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第21/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8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8分钟

播能力建设,推进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建设,在海外发布汉中相关重点内容20余项,不断讲好汉中故事。

风劲扬帆正当时,守正创新再出发。我市宣传文化事业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继续勇立潮头,站位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进一步扛责任、作贡献,为汉中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珲春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深秋的珲春,天高云淡,枫红柳绿。

漫步城乡,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工业园区生产红火;乡村道路整洁宽阔,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游园广场美不胜收一幅幅恢弘画卷在眼前展现。

近年来,珲春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勇于探索,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具有珲春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强化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科技创新扎实推进,经济总量扩大翻看"十四五"开局以来珲春市工业经济的"成绩单",一幅蓬勃发展的恢弘画卷展现在眼前: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86.5亿元,同比增长13%;2022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4亿元,同比增长7.2%。

近年来,珲春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以优化工业结构为抓手,以创优发展环境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等优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其中,以海产品贸易加工、现代功能食品工业、能源进口加工利用为代表的优势产业迅猛崛起,以能源矿产、木制品加工、纺织服装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积极转型升级,以光电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珲春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全市海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增速达50.6%、木制品加工产业产值增速达19.1%、能源矿产行业产值增速达7.5%、纺织服装行业产值增速达29.5%、医药保健业产值增速达22.9%、光电信息产业产值增速达53.2%。

同时,珲春市瞄准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谋划构建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将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特色产业发展集群,为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搭建"起飞"平台。

走进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东北亚光电产业园,一排排亮丽整洁的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入驻企业快速发展,产值逐年提高。

"根据产业定位和规划布局,园区充分考虑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实际需求,稳步实行高效集约建设。"据珲春示范区天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汝林介绍,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东北亚光电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5.85亿元,分两期完成,共建设标准化厂房16栋、宿舍楼4栋、商业楼3栋,是以光电产业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商务和生活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东北亚光电产业园只是珲春市加快推动工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互贸商品落地加工园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冷链仓储加工基地示范园区、海产绿色预制菜加工园区、功能食品产业园区等园区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互贸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园区等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随着各类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的日臻完善,入园企业和新的工业落户项目将不断增加。

二、发展特色农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红彤彤的苹果、黑黝黝的木耳、高大健壮的延边黄牛随着特色农业、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珲春农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宽、钱袋子越来越鼓。

近年来,珲春市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绿色农业、生态精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品牌,促进农业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目前,珲春市已争取了3个吉林省"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原料生产基地项目,人参、当归、芍药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4600公顷,黑果花楸种植面积达180公顷,完成红松果林嫁接140多公顷,绿色稻米、寒富苹果、中药材、食用菌、人参等品牌农业效益凸显,棚膜经济、林下经济、水域养殖等农特产业不断壮大。软枣猕猴桃、黑果花楸种植,冷水鱼、延边黄牛、森林猪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在各村扎根、"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板石镇孟岭村、马川子乡河南村、敬信镇防川村申报并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三家子满族乡立新村、古城村荣获州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在一片绿树掩映中,位于密江河畔的珲春市密江乡下洼子村让人眼前一亮:房屋错落有致,村路笔直宽阔,河水潺潺流动,绕村种植的鲜花馥郁芬芳,宛如一座世外桃源。

曾几何时,下洼子村"藏在深闺无人识",如今,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明星村"。

近年来,珲春市把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市累计投入8334.5万元实施了30多个

公共设施服务类项目,村卫生室、小广场、绿化等项目遍地开花,缩小了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力度,为60多个行政村建设了文化小广场,体育健身器材实现乡镇全覆盖,提高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入1.9亿元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农厕7655户,建制村道路硬化率、通公交率、广播电视和通信设施覆盖率均达100%。农村环卫保洁全部纳入市场化运作,安全饮水受益人口增至3.79万人。文明村镇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全市32个村进入"千村示范""魅力乡村"等省州示范行列。

三、推进城市建设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广场游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芳,让人"醉"游其中;夜幕降临,楼宇河堤彩灯闪烁,城市夜景尽显妖娆;地上地下,各大工程施工正酣,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近年来,珲春市坚持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一座现代化的生态宜居城市惊艳崛起。

珲春市启动实施城区大环境绿化工程,在各主次干道和巷道实施绿化,城市绿地面积逐年扩大。以珲春河为"主轴",借景创意,让城市建筑与自然山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以龙源公园改造为契机,将库克纳河水体与公园景观自然融合,形成了园中有水、水中有园的优美景象。同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重点,对街道、广场、空地等进行全方位绿化美化,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原则,高质量规划设计施工,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

近年来,珲春市投资近亿元,逐步完善了高速连接线、森林山大桥、珲春河两岸,以及道路广场游园、公园等亮化工程。对多处老化的路灯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换了崭新的新型路灯,还对市内楼体亮化、街道照明等进行了全面维护。每逢重大节日,珲春市还对市区的部分区域和路段进行集中亮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提升城市颜值。

驱车经长珲高速公路进入珲春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南侧整齐划一、造型新颖的西城名苑小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有成片的破旧低矮平房和坑洼不平的道路。"以前,我家门口有一条臭水沟,别提多脏了。多亏了棚户区改造工程,让我们住进了既干净又暖和的新楼房。"西城名苑小区居民吕宗兰阿姨道出了棚户区居民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珲春市不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投资36.6亿元,基本消灭城中村和郊区各类棚户区,共计159万平方米,6万余人从中受益;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暖房子工程)431.5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326套,8039户家庭从中受益。

珲春推动高质量发展,风鹏正举,未来可期。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肃州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肃州区在发展中经历了诸多考验、战胜了重重困难,适应了新常态、赢得了新发展。特别是近两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十三五"圆满收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十四五"顺利开局,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美好

金秋时节,肃州大地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市委坚强领导下,肃州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追赶超越、勇毅笃行,绘就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新图景。

这十年,肃州区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洪水河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深交所A股上市企业首航高科公司将总部迁至肃州区,酒额铁路酒泉至东风段建成通车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逐年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由2011年的26.6%上升至2021年的30.5%;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113.85亿元增至2021年的232.3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86个县市区排名前十。

这十年,肃州区立足基础优势,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发展全面升级,现代农业成效显现。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等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以蔬菜、制种、草畜等重点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2021年,实现一产增加值41.45亿元,是2011年的2.9倍,剔除价格因素,2011年-2021年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20万吨以上,占全市粮食产量比重由2011年的37%上升为2021年的58.2%。2021年,蔬菜种植面积达23.5万亩,产量达70.45万吨。

二、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发展激活"一池春水"

小桥流水,鲜花绿树,告别土坯房,住上"小洋楼"这曾是许多农民的梦想,如今在肃州区都变成了现实。

"我们从去年开始农房改造,新修的房子户型好,还有政府贴息贷款,很开心。"肃州区银达镇拐坝桥村3组村民刘兴民说。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河西地区要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上靠前探路"部署,肃州区聚力推进农房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已有1500多户农户喜迁新居。今年,多方筹措资金15亿元,开工建设示范点113个,惠及农户6500多户,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激活了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三、新型工业全面推进民生保障成效显著

这十年,肃州区新型工业全面推进。立足基础优势和资源禀赋,肃州区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工业已成为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肃州区第二产业增加值58.51亿元,占全区GDP的25.2%,工业增加值总量达34.87亿元,占全区GDP的1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1.8%。2018年至2021年,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收获期,年均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6.7%。

这十年,肃州区商贸物流势能强劲,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积极出台促消费政策,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力促进消费市场欣欣向荣。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37亿元,2021年达到143.8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4%;2021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9.2%,高于全市增速1.6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占全区GDP的57%,较2011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这十年,肃州区民生保障成效显著。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群众生活水平跨上新台阶。全区一般预算支出从2011年的14.2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4.06亿元,增长1.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17265元增加到2021年的45817元,增长1.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7910元逐年增加,到2013年迈上万元台阶,达到10467元,2021年步入两万元大关,达到21617元,是2011年的2.7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十年辉煌新征程,砥砺前行再出发。经济运行稳定向好,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民生需求有效保障,人居环境更加舒适,伴随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铿锵鼓点,肃州区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追赶超越的历史潮流中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最强音,获得了2021年度"甘肃十强县"称号和"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县域经济发展评价名列全省第二。

一张张成绩单,成就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实干的新肃州。肃州区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统筹协调守正创新以奋斗奋进姿态拼出平安中站新局面

焦作市中站区政法系统平安建设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近年来,焦作市中站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盯群众最关切最现实的问题,找准小切口,做优网格微治理,撬动平安大格局,努力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中站微治"新模式,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焦作市中站区始终保持"拼"的精神,拿出"闯"的劲头,发扬"干"的作风,突出抓基础、建机制、谋创新、促提升,践行办实事、解难题、开新局,以奋斗奋进姿态推动平安中站建设工作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中站区被评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2021年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县

(市、区)、全省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先进县(市、区)。中站区法院2016年至2019年连续4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2021年荣立集体二等功;中站区法院执行局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称号。中站区检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焦作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2022年被评为焦作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先进服务团队;一起案件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精品案件,6起案件分别被评为省级精品案件、优秀案件、典型案例,全省检察机关2020年执法满意度排名第三。中站区公安分局2015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基层单位,2016年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被评为全市政法系统优秀基层政法单位。中站区司法局两次荣获"河南省政风行风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党委领导

将平安中站建设作为重点民心工程强力推进

焦作市中站区建立党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工作组,落实领导干部责任,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建好"双体系双地图",为基层治理赋能。中站区全覆盖搭建基层社区(楼院)"党组织体系+居民自治体系""党建地图+民情地图"的"双体系双地图"基层治理梁柱,将党建工作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横到边、纵到底、无死角;在所有楼院中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

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党组织,绘制社区民情图、楼院分布图、群众自治图等,使各街道党建地图化、数据可视化;同时,以党建引领,全面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对标创建标准,以真抓实创、建好做实、全面摸排、锚定标杆、实督细导、出彩争先的六步工作法,全力争创"平安法治星",助力基层治理有效提升。

成立党群议事会,为基层治理导航。中站区依托党群议事会、社区居委会、村民代表会等群众议事机构,组织召开党群恳谈会,共同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引导居民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通过党群议事会这个群众家门口的议事平台,倾听群众心声,摸清群众需求,实现党组织联系服务党员"零距离",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各街道办事处组织成立党群议事会72个。这些渠道吸引了更多群众参与到矛盾化解、参事议事、公益服务、社会帮扶等方方面面,推动平安建设、基层治理成为"社会大合唱"。

依托"五步工作法",为基层治理提速。"五步工作法"即有事尽管"说",畅通诉求渠道;有事大家"议",形成决议结果;有事马上"办",推动问题落实;好坏大家"评",促进工作提升;结果公开"晒",营造舆论氛围。推行"五步工作法",使得中站区基层党建、基层平安创建、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机融合,充满活力,更有温度。

综治中心实体化,为基层治理助力。目前,中站区的区、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全部建成,分别融合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心理服务及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职能,做到组织、人员、场所、设施、制度"五到位",基本实现了基层综治工作"一个体系领导、一个平台统揽、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场所服务、一套机制运行、一个整体运作"。

开展"三零"创建,为基层治理体检。中站区聚焦"零上访",抓好控新治旧,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开门接访",落实"四定四包"责任,出台"五个责任倒查"办法,建立预防和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常态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发生,从结果上落实台账销号;聚焦"零事故",按照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原则,对全区7个行业领域的30个安全风险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事故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改;聚焦"零案件",围绕重点治安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坚持"六防六促"专项行动"户户到",全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严防"民转刑"案件发生。

坚持精准施策

有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平安建设的新需求

面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焦作市公安局中站分局发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深入开展各项打击整治行动,持续治理各类突出治安问题。2021年5月,该局民警捣毁以文某为首的"11·13"特大诈骗4S店高档轿车犯罪团伙,带破驻马店、平顶山、洛阳等地案件20余起,抓获嫌疑人18人,涉案价值300万余元。该局以民意引领警务、警情关切民情,坚持"破大案与办小案并重",捂紧群众的"钱袋子",着力提升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成功侦破4起焦作市公安局B级挂牌督办盗窃货车配件案件、无人售货机系列被盗案以及电机被盗案,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71万元,抓获各类嫌疑人96人。自"百日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共侦破赌博案件8起,抓获嫌疑人93人;抓获吸毒人员15人,其中,强制戒毒6人;抓获贩毒嫌疑人5人,破获毒品案件4起,移送起诉毒品犯罪嫌疑人6人,缴获毒品2.77克。

中站区法院执行队伍打好执行"组合拳",坚持每天8点内会制度、每周碰头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执行专班,强化执行措施,针对不同案件形成了不同的执行方法。2022年以来,该院共执行案件582起,执行到位标的1.53亿元,通过阳光执行等App小程序以及智能化手段,将案件执行全过程及主要节点向当事人全面公开,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中站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持续发力,围绕服务大局,守护百姓权益,重点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食品安全、消防隐患等民生问题,以专项活动为抓手,加大办案力度,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以来,该院共发现案件线索38件,立案3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2件,回复并整改22件,为中站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中站区司法局按照"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支人民调解队伍"的目标,实现乡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多种形式强化宣传,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法治宣传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平安建设、治安防范等知识,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意识。

中站区委政法委在全力抓好治安治理和维稳的同时,扎实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认真做好铁路护路工作,全面开展防范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打击整治电信诈骗专项行动,对各重点领域侵害老年人财产的违法犯罪线索,逐一自查,分析研判,强化破案攻坚,努力确保积案和现案清零。

不断创新载体,找准突破口,选准切入点,有效整合多种防控力量,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区政法部门联动,启动"平安中站夏季守护"专项行动,共办理消防案件43起,行政处罚44人;同时,在建好三级综治中心的基础上,建成治安防控室(警务室)35个,街道调委会9个,村调委会35个,社区调委会13个,行业调委会9个;充分发挥综治中心、警务室、街道调委会、村(社区)调委会、行业调委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治安巡防、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坚持源头治理

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中站微治理模式

中站区坚持自治强活力,法治强保障,数治强支撑,德治强和谐,扎扎实实落实平安建设多项举措,助推"平安中站"建设不断再上新台阶。

中站区建立健全区、办、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实现了调解组织全覆盖,共建立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66个;持续发挥2+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作用,与"六防六促"专项行动进行深入融合,以"中站微治"基层治理新机制为抓手,围绕"实、严、广、细、暖"五字方针,细致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及问题隐患;依托区司法局、区矛盾纠纷调解协会,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双管齐下,推动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及各行业部门的专调对接,发挥三级调解网络和多个专业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将全区多元化解做到全覆盖、无空白;建立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和情报信息超前预警机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2019年以来,全区共调解纠纷1537件,调解成功1512件,履行1512件,涉及当事人3149人次,调解成功率达98%。立足焦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整村搬迁安置形成的多村融合居住现状,中站区围绕党建引领、整合资源、依靠群众三个主题,创新建联在街道、创联在村街、融联在网格的"三联"工作机制,完善组织发动、治安防控、纠纷化解、网格服务、心理服务五大功能,探索实施融合居住安置小区综治中心联合体治理模式,初步树立了综治中心联合体治理途径。

中站区积极探索基层信访代理制度,出台《中站区信访事项代理制度实施办法》,按照"属地管理、逐级代理、双向规范、依法依规、就地解决"原则和信访人提出申请、确定代理人、登记备案、代理事项办理、结果反馈、事项终结等程序,为信访人提供信访代理服务,特别是"三跨三分离"案件,变上访为下访、自由访为有序访。

中站区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信息化指挥平台作用,将辖区基础信息、事件上报办理等纳入平台体系,实现了走访排查、信息录入、指挥调度和远程管理的闭环运行。截至目前,区社会治理信息化指挥平台共接收登记处置上报事件7430件,办结率99%;网格员巡逻、巡查总数达3.9万余人次,"六必访"户数6.9万户次,义务巡防2.8万余次。

中站区依托道德法治大讲堂,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学者、社区道德榜样,为辖区居民举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公德、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讲座,把基层治理的道德底蕴培育好,道德力量运用好,激励群众向上向善,见贤思齐。

服务经济发展

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法保障

中站区政法系统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坚定决心。中站区法院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主动发挥破产救治的司法功能,依法帮助破产企业化解债务、盘活资产、重获新生,主动将执行工作纳入全区工作的大局予以谋划开展,强化文明善意执行,对于暂时困难但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蓄水养鱼",采取以物抵债、债权转股权、无形资产抵债等方式,在督促涉案企业履行法律义务的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维护社会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中站区检察院检察长带领团队走访企业20余次,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制"中站区人民检察院服务企业联络点"标牌,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络机制;建立"检察服务企业360畅通绿色服务平台",随时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某企业提出用工困难时,该院主动联合人社局为企业"把脉"出招,通过举行就业供需双方见面会的形式,安排辖区80多名求职者走进企业车间,"暖心送岗"直通车开到厂区里,获得企业高度评价。该院办理的涉企案件中,有两件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评为精品案件、典型案例。

焦作市公安局中站分局对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以及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零容忍态度,先后侦破涉企类案件3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人,挽回企业经济损失200万余元;与辖区企业建立"警企直通车",面对面交流沟通,现场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问题;驻企民警指导企业堵塞疫情防控漏洞,有序恢复生产。今年以来,该局已组织警力200余人次,排查化解企地纠纷18起,消除企业消防安全隐患44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