,梳理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市和县党建工作相关政策文件,汇总整理形成100余页的《基层党务工作文件汇编》,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指南针",让基层党员干部吃透政策精神,更加规范、大胆、创新地推动工作。

二、夯实基层基础筑牢坚强堡垒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必须持续用劲、久久为功。兴安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围绕基层党建"标准规范提升年"

和"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要求,出台行动实施方案,对标对表区、市具体任务清单,分农村、机关等6个领域细化任务清单242条,持续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紧紧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标准规范提升年"、"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达标)县乡创建工作,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和后进村党组织,全领域深化党支部星级化管理,不断巩固和拓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有力推动了基础工作全面规范、基本制度有效落实、基本能力普遍提高。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兴安县进一步育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探索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建立多维度的"导师帮带"制度,增强农村骨干队伍乡村建设能力;结合清廉乡村建设,加强对村(社区)"一肩挑"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大乡村振兴"领头雁"等典型培树宣传力度,实现选树一批、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全力加速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划转调剂一批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深化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敢于"吃螃蟹"、敢啃硬骨头,持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数字农业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底盘",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兴安县深入开展社区、机关、中小学校、公立医院、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工作和"两随机"常规化督导,打造一批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个性特色鲜明的基层党组织示范群。持续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和清廉社区建设,强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扩大"契约化""朋友圈"和服务事项,推动服务资源、力量聚拢下沉一线,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引领,是推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的"强心剂",也是"两新"组织战胜风险困难的"定盘星"。兴安县"两新"组织党建全面开展星级评定,助推全县"两新"组织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积极落实"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加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加强互联网行业党委建设,贯彻落实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大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组建力度,分层分类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坚持边摸边建,以党建为主心骨,支撑和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

党建品牌是党建工作水平和创新实效的集中体现。兴安县聚焦中心工作抓品牌,创建"兴旺安定乡村美·魅力名镇党旗红"农村全域党建品牌,构建"一渠两江党建示范带""一红一绿党建示范片""一乡一品党建示范区""一村一特党建示范点"的党建品牌新格局,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创新运用"党

建品牌每日一问""行动学习+党建品牌"等形式,狠抓党建品牌建设,让支部党员充分参与党建品牌建设,真正让基层党建红起来、支部品牌亮起来、党员阵地活起来。如今,农村党建更贴心、机关党建更精彩、"两新"党建更扎实

一幅政治引领、各具特色、培基铸魂的基层党建生动画卷在兴安大地徐徐展开。

三、坚持事业为上加强队伍建设

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兴安县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大力选拔斗志旺盛、敢打敢拼、知重负重、担事任事的干部,多措并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在重大斗争和急难险重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优先进行提拔重用。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对待受处理处分的干部,主动为受到诬告或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让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