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第18/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8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8分钟

三、党建引领教育路立德树人育新苗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十分注重开学第一课,将开学第一课作为厚植广大师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大课堂。

"我们学校主要从行为习惯养成、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开展开学第一课,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中卫九小副校长陈晓竹说。

近年来,党对教育的领导全面加强,我市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试点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效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全市各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阶段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模块,授课达到了12课时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课程模块,授课达到了8课时以上。同时,在语文、历史、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等课程教学中,增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比重,引导教师在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教学环节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

除此之外,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心系思政课情育时代人"主题演讲、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征集评选"老少同声诵党恩,携手喜迎二十大"主题宣讲等活动,增进了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血脉亲情,切实增强中小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目前,全市教育系统打造优秀"思政大课堂"3个、培育自治区级德育和家庭教育示范校6所,创建了"应理精神别样红""道德银行"等德育品牌10个,打造了"日行一善""道德银行"等德育品牌10个,中卫四小被确定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在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上,全市共有思政课教师1919名,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355名,兼职1564名。积极打造自治区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思

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4个。从相关学科教师、党政干部、班主任中择优充实到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中,有效补充思政课教师不足。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中卫市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迎难而上、奋勇争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中卫壮丽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强基铸魂汇聚伟力 笃行实干担当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自治区党的建设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3日)

伟大时代领航奋进,大潮奔涌砥柱中流。

展开时间卷轴回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层层推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宁夏视察,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新时代宁夏发展擘画新坐标、赋予新使命。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十年来,宁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忠诚拥戴核心,高擎思想旗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自治区党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动员起来,奋力推动我区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宁夏步入发展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一张张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一串串团结奋进的坚实脚印,一个个攻坚克难的生动场景,成为我区党建工作新气象、新成效的有力印证。

一、凝心铸魂汇聚忠诚力量

旗帜指引方向,核心领航未来,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十年来,我区各级党组织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凝心铸魂,彰显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担当。

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全面做好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轮训,分级分类抓好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领会新精神、把握新要求、投身新实践。近五年,各地各部门累计培训干部、党员304万多人次。

让集中学习教育成为强基铸魂重要抓手--

十年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区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常态化教育延伸,引导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更关键的是,我区坚持把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全区部署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仅在近5年,就推动解决突出问题1300余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万余件,让全区党员干部的思想、党性、作风得到浸润洗礼,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自治区党委先后三次开展政治素质专项考察,通过工作业绩倒推印证政治素质,历史、全面、辩证地进行分析、作出评价,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

能放心。

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

围绕选育管用各环节,建立完善优秀年轻干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适时使用的"全链条"机制,不断积蓄发展后劲。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树立鲜明导向,让干部"想为"。把选准人、用对人作为对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励,让优秀者优先、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抓实教育培训,让干部"善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干部政治能力提升工程,2019年以来,实施干部教育培训项目230多个。突出撑腰鼓劲,让干部"乐为",制定"六个一

批"实施方案,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受处理处分干部教育管理10余项制度,选树"干事创业好班子""担当作为好干部",打出了一套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组合拳"。

让政治监督巡查深入扎实--

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干部日常调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重大工作中,坚决

把"两面人"挡在门外。加强政治监督,常态化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专项督查,对中央巡视"回头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等反馈问题整改等一件盯着一件扎实推动落实。

二、党建引领大战大考显担当

大战大考既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党建工作始终与重点任务、重大斗争同频共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淬炼成长,显示出共产党员为民担当的风采。

初秋的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天高云淡,绿树环绕,梯田层叠,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图景。

在宁夏最美的季节,不光有络绎不绝的观光游客,还常有单位团体、干部学生到龙王坝村参观学习。每到这时,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建鹏就是最忙的人--作为村党支部的相关负责人和村子致富带头人,他亲历了村子十年来发生的脱胎换骨的变化,一次次把过去十年村里党员群众团结奋斗、改变家园的故事向来客娓娓道来。

曾经的龙王坝,最大的特色就是穷。种啥啥不成,满眼是苍凉,甚至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里的年轻人把"逃离"当作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留守老人和儿童逐年增多。

2011年,焦建鹏成立合作社创业,在村党支部和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他率先在村里搞起了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村党组织和党员能人的带领下,龙王坝村聚力文化、产业、生态、人才、组织"五个振兴",彻底改变了这个小山村曾经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今,龙王坝村已与贫困作别,2021年,龙王坝村接待游客近

20万人次,收入近20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党员就应当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也是乡村振兴的顶梁柱。"焦建鹏说。

龙王坝的改变是我区脱贫攻坚事业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宁夏各级党组织用心用情用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宁夏表彰奖励脱贫攻坚表现优秀干部4698名,

提拔重用3334名,推动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打头阵、当先锋;先后四轮选派6006名第一书记和9503名工作队员到村工作,帮助派驻村引进资金和产业扶持项目7亿多元;大力实施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22530名,其中党员占42%,"二合一"带头人1205人。甚至有一些优秀同志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用生命践行了初心使命、诠释了公仆本色。

不光是脱贫攻坚战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依然是党员冲锋在前。全区1.7万个基层党组织、25万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带头奋战在抗疫一线。"9·20"疫情发生后,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一线依然成为主旋律,"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哪里最紧急哪里就有鲜艳的党旗,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闪亮的党徽,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

三、强基固本完善基层治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党的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集中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套套"组合拳"频频打出,基层党建工作越来越严、越来越实,走稳走实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贺兰县立岗镇星光村,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朴村落。今年夏天,村里新开业的主题民宿吸引了不少城里游客"星光村看星光"。

就在几年前,星光村还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离县城远,居住条件一般,青壮年劳力纷纷离开,一度90%的院落空置。"2016年我回来时,庄子里常住人口不多,只有在册的三分之一。"星光村党支部书记黎伟毕业于南开大学,是土生土长的星光村人,家乡前些年的凋零让黎伟一度唏嘘。

谋发展、抓治理需要见过世面、思路开阔的能人,而本乡本土的能人更为难得。2020年,村"两委"换届,党组织和乡亲们推选黎伟担任星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推选2名工作经验丰富、熟悉村情的老同志跟他搭班子。

新班子一成立,他们就把包社联系作为一项制度,经常性地走访群众,每名党员联系5到10户群众,共同商量解决村子的大事小情。

振兴家园,关键靠发展。村党组织瞄准被村民闲置的宅基地,探索建立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成立合作社,对闲置的36宗宅基地统一管理,打造"12星座"+"二十四节气"主题康养民宿。农户提供宅基地院落及房屋,企业负责支付保底租金、日常运作、招商投资,租金之外,农户还能依约共享分红。经过摸索积累,目前星光村形成"入股经营、自主改造、有偿出租、有偿退出"4种宅基地制度改革模式,唤醒农村闲置房屋"沉睡"资源的同时,带动村民创业

就业增收。

今天的星光村,村庄秀美,庭院整洁,吸引不少乡亲回乡生活,古朴的村子焕发了新的活力。

"村党组织建强了,才能调动起乡亲们的积极性,共同治理家园,参与乡村振兴事业。"黎伟说。在农村,在城市,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在基层向村民小组、楼栋网格等治理单元不断延伸,全区近5年新成立网格党支部1829个、设立网格党小组1.1万个、确定党员联系户17.1万户。实施"六增六提"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行动,聚焦数字经济、快递物流、网约车和楼宇商圈等重点领域,把党的工作做到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4.3%和87.8%。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基层网格、入企业园区,党建的"融合剂、催化剂"作用充分发挥。

围绕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情况,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六项行动",大力推进"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打造城市党建"四联四化"机制,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工作,推动社区扩能减负,加大基层治理保障,实现主要民生事项办理不出乡镇街道,40%的事项本村办理,让群众感受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实在在的变化。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新的奋斗中书写。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人民期待,踏上新的征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向着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目标阔步前行。

且以诗情共远方

郧西县文旅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赏田园山水、觅古镇风韵、观特色民俗、品七夕文化漫步大美郧西,处处皆是风景。随着全域旅游蓬勃发展,郧西县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目的地。2021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1271.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2%。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文旅活县"战略,持续擦亮"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两大旅游品牌,稳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区一园"创建工作,全县文旅设施不断完善、文旅项目加快建设、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文旅品牌愈发响亮。

一、推进"大项目"打造文旅产业大引擎

夜幕降临,晚风轻拂。郧西县上津古镇内,上津道、四街、津安街灯光璀璨,犹如点点繁星。各类风味小吃、特色烧烤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品尝。

上津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之美誉。近年来,该县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上津道、天子渡口、古城秀、民居改造等12项工程,将上津古镇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该县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五龙河5A级景区,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打响"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两大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全国一流知名旅游目的地。构建"两区两圈三带"发展布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中心的七夕文化体验区和以上津为核心的古镇文化展示区建设;加快推进"乐山漫游""秀水休闲"两大旅游圈建设;加快推进沿汉江蓝色壮美风情带、沿上湖路红色记忆体验带、沿郧三路绿色生态旅游带建设,组织"三天两晚"旅游精品线路。立足生态、人文主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绿色经济,全力打造文旅康养休闲胜地。

项目兴,则产业兴。该县持续发挥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压舱石"作用,聚焦"新颜值",对标"高质量",跑出"加速度",推动文旅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推进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286个行政村体育健身器材实现全覆盖。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景区道路和配套设施已形成体系,五龙河、龙潭河、天河等景区建成停车场,五龙河景区客运专线开通;旅游景区、乡村景点、休闲驿站、民俗民居星罗棋布,旅游风景道、康养游步道、绿色观光道纵横串联;推动旅游厕所建设,累计新(改)建旅游厕所150座,"第三卫生间"数量不断增加。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上津古镇、县文体中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金钱湖生态旅游等7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完成项目投资5.07亿元;先后实施完成一批景区游步道、停车场、文旅设施提档升级和文体硬件设施建设项目;上津道、龟龙岛、周家寨民宿群等一批特色项目对外开放;争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资金1亿元、景区旅游公路项目2个;上津古镇、七夕文化城项目引资76亿元。

--大力实施"旅游+"项目。"旅游+农业",依托城关镇校场坡葡萄园、观音镇天河口草莓园、涧池乡风景果蔬园、安家乡"童话谷·天空牧场"等资源,创建国家级农业公园、省级休闲农业观光园和田园综合体等。"旅游+互联网",建成涧池乡"淘宝小镇",带动全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旅游+文化",运用IP理念,为工业、农业产品赋予旅游商品内涵,开发"郧西记忆"系列旅游商品,每年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100种以上。

项目建设筑牢旅游产业发展基石的同时,带动百姓走上致富之路。以关防乡沙沟村为例,2018年,该村按照"农耕文旅·田园沙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河堤景观带、仙河水体景观带、绿色农业景观带、特色民居景观带",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美丽村落,旅游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约3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开展"大活动"释放文旅产业大活力

2022年8月4日晚,"璀璨七夕·点亮郧西"--2022年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开幕盛典在郧西县童话谷·天空牧场景区激情上演。灯光秀、水幕电影、沙画、非遗表演等节目生动展示厚重的七夕文化,吸引超1亿网友在线观看。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抓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传承和弘扬地方特

色文化,连续多年举办的"中国郧西天河七夕文化旅游节"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深受群众欢迎,已成为鄂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盛会。"乡村振兴"驻地文艺演出年均上演60场,"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年均举办210场。

其中,该县深度挖掘"郧西七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培养组建一支20余人的乡村演出队伍,依托地方传统"七夕"婚俗文化,在双石沟民俗村举办《十里红妆》花轿迎亲演出、黄梅戏《牛郎织女》主题电影展映等活动。

以举办"中国天河爱情马拉松""天河水乡自行车骑行大会"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每年举办县级全民健身活动10余次,做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

丰富的文旅活动不仅增强了群众文化旅游获得感、幸福感,也澎湃了县域经济。以七夕文化旅游节为例,每年节会期间,有30万人以上县外游客慕名前来,推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余元,促进餐饮服务、交通运输、酒店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工业、绿色农业经济增长,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历届节会期间,一大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重大投资项目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塑造"大品牌"提升文旅产业大效应

富含七夕元素的胸针、项链等五金饰品;精美的"喜上眉梢"灯具、丝巾等"七喜"系列产品;定制版的运动背包、衣物等户外用品;石斛花茶、艾叶茶等草木养生系列产品2022年7月7日至8日,郧西县相继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州市吴兴区举办"南来北往·郧西做东"湖北十堰郧西公用品牌发布活动,来自该县的文旅产品、手工艺品、农产品、康养产品搭乘公用品牌"快车",走进长三角地区大市场。

随着"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提升,该县"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两大文旅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全县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持续上升。

--品牌价值大幅提升。紧紧围绕"三区一园"建设,积极推进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上津镇跻身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成功创建"湖北旅游名镇"。上津镇石庙村、磨沟村跻身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涧池乡下营村"湖北旅游名村"创建通过专家验收。A级旅游景区全部

通过复核。五龙河景区成功入选市级森林康养旅游创建基地;龟龙山庄获评市级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安家乡、关防乡沙沟村、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分别入选市级森林康养试点乡镇、试点村。在中国新型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郧西县再次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全省十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目前,全县A级景区达13家,培植文旅市场经营主体300余家。

--主题形象分外亮眼。近年来,该县积极打造"郧西做东"公用品牌,整合现有农文旅产品资源,搭建中国七夕文化创意生活馆平台,是国内首家集文化产业研究、成果推广、非遗传承、创意开发、产业运营和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平台。目前,生活馆已整合本地优秀企业50余家,研发生产产品300余种,品类涵盖非遗手工、农副产品、休闲食品、珠宝玉石、商务办公用品、节日主题产品等。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相结合,让古老文化焕发出新活力,为郧西文旅产业发展找到新增长点,成为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旅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提升了郧西文旅市场影响力,更增强了品牌变现能力。以七夕文化品牌为例,2017年,涧池乡下营村村民王华建返乡创立"七夕美人茶"品牌,经过5年发展,线上线下产品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该县"七夕链"上的相关文化产业企业超过1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8家,营业收入达1.23亿元,同比增长33.14%。

凝心聚力成效显,乘势而上开新局。经过历年接续奋斗,文旅产业已成为提升郧西形象、拉动市场投资、增强人民幸福指数的优势产业。展望未来,郧西县将紧扣全市"一主三大五新"产业发展体系,围绕全县"一江两河"发展

战略和"一主一副三支撑"区域发展布局,坚持走"文旅活县"之路,勠力同

心、砥砺奋进,续写文旅事业发展新篇章。

青山绿水绘新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黄河岸边,候鸟翔集流连;六盘山间,绿树环抱人家。十年,对于草木而言,是一段自然生长周期;十年,生态文明的"种子"根植山河,写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宁夏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绘就塞上江南新画卷。

治山增绿,涵水固沙,造林复草,清河还湿,新在景致,新在理念。这是一幅渐变增绿的画卷:十年来,宁夏森林覆盖率从11.9%提高至16.9%;这是一幅天蓝水净的画卷:地级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6年保持在80%以上;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总体为优。

作为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赋予了宁夏新的时代重任。宁夏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生态优先战略,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奋力筑牢祖国西部生态屏障。

一、颜值提升的"山水画卷"

10月12日,记者在农民摄影家马德的照片里看到真实可感的变化。

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的马德,近十年,腾格里沙漠始终是他镜头的焦点。说起防沙治沙的成效,马德感慨地说:"我拍到的'绿色'越来越多了。今年我去沙漠里拍摄时,当无人机升起,从它的'视野'看下去,大片大片的麦草方格,构成了绿色的网状'海洋',一眼望不到头,特别震撼。"这份震撼的背后,是一代代治沙人的执着付出,在沙海中铺展绿色,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绿色,不仅是马德的摄影"底片",也是宁夏生态治理的"底色"。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宁夏推进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大规模国土

绿化、草原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面貌不断改善。即使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仍有植绿增绿的不懈探索;即使在水土流失的旱塬,仍有小流域治理的持续耕作。

小流域治理,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的生动实践。徜徉在彭阳金鸡坪、西吉龙王坝,仿佛置身于"大地的掌纹"之间。层层梯田,漫山尽染,不仅引来了游客,也缚住了水土流失的脚步,释放多重效益。

近年来,全区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以水土流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并举,实施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淤地坝建设等工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20.9%,年入黄泥沙由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