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汇报合集18篇(第3/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348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5分钟

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督办评估。区级督导镇(街),镇(街)督导所辖村。督导组将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中的难题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为保证改革工作质量,区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每个阶段进行评估验收,村级自评、镇(街)互评、区级统一评估验收的覆盖面均达到100%。上一阶段评估验收不合格的,不允许开展下一阶段工作。

二、敢创新、重实践,改革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一)以"流水作业"模式开展清产核资。印发《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明确宣传启动、清理登记、处置核销、完善规范、核算确认五个步骤。统一设计表格,制定通俗易懂"九步"流程图,达到标准一致、步调一致。通过全面清理核实,明确了集体资产归属,镇(街)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性资产46.5亩,

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1.59亿元、非经营性资产6.17亿元、

资源性资产61.7万亩,由村民小组代管的原生产队集体资产

1244.5万元,建立了"三类"资产台账。清理登记后,区、镇

(街)制定了集体资产登记、保留、使用、处置制度样本,各村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制度。

(二)以"层级民主"模式确认成员身份。印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指导意见》,制作了通俗易懂

的"蜂状导向图",指导镇(街)、村做好婚入、婚出、户籍迁出、村民身份变化等特殊群体人员科学确认工作。操作时,指导各镇(街)、村按照先易后难、不同层次民主决策的方式,授权给工作组采取初步分类等办法科学简便进行。面对村民会议难以召集、村民代表政策水平低、户在人不在等现实困难,采用委托授权的方式和层级民主决策的方法加以解决,防止少数人操纵。全区改革涉及人口数34.9万人,确认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31.4万人。编制了成员花名册,对确认成员身份所依据的材料实行一户一档,永久保存备查。在成员身份确认工作中,对确认结果有争议的,允许当事人申诉,开展必要的司法救济。同时,制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管理办法(示范稿)》,指导各镇(街)、村规范运作。

(三)以"权益平衡"模式进行股权设置。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设置和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各改革村根据实际情况在成员股中设置土地股、福利股等,股权的设置比例在总的建议框架下,依据经营性资产情况再行调整确定,从而平衡不同权益情况设置股权,在一定范围内保障了成员的占有权和分配权。

(四)以"分割蛋糕"模式完成折股量化。在成员股中设置了基本股和劳龄股。利用"切蛋糕"的原理,将集体资产以

份额的形式量化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所有成员对本集体经济组织资产都享有收益分配权。全区量化股权49.9万份,其

中:集体股10.7万股,成员股39.2万股。同时,以户为单位出具股权证书,股权实行相对静态管理,出台了股权登记管理办法,健全了集体收益分配制度,明确了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比例。

(五)以"导向分类"模式组建经济组织。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办法》,对经营性资产较大的村指导成立股份合作社,对经营性资产较小的村指导成立经济合作社。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和《成员(股东)公约》。通过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组织登记证书,确定其特别法人地位。在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时,制定了相关工作职责,明确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各自职能关系。

三、建制度、重管理,改革成果见实效见长效

(一)健全管理制度。改革后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不再执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为弥补管理运行中的盲点,区、镇(街)两级制定了"预决算复核、集体账户资金使用监管、审计监督"等八项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预决算管理、货币资金管理"等十五项制度,确保了村集体(股

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有章可循、有制可守。通过制定公约、制度、办法等,健全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民主决策、内部监督、社务公开和自我追责机制。

(二)壮大集体经济。印发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方案》。鼓励支持各村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全区竞拍未承包到户村集体资源性资产43件、1236亩,竞拍收入467.2万元。对村办学校等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进行竞拍,引进投资商6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利用生态环境和金源历史文化底蕴等资源,发挥"后花园"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三)规范产权交易。建立了区、镇(街)、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形成1中心、15站、108室服务格局。制定了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开展产权交易、权证管理、供求信息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记、农业保险、抵押贷款等业务,指导农户规范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450份,流转土地37

万亩;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1980个;农业保险面积达到33.6万

亩,办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23亿元。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9

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机遇,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理清查,因村制宜确认成员身份,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多措并举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

一、凝聚发展共识,扎实推进改革

把改革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工作开展。

一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所有村居实行了资金、资产、资源、账务、档案、公章管理"六规范",全面开展资产资源清理清查,建立了明白账。按照"全面清理、分类登记、逐项核实、权属确定、审计评估、公示确认、审核上报、数据录入"的程序,再次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重点清核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集体统一经营的经营性资产以及现金、债权、债务等,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确保清产核资量准、核准、评准。

二是成员界定化解矛盾。按照"市级定原则、村级定细则、民主定成员"的总体思路,采取"两下两上"定标准、"两级"评审定成员的方式确认成员身份,切实维护各类群体利益。所谓"两下两上"即为:试点摸底-完善成员确认办法-全面摸底-确定成员确认办法;"两级"评审为:居民组(村民小组)初评、社区(村)二次评审。对有争议的,通过召开成员代表大会表决确定,确保成员身份确认民主、公开、透明。

三是建立组织规范运营。市级层面制定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样本,对股权设置、收益分配等9大类54个事项进行规范,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成员代表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原则提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会主任,监事会主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担任。村级组织架构由村"两委"变成了"两委一社",实现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股份经济合作社"三驾马车"并行。

二、健全长效机制,规范经营管理

一是成员代表议事兼顾民主和效率。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召开全体成员大会不现实的实际,明确成员代表大会是股份经济合作社最高权力机构,表决重大改革事项。为切实把成员的利益诉求反映上来,把合作社的决策传递下去,采取合

作社成员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代表,并严格规定代表人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少于120人的村,成员代表不少于29人,每增

加40名成员,相应增加1名代表,每个成员代表选区选举一名成员代表,确保了成员代表的广泛性和群众的紧密性。

二是收益分配方式兼顾长远和当前。健全集体收益分配机制,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中明确规定集体收益分配原则、标准和分配办法,落实了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收益权。为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公益事业,原则规定提取集体净收益的5%-30%作公积公益金,成员分红不得超过提取公积公益金后剩余净收益的60%。先期完成改革的21个村按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进行了股份分红,分红总金额1633.2万元。

三是多种模式发展兼顾集体和个人。依托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田黄镇栖驾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自愿将已确权到户的2860亩土地入股到合作社,与村集体土地整合,引入社会企业发展核桃、黄桃等特色种植,入股成员每年领取800元/亩的保底分红,年增加集体

收入186万元。目前,全市探索了资产盘活、资源开发、土地经营、领办合作社、休闲农业、特色产业、服务创收、物业经济、电商平台、结对共建等十种发展模式,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的"齐头并进"。

三、促进要素流转,盘活沉睡资产

一是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交易服务体系。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统一交易规则、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交易监管、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的"六统一"模式,搭建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抵押登记、资产处置和金融服务"四大服务功能"。依托16个镇街经管站,设立产权交易中心办事处,在所有村居设立联络员,搭建起市镇村三级服务平台。

二是完善交易规则,促进农村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制定了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等不同种类农村产权的交易规则,将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土地经营权流转等纳入平台公开招投标,促进了农村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转。目前,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完成50亩以上土地流转交易811笔、流转面

积13.4万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交易90笔、交易金额7400

万元。

三是探索股权质押,拓宽农民融资渠道。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股权量化、收益分红等信息纳入农村集体股权交易管理平台,实现了股权管理信息化、流转规范化和监督制度化,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搭建平台。利用成员信用

信息,探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出台了《农村集体股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农村集体股权质押登记实施细则(试行)》,与银行合作优化贷款流程,截至目前,发放农村集体股权质押贷款14笔,贷款金额318万元。同时,推进其他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08笔、抵押面积750.51亩,贷款金额710万元;完成林权

抵押贷款4笔,抵押亩数1500亩,贷款金额300万。金融资本开始流入农村市场,有效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1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人都是明白人

改革依靠谁,改革为了谁。我县紧紧抓住这些关乎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精准把握农民既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的定位,充分调动全县农民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一)在责任上坚持"一把手"主抓。把改革试点作为"一把手"工程,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三级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层层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改革始终在三级党委(支部)的议事日程里,确保三级书记始终在改革一线抓落实。

(二)在推进中坚持"一盘棋"统筹。把改革与决胜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村治理、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部署、同步推进,既避免"为了

改革而改革"的形式主义,也保障了改革意图的实现途径。

(三)在动员上坚持"一体化"宣传。资料汇编、操作手册、业务培训相结合,媒体专栏、标语条幅、画册台历相补充,实现村村有政策通、人人都是明白人,群众知晓政策、明白好处、消除顾虑,形成了支持改革的强大民意力量。

二、村村都有明白账

以前,集体资产说起来人人都有,深究一步却人人无份。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还老百姓一本"明白账"。

在清产核资环节,实行"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全面清查、价值认定、结果公示、结果确认、建立台账、纳入平台"等"十三步"工作法,聘请会计事务所全程把关。同时,注重把老党员、老会计、老监委吸收进来,参与监督,查漏补缺,确保不落一处。全县共清查账面资产28.91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262.38万亩。

在身份确认环节,大胆创新,探索出"依法依规合理登记、世代农户上门登记、户地分离询函登记、群众认可大会登记、无户无地不予登记"工作要诀,坚持出台办法、人员摸底、身份告知"三入户"征求意见,落实确认办法、成员清册"两公示"关键步骤。全县共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63508户、166566

人。

股权设置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尊重历史、兼顾现

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原则的指导下,我县积极鼓励一村一策、因村制宜,科学设置人口股、家庭股、土地股等多种股权,合理制定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方案,资产量化范围、股权设置办法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让广大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和受益者。

有组织才有保障,"两推一选一把关"的严密程序拧紧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螺母。"两推"即党员和群众代表推荐,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由农村党组织提名;"一选"即股东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一把关"即乡(镇)党委政府全流程进行审核把关,进一步理顺了村党支部、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件件都是明白事

如果把集体资产比喻成"蛋糕",改革不仅是要切好"蛋糕",还要把"蛋糕"做大。我县把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持续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资产资金,创新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荒地"变身"金银山"。将改革盘活的"四荒地"20000

亩,流转给新能源公司,大力发展杜仲种植和50万兆瓦光伏发

电,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8026元增加至2020年的

10090元,形成了"产权改革+土地流转"模式。

"老旧房"赶上"新潮流"。在"文旅徒步小镇"建设中,将闲置废旧房屋改建成青年客栈、农家乐,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产权改革+资产盘活"模式。

"小散钱"孕育"大产业"。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年度村民福利、村民自筹资金分别入股鑫海能源公司、大象饲料厂、龙骏艾柯环保科技公司,村集体年收益百万元,成员年均分红2500多元,闯出了"产权改革+多元投资"模式。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县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6%;产业发展有了引领,实现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合作经济组织、户有增收产业项目;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组织力、带动力和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下一步,正进一步聚焦制度建设,推动合作社经营管理规范化;聚焦权能实现,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权能多种实现形式;聚焦经营效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改革的新成效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2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流程,多措并举齐推进

(一)建立"一套流程"。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细分为十五个步骤,创新推出"十五步工作法",即建立领导机构、开展宣传培训、成立工作班子、编制工作计划、组织人员排查、开展资产清查、拟定实施草案、表决改革方案、编制股东清册、推选股东代表、提名候选名单、筹备代表会议、召开代表大会、设立股份合作社、总结验收成果。

(二)坚持"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亲自上阵、亲自督办,并纳入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办、局委包村工作责任制,制定阶段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和早餐会"三会"制度。夯实乡镇主体责任、村组实施责任,形成"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思想动员到位。改

革初期,针对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等问题,采取动员部署、专家讲授、专题研讨、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干部统一思想。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先后10次

召开动员部署会、推进会;聘请省市专家,举办20多场报告会进行专题培训;组织举办农村改革"一把手"专题论坛等,转变干部观念。三是政策宣传到位。围绕"赢得群众认同、取得群众参与",通过编印宣传册、组织宣讲团下乡宣讲、召开村民座谈会等方式,对改革的意义、目标进行全方位宣传,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机制健全到位。出台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示范章程》等十余个改革配套文件,在金融、用地、减税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

(三)做到"五个规范"。一是资产核查规范。按照"程序规范、过程公开、专业清查、群众参与"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指导意见,编制了"一册十五表",规范开展资产清查登记。从确定试点开始,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资产核查、张榜公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二是成员确认规范。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因村施策,没有一个村出现上访行为。三是股权设置规范。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制定了静态

为主,动态为辅,只设成员股,不保留集体股。对新增人口通过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进行股权调整的操作规程,逐村召开村民大会进行确认。四是操作程序规范。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人员排查摸底情况公示、三资清查决议公示、股改实施方案公示、方案批复公示、股东清册股权量化决议公示、股东代表公示、股份经济合作社任职批复公示等"七榜公示",确保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五是运营管理规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的有效方式,建立健全以集体资产增值保值为目的的经济责任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各项经营收支活动纳入了区"三资"平台监管,接受监事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提高了集体资产管理能力和经营收益。

(四)实现"三个覆盖"。一是改革对象全覆盖。制定成员身份确认等一系列指导意见,依法依规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全面确认,编制成员名册并进行公示,得到了群众认可。共界定成员106336人,量化股份108746股。二是资产量化全

覆盖。股改试点共清查核实资产8.82亿元,在全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将集体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净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每个成员,量化集体净资产3.17亿元。三是资产监管全覆盖。探索建立了"三管、两审、一监控"管理机制,自觉

接受群众监督,保证了资产高效、透明运转。目前,全区共有农村集体资金2.12亿元、资产8.96亿元、资源8.87万亩,实现了统一监管。

二、成效显著,改出农村新天地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集体家底,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盘活了沉睡的资产资源,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是改出了集体经济新动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城中村、城郊村、纯农村三大类型,科学谋划了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乡村旅游型等八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富裕了农民,壮大了集体,激活了农村。2020年,共有8个村实现分红,分红1032万元。

二是改出了和谐稳定新局面。一些村曾因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村级账目混乱,群众多次出现集体上访现象。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家底,集体资产资源一目了然,资产管理公开透明,村民可以随时随地监督集体经济运行和财务收支状况,怨气消了,心气顺了,干群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3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一个组织"抓工作统筹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改革的要求,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4个市委常委和2个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政策指导组、宣传报道组、清产核资组、身份认定组、股权经济组、督导督查组和信访接待组八个工作组,明确任务分工,严格压实责任,统筹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各镇(街道)、村(居委会)相应成立了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上下联动、协调有力、运转高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四项机制"抓工作保障

一是强化宣传机制。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条幅、村干部入户宣传讲解、发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料汇编》《致群

众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使广大农民充分地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自觉地支持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的工作局面。全市共悬挂横幅800余条,发放《资料汇编》《清产核资百问百答》1200余本、公开信18万多张。

二是强化培训机制。狠抓学习培训,在工作启动初期,集中一个月时间,邀请专家在全市范围内分层次、分类别、分区域举办一系列专题培训班,将改革的重点难点、关键环节、注意事项等普及到市、镇、村三级干部队伍中。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安排工作人员下沉到各镇(街道)开展不间断轮训,将培训人员覆盖面扩大到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确保培训全方位、不留死角。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2555人次。

三是强化督导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牵头,安排专人对各镇(街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实行分镇包村工作责任制,市农委安排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分包镇(街道),农技指导人员分包村(居委会),按照每月计划进行定期查看指导。

四是强化评估机制。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全程跟踪评估,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进行检查验收,对于不按规定程序执行、不公开公示以及群众不认可的,要求重新返工,及

时整改,直至符合标准,确保了改革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三、出台"一个办法"抓工作落实

市委市政府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4+4+2"重点工作机制考核指标和各相关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制定出台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要点和时间节点,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每月按照具体考核量化标准,对各镇(街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月评比、季考核。建立了月汇报制度,要求每月20日左右召开工作例会,由各镇(街道)集中汇报工作,重点汇报当月进度和下月计划安排。市农委对每月工作进度以简报形式进行通报,每月后三名要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作检讨、表态度,前两名作经验介绍。同时,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及时组织各镇(街道)开展"回头看"工作,通过认真查漏补缺、落实补充措施、完善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评估改革质量和成效,确保改革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4

工作汇报

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成效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度统筹推进

市委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市、镇、村分别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统筹各方力量,健全工作机制,强力推进改革。市委、市政府召开两次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深化推动;实行领导督办与重点督办相结合、日常督办与专班督办相结合,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市级出台了1个总体方案、1个实施方案、4个指导意见,明确了改革"时间表""路线图"。各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图施工。市产改办举办4期培训班,培

训各级骨干500余人,全市悬挂横幅1100余条、张贴标语1800余张、发放《致农户一封信》15万余份,形成干部会改革、群众知改革、同心干改革的生动局面。

二、高标准清产核资

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状况,制定全市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细化清产核资范围、内容、程序,明确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办法。要求集体资产资源和债权债务依账按实物全部清查并登记,做到事实真实准确、数据如实入表、文字精准表述现状、实物影像图片建档立卡。在实际操作中,坚持全面彻底、依法依规、民主公开,做到账内账外应查尽查,清查核实全覆盖;产权归属能确尽确,权利主体全明晰;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核查结果全认可。竹根滩镇在自然资源部门的协助下对33个村(居)的农户宅基地面积重新登记,确保了清查核实"零差错"。周岭村三支渠道上亿杨林木的权属一直存在争议,在清产核资过程中,通过仔细核查历年账目、走访询问村组老党员,最终确认渠道经营权及林木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全市共核实村集体资产15.58亿

元,比账面资产增加3.06亿元;核实村集体资源154.4万亩,

其中农用地142.3万亩,建设及公共面积12.1万亩。

三、汇民智确认成员

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制定"全市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各村遵循"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发布公告、入户登记、民主定标、公示确认、上报备案"的步骤,在"一市一标"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