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组织工作综述-11篇
目录
1.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3
2.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又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平县组织工作综述 14
3.党旗飘扬风帆劲踔厉奋发新担当--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20
4.服务大局不忘初心使命创新发展奏响最美和弦--2022年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综述 27
5.夯实工会组织基础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不断提高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XX县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42
6.凝心聚力促发展笃行不怠启新程XX县2022年组织工作综述 45
7.培根铸魂强基础选贤任能汇英才--XX县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综述 50
8.强基固垒树标杆凝心聚力促发展--XX市组织工作综述 57
9.十年逐梦砥砺奋进十年韶华凯歌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组织工作综述 65
10.喜迎二十大全县组织工作综述 72
11.以高质量党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XX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74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服务全市振兴发展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为推动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组工答卷"。
一、补钙铸魂锤炼党性夯实理想信念根基
政治是根,思想是魂。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强化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实践引导,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人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构建"总论+分论+大连实践"的课程体系,实施"理论辅导、政策解读、实例分析"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开发建设11个本地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作为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和考核测试的重要内容,先后对400余名新任市管领导干部进行测试。五年来,累计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2万余人次,举办"送教下基层"活动70余期,培训基层干部2.3万余人次。
--集中教育走深走实。坚持把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作为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每季度下发工作安排,明确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先后两个批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全市2.6万个党组织,43.9万名党员参加,完成问题整改9878项,建立长效机制1206个;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党课开讲啦·月讲悦听"等活动,指导全市2.9万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16.4万余场次,51.6万余名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和常修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政治生活从严从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制定下发《大连市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抓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突出"两个维护"这个最高政治原则,着力将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穿到日常学习教育、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各项工作中,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政治检验落实落细。把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1+1+3"等整改方案,逐项明确整改措施、完成时限等,推动整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充分发挥组织发动、考察识别、关心激励"三个作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落实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特别是本轮疫情发生后,74家市直机关及中省直驻连单位近万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投身抗疫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二、鲜明导向选优配强凝聚事业发展中坚力量
干部是事业的骨干,一流事业需要一流干部。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打造堪当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突出精准识人察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广泛采用政治表现正反向调查、领导行为特征评价、业绩信息采集等方法,深入考察干部是否存在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圈子"文化、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问题。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渠道、近距离接触干部,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履职成效和作风表现等方面情况。精准开展专项考核,深入了解干部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重大项目推进等重要任务中的表现,一批政治坚定、具有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被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优化班子调整配备。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人岗相适做好班子配备,五年来先后提拔任用市管领导干部800余人。高质量完成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新选举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学历较上届均实现"一降一升",班子结构功能进一步优化。突出专业化配备,注重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干部到政府部门任职,从财税部门、金融机构选拔专业干部到区市县任职或挂职,有效提升全市各级领导班子专业化水平。
--强化素质能力提升。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围绕社会治理、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发展等专题,举办专题培训,选调干部到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学习专业知识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干部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五年来,累计举办61期专题培训班,培训各级各类干部3200余人次。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困难地区培养锻炼干部,用好对口支援帮扶、脱贫攻坚和对口合作等战略平台,先后选派1700余名干部人才到援藏援疆援黔驻村等艰苦岗位挂职锻炼,连续选派两批26名干部赴上海跟岗学习1年,我市选派到六盘水帮扶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加快年轻干部培育。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建立年轻干部优选优培优用工作"1+5"制度体系,健全季度调度、半年汇报、年度考核等机制,创新开展在实践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大调研,面向"80后"处级、"90后"科级干部以及专业化年轻干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细聊、广听、实访、晾晒、面考、深测、类比、研选"八步法"发现了解优秀年轻干部,市本级储备年轻干部规模达到千人以上。
三、严管厚爱激励约束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担当成就事业,作为铸就梦想。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以实的举措激励干部,以严的纪律管理干部,进一步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压实争先进位的使命担当。
--加强正向激励。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6"制度文件,围绕激励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线担当作为、关心关怀干部心理健康等分别出台具体措施,打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组合拳"。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完善市管干部晋升职级的意见,进一步用好用活职级政策。连续三年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奖励,先后评选出46名政治过硬、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好干部。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持续强化正向激励,制定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操作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受处理处分干部得到合理使用,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突出从严管理。持续规范干部任用程序,不断推动选人用人风气好转,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严格执行任前事项报告制度,进一步强化事前把关作用。结合市委巡察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持续督促整改,不断规范选人用人工作。全面落实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自"两项法规"颁布以来,全市累计完成6.7万人次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审核汇总工作,先后抽查核实2.37万人次,对3700多名查核不一致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作出检查、诫勉等处理处分。深入开展"带病提拔"集中倒查,对倒查对象的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议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逐一检查,倒逼选人用人责任落实,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强化实绩考核。建立指标考核、综合评价、加减分相结合的工作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和工作业绩评价、民主测评、领导评价、调研核实、综合评定等多维度为一体的年度考核评价机制,区分地区、园区和部门,市管正职、副职等不同对象,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考核,科学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不断提升考核针对性和实效性。将考核结果与激励约束有机衔接,五年来,累计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市管干部1051人次给予嘉奖,108人次记三等功,292名年度考核优秀的市管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对各类考核结果较差或存在突出问题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干部111人次进行谈话,指出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提出整改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四、统筹谋划强基固本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眼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注重强基础、固基本、补短板,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基层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实施基层党建规范化提升行动,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和示范点创建,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在农村,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通过"一村一策"制定方案、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等,推动软弱涣散村完成整顿。在城市,建立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持续优化网格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楼院党小组组长,探索建立网格议事协商、分流交办处置反馈、监督考核等制度。在两新组织,以"两个覆盖"为重点,实施"扩面提质行动",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全市组建党组织2975个,应建尽建率达100%。
--服务中心工作更加有力。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设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专项资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助力239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128个低收入村提前"脱壳摘帽"。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出台城市基层党建"1+9"系列文件,全面推广"七携手"城市基层党建品牌,实行"1331"工作法,引导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携手共建共治共享。突出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实施"车间筑垒"工程、设置3500余个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等措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基础保障更加充实。树立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人财物不断向基层倾斜。建立"1+1+2"干部下沉工作机制,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共选派干部3400余人,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工作,实现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高标准完成928个村和702个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村和社区"一肩挑"比例分别达到98.1%和99.9%,"两委"委员的年龄、学历以及能力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拓展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覆盖面,增设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让社区和村党组织有钱办事。聚焦村(社区)干部待遇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三档38级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拿出100个事业编和21个公务员岗位,面向优秀村(社区)书记定向招录,打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
--党员队伍更加过硬。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总要求,注重从产业工人、农牧渔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五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5.39万名,特别是建党百年之际,新发展党员1.16万名。根据党员年龄、职业、流动状态等,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服务方式,切实提高党员管理服务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强化党内关心关爱,认真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表扬表彰等活动,每年市管党费投入近400万元,带动各级党费配套近2000万元,取得了"走访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社会效果。
五、厚植沃土广聚英才营造近悦远来良好生态
发展的大连渴求人才,振兴的实践呼唤人才。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着眼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推动我市"两先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构建简化清晰的人才政策体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用人主体和人才对象需求,统筹各类人才政策、项目、资金,把务实管用"一招鲜"的政策拎出来统起来,推动全市人才政策更具含金量、时代感。聚焦高层次人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4类人才,提炼整合"5+22"人才政策,优化升级形成简化清晰、务实管用的"兴连英才计划",政策竞争力和优惠度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改革重塑人才政策落实体制机制。坚持制定政策与落实政策并重,集中更大精力抓落实,对政策落实机制和监督管理等进行系统性、全局性再造。突出精简环节、压缩时限,从政策申报、兑现到监管,全链条逐一调度打通堵点,彻底修订实施细则。推动人才工作数字赋能,建成全市人才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落实"一次不用跑""即申即享",工作效率、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受到用人单位和人才的欢迎和好评。
--强化提升重点人才工程实施效能。突出质量管理、效益为先,着力抓好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留连来连创新创业,培养支持高层次人才7500余人,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20余万人。高质量打造海创周引才平台,累计吸引1万余名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带土移植"优质项目在连落地183个。统筹推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等重点工程实施,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22亿元,每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近千人,全市人才总量达180多万人,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保持并逐步上升。
--大力优化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着力推动人才工作从"定政策"向"抓服务"转变,围绕人才发展全周期全链条需求,聚焦人才关心关注的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办实事、解难事,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实施人才健康管理工程,为高层次人才开辟就医"绿色通道",每年组织2000余名院士专家进行体检;统筹解决200余名人才子女入学需求;试点创建青年人才公寓社区,打造高品质、多功能的青年人才集聚地。"一事一议"解决人才发展遇到的"急难愁盼",进一步提升人才满意度和获得感。
六、提高本领转变作风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聚焦业务提升、作风转变、服务优化和机关规范化运行,一体推进思想、政治、能力、作风、纪律建设,着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和政治上绝对过硬、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队伍。
--持续提升组工干部业务能力。坚持把业务精通作为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深入实施"业务能力大提升"专题活动,通过开展集体学习、举办组工讲坛、抓实业务培训等举措,推动组工干部涵养专业思维、锤炼专业素养、强化专业精神。
--持续推进组织部门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注重把"干实事"与"补短板"结合起来,以组织部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系统梳理组织工作风险清单,进一步拧紧从严治部的责任链条。强化服务意识,抓好组工审批事项"放管服"改革,列出24项审批业务事项,规范工作流程,承诺办结时限,切实为基层减负。
--持续涵养清正廉洁的生态环境。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按规矩办事、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强化组织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严查跑风漏气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问题,引导组工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机关抓党建述职评议、党建考核,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形态工作台账,全力构建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东北振兴发展"跳高队"的新目标,全市组织系统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再接再厉、砥砺前行,为实现大连振兴发展新突破作出新贡献、续写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又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平县组织工作综述
十年风雨如歌,十年春华秋实。过去的十年,是极不平凡、波澜壮阔的十年,是勇担使命、砥砺奋进的十年,也是永平县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十年。十年来,永平县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初心、风雨兼程,用担当实干聚组织之力、筑振兴之基,描绘了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平县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县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在大事要事中贡献组织力量,在急事难事中彰显组织担当,为永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十年来我们赋能铸魂、思想根基更加牢固
政治上的坚定,源自理论上的清醒。永平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忠实履行组织部门政治责任,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持续深化理论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四群"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全面开展"大理之问"大讨论活动,扎实推进"两个革命"开展"学做"活动,激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实干笃定前行。精心组织各类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县内+县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有计划组织开展教育培训。举办专题培训班108期,培训党员干部27740人次,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123期,培训党员22911人次,聚起砥砺奋进、争创一流的磅礴力量。
二、十年来我们强基固本、战斗堡垒更加坚实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永平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健全善抓落实的组织体系。统筹加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规范设立党的基层组织732个,充分发挥"头雁领航"作用,以"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的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实践"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为民服务新模式,聚焦"书记、群众、基层、协商、质效"5个方面,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并在全州推广,经验交流片作为全国优秀电教片展播;探索推进"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银发助力新载体,老干部党支部特色品牌创建得到省州认可;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促脱贫攻坚、促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等系列创新实践亮点纷呈,永平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杉阳镇党委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建强善于斗争的党员队伍。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十年来,我们吸收1235名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10084名党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一线冲锋陷阵,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持续增强,成为永平攻坚克难主战场的"最强音";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基层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降到41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上升到59.72%,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模范作用更加彰显;累计选派700余名驻村队员、106名大学生村官奋战一线;全县涌现省州县优秀共产党员1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69名、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666枚。
三、十年来我们选贤任能、时代铁军更加有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永平县始终对标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总要求,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持续锻造高质量发展时代铁军。聚焦"选育管用"锻造干部。坚持"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鲜明导向,围绕"精选、优育、严管、活用"精准发力,采取动态式储备、墩苗式历练、跟踪式培养和常态化研判、长效化选派、规范化使用等形式,健全干部成长成才全链条机制。举办党政干部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12期、开办青年干部培训班5期,推荐67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级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选派3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锻炼。全县35岁左右正科级干部32名,30岁左右副科级干部62名,持续激活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制定出台《永平县关于激发干部干事热情激励担当作为的十条措施》《永平县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文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干部能上能下。2016年以来,在乡村脱贫振兴、产业项目攻坚等一线提拔使用乡科级干部142名。突出"规范高效"建优队伍。聚焦抓源头抓培养、抓机制抓管理,持续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2012年以来,全县共招录公务员293名。目前,全县大学以上学历公务员占79.9%,女性公务员占31.5%,少数民族公务员占52.1%,党外公务员占17%,35岁以下公务员占26.5%。制定出台《永平县职级公务员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建立职级干部分类管理、考核管理、激励管理和能上能下的"三管理一导向"机制,探索以工作绩效为核心的公务员差异化考核评价制度,采取积分制择优晋升的形式,激励职级公务员担当作为。2019年以来,开展职级晋升13批次,晋升240人次。
四、十年来我们筑巢引凤、新兴人才更加聚集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永平县紧扣党管人才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壮大人才队伍,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积蓄人才发展"新动能"。外引人才"激活力"。充分依托复旦对口帮扶资源优势,建立复旦-永平人才帮扶机制,持续在文化、教育、医疗、产业等领域提供精准帮扶。66名医疗专家受聘为永平县医学专家智库团成员,21名专家受聘为永平县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成员,13批66名医疗专家到永平医院坐诊,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0项,新建特色专科9个。派出10名优秀干部到永平挂职,接收永平150名医护人员、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挂职进修,累计专题培训党政领导干部12期680余人,线上线下培训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师资28423人次。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推进,9个援建专家工作站落地永平,支持当地企业申报1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州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助推卫生健康事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内育人才"添动能"。聚焦全面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通过分类抓、抓基础,重点抓、抓重点,系统推进本土人才培育,全县人才总量达1.69万人,519名领导干部成为干事创业主战场的"排头兵"。实施"干部规划家乡"和"万名人才兴万村"等行动,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动员64名永平籍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回乡就业,发动33名永平籍在外干部参与"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回引30名农村优秀人才到村(社区)任职。"苍洱霞光"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等专项人才以及党政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等汇聚发力,持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蓄水池"。
五、十年来我们争先进位、自身建设更加过硬
干字为先,实字托底。永平县委组织部把自身建设作为建部之基、立部之本、兴部之要,广大组工干部以实干为笔、担当为墨,争创模范机关、争当模范先锋。全力打造模范机关。紧紧围绕政治过硬、组织过硬、能力过硬、业绩过硬、作风过硬"五个过硬",深入实施"旗帜领航、强基领航、先锋领航、效能领航、清风领航"五个工程,着力打造绝对忠诚、争先进位、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把政治建设融入自身建设全过程,全面落实"第一议程"制度、抓实部务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专题"、党支部活动"第一主题"和教育培训"第一课程",持续充电补钙、培根固魂。推行"组织研访日"知事识人项目,对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指标化考核,推动组织工作提能增效。近三年来,永平县委组织部先后获得"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大理州脱贫攻坚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表彰,并连续10年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组织部机关党支部创建大理州"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工作通过州级验收。从严锻造组工干部。部机关坚持把提升组工干部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作为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有力抓手,定期组织开展"组工讲学、先锋讲堂、党员述学"等活动,综合运用"股室讲业务、部门讲政策、职工讲心得"等形式,打造"学习型、业务型、实践型"标兵。坚持一以贯之抓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疫情一线当先锋、爱卫创文当先锋、乡村振兴当先锋、抗震救灾当先锋、志愿服务当先锋""五个先锋"行动,全面营造清爽之风、实干之风、担当之风。
党旗飘扬风帆劲踔厉奋发新担当--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过去的五年,是宜宾组织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的五年。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用忠诚书写初心、以实干奋楫笃行,充分彰显了组织工作的磅礴力量,为宜宾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一、立根铸魂,筑牢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理论武装固本培元,以思想教育立根铸魂,党员干部精神动力愈发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