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县第X初级中学校长在新学期开学大会上的讲话(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8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分钟

第二,对"教"的定位。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仍习惯于灌输式的一言堂,原因是认识论的落伍,仍下意识地认为教了就是学了。教和学如卖和买的关系,以为教了就是卖了,这是错误的。卖是建立在买的基础上发生的,只有有人买了才能说卖了,否则卖不能发生。同样的道理,教了不等于学了,只有学生"学"了,才能说教师"教"了。学生的"学"还有个效果的问题,那就是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这里有一个底线: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会了,才能说老师的教合格了,这是最低的标准。如果按这个标准去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绩效的话,有的老师可能无饭可吃。什么叫"学会"?学会不仅是知道了,理解了,而是会用,学以致用。不能用不叫"学会",因为学生没有形成学科素养。我举个例子:自我介绍是不同场合经常遇到的情景,尤其是求职面试的场合(真实的情景)。很多求职的人自我介绍时,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博取评委的眼球,如何说到评委的心里去,急功近利的把心思花在评委身上。其实,自我介绍是一段说明性质的陈述。要想介绍的科学、准确,就要列数字;如果想让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就要打比方;想让人感到有理性,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要下定义。老师们,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这些说明方法,学生都知道,都懂,考试都能得100分,但是会用了吗?有几人会想到"自我介绍"其实是考察真实情景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从这个角度讲,语文老师你教会学生说明方法了吗?所以说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基于知识点的教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在教学境界上的高低立判。

突破之三:内容结构化

对课程内容的传统理解两种:学科知识和活动经验,都在倡导结构化,结果都不理想。现在需要寻找第三条路--作为课程内容的学习经验及其结构化。泰勒说,学习经验既不是一门课程所要传授的内容,也不是教师展开的活动,而是"学习者与使他起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拿初中地理来说,2011年版的地理课程结构,将地球与地图部分分为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下面再细分,基本上属于学科知识的结构;2022年新的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不仅涉及学什么内容,还涉及怎样学、为什么学,这就是学习经验结构化的范例。

突破之四:学科实践

2001年版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攻破了"一言堂",但暴露出两大问题:虚探究(快闪探究)与假探究(程式探究)。此次提出的学科实践,就是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即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某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如语文实践、数学实践、创意实践等。

从育人的高度看,学科的知识需要用学科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发现学科的观念、思维与价值。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比如地理强调地理实践,反对以前"不着地"的地理学习方式,就是人跟地不接触、整天在地图上画来画去的方式。再比如科学,我们要反对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什么叫不科学的方法?不科学的方法,就是不做实验,物理不碰物,如何能知道物之理;化学不见化,不做实验,看不见变化,这还叫化之学吗?生物不懂生,教了学生什么是细胞、什么是遗传、什么是ATP,但考了100分都不知道什么叫生命观念。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强化学科实践。

现在的素养目标包括创意实现、形成美感、确立观念、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制作产品、形成作品、编制方案,不是了解什么、理解什么、记住什么,这些都是阶段性目标、过程目标,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素养目标。因此,老师的教学必须要改,不改达不到这个目标。素养导向下,必然将开展大单元教学,通过大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把单元结构化。

如何达成核心素养为纲?"三有"是目标,课程标准是蓝图,然后是实施,谁来实施?当然是老师。

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究竟"深"在哪里?我认为,当下教学改革的注意力要从"教学方法"转移到"教学目标"上来。如果目标都是模糊的或者是偏离的,后面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方式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而大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校准素养目标。什么叫大概念?如果打个比喻,大概念就是构造出的大脑内合宜的"主干道",引导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大概念与素养是密切相关的,大家都知道素养包括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素养的构成维度。但要准确把握素养,很重要的是理解它的内核,素养的内核是"真实性",即指向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大概念与素养是什么关系?如果说素养体现为"做"的话,那么大概念就是大脑的"思"。只有想对了,才能做对。大单元和大概念是紧密关联的,大概念必然要到单元教学中去落实,大单元则是以素养为目标的单元,围绕大概念来组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概念教学和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是相通的,只不过大概念教学是从目标的角度来强调,而大单元则是从教学组织形态的角度来强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知识结构化,但如何理解"结构化"?大单元教学不是"大容量",即把教材中更多的内容放在一起就可以了,而是指"大视野",即站在素养的视角来进行教学。

这就像我们盖楼房,"大容量"就像拿着别人给的图纸一块块往上垒砖,随着砖越垒越高,我们也会时不时地检查这一大块够不够牢固,却始终不太清楚最终要盖成什么样。以"测量"的教学内容为例,"大容量"体现在教学上是先教长度测量,再教面积测量、体积测量,最后将这些知识点都归纳在一起,形成测量的知识体系。而"大视野"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将蓝图了然于胸,带着整体愿景扎实做好每一步。体现在测量教学上,"大视野"看到的是测量的大概念,即"测量的关键是确定度量单位,因为单位是将整体转化为部分,使之成为可测量和可比较的统一工具",长度测量、面积测量、体积测量都是帮助我们理解大概念的。这一大概念不仅可以联结长度测量、面积测量和体积测量相关内容,也与统计图、比例尺、估算等相关内容有关。大概念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真实生活。当我们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案例理解了大概念后,未来就可以将大概念迁移到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去。大单元教学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内容理解大概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