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医院领导讲话合集41篇(第3/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66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9分钟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在目标时间内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心理医疗服务系统并使公众普遍认识到促进心理健康,人人有责。这种责任,不仅是关注心理疾病患者、减少偏见,更是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正确管理自身情绪,以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这一信心不是空谈。我们的古代先贤们早已将情绪管理这一理念记载下来并融合到我们的文化中。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喜生于好,

怒生于恶,是故审行信令,祸福赏罚,以制死生。生,好物也;死,恶物也。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这段话中启示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交替变化的,有喜便会有怒,有哀便会有乐,这都是正常现象。但是我们要"哀乐不失",也就是说要合理调节、平衡悲伤和快乐的情绪,才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6.8%,焦虑障碍患病率达7.6%,因此,公众应该正确认识抑郁焦虑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与物质成瘾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不同,抑郁症、焦虑症与人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的情绪息息相关。比如,抑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显著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而焦虑症患者的典型表现是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害怕、坐立不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上文所言,古代先贤们早已指出了问题的本质所在--没有平衡好自己的情绪,有了"哀"而失了"乐",没有"协于天地之性",自然无法"长久"。当然,这虽然是问题的根本,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所以,科学家们在极力从基因、激素、大脑结构等方面寻找抑郁症、焦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近期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浙大胡海岚教授,正是因为揭示了快速抗抑郁的分子作用机制和靶点而夺得"亚洲第一人"的头衔。

此外,"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还提倡"重视睡眠健康"。这是因为,很多精神疾病常伴有睡眠问题。以抑郁症为例,失眠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抑郁症患者总是比平时醒得早,醒来后再也难以入睡,且在睡眠中也时常出现不愉快的梦境,甚至噩梦,从而导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加重。所以医生在治疗抑郁症病人时也会积极处理睡眠问题,这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并预防复发。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社会心理健康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模板。要实现所提出的目标,还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科研人员,要钻研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靶点;作为临床医生,要探寻更有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作为心理咨询师,要精进专业技术、找到适合每个来访者的治疗方案而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作为对社会有责任的每个个体,要主动了解心理健康、自觉推广心理健康理念,尽量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且不讳疾忌医。总而言之,关注心理健康建设,人人有责。

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清河县老干部医院院长 常城

(2019年7月25日)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如何养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化养老的主要模式之一,存在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清河县老干部医院建立的德孝园老年养护院,实施"住、养、食、医、护"五位一体的服务,为了擦亮这一"养老品牌",我们把党建工作与养老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更新养老服务观念,努力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让老人生活上得到照顾,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有力地推进了养老健康事业的发展。

德孝园老年养护院成立于2015年秋天,目前已入住74人。最大的95岁,最小的53岁,其中有轻重度老年痴呆、中度偏瘫及完全失能的老人有36人。其中入住已离退休党员15名。

德孝园老年养护院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党建各类工作制度,党支部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树正气,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养护院制作了党建文化连廊和文化墙,有效凝聚起红色正能量。

党支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使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提升了大家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使之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院内的非党员人员,积极为各项工作出谋划策,亲力亲为为老人服务,为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养老院入住了一位87岁高龄的老太太叫顾春萍,她的独生儿子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顾老人。养老院护理员韦春景、苏英红充当起老人的"女儿",平时为老人打饭、喂饭,遇有生病时耐心侍候老人服药老人感动地说,护理员工待她比亲人还亲。

党支部坚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将优秀的骨干员工吸收进党组织,壮大党员队伍。党支部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十九大内容、宪法、党章等内容,定期通过微信推送,利用党员活动室、餐厅、娱乐室组织大家学习,使大家思想觉悟不断得到提高。近年来,已有10多人写了入

党申请书,已有2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30岁的女护工刘亚林通过在邢台医专老年养护中心学习,取得了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证书。4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护理一线,工作成绩显著,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丰富活动载体,把养老院办成老人们的幸福院。为了激励员工党员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养老院全体人员提高思想觉悟,不断组织大家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展馆;在院内举办歌咏比赛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采取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传唱党的好政策,歌颂共产党,歌颂祖国,先后排演"十九大精神放光彩""我老汉赶上了好时代""清河小放牛""摘山楂"等十多个文艺节目。党支部还组织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利用元旦、春节、重阳节等节日登台演出。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使大家受到教育,愉悦了心情,而且激发了干好工作的积极性。护工杨会豆,工作时间没有班上班下,每天都是根据老人的需要忙活,为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给老人擦澡,院内74位老人都说她是他们的亲女儿。

让患者满意 "大"不是必要条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2019年8月5日)

皇城根,南锣鼓巷旁,面积不大,寸土寸金,这是北京中医医院的区位特点。坐落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让就医环境更便利、舒适?我们要做的就是巧思妙想,在小空间里演绎便民惠民的大智慧。

一、一人一方一指导汤药自煎不再难

北京中医医院是北京市成立的第一家中医医院,至今仍保持着传统饮片调剂和小锅直火煎药的传统。据统计,医院平均每年调剂108万张处方,865万剂中草药。很多患者拿到大包小包的中药饮片时,却是一头雾水:这一大包枝枝叶叶的中药,泡多久、煎多久、先煎、后下越看越复杂。医院药学部曾在候药患者中做过一个《您会煎中药吗》的调查,结果只有16%的患者能够正确掌握中药煎服方法。

汤药,是中医院安身立命的"看家本事",肯定是不能丢;服务患者,又是我们最高宗旨,帮患者解决难题是分内之事;代煎,服务量过大时场地受限,且很多老病号并不习惯。怎么办?只能由医院管理细处着手,想办法教会患者煎药。

为此,2017年,我院药学部研发上线"中药药嘱服务系统",为回家煎煮中药汤剂的患者提供一对一的纸质版"中药汤剂用药说明书",通过"煎药指导""服药指导""健康指导"三个服务模块,指导患者明明白白煎服汤药。

目前,我院"处方前置审核""二维码用药指导服务"也已上线。患者在领取中西成药后即可收到一张患者本人专属的、印有二维码的用药指导单,手机扫码后,即可收到详细、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二、智慧卫生间,小窗口有了大进步

都说厕所是一个地方文明的窗口,对于医院来说,厕所还是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空间,甚至是医院诊疗无障碍的重要一环。我院由于人流量大、使用频繁等缘故,卫生间管理一直是个大难题。全院有卫生间212个,56个门急诊卫生间,每天为上万人次患者提供服务。此前,我们先后建设了母婴关爱室、"无障碍"卫生间,旨在解决特殊就医人群的特殊需求。今年,我们决定更进一步,打造北京市卫生系统首个智慧卫生间,破解卫生间异味、控烟、清洁等难题。

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智慧卫生间,需要信息化、后勤管理、文化宣传等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周密考虑。我们通过对卫生间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以及控烟广播、厕位导航、保洁巡更管理、人流量监测等电子信息化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将数据实时传送至医院一站式后勤服务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闭环式的卫生间管理模式。我们采用新技术对卫生间进行杀菌除异味,在便池上方安装"抗菌液自动滴注"机器,每隔两分钟在洁具表面滴一滴抗菌液,达到为卫生间杀菌、除垢、除异味的效果。同时,在卫生间张贴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带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健康生活宣传板,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医院还注重节约资源,在楼道内安装微信扫码出厕纸机器,每次提供80厘米长的厕纸,将全年厕纸总用量减少到了原来的45%左右。考虑到来院就医的老年患者居多,可能不会使用厕纸机,医院还安排保洁员帮助老年人扫码。很多老患者反映,这种方式既方便又节约。

通过智慧卫生间建设,不但相关部门的技术、服务升级,而且管理水平、意识有了很大提升,这对医院服务持续改进意义重大。

三、"高定"病号服用巧思润泽医患情

近几年,不少服务改善围绕着门诊看病挂号难题展开。其实,住院患者由于治疗时间更长、服务需求更多,需要解决的难题也相应更多。当我们的医院管理更精细一些、措施更人性化一些,就能让患者更舒适一些。比如,患者一旦住院,免不了打针、输液,每次都得撸胳膊挽袖子,着实不方便。针对此,护理部开展功能病号服设计制作。各病区护士根据患者需求和日常遇到的问题,提出设计方案。确定共性需求后,进行针对性的原创设计,制作样衣,亲身体会各种功能,经过两个月的设计、修改,最终定版。

功能病号服突出了三个特点:首先,前臂内侧、外侧开口,可打开、扣住,方便注射胰岛素、PICC置管换药等治疗。其次,裤子上侧设有固定导管的扣子,外侧设有大口袋,可放置尿袋、引流袋等,既保护了患者隐私,又方便行走。此外,裤子下侧有一块粉色区域,为人体的保健穴"足三里"的位置,方便患者保健按摩。

这种"高定"功能病号服"上岗"后,患者普遍反映设计很人性化,能体会到医院对患者的用心。

四、留白增绿,小空间凸显人性化

地处市中心、胡同区,面积有限还限高,医院的紧凑难以改变。但如何让

患者不因此感到空间逼仄?就医环境依然有序、有意境?

我院依托院区空间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功能性划分,设计规划了中药文化园、中医药文化墙、玉兰观赏区、竹林休憩区、樱花街5处景观节点,为患者提供舒适宜人的候诊、候药和休息区域,提升了院区内的环境质量。

同时,完善院区的三级标识系统,二级标识采用智能控制,在夜间自动点

走出中国特色的医学创新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 王伟

(2019年8月5日)

健康是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作出建设"健康中国"重大决策部署,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实践上看,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西结合"这个重要历史经验,下力气纠正过度"西化"问题,充分认识东西方历史文化和遗传结构差异,将中国传统健康文化和现代医学科学创造性结合,构建既符合科学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既继承传统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

一、中医创造新时代健康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指标大幅改善。我们用持续的资源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健康产出,创造了巨大的"健康红利",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屠呦呦、陈竺等著名医学家,都从中医药学经典中获得研究灵感。今年5月,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大健康体系,就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二、建立中国人的健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所谓大健康,就是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地呵护,不仅追求个体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坚持文化自信,更好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坚持预防为主,发展符合中国人体质的全民健康方式;坚持"大数

据+大健康",对全民健康大数据资源进一步整合处理、深度挖掘中国人口的生理特征在各个领域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就能为构建大健康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蓄积合力。

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之所以强调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有着深厚的医学学理支撑。比如,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又如运动理念,中国人讲究"形神合一""形神兼养",既"动以养形"又"静以养神",达到外动内静、动静结合的效果。美国《新英格兰杂志》一篇研究文章表明,长期规律性的太极拳训练,有助于减轻轻度-中度帕金森患者的平衡障碍。太极锻炼中许多练习特征都是具有功能针对性,因此研究证明的平衡性和稳定性的恢复,突出了以太极为基础的运动在具有这些问题的康复患者身上的潜力,而且这也减轻了患者的主要症状,提升了灵活性、平衡性,以及运动的范围。太极拳协调了身体和意识、人类和环境,起到有益的作用,这是中国智慧典范。

但在中国现有的健康体系还存在过度依赖西方研究结论现象。以健康指标制定和药物剂量确定为例,现阶段中国医疗机构采用的许多健康指标大多参考国外标准,引进的国外原研药的临床药效学实验大多通过西方人群完成,并没有在中国进行大样本、规范化的人群验证,难以照搬用于中国人。这些都说明,受文化差异、生活习惯、遗传背景等影响,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研究结论及标准,而要建立更符合中国人口特征的大健康体系。还如,目前国际上推崇的"地中海饮食"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地中海饮食强调蔬菜生吃,主食大多为"冷餐",但是根据中医的观点,西方女性的体质较热、东方女性体质较寒,因此西方女性一年四季饮冷饮不过是平衡阴阳的方法,而对中国女性而言,若盲目跟从西方大量吃冷饮会造成胃虚、脾虚,多吃热食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特色创新发展才能"得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挖掘中药宝库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走向世界"。重视临床研究,需要走中国特色医学创新之路。在中国,针灸有2500年历史,可治疗80多种病症,但其精髓和相关技巧有时并未真正理解而遭遇误解。于是用了7年时间,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团队以面神经麻痹这种不受安慰效应影响的非疼痛类疾病作为研究载体,对中国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500名患者进行的针灸

治疗进行统计,结果证明中医针灸"得气"治疗模式能最大限度帮助面瘫患者恢复脸部肌肉功能。这也启示着,中国人用国际认可的思路和方法研究中医,其成果将能够得到世界的承认。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铿锵有力的宣示,传递着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扎根中国国情、

育才之道:为名医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康德智

健康时报融媒体报道团 梁缘 吕霖董颖钰 李桂兰 杨妙霞 整理

(2019年8月13日)

作为一名院长,我把自己定位为名医的创造者。

我们医院有位医生曾说过一句名言:"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份处方就是关爱。"医生要关爱患者,同理,医院管理者也要关爱医生。

我力求成为大家的贴心人,心近了才能同频共振。为此,我们建立了职工院长绿色通道,强制医生带薪修年假,让名医备受尊敬。

助力名医成长贯穿了选才、育才的过程。

住院医生强则医院强,我们始终鼓励年轻医生要有激情,有梦想,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有高度、有风度、有温度的"三度医生",每年评选、表彰优秀住院医生;在人才的选拔上,我认为不能一味选拔,而更要注重公平的机会,让大家去竞争,大浪淘沙,最后沉淀下来的才是真金子,这种理念就是竞争。

我们为名医成长提供重要的支撑,构建基于名医成长需求,并有利于名医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为名医成长保驾护航,建立更有利于真才实学人才的全口径制度,建立保障人才成长无后顾之忧的暖心制度等。

在今年医院职工代表大会上,我提出了"干部10问"和"员工10问",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协作。一个名医绝不是单打独斗能够成就的,团结协作出名医!名医是漫长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我们要打造的是实打实的名医,而不是网红一样的名人。因此,培养名医,我们永远在路上,培养名医之路上,我们将不断创新,这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

"草根"医院靠什么逆风翻盘

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张振建 整理 特约记者 毛旭

(2019年8月26日)

从基础差、底子薄的县级医院规模起步,到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救护、预防、保健于一体,综合实力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三甲综合医院,"一院六区"开放床位达2300张,年门急诊义诊服务总量近百万人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30多项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苦战十多年。时间不算短,支撑我们的是不甘继续平庸、想要逆风翻盘的"一股气",并把这股气实实在在地落在医院建设上。

一、壮底气:人才建设放首位

随州市中心医院虽有百余年历史,但作为地级市医院,我们却是"新兵"。之前,我们是县级医院。即便是在同级兄弟医院中,都不算突出。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草根"医院一下子被拉上一个级别,与省内其他地市三级医院相比,当时的窘迫可想而知:综合实力、技术水平、科研教学、内涵建设样样都差一大截。

知耻近乎勇。既然已经成了市级医院,我们就要对得起这个称呼。一场志在赶超的奋斗就此启程。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多年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才缺乏,尤其缺乏能够带动专业学科建设上档次、树品牌的高级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缺乏高素质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梯队建设后劲不足。

针对此,医院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医疗人才,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医德好的优秀团队,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由于"牌子"不够响,声誉"引力"不够大,我们很实际地建立了"以引为先,以育为主"的双轮驱动人才战略:一方面,积极从外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填补专业学科建设空白,树立品牌;另一方面,坚持内部挖潜,鼓励现有人才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培养"本土化"医学实用型人才。

这一战略很快见到了成效:引进施永彦教授成立了脊柱外科,填补了随州市脊柱疑难病治疗的空白;引进刘建华教授成立了心脏外科,使医院可独立开展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先心病修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引进孙明谨教授成立了内分泌科,补齐了医院专科建设的短板;引进王汉琴博士、于建新博士、王晓波博士,成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极大提升了医院科研水平一个"领头

羊",带出一个科。短短几年时间,医院成功引进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打造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为了建起雄厚的后备人才梯队,我们还积极创建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暨第五临床学院,顺利成立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工作站。现在校学生1230人、研究生9人,开创了随州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实现了由临床型医院向临床教学型医院的根本转变。

数据最有说服力。以前,随州地区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高达15%以上。从2013年开始,我院开展急诊PCI手术,将急性心梗的死亡率大幅拉低至3%以下。

二、提心气:创三甲提升品质

随着人才队伍逐步建立,诊疗水平稳步提升,我们思考,还有什么有力抓手,能检验我们的发展水平,进一步统领、激发全院建设发展的热情?我们想到了创建"三甲"医院。"创三甲"对于当时的我们医院来说,既是一种能力认定,还是一种发展动力、提升感召力,更是满足百姓健康需求的基本依托。

想明白了,说干就干。医院很快成立了"三甲"医院创建领导小组,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评审主题,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形成了"人人都是评审对象、个个代表医院形象"的全员创建氛围。

我们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作为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的"金标准";对照国家、省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行业规范和指南,开展全员学习培训,狠抓质量持续改进。经过这一过程,医院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多项质量指标在全省同级医院排名靠前。在2016年11月开展的等级医院评审中,我院成绩突出,成为湖北省首家一次性通过现场评审的新评三甲医院。

"创三甲"带来的医院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提升,是处处可见的。以急救为例,急诊科承担着我市90%以上的院前急救任务,年有效出诊7000余次,急诊量6万余人次,在湖北省急救技能竞赛中连续三年获奖,其中有两次获得第一名。

三、聚人气:用服务压实口碑

服务能力上来了,不等于就是"好医院"了。医院好不好,我们自己说了不算,患者心中自有一杆秤。这个道理医院管理层明白,更着力让全体一线医

务人员明明白白,化为行动。为此,我们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牢固树立"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并通过发现榜样、宣传榜样、效仿榜样来传递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文精神,赢得患者信赖。

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全市急危重症病人和术后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这里的医护人员几乎没有节假日。医生刘秀玲在此工作11年,从未休过一次年假。我们把她的工作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不仅对医护人员的水平要求高,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医生在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中必须保持耐心,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在医院儿科专家门诊,55岁的副主任医师魏爱武去年腿部骨折,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杵着拐杖上班。为了克服行动不便,她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她的故事,我们讲给医护人员。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穿行医院的各科室、病房,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支撑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涌现出一个个典型--为加拿大病人无私捐献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的随州"最美护士"张晓莉;患癌4年的医生王谦,仍坚持做了上万台手术,被授予"湖北好人"有了这样的医务人员,医院才能在老百姓心中打响品牌。这股人气,催促医院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更好服务百姓健康。

"化于无形"的柔软也是一股力量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韩传恩

(2019年9月2日)

不少人认为,对于讲求诊疗质量、服务效率等"硬功夫"的医院来说,"以文化人"有点看不见、摸不着、不好搞。有人甚至觉得,文化建设有点虚头巴脑、"好听不好用"。而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用真实的行动和效果提示了,文化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在制度止步的地方掘进,渗透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中,为板结的医患关系倾注润泽。这种"化于无形"的柔软,也是一股推动医院变强的巨大力量。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甲医院,其前身是一家教会医院,始建于1912年,1998年6月开始使命现名。2010年底新的院领导班子成立后,我们认真梳理了医院的百年历程,发现对于我们医院来说,医院文化一直作为灵魂和精神支柱,凝聚、规范、激励和指引着医院的发展建设。过去,它帮助医院在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享有盛誉;现在和今后,我们要将其落得更实,使文化建设有抓手、有触角,进一步重塑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及全院职工的工作态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