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0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78篇)(第16/2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83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28分钟

着眼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兴安县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中心工作,注重选配熟悉产业经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具有开放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的"专精特"干部,提拔或进一步使用配备专业化干部39名。稳步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参公单位人员晋升职级99名,事业单位晋升管理岗位职员等级63名。坚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对表现突出、历练扎实的干部打破隐性台阶大胆使用。

既严管又厚爱。兴安县认真执行《工作错情记录制度(试行)》,对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办事拖拉、落实不力等问题或差错进行错情登记,督促及时纠偏、整改,有效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落实好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带薪休假、定期体检、党内关怀等制度,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幸福美好兴安,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

兴安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措施。制定农村金融特派员制度,下发《关于建立兴安籍在外年轻公务员人才库的通知》《兴安县乡村振兴人才评价认定和管理办法》《兴安县人才奖励若干措施》等文件,为顺利完成全年人才工作立梁架柱。每周在电商、金融、党史、教育、医疗等领域召开人才座谈会8次,精准了解全县各类人才底数,为今后统筹部署人才工作奠定基础。实施农村金融特派员制度,积极搭建金融高效服务乡村振兴平台,

下发《兴安县农村金融特派员制度》《兴安县2022年第一批农村金融特派员安排方案》,选派第一批30名金融人才担任农村金融特派员,已覆盖全县116个行政村(社区)。据统计,2022年4-8月,共发放贷款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兴安县乡村振兴人才库,组建乡村振兴评级认定委员会,每季度通过"初审-现场演讲-答疑-评分-讨论"的形式,评价认定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在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出台《兴安县人才奖励若干措施(试行)》,设立"兴安县人才奖",分设"职业资格奖""智库贡献奖""兴安工匠奖"三大类,符合条件人员均可申请1000-10000元不等奖励。建立兴安籍在外就读学子信息库、兴安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兴安籍在外年轻公务员人才库,摸清在外优秀人才底数,积极鼓励各类人才回本县施展才华、创造价值。截至目前,兴安籍在外就读学子信息库已收录3261人,兴安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已收录1921人,兴安籍在外年轻公务员人才库已收录90名。

唯有只争朝夕,方可御风奋进。兴安县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推进"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和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全县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综述

(2022年10月12日)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五年前。

2017年10月18日,注定是中国三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张宏伟蓝图就此擘画。

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先后出台,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构建。

砥砺奋进,脚步铿锵。《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深入推进,各地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市县实施方案纷纷出台,分解衔接规划目标,层层落实规划任务。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各地探索建立报告制度、督查制度、台账制度,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五年奋斗不怠,五年成果丰硕。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端得越来越牢;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产业就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脱贫地区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富民乡村产业持续壮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越来越美;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移风易俗深入推进,农民精气神越来越足。

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中华大地次第展开。

一、粮食连年丰饭碗端得牢

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畔,有着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粮食产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县(市、区)第一名的吉林省榆树市就坐落于此。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工程落地实施,农业机械化率大幅提升,为榆树当好全国粮食生产排头兵打下了坚实基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水稻生产者补贴,生产资料差价补贴,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让榆树种粮农民平均每亩地

拿到200元,保障了种粮收益,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我国平均每9碗米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这样的比喻足以体现黑龙江作为粮食生产"压舱石"的分量。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时势使然。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龙江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龙江县把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抓实抓牢粮食生产工作,广大农户实现了广种粮、多卖粮与增收致富的"同步共频"。

任凭风浪起,只要稳住粮食生产这一"压舱石",便可从容不迫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榆树市、龙江县只是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农抓粮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各地坚持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机制,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粮食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483公斤,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与此同时,棉油糖胶生产稳定,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种类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二、脱贫基础稳振兴底气足

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实现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脱贫地区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农村条件改善,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

性返贫底线。产业就业帮扶持续加强,每个脱贫县初步形成了2-3个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脱贫家庭至少1人就业。

通过乡村产业的发展助力,各地不断实现"旧貌换新颜"。安徽省颍上县善用国家扶持政策,深入推进水产养殖、水禽养殖、水生蔬菜"三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咸丰县积极探索基地规模化、加工工业化、产品品牌化、发展融合化、产业园区化的"五化"发展模式;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青海省共和县龙羊新村大力发展"蓝色"渔业捕捞、"绿色"乡村旅游、"青色"特色果林"三色"产业。这些地方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健全产业链条,补齐要素短板,长期培育和支持特色产业,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9377元增加到2021年的14051元,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三、建设成效显乡村焕新颜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五年来,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各地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动力电、通4G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84%。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绝大多数村庄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农村基本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北京市门头沟区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这里村居整洁、山水宜人,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这源于门头沟区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探索了改善宜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腿泥,窗户得贴塑料布,冬天取暖两手黑。水管经常出沙子,上厕所得穿大棉袄",这是过去门头沟深山区农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2018年以来,门头沟区着力补上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进农村地区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基本实现农村公厕、户厕改造全覆盖,建设镇级再生水厂、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

水治理示范县。现在,很多城里人来门头沟观光旅游,第一个直观印象就是"这儿的厕所真干净,公厕竟然有热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不断完善乡村建设"硬实力"的同时,各地逐步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作为国家治理基石的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安宁。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格+网络""线上+线下"联动联控治理体系;广东省蕉岭县打造"一个核心管事、一张清单明事、一套机制议事、一个地方说事、一种方法评事、一个模式强事"的"六事"乡村治理模式;云南省腾冲市三家村村立足少数民族聚居村实际,推行1个村民小组党支部、1个村民自我治理小组、N个群众组织的"1+1+N"乡村治理模式。

这些地方的创新实践,丰富了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形式,探索了乡村善治的有效路径。

5年来,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比例超过95%,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移风易俗持续推进,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在各地创新推广。农村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乡村文化繁荣发展,连续5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农民群众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5年来,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业农村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成就的取得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我们当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上,奏响更昂扬激越的三农乐章。

民生改善不停步百姓更有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民生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14日)

教育更优质、医疗更高效、就业有出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从城市到乡村,从物质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集中有限财力物力实施民生工程,民生保障持续发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过去,有的学生上学要走三四公里山路,午饭就是从家里背来的干馍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午餐有保障,营养丰富,学生个子高了、身体壮了。"西吉县马建乡大坪小学校长李鸣说。

10年来,固原市不断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在各类特殊群体学生中开展扶危济困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2011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2012年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告别了"馍馍开水"午餐,吃上了安全、卫生、营养的热乎饭菜。

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持续开展教育质量、教师素质"双提升"行动。实施中小学"全面改薄"、教育现代化推进、城乡幼儿园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不断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让学校成为最好的建筑、校园成为最美的地方。

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升,教育事业步入了现代化发展新阶段。2013年至2020年全市教育投入达到350.1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2.75亿元,2021年全市教育投入49.68亿元,2022年上半年全市教育投入41.83亿元。目前,全市有934所各级各类学校,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7.6%,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巩固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9.89%、98.30%和98.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3%。

多元化高质量开展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双减"服务质量。坚持"一校一案"原则,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让课后服务更有质量、更有温度。今年,各县区同步探索农村学校、不完全寄宿制学校走读生、全寄宿制学校学生课外服务机制,在"双减"工作上持续发力,促

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年收入基本能满足全家人的生活开销。"能在家门口找到心仪的工作,对于罗爱萍来说,这是握在手中稳稳的幸福。

罗爱萍所在的宁夏福寿康宁大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西吉工业园区,是一家专业生产果蔬养生饮品的企业。园区入驻的多家企业,为当地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现在工作稳定,收入高,生活有奔头。"从原州区远赴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务工仅2个月,毕文博已成为车间生产线上的熟练工,被晋升为技术员,月收入7000元。

"劳务经纪人帮我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我们老板是福建厦门人,在固原创办的企业吸引了我们村十几人报名,现在我月收入3000多元。"隆德县城关镇咀头村农民工韦花红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各级人社就业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搭建企业与劳动力双向选择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就业帮扶直通车+窗口"招聘服务,推送就业岗位,"点对点"集中输送农民工复工返岗。

10年来,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8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3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10年前,西吉县白崖乡白崖村村民王萍花反复咳嗽,到乡镇卫生院开药,但并未根治。10年后,70岁的王萍花住进了西吉县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为她远程会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王萍花治愈后出院。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现代化医疗服务更好惠及群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5%和98.5%,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5.2%。

"没想到一年60元的互助金有这么大作用,真的是雪中送炭。"固原天豹运输公司职工周瑞山说,他因病多次住院,在参加在职职工医疗互助计划后,不仅享受了医保报销,职工医疗互助还给他一次性报销了医疗费5400元。

"办理出院结算时,医药费就能直接报销,特别方便。"家住吴忠市红寺堡镇的马如梅因患面瘫,选择在固原乾祯医院住院治疗,医院按照医保标准报销了80%的费用,她对医保直接结算政策赞不绝口。近年来,固原市积极推行住

院费用"一站式"结算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医疗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75.2%和76.5%,两项医保报销比例均位居全区前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固原市低保、特困供养群体和残疾人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农村危窑危房、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圆了百万群众安居梦,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实施实现全覆盖展望未来,更多的民生红利将在固原大地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将在人们的面前展开。

凝聚合力谱新篇携手共绘同心圆

成都市统一战线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5日)

组织市级各民主党派与国内外智库机构开展对接,开展专题调研、建言、协商系列活动200余次,为党委科学决策、重大任务推进提供参考;指导23个区

(市)县调整充实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乡镇(街道)统战委员、村(社区)统战联络员"全覆盖"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行动,这是过去五年成都统一战线在赶考之路上的缩影,彰显了五年来全市统一战线的贡献与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把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成都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不断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引领各领域持续推动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引领

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巩固

"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要确保党对统战工作全面领导。""八个坚持""八个体会""五个必须""'六新'奋斗目标""八个坚定不移",今年5月,在成都市委统战部组织开展的学习宣讲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题报告会上,这些关键点被民主党派代表悉心记录在册。

过去的五年,市委统战部始终坚持把凝聚思想政治共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引导统战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主线。一直以来,市委统战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深化"蓉城同心"思想政治引领机制,召开全市统战系统宣讲会、党外人士座谈交流会、举办"蓉城同心大讲堂"、开展主题征文,组织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不断深化学思践悟、细照笃行。

同时,市委统战部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多党合作

制度确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举办党外人士研讨班、港澳人士国情研修班、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红色主题教育、宗教界人士"学四史、增共识"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突出服务中心大局,凝心促发展、聚力促转型、强力促落实,广泛凝聚起统一战线助力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磅礴力量。

二、坚持总揽牵引

持续推进统一战线大统战工作格局

"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在青白江区盛华企业园,30余家生产制造型企业与170余家中小微企业坐落于此。针对统战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的这一特点,区委统战部重点从成立统战团体、强化统战力量、加强党建引领、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不断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形成多方联动、多点一线的园区大统战工作格局。

过去的五年,市委统战部始终坚持把统战工作置于市委统一领导下谋划部署、推进落实,持续健全统战工作网络,壮大统战工作力量,有效提升大统战工作整体效能。

在全市层面,坚持"议全局""议专项"相结合,构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及各专项协调机制的组织架构,细化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将统战工作纳入各基层党委、市属国有企业和高校考核内容,压实主体责任,推动统战工作一盘棋统筹谋划、一体化系统推进,使"年初抓计划制定、年中抓督促落实、年底抓总结考核"成为常态。

同时,市委统战部指导各区(市)县调整充实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乡镇(街道)统战委员、村(社区)统战联络员"全覆盖",织密市、县、乡、村四级统战工作网络。在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党外知识分子、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分别由市、县两级统战部门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拓展市、县两级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市级部门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活动,构建一体联动、上下协同的统战工作机制,营造全党重视、共同来做统战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发挥统战优势

服务中心大局彰显担当作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战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的作用更加重要。"

"我们将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成都特色发展之路,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抓好'万企兴万村'任务落地落实"。去年9月,在成都市工商联十二届七次常委会上,市工商联就全市工商联系统"万企兴万村"行动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过去的五年,市委统战部始终坚持服务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坚持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统战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干事上经受考验、展现作为、践行担当,充分彰显统战法宝价值,坚持把服务中心大局和统一战线所长相结合:

聚焦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组织市级各民主党派围绕"十四五"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主题与国内外智库机构开展对接,开展专题调研、建言、协商系列活动200余次,引导统战成员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1970余篇,中办和中央统战部刊物采纳信息78篇,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15篇,一大批意见建议转化为国家和省市发展政策举措。连续承办四届"海科会",邀请华侨华人、港澳台商来蓉考察,借助"川港澳合作周"等重大活动,专题宣传推介成都营商环境、天府文化,丰富多彩、立体生动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形象得到充分展示。

扎实助推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协调成德眉资四地新联会、港澳台侨企业家开展"成德眉资同城行""川渝粤台青年就业创业发展交流会"等系列合作活动,举办"成都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大会""第十九届中国西部海外高科技人才洽谈会""侨连五洲·文创东郊"产业推介会,实现东盟十国"海外成都"工作站全覆盖,各类协议投资500.6亿元。依托"海外成都"工作站建立中国-东盟艺术研究联盟或推广分中心,为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搭建起面向全东盟的海外招生体系。加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推动成都(星点)海峡两岸新经济创业园成功创建国台办"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

全力服务基层发展治理:持续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嵌入式社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和区(市)县整体创建工作,培育国家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1家。着力推进民主党派成都市委会与区(市)县"定点合作"

项目拓能升级。引导支持市级民主党派机关、统战系统各单位和相关团体举办"同心汇幸福""蓉城台胞话幸福,十大工程绘美好"等主题活动近三千场次。围绕"帮助受援地打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助力受援地脱贫奔康"等对口支援重大决策部署,2012年以来,成都市20个对口支援区(市)县按照省委、省政府规定的资金拨付标准,累计划拨各类财政援助资金51.96亿元,发动社会力量捐款捐物4.75亿元,科学精准编制三轮次对口支援规划,高标准实施援助项目2948个。

四、坚持守正创新

不断促进"五大关系"更加和谐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

邛崃市夹关镇在民主党派参与乡村振兴的制度平台下,蜕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全国首个"5·12"汶川地震异地灾后重建"飞地园区"--成阿工业园区,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都市各宗教团体免除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租金100余万元,开展慈善活动百余次;在郫都区"菁蓉镇"探索新阶人士创新创业,新阶人士有了自己的"家";简阳市利用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举办"侨界一家亲粽粽都是情"等"一月一主题活动",凝心聚力,筑巢引凤,不断吸引侨商在简阳投资创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