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医院领导讲话合集41篇(第4/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66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9分钟

一、入职教育首站进院史馆

医院有"重德、精业、求实、创新"的院训,有"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为让这份厚重的医院文化能够切实地引领每位员工,我们首先让文化"入眼、入耳",将建院初期的百年老楼房改造成院史馆,设立文化墙、宣传栏等,将文化核心内容放在职工目光所及范围。

院史馆作为医学人文教育基地,让员工们通过了解医院历史,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作为每届新职工入职教育的首站,帮助新员工了解医院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得益于什么、为了什么,增强其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更好为患者服务的信念。

了解之后,就要看理解程度。医院不断开展对医院文化的研讨学习,通过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抓传承的同时抓宣传,讲好医院故事。我们充分利用医院网站、微信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与媒体合办《百年医院爱满人间--听我们讲商丘市第一人

民医院的故事》专栏,刊发医院故事100多期,宣传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人情味无处不在医院服务水平的提高,本质上是全体员工服务意识的提升引起的行为改善。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和"患者需求至上,团队合作"的核心价值观,医院要求全体员工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理解患者,想方设法地帮助患者,竭尽全力地温暖患者。为此,医院提出"两围绕"服务理念:行政管理科室围绕一线服务;医护人员围绕病人服务。

2011年,是医院开展"两围绕"服务的第一年,主题为"温馨服务",要求与患者零距离接触的挂号收费窗口、药房、分诊台的工作人员和医生、护士、保洁、保安等,在开展服务前首先给患者一个笑脸和一声问候。

2012年,在"温馨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主动服务",即走在红灯呼叫前、想在患者需要前、做在患者开口前的"三前服务"和十米关注、三米问候、一米帮扶的"十三一服务"。

后来陆续提出"亲情服务""提升服务""感动服务""精细服务"的主题,2019年开展的主题是"预约诊疗服务"。9年来,"两围绕"服务一年一个主题,踏踏实实地完成了每个阶段的目标。

一位年长患者突然腹痛难忍,独自来到医院,还没走到急诊科,其他科室的护士见状就急忙起身帮其拿来移动担架,简单询问后,将他送进急诊。

前段时间,一位老人因脑内出血住进神经外科。由于长期昏迷、带管时间长,老人皮下感染,需要每天换药。出院后,担心家属换药做不好,该科医生就每天骑自行车上门换药,整整持续了3个月。

这只是医院职工主动服务患者诸多影像中的一部分。医院应该是最有人情味的场所。在门诊楼、住院楼和儿科医技楼设立导诊台、志愿者服务台、外省患者服务中心和出入院管理中心,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缩减候诊和排队时间,尽量保证能当天来回,节省不必要的住宿费用;在诊室设立围挡,保护患者隐私;在卫生间配备手纸和消毒液,在电梯内安置消毒液对患者而言,他们的收获不只是贴心、安慰,更多的是安全感和被尊重感。而我们的员工,在医院文化的感召下也提高了服务意识。

二、用社会责任为服务赋值

如何带动医院发展,是医院领导班子的心头大事。如果把办医的目标定位为创造价值,那么看到的每一个患者都是潜在"钱袋子"。但当我们树立起重

德、仁爱的价值观,更看重医院作为健康服务公益性机构的社会责任,即使不

"向钱看",最终也能获得价值回馈的褒奖。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条长久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基于此,医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针对慢病高发的现状,常态性举办慢病知识讲座,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等公益性活动;

积极参与健康中国行动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张将

(2019年9月3日)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是当前医疗卫生系统一项重要工作,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要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服务理念、做好管理示范、勇于担当作为,在区域内充分发挥好引领和辐射作用,探索出医院如何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有效路径,把健康中国行动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树立大健康的理念。公立医院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主力军,也是主阵地、主战场。虽然三甲医院功能定位上主要承担疑难危急重症的救治任务,但这与大健康的理念不矛盾、不冲突。随着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医院应该在健康全周期服务中,找差距、补短板,促进医院服务模式的创新,不断做实做全包括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和康复等工作,实现医院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首先,通过学习、培训、竞赛等形式,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其次,全面开展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按不同阶段适时根据相关主题做好健康教育,根据科室特点做好健康教育。例如,产科成立了孕妇学校,内分泌科成立了糖尿病课堂,心血管内科成立了护心小课堂等;结合节日节点,通过各种义诊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医院在每个科室显著位置,设置投影仪,循环播放相关健康宣教内容;根据病种、学科的不同,建立了专科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对患者进行100%回访,及时了解患者用药治疗效果;加强控烟工作,通过无烟医院的创建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行为。

第三,提供健康服务。从预防、治疗、康复三方面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在预防方面,医院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荣获"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是景德镇市唯一获全省优质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的医院,也是景德镇市规模最大的"一站式"专业机构。

在治疗方面,为顺应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医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其中,

"五大中心"建设就是优化健康服务流程、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规范的最好体现。此外,我院成立慢病医联体,将周边40余家医院纳入医联体,对医联

体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慢病知识教育,宣传慢性疾病预防及管理科学方法,建立广泛的慢性疾病防治网。

在康复方面,快速康复理念逐步在我院临床上得以落实,筑牢了健康全周期链条最后防线,延伸了健康维度。

今年,我院正在推行人文医院建设,旨在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医院"。我

心理健康服务进万家

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朱良君

(2019年9月4日)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心理服务在我国起步晚、经验少、百姓对心理问题认识上有偏见,使得心理服务的开展离百姓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如何让心理健康服务走进百姓?我们医院进行了积极探索。

高层次谋划心理健康服务。近年来,我院主动作为,高质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我院充分发挥在全市专科专业引领示范作用,指导和支持市、县、乡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助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普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加强与综合医院、其他专科医院的沟通合作,实行多学科心理和躯体疾病联络会诊制度。深入贫困村、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服务工作,探索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

多层面推进心理健康服务。2015年,九江市被列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40个城市之一,现已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神卫生管理网络。作为试点的牵头医院,我院坚持公益性质,主动承担政府防治职能,积极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九江市精神疾病防治联盟等工作,全方位建设九江精防体系;发挥心理援助热线"切入点"作用,打造24小时咨询服务网络,3年来共接听和解答心理咨询3700多人次;发挥心理服务六进"着力点"作用,把心理健康公益服务送进学校、军营、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家庭,打造公益心理服务网络。

多方位发展心理健康服务。面对群众心理健康的新需求,我们靠大联强,创新举措,在合作中寻找机遇,在合作中推动发展,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对内,我们加强学科发展,制定了"做强精神科、做大心理科、做优老年科"的学科发展思路。其中,我院精神科被列为省市共建学科,心理科今年被列为九江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重点建设专科。对外,我们加强合作交流,目前我院为国家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牵头医院、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九江项目办、九江市精神疾病防治联盟牵头单位、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协作医院。

医路跟党 纵深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建创新案例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王东

(2019年9月12日)

绵阳市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四川省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覆盖人口上千万。新时期新征程,医院党委实施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一二三"工程,通过实施履行公立医院三大责任的"一条主线";做好党建学科的"双一流"品牌建设;落实党员、专家、干部的"三向"培养目标,引领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必须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展,积极履行好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运营责任。

一、把方向、管大局,政治责任必须牢记心上

依法执业与规范行医齐抓共管,建设健康事业坚强堡垒。医院大力落实医联体建设和双向转诊制度,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积极响应药品、耗材零加成,保证患者基本医疗费用负担总体不增加;实行新进员工全程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医师依法执业与规范行医的意识;不断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近年来,医院获得各级部门的高度肯定: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以及四川省委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

不忘为民情怀,精准扶贫勇立潮头,对口帮扶展现作为。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医院党委秉承"明确目标和效果、合理规划积极统筹、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的原则,取得了扎实而有效的成绩。在医院党委的号召下,全院职工积极开展"扶贫日"捐款活动,近3年捐款30余万元,用在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上:帮助贫困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及乡村垃圾处理,教会村民洗手、刷牙,宣传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并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保护孩子们的眼睛,减少近视,该项工作得到了央视的关注和报道;结对帮扶100余户困难群众和失地农民;成立了87个"医患手牵手"团队,牵手

300余名患者及家庭,定期开展扶贫志愿义诊服务,切实解决医疗服务的"最后

一公里"问题;医院还先后对口支援川内三州10余家医院。通过努力,其中2家医院建成三级乙等医院,3家医院建成二级甲等医院。与此同时,医院还派驻多名干部援彝援藏、驻村进行帮扶。

医院在为区域群众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承担着国际援助任务。自1981年以来,共派出56人次前往莫桑比克、佛得角、东帝汶等国家,圆满完成21批次援外医疗任务。

牢记救死扶伤使命,建立灾难医学救援"绵阳模式"。多年来,医院在抗击非典、甲流感防控、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等大型公共卫生及灾害事件面前,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圆满完成省市各级交派的任务,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通过血与火的锤炼,医院建立了灾害三级救援体系,并创建省内首支"平战结合"的灾害预备队;发明医患双向信息标识卡,荣获科技进步奖;率先搭建灾难医学管理学的学科架构,出版《地震灾害医院医疗救治管理分析》,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荣获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以及全国"2004~2014灾害医学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二、作决策、促改革,社会责任必须扛在肩上

狠抓基础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推进医疗服务"上台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始终是医院党委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如今,以微创、介入、肿瘤综合治疗为代表的特色临床技术发展良好,并搭建了恶性肿瘤、脑卒中、凶险型前置胎盘等多个MDT诊疗平台,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近年来,随着国家级"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房颤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医院疑难重症和三四级手术占比均达到70%以上。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科学创新,打造患者就医"新体验"。以开展品质管理活动为抓手,医院在质量管理、患者安全、服务流程等方面实施改进措施30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连续获得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全国医院擂台赛"最佳管理奖""最具创新力医院"。医院设立出入院服务中心,成立"互联网医院",开通"智能问诊",开通检查报告自助查询打印服务等便民惠民服务,大大提升了群众就医体验和社会满意度。同时,医院还致力于"阳光医院"建设,让就医舒适感、尊严感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为广大患者带去了精神慰藉。

加快转型升级攻坚,以人为本,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医院在就医环境

流程创新、医学模式转型等方面紧紧围绕价值医疗展开。一方面力求减少患者就医直接成本,大力开展日间病房和手术服务,创新性开展医保管理工作,实现"医、保、患"三方共益;严格执行"三医监管"、处方耗材点评,控制诊疗费用。另一方面力争减少患者就医间接成本,多形式预约诊疗,减少患者来回跑路及诊疗次数,节约时间、精力、交通住宿等间接成本;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患者重复检查率;在医联体内搭建远程病理、影像会诊平台,心电监护、重症监护系统,临床检验平台、双向数字病区,让患者足不出县,用当地医院的价格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

三、保落实、谋发展,运营责任必须抓在手上

打造优质区域医疗中心,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一直以来,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主动适应卫生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及医院发展规律,多区设点,控制规模,使之从规模扩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让资源重新分布,贴近民众,缓解"看病难"。引进社会资本,举办混合所有制医院,努力解决卫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社会矛盾。组建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谋划"一院两区"格局,进一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调整医院发展生产方式,构筑事业发展新动力。医院不断加强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医院结构调整提供足够空间;全面推动绩效改革,通过调整生产方式,以释放强大活力,为医院赢得发展后劲;引入基于DRGs的考评模式,建立以病种难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进一步落实,激励了科室人员向高质量发展进军,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学科发展。

探索科教研学新模式,打造发展核心竞争力。医院党委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1+N人才管理体系"为抓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医院拥有各级各类技术人员270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110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市级专家100余人。为激发人才的"内生活力",每年送出多名员工赴上级医院以及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地学习研修;多次特邀知名专家来院开展管理培训,定期来院开展诊疗服务,带动学科发展。医院还坚持"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政策,特聘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学术主任30余名,实施引智项目23个。近10年,医院获市厅级及其以上科研立题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00余篇。做好党建学科的"双一流"品牌建设

医院党委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理论原则,为将党的领导在公立医院落地,

2013年全面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完成党委与院领导班子分设,

建立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后,2016年,坚持应建尽建,将党支部建在科室,建在专业。自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全院的7个党支部变为7个党总支,并细化为37个党支部,实现了全院覆盖,形成体量小、灵活机动,便于开展基础党建的组织结构。同时,实现支书、科主任一肩挑,以达到支部决策时是行业内行,学科带头人抓支部工作的深度融合态势。

目前,全院37名支书与中层干部身份重合率达100%,147名支委中95名任行政职务,占比高达64.63%。

院党委紧抓支委一班人,以"固定化的时间、标准化的内容、规范化的流程、全覆盖的人员"(固定时间:每月第一周周四下午;标准化的内容、规范化的流程:观看正能量或警示教育视频,党委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及本月工作安排,讲党课或其他专题培训、学习;全覆盖人员:党委委员及全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均需参加)方式开好全体支委会,强化党务工作队伍的核心力和向心力,将医院党建及业务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

通过将支部建在科室,支部在科室的业务工作中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主导者,从而将临床科室的业务工作提升到党的卫生事业的高度,强调专业工作质量本身就是对党的态度,就是党建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地。

牢牢地围绕着党委的整体决策部署而展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有了组织保障。通过这一基础性、根本性的组织建设,凝聚了基层科室最大向心力,为"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党建"的"双一流建设"理念在全院铺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了党建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为学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医院,科室支部书记与科室主任享有同等的"政治待遇",从科室重大事项决策到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实行主任、书记双签字制度。与此同时,支部还参与干部考核、业务发展、薪酬分配、评优评先、设备配置、药品耗材采购计划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最大限度确保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在基层党支部的落地。科室不良事件、质量安全风险涉及党员同志,还上升到对党的卫生事业的态度与责任高度来认识,并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追责。

建章立制才能持久发展。医院党委以支部建设目标管理为抓手,健全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党委-总支-支部三级督导体系,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落

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党建、业务双考核,年度考核党建和学科双优秀才能评定为一等,防止业务党建"两张皮"。

截至目前,医院共有省重点学(专)科18个,绵阳市重点学(专)科34个。落实党员、专家、干部的"三向"培养目标一直以来,医院党委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原则。医院党委提出了"把党员培养成专家,把专家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专家培养成干部"的"三向培养"模式,在为广大员工提供宽广事业舞台的同时,锻造了一支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为医院改革发展、事业薪火相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工作说到底就是要践行"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作为具有党员身份的医务工作者,必须要精于业务,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才可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专家培养成党员,才能够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据统计,目前医院专家党员占比48.48%(把专家培养成党员),党员专家占比30.06%(把党员培养成专家),干部中专家党员占比46.33%(把党员专家培养干部)。

如今,医院共聘任217名干部(科主任141名、护士长76名),中共党员167人,占比高达77%。事以才立,业以才兴,通过"三向培养",这支又红又专的队伍成了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院党委还将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齐抓共管。以树立先进模范的鲜明导向,鼓舞人心,创新性进行年度"医院十大感动故事""十大风云榜"及"十大价值案例"的评选活动,挖掘出一年来发生在身边感动故事、风云人物身上医者的善良和崇高;多形式举办志愿活动、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党员形象展示、表扬大会等主题党日活动;2018年底,还通过"校地联合"的形式,依托市委党校,把全体支委、优秀共产党员代表172人分4批,参加"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暨党支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通过对党建活动措施和形式的创新,激励着每一位职工的职业追求,彰显党委旗帜鲜明的主导方向。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医院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民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而不懈奋斗。

下转病人 更要下转技术

江西省萍矿总医院院长 龙绍华

(2019年9月16日)

不久前,一位患者从我院下转到基层医院康复治疗。但下转的第二天,患者就在接受手法松解时发生了髌骨骨折。基层医院康复医师把患者送回我院手术时大为不解:"同一名患者,你们做康复训练时,患者屈膝近百度都没事,怎么我们训练时,才40度就骨折了?"我告诉他,康复治疗要顺势而为,这需要手感。经过一番手把手培训,基层康复医师终于体会到了其中奥妙。

这件事令我感慨:学技术不能只学样子,破解"下转难",要把医疗技术一起转下去才行。但是,当前医疗技术下转受到一些现实因素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

从大医院来看,当前医院收入主要来源是财政补助和医疗收费,其中医疗收费又占了"大头"。由于医疗服务价格基本由国家管控,医院只能依靠增加业务量提高收入。病人下转时,大医院可能不愿将核心技术下转,留一手"独门绝技"维持竞争力。

从基层卫生机构来看,环境较差、人员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是普遍情况。尽管近年来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但很多培训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从患者角度来看,他们对基层机构缺乏信任,也影响医疗技术的下转。患者在基层康复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信任医生,往往表现出治疗配合不到位、依从性差,导致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提升。

那么,如何将技术下转?

首先要解决技术下转的动力问题。对大医院,既要建立激励机制,也要有约束制度,要规避上下转诊时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冲突。

有了内在动力,还要讲究技术下转的方法。技术下转最终还得靠培训,而培训要"接地气"。培训内容在精不在多,要"缺什么补什么"。从我们的经验来看,适宜技术应用和同质化管理在基层见效快、学习动力足,双向转诊用得上。

要把现场实地带教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实践技能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让基层医务人员真正掌握技术操作要点。我院为了将血透技术传授给一个基层卫生院,历经两年时间的实地指导、建设规划,以及手把手地现场教

学、答疑解惑,该卫生院才建立血透专科,让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进行血透。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场培训能完成的。

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不配合治疗怎么办?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是,提高上下级医疗机构治疗的连续性,让转诊前后的治疗"无缝衔接"。这就需要建立转诊前后医务人员的沟通机制,让上级医院医生能实时掌握转诊患者的

患者安全目标八步命中标靶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院长 彭义香

(2019年9月23日)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切实保障患者安全,特别要做好重点环节的患者安全管理。作为患者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直是医院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武汉市中心医院从人员资质、安全核对、诊断质量、用药安全、输血安全、静脉血栓栓塞及危急值管理、医源性感控等方面进行围手术期重点管控,同时对手术安全事件进行质控,医疗质量和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严格做好手术资质管理医院建立了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了手术分级目录,通过HIS系统对全院手术医师的资质和手术权限进行动态管理,依托信息系统拦截越级手术申请,从源头树立手术医师安全意识。

加强手术安全核查管控严格落实《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用信息化手段管控手术病人交接,保护患者身份安全。对就诊患者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信息来核对患者身份,使用PDA扫描"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制订了急诊、病房、手术室等关键环节的患者识别措施,形成手术患者闭环安全管理模式。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每台手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相关内容进行核查。

避免术中诊断错误着力于管控术中病理诊断质量。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是决定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医院规范及优化术中快检报告流程,术中快切标本送至病理科后,由病理医生录入诊断报告,报告实时传输到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手术医生在电脑弹窗查看报告,并可打印存档,为后续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