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1、2月份调研报告合集37篇(第5/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913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5分钟

而今,毛乌素沙地得到全面治理,植被覆盖率超过70%;库布其沙漠治理超过30%。减少入黄泥沙量,成为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最大任务。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站在西柳沟前,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张云飞摊开了《黄河达拉特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治理规划》图纸。

在达拉特旗境内,东西排列的10条黄河一级支流直通黄河,由南往北依次穿过上游丘陵沟壑地区、中游库布其沙漠风沙区和下游黄河冲积平原,每年向黄河输送两三千万吨泥沙,俗称10大孔兑(季节性河流),西柳沟便是其中之一。

"问题表现在黄河,根子却在流域。"张云飞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后,鄂尔多斯迅速出台10大孔兑治理线路图,市、旗县、乡镇各级党政领导挂帅孔兑长。

"一开始是农牧民为了生存被动治理水土流失,现在我们有了一整套系统工程。"张云飞说,上游实施丘陵沟壑地区沟道拦截工程,让低含沙的水流入母亲河;中游固定流动和半流动沙丘、营造防风固沙林带,防止沉积沙进入黄河;下游提高堤防标准、减少面源污染。达拉特旗初步形成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每年减少入黄泥沙量约990万吨。

眼下,在10大孔兑治理行动中,鄂尔多斯希望把生态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水清、河畅、景美、岸绿和民富。达拉特旗全域实施禁牧,通过建设草场和饲草料基地为集中圈养打下基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标准,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城。

四、整合,汇聚乡村强大内生动力

曾几何时,"靠天吃饭"是鄂尔多斯农牧民的生活常态。

"路、电、信息,是我们发展的三大阻碍。"鄂尔多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孟克达来回忆:买盒火柴要在沙里走十几公里;当地政府配给嘎查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牧民们看连续剧《霍元甲》正起劲,突然停电了,因为风力发电机不给力。

第一条穿沙公路修通后,孟克达来将媳妇娶进门。2006年,他从沙漠散居搬到当地政府建设的牧民新村,开饭店售卖自家牛羊肉。2012年,孟克达来和几户牧民一起搞起了牧家乐,经营沙漠徒步、滑沙越野、水上摩托艇等旅游项目,一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他的母亲加入了"古如歌"团队,这种蒙古长调引来了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和游乐项目。

"完成脱贫攻坚仅仅是个开头。"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海军说,鄂尔多斯的乡村,需要精益求精,需要精雕细刻,需要文火慢炖。

这,无疑又是一次深度"重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

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高标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鄂尔多斯紧跟市场需求、立足资源禀赋、抓好产业兴旺。

"日照足、空气洁净、水质优良,还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天然碱湖,鄂托克旗特别适合螺旋藻生长。"内蒙古再回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苏勇宁说。早在2003年就涉足螺旋藻养殖的他,如今为当地合作社和农牧民提供藻种、养殖技术及加工工艺等。鄂托克旗有30多个养殖螺旋藻的市场主体,光苏勇宁就聘用了50多名农牧民。2020年,鄂托克旗螺旋藻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利用独特的区域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民实现增收致富。"苏勇宁说,所谓乡村振兴,就是一起发力、共同成长。

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牧民呼毕斯哈拉图是阿尔巴斯绒山羊的养殖大户。

这种山羊属肉绒兼优型珍稀品种,其羊绒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多次获意大利"柴格纳"奖。

"过去养羊粗放,为追求产量无序杂交,羊绒细度逐年变粗,卖不出好价钱,羊肉品质也不高。羊的数量多了,草牧场也不堪重负。这样算下来,其实得不偿失。"呼毕斯哈拉图说。

呼毕斯哈拉图是鄂尔多斯集团超细绒山羊推广牧户,更是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致富带头人,还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安装了羊棚自动饲喂机、自动饮水机、智慧视频系统等多种现代牧场设备。他希望在养好阿尔巴斯绒山羊的同时,把草原保护得更好。

作为呼毕斯哈拉图的合作伙伴,鄂尔多斯集团绒纺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友说:"牧场活动及绒山羊养殖是羊绒产业链最前端,只有绿色生态的草原才能养育出优良的绒山羊。"鄂尔多斯集团推行优质优价补贴政策,根据羊绒不同细度给予牧民补贴,引导牧民走绒山羊养殖高品质发展道路。

当生态建设与产业构建相得益彰,乡村振兴的前行步伐迈得更为坚实。把乡村振兴作为解决新时代"三农三牧"问题的总抓手,鄂尔多斯在发展

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的同时,创新治理手段、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此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

"没人、没地、没钱是不少农村牧区发展的瓶颈。手中没把米,连鸡都不来,乡村如何振兴?"达拉特旗树林召镇镇长乔有世对此深有感触。

为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树林召镇从2017年开始以村民入股为资金主要来源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村里自此有了简单金融工具。村民可根据生产生活需要有偿借款,利息低,手续简便。"我们村的养鸡户倪有福,就是靠信用合作部的借款渡过难关、成了村里的养鸡大户。购买本村房屋也只需付首付,凭借合同从资金互助合作社抵押贷款。"树林召镇林原村党委书记麻三占说。

目前,树林召镇已有9个行政村成立了信用合作部,资金达到1688万元,累计贷款2721万元,利息收益125万元,惠及农户823户,无一笔不良借款。

2020年,树林召镇成立农村产权服务中心,这是内蒙古唯一的镇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发展出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和宅基地使用权等4个产品。"表面看整合的是土地,其实是为了农牧民的长远利益。"树林召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刘博男说。

光靠种地难以突破收入瓶颈;作为农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不整合、产业难发展;但企业总希望以最便宜的价格最久地持有土地,怎么办?

第一步,梳理村集体资产。村里将零散地块集中,由合作社将几百亩甚至上千亩完整地块挂到交易平台,后者因而有了和企业谈判的话语权。

第二步,转变企业观念。"之所以给你一大片完整土地,是希望村集体和农户能共享成果。"刘博男说,企业需要理性看待农村的资源市场,从赚生产端的钱转为挣流通端的钱。

第三步,倡导企业与农户合作经营。通过保底加分红模式,由企业承担大部分风险。2021年,树林召镇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引进大豆育种企业,在650亩土地上开始了大豆新品种育种试验。

"如果歉收,按同等地力种植玉米的平均收入给老百姓保底,吃颗定心丸;假如盈利,则通过合作社分红。"刘博男说,2022年将是平台交易爆发式增长的一年。

资源整合、高效利用、价值放大、观念转变,一步一步,蹚出一条共同富裕的路子。

从"苦沙久矣"到借沙生财,从"无中生有"到优中选精,从缺少财产性收入到盘活沉睡资源,是鄂尔多斯乡村振兴提升生产力、再造竞争力的生动写照。

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鄂尔多斯正以时不我待的干劲浓墨重彩地描绘乡村振兴这幅时代画卷。

笃行,增强发展整体性与协调性鄂尔多斯重塑之难自不待言。

这场深化改革动能转换、从数量型变为质量型的重塑,对于鄂尔多斯来说,痛点、堵点、难点都不少。

痛在创新能力支撑不足。创新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变量。即便在周边核心城市群中,鄂尔多斯基础研发投入强度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都偏低,关键技术和关键领域的创新实力有待提升。

堵在要素制约趋紧。因为地广人稀,生产力布局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低,亩均GDP和税收贡献率小;水、土地、环境总量等指标捉襟见肘;劳动力人口供给不足、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难在找寻差异化竞争优势。鄂尔多斯与周边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工业基础都比较接近,产品同质化与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在产业、科技等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鄂尔多斯重塑之所以在难中求进、难中出彩,得益于在漫漫路途中找到了科学的方法论,得益于把新发展理念这一"指挥棒"切实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明确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痛点即是攻坚突破点,堵点也是破难切入点,难点便是发力着眼点。

这是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的"重塑"。鄂尔多斯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以各领域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全面加强理念、科技、产业、制度、模式创新,充分激发活力。

这是增强发展整体性与协调性的"重塑"。鄂尔多斯将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关中城市群等地区的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呼包鄂榆城市群,形成一体化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产业体系协同创新、公共服务便捷共享。

这是精准发力的"重塑"。补足发展生产型生活型服务业短板,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结构错配、质量不优等问题;结合本地优势确立发展战略、找准真正适合的产业赛道;以硬实力和软环境吸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

和人口。

这是久久为功的"重塑"。让新能源全产业链在鄂尔多斯扎根坐实、形成产业聚集效应,给黄河"几"字弯区域带来一场发展理念的革新升级与示范;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促进人、自然、区域和谐共生,获得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平衡协调充分的发展。

通过开展二次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2年位居内蒙古自治区所有盟市首位。

"虽然初步取得了一点成绩,但鄂尔多斯的重塑才刚开始,远未到能松劲歇脚的时候。"李理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基本市情,瓶颈短板还有很多,营商环境、城乡发展协调性等要素与东部发达地区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环境领域仍有不少弱项,只有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往前赶路,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新征程上,鄂尔多斯如一匹黑骏马,咬定目标,锚定方向,满载着豪情壮志,奔驰在草原大漠。

赴江浙地区考察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调研报告

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农村局 李田田、张小伟

(2022年)

摘要: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和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精诚团结,取得了"战疫"、"战贫"、"战汛"三大战役的全面胜利,并加快进入了疫后灾后重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为加速推进武汉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深入学习借鉴江浙地区先进经验做法,探索适宜武汉发展的衔接模式,市级扶贫、乡村振兴、财政等部门联合于2021年3月28日-4月1日,赴浙江省湖州市、杭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常州市、南京市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行11人,通过在江浙地区5个城市,6个区县,12个村组开展现场观摩、实地走访及专题座谈,深入了解考察地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推进落实方式及招商营运形式等,为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推进武汉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全面经验借鉴契机。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成果;调研报告

1.基本情况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行政区域面积10.55万km2,下辖11个地级行政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613亿元(湖州市3201.4亿元,杭州市16106亿元),耕地面积198.67万hm2,常住人口5850万人(湖州市267.57万人,杭州市960.8万人),平均城镇化率70%。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行政区域面积10.72万km2,下辖13个地级行政区,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7万亿(苏州市20170.5万亿,常州市7805.3亿元,南京市14818亿元),耕地面积458万hm2,常住人口8070万人(苏州市1074.99万人,常州市472.9万人,南京市850万人),平均城镇化率70.6%。江浙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总体发展水平排在全国前列,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水平均在全国领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力支撑并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主要经验做法

创新思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通过深入考察,江浙地区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

进程中,下辖24个地级行政区均提前布局走在全国前列,构建了卓有成效的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体系,涵盖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实施、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乡村产业振兴高质量推进、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整乡镇推进、高水平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结对帮扶、老区帮扶等多个方面,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拟定出台政策文件,如:杭州市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杭乡振组〔2021〕1号),常州市为推进茅山老区帮扶出台了《关于在茅山老区组织实施新一轮"百千万"帮扶工程的意见》(常办发〔2018〕49号)。在构建政策引导体系的同时,江浙地区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调研指示精神,接续做好"八八战略"实施,创新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内涵,率先开展"千百万工程"示范,在确保总体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思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打造了安吉余村生态振兴和鲁家村产业振兴样板。形成了全省一盘棋、各市一规划、各地区相协同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总方针。通过政策引导探索解决农业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难题,浙江省出台了《关于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0〕10号),杭州市出台了《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年)》(杭乡振组〔2019〕1号),全面推进土地全域整治和生态修复,明确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取得各类指标明优先满足乡村产业发展,2019-2020年累计落实农业产业用地11.02hm2,其中桐庐县落实农业产业用地6.06hm2。南京市拿出41.13hm2用地指标,统筹用于各区农业产业发展,为农业产业点状供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进行了有效探索。产业发展、资金支持、配套服务等各类政策的融合,逐步完善了江浙地区的政策引导体系建设,发挥着稳定、长期、有效的政策引领作用。

聚力留智,做好人才引领文章

近年来江浙地区始终将人才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有效的推进了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激励政策,推进了农民整体素质提升,为加大农村高端人才引进和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各级组织、统战、财政、农业农村、人力社保等部门协同发力,为乡村振兴队伍引进、培育、创业等提供了充分保障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如杭州市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市委〔2018〕8号)和《关于服务"六大行动"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的意见》(市委办发〔2019〕41号)。在完善乡村

振兴人才体系建设的同时,江浙地区针对区、街、村三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了进一步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分类认定标准。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培育和开发,以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社会化服务能手等为重点,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队伍。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和创业创新支持,突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实施"乡贤回归"工程。进一步强化乡村人才扶持激励,保障乡村人才合理用地需求,落实乡村人才激励。形成了安吉鲁家村,吴中柳舍村、黄墅村等一批乡村人才振兴样板。鲁家村村级两委平均年龄3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50%以上。黄墅村、柳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足40岁,年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为基层乡村振兴青年干部"引得进、培养好、留得住"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基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经验化、集聚化"做出了典型垂范。

传承弘扬,彰显乡村文化底蕴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在深入考察和座谈交流中,江浙地区始终秉承做好"弘扬传统农耕文化,讲好乡村故事,彰显乡村文化底蕴"的原则,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进程中,不大拆大建,不重大求洋,重注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改造,力争做到"一村一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设美丽花园示范、美丽经济转化、美好生活共享、乡村善治文明、数字赋能引领五大窗口。以高水平提升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风景带、美丽乡村特色村、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为重点,以高标准培育文明乡风,提高乡村文明度,保护乡村记忆,推进基层党建、现代治理数字乡村建设、未来乡村试点的"四治融合"为路径,传承好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村落文化,讲述好乡村故事、民俗故事、乡风故事。如:杭州桐庐县环溪村以周敦颐族居地为依托,发展莲产业、传承莲文化,拓展廉政教育内涵。狄铺村以千年孝义第一村为依托,深度挖掘孝义文化,传承孝义美德。在传承弘扬乡村文化,讲好乡村故事的同时,江浙地区依托千年文化积淀和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历史文化名村打造、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实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有机统一。全方位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垃圾分类,生活宜居和乡风文明新气象打造,充分彰显了江南水乡文化底蕴。

统筹兼顾,推进城乡产业融合

近年来,江浙地区依托区域交通和资源优势,推进全域经济高速发展,加速了各市、区工业、服务业发展进程,工业反哺农业、城乡互动发展进入了新

阶段。为更好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江浙两地一方面依托民营企业经济基础,通过"乡贤回归"工程,招商引资一批优秀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一方面统筹各方资源力量,通过财政、金融等政策激励盘活乡村资源,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为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新提出"三化三转变",即发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经营方式向市场化转变,管理方式向数字化转变。进一步整合乡村资源,培育一批乡村经营主体和股份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村集体自主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多种模式,实现三产项目开发,承接物业管理与农村小微工程,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经理人运作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发展跨村、县、乡"飞地"抱团项目,实施乡村产业"1666"工程,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申报优质产业项目,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乡村夜间经济和山谷经济,培育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和三产融合产业集群,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形成了一批带动效应明显的示范样板,如安吉县高标准建设1.13万hm2白茶产业基地,金坛区依托雀舌茶品牌优势,打造万亩集茶苗繁育、种植、生产、加工于一体的融合园区,形成一县一业示范和全国地理标志标杆产品。吴中区柳舍村引进专业团队,打造民宿产业集群,旺山村通过建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工商资本,打造集休闲、度假、科普、体验于一体的创业农文旅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村一产的产业振兴样板。

3.发展建议

结合江浙地区学习考察情况,结合武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需求,我们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经验借鉴。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当前武汉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较江浙地区基础薄、进程慢、经验少,政策体系不完善。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建议一是发挥各级乡村振兴党政领导作用,统筹相关部门收集梳理当前已有政策,参照江浙模式按产业发展、人才支持、资金支持、配套服务四个方面分类梳理政策,分步整合、查漏补缺、全面补齐五大振兴重点领域类短板政策。同时整合组织、财政、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研究拟定促进集体经济巩固提升、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实施意见等专项支持政策。二是借鉴八八战略和千百万工程政策实施经验,探索建立汉版长期稳定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总方针,做好"两山"理论延伸拓展,共享乡村生态振兴政策红利。

突出人才引领作用

当前武汉市、区街三级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建设滞后,参与乡村振兴基层人才不够,年龄结构不优,知识化程度较低,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创新缺乏。建议一是加快完善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建设,市、区、街在原有机构配备及编制职数的基础上,研究成立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产业中心等事业单位,补充人才数量短板。二是加强基层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将农村基层组织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锻炼的第一平台,选派年轻化、知识化干部深入基层组织历练,磨炼本领,利用村集体换届契机,选拔任用一批年纪轻、有想法、敢创新的干部补充至村两委,优化村级两委年龄结构和提升乡村振兴基层人才队伍知识化程度。三是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职业经理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新型经营主体领军人等,鼓励支持其参与乡村振兴和创新创业。

提升文化振兴水平

当前武汉市乡村文化振兴总体策划滞后,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力度小,乡村文化及农耕文化挖掘不够,乡风文明程度不足。建议一是市、区两级文化部门要统筹做好乡土、农耕、村落、民俗、民居等文化挖掘,指导各街、村在做好村级文化挖掘基础上,打造乡村文化传承典型,讲好乡村文化故事,彰显乡村文化底蕴。二是市、区、街组织、文化、党建等部门要探索开展村史馆、文化馆等建设及指导,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用,传承弘扬乡村文化,塑造淳朴民风民俗,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深化城乡统筹发展

当前武汉市农业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多元化、差异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乡村夜间经济匮乏,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建议一是接续做好结对帮扶,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力度,形成城乡互助发展大格局。二是探索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用地瓶颈,市级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利用村庄规划编制契机,分布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并明确土地整治取得各类土地指标优先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明确和预留指标空间。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调配部分指标,开展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试点指标以项目化形式统筹用于各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三是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等,依托各区区位、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以"一区(乡)一业"、"一村一产"为指导,大力推进科技农业、特色种养殖、乡村旅游、文化体验、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创意农耕、民宿体验等特色

产业基地,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商销售、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重点打造木兰文化、问津文化、知音文化、君子文化、农场文化和黄鹤楼、梁子湖、木兰山、知音湖等区域公共品牌,强化文化输出,提升品牌形象。四是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全域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运营,职业经理人运作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支持村集体通过自主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方式,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整合盘活村集体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高校督办工作机制调研与思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文永红、孙超、于东海

摘要:做好新时期高校督办工作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本文详细调研了50所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国内高校督查督办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督办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督查督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抓好工作落实发表重要讲话,也为做好新时期督办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对加强督促检查、抓好落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督查督办工作的认识,完善督办工作机制,提升督办效果,不仅有助于推动决策部署和制度执行,对于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不同于地方党委政府,其督办工作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国内对于高校督查督办理论研究较多,但是系统性调研较少。本文选取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50所国内高校,包括综合性大学、行业特色型高校以及其他类型学校,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3所,其他"行业特色类"或地方高校12所,调研以问卷形式了解了相关高校督办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典型做法,并根据调研情况和学校在督办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完善和提升督办工作实效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各高校督查督办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践参考。

一、高校督办工作开展现状

(一)从工作机构看。大部分高校均设有督查办公室,由于学校办公室掌握总体情况,有利于发挥其综合协调优势,56.6%的高校督查办挂靠学校党办/校办。为加强督办工作,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高校将督查办公室设为处级单位,与校办合署办公。26.42%的高校没有单独设置督查机构。约一半高校设置专职督办人员,30.19%的高校督办工作与信息工作相统筹,设置兼职人员负责督办工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