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范文-34篇(第73/81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14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39分钟

总体看,湖北省健康扶贫"四位一体"保障机制和"985"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减轻了贫困人口负担,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由2015年的55%左右提高到2018年的90%以上。二是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方便了贫困人口就医。三是解放了贫困家庭

劳动力。患病群众得到及时治疗,不仅能尽快恢复劳动力,而且减轻了家庭负担,减少家人照料的时间,节约了劳动力。四是保障了真脱贫、稳脱贫。通过实施健康扶贫政策,做到了因病致贫人口能够脱贫、脱贫人口不因病返贫。五是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访座谈中,贫困群众无不夸赞党的健康扶贫政策好,让他们敢看病、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二、健康扶贫"985"政策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调查发现,基层在落实"985"政策过程中确实存在"县级财政担不起、医保基金撑不起、医疗机构亏不起"等困难,贫困边缘人群与建档立卡贫困人群报销政策存在"悬崖效应",中央第二巡视组反馈的问题客观存在,提出的意见实事求是,给出的结论中肯严肃。

一是县级财政存在不可持续的压力。贫困县的财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 靠转移支付保运转。实施"985"政策,需要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给贫困县财政造成了压力。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省37个 贫困县投入本级财政资金12.58亿元,用于补贴贫困人口参保个人缴费和补充医疗保险(或兜底保障资金)赔付,县均支出3400万元,占当年地方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的3.72%。

二是医保基金运行风险加大。实施健康扶贫政策极大减轻了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同时释放了其医疗需求,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给医保基金平稳运行造成较大压力。由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运行实行总额控制制度,湖北省医保基金账户理论上不会"穿底",但医疗机构背负了较大包袱。

三是造成一定程度政策"悬崖效应"。调研发现,非贫困人口特别是贫困边缘人口也希望享受健康扶贫"985"政策,存在攀比心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外的低保、孤儿等参保人群,没有完全享受倾斜性医疗保障政策,由此带来心理上的落差。

健康扶贫"985"政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上述问题,既有政策设计不完善的地方,也有政策执行拔高标准的倾向,更有配套改革不到位、"绣花"功夫下得不够的因素。

一是对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内涵理解不够精准,拔高保障标准。健康扶贫"985"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中合规部分报销比例,是为了减轻贫困人口住院治疗等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医疗负担,增加贫困人口获得感。但在设计和实施政策时存在理想化倾向。在设计政策时将部分政策范围外医疗费用纳入保障

范围,超出了基本医疗的范畴,保障水平超出财政负担能力,超越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一些地方在执行政策时还存在"加码加价"的问题,过多占用了医疗资源,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二是现行医保基金的筹资水平满足不了医疗消费增长。一方面,按国家要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范围、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三个目录"范围扩大,贫困人口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但没有增加相应的医保基金筹资;另一方面,医保基金人均筹资水平增幅跟不上市场药品、医疗设备价格和就医需求的增长,医保基金面临多重因素挤压,势必出现资金紧张,甚至面临"穿底"的风险。

三是贫困人口就医需求短期增长。面对各类医疗政策红利叠加,一些患大病、特殊慢性病的贫困人口打消了因自付费用高而不敢看病的顾虑,医疗需求在短期内集中爆发,从长远看,这是一件好事,但在短期内加重了医保基金的运行压力。

四是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医疗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住院标准把控不严。在现有健康扶贫政策的"刺激"下,患者为了提高报销比例,有些医疗机构为 了增加收入,住院率居高不下。过度医疗行为所增加的医疗费用,通过多重保 障转嫁给各级财政,增大财政压力,也一定程度浪费了医疗资源。

五是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基层医疗人才匮乏、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等原因,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 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治疗的,却转到了市级乃至省级医疗机构治疗, 导致人均消耗医疗资源增加。

三、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解决湖北省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有偏差的问题,必须严格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扎实整改。整改既要确保扶贫任务全面完成,又要防范出现不切实际过高承诺、过度保障、不可持续的问题;既要立足当前,对巡视反馈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规范整改,并做好政策衔接和平稳过渡,又要着眼长远,发挥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功能,统筹基本医疗有保障扶贫政策整体设计,避免出现待遇"悬崖效应";既要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防止过度医疗,又要强化贫困人口就医引导,避免"小病大治";既要从需求端用力,完善筹资政策,提高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待遇,使群众看得起病,又要从供给端发力,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

力,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使群众看得好病。通过整改,确保"落实中央政策不 跑偏、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深度贫困地区有倾斜、医疗救助资金有渠道", 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保障。

对标"三保障"目标标准抓整改。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就是所有贫困人口都参加医疗保险制度,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一是对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和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及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将执行"985"报销比例的范围由原来的实际医疗费用限定为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起付标准、政策范围外费用控制标准、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政策,严禁各类"提标加码",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二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贫困人口类别合理确定差异化参保补贴政策,实行全额补贴与定额补贴相结合的资助方式,明确补贴资金从医疗救助渠道解决,让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覆盖到所有农村贫困人口。三是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指导各地整合城乡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资金,与中央要求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相衔接, 进一步完善针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经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给予倾斜救助。

"三医联动"抓改革。针对贫困地区缺少优质的医疗服务、贫困农户看病 难的问题,大力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和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聚焦县域综合 医改,推进医改由打基础转向提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力争县域内 就诊率达到90%以上,群众的大部分健康问题在县域内解决。一是进一步整合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加大乡、村两级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人才培养力度,重点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 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二是严格落实分 级诊疗制度,深化医保基金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等支付方式改革,统筹省、市 两级医疗资源,97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分别明确1-2家省、市两级转诊接收医疗 机构。三是实现基本医保政策"省级统一"、城乡基本医保基金"市县统筹", 建立省级基本医保信息平台,加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规范化管理。四是加强医 疗服务行为监管,推进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 制约束机制,科学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五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 贫困人口准确把握"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具体政策并做到合理就医。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