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各类调研报告-45篇(第82/90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二)消费:全国疫情散发,短期内消费明显收缩

受全国疫情散发的不利冲击,居民外出购物、就餐等消费活动受到较大的影响,2022年3月以来居民消费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2022年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正转负(-3.53%),4月降幅更是达到11.1%。其中,4月的商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7%,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2.7%。

从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情况来看,4月份同比下降14%(见图3,下页)。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4%;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3.3%。其中,占比较大的大额消费品以及非必需消费品的下降幅度较大,部分类别的零售额下降超过2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31.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下降2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下降22.8%;化妆品类零售额下降22.3%;通信器材类零售额下降21.8%。

居民收入增速明显下滑是消费疲软的重要原因。2022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下降至5.43%,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同比增速下降至5.72%。居民对未来经济和就业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强,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当期消费减少,消费动力不足。2022年下半年,居民消费的恢复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与未来疫情散发封控情况以及经济刺激政策效果密切相关。

(三)就业:失业率走高,年轻群体就业形势严峻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城镇失业率高企,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走高,收入增速下滑,影响了居民消费支出。2022年4月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达到2019年12月疫情暴发以来的次高水平(仅低于2020年2月的6.2%)(见图4,下页)。2022年4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6.7%,创有统计以来新高,明显高于2020年第一轮疫情期间的最高值(2020年5月达到5.9%)。16-24岁人口的就业人员失业率更是达到了18.2%,成为该数据自公布以来(2018年1月)的最高值。据教育部统计,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破千万大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四)价格:CPI同比涨幅超2%,PPI同比增速仍维持高位受到全国疫情散发以及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2022年5月CPI同比增长2.1%,与4月持平,5月CPI环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相比4月回落0.6个百分点(见图5,下页)。

2022年5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长0.9%,与4月同比增速持平。可见,食品和能源类价格的上涨是造成5月CPI超过2%的主要原因。其中,5月的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上涨高达27.1%,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27.6%、30.1%和26.9%。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核心CPI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2022年5月的食品类CPI同比增长2.3%,比4月增加0.4个百分点,是造成5月CPI涨幅上升的重要原因。2022年5月鲜果(19%)、鲜菜(11.6%)、蛋类(10.6%)等日常食品上涨幅度较高,对CPI的上涨形成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22年5月的非食品类CPI同比增长2.1%,而2022年1-4月的非食品CPI上涨幅度分别为2.1%、2.2%、2.2%和2.2%,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

2022年5月,PPI同比增速为6.4%,相较于2022年1-4月增速(9.1%、8.8%和8%)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位(见图6,下页)。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相比4月的涨幅回落了2.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2%,相比4月的涨幅扩大了0.2个百分点。而5月份PPI生产资料中的采掘业价格同比增长29.7%,原材料价格同比增长15.1%,仍处于较大幅度的上涨过程。俄乌冲突下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采掘业等原材料价格的传递效应较为明显,是PPI生产资料以及PPI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国内保供稳价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对PPI的涨幅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得5月的PPI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都有所回落。

从需求端来看,当前消费需求依然偏弱,消费复苏情况有待进一步确认,需求端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较小;从供给端来看,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和猪肉价格反弹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成本传导带来能源和食品CPI的上涨压力。预计2022年下半年CPI同比增长2.5%左右,全年CPI同比增速2%左右,消费领域没有过大的价格压力。俄乌冲突下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保持高位震荡,但考虑到2021年高基数的影响,2022年下半年PPI同比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下半年的CPI同比增速在3.5%左右,全年PPI增长5%左右。

(五)外贸和外汇:贸易波动增大,稳外贸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增强

在2021年进出口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受俄乌冲突、外需疲弱、疫情干扰等因素影响,2022年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进口,以美元计价的3月份进口同比增速已经降至0.1%。2022年4月贸易增速因新一波疫情冲击而进一步放缓,以美元计价4月单月出口同比仅增3.9%,进口同比齐平。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生效,5月贸易呈现复苏迹象,以美元计价的单月出口同比增长16.9%,进口增长4.1%。贸易顺差保持扩张态势,2022年1-5月顺差总额达到1.85万亿元(约2900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扩大5266亿元,增幅近40%。从贸易伙伴来看,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月度波动性明显增大。第一季度中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贸易分别增长8.4%、10.2%、9.9%,而2021年度增速分别为19.7%、19.1%、20.2%,2022年1-4月则分别放缓至7.2%、6.8%、8.7%,1-5月又分别回升至10.2%、8.8%、12.2%。月度波动增强既有外需不确定增强的因素,又有国内供给能力和物流堵点的影响。从贸易商品来看,一方面,部分中国优势出口商品出口数量和金额都明显收缩,如2022年1-5月中国出口家用电器数量同比下降6.9%、金额同比下降5.9%。尤其是4月份,多种商品面临"量价齐跌"(即出口数量下跌、出口金额下跌,且出口金额跌幅大于数量跌幅)挑战,包括医药材及药品、存储部件、家用电器、游戏机及零部件、分析仪器、数字照相机、手机、电动载人汽车、船舶等。另一方面,部分商品出口金额维持增长,但主要是价格驱动,出口数量明显下降。例如,2022年1-5月虽然手机和集成电路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4.3%、17.5%,但出口数量分别收缩11.0%、7.8%。从跨境物流来看,进出口货运量和运输工具通关量仍处于收缩区间。进出口货运量2022年5月同比下降0.4%,1-5月累计下降6.3%,监管运输工具进出境总数5月同比收缩34.5%,1-5月同比收缩47.9%。

展望未来,随着疫情好转以及稳外资相关政策落地,外贸堵点有望逐渐清除。新出口订单指数2022年5月已经从4月的41.6恢复至46.2,但仍明显低于2022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水平。考虑到俄乌冲突短期内难以化解,美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转向"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缩乃至部分地区经济衰退,加之美国拉拢相关盟友谋求降低产业链对中国依赖甚至借助"印太经济框架"等加大对中国的围堵,中国的外需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稳外贸压力仍然较大。

虽然外贸压力暂时未体现在经常账户上,货物贸易顺差仍保持较大幅度扩张,但市场预期走弱导致资本账户资金流出增加,加之未来贸易形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际收支承受较大压力。从银行结售汇数据来看,2022年1-4月,银行累计结售汇顺差4955亿元人民币,而2021年同期为5879亿元人民币,下降幅度达15.7%。从外资证券投资数据来看,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数据,2022年4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托管的债券额为34803.83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