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0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7分钟

2021年随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7日在随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其特殊、极具考验、极不容易的一年。在收官"十三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巨大冲击前所未有。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令,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部署要求,团结拼搏,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疫后重振经济发展战、民生保卫战、社会稳定战,全市经济恢复态势好于预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回望抗疫历程,斗争艰苦卓绝。我们义无反顾扛起使命。第一时间建立"战时"机制,5.8万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2.4万名网格员、物业人员、志愿者参与防控,汇聚起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大合力,用半个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们竭尽全力救治患者。全市3000多名医务人员同病魔短兵相接,江西、卓尔、内蒙古465名援随队员逆行出征,以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坚固防线。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07例,治愈1262例,治愈率高于全省3.18个百分点。我们因时因势抓实常态化防控。优化完善机制,压实"四方责任",严防疫情反弹,全市无境外输入性病例,自2月27日以后无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根本在于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我们不会忘记,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干部、下沉党员、志愿者不惧风雨,坚守防控一线;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商超售货员不辞辛苦,服务千家万户;全市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宅家抗疫;社会各界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捐物驰援随州。我们一起战斗,感同身受,大家都拼过命、尽过力、受过累,胜利属于全市人民!随州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抗疫是大战,发展是大考。我们聚焦聚力"六稳""六保",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以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一)突出疫后重振,全市经济加快回稳。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70条、支持复工复产17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复工达产指数居全省前列。对接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制定86项任务清单,争取到位减收增支财力补助29.5亿元、政府债券资金44.7亿元。曾都区财政管理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着力畅通市场循环,推出"五百主题消费",组织128场促销活动,推动120多种优质地产品进商超、进餐饮、进工地,吾悦广场开业运营,香菇企业与500多家中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签单1.2亿元。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加快恢复,预计外贸出口同比增长30%左右。

(二)突出扶持培育,特色产业逆势上扬。着力纾困惠企,落实"五个一"包保机制,全年新增减税降费9亿元,新增贷款120亿元,增长15.6%。全力推进"四大产业基地"建设,成立能源、民航特种装备、印刷等六个产业发展专班。专汽产业率先恢复,产量自5月份连续4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创历史新高。新增专汽资质企业10家,程力集团在湖北民企制造业百强排名升至第4位,齐星集团两项国家标准获批公布,三峰透平、江南专汽获评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特色农业巩固提升,粮食总产29.2亿斤,增长2.6%。"两香一油"加快发展,香菇、香稻种植规模分别达到2.6亿袋、45万亩,"随州香菇"在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中排名第12位,成功举办香菇产业博览会。预计农产品出口7.5亿美元,增长43%,其中食用菌出口6.3亿美元,茶叶、中药材出口额居全省前列。文化旅游业加快回暖,随县田王寨成功创建4A景区,广水市桃源村、随州高新区龙王坳生态谷成为3A景区,"惠游湖北"活动显效,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运行,全年接待游客1235万人次。

(三)突出项目建设,有效投资支撑强劲。坚持每月调度、集中开工、现场观摩,全年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23个,总投资404.9亿元,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增长10%。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随州电厂落地开工,随信高速、瑞力专汽、昌源纺织等重大项目推进顺利,泰晶扩能、品源智能生产线、健民叶开泰制药、长力汽车、科逸卫浴等项目竣工投产,建成5G基站800个。项目谋划换挡提速,谋划"十四五"亿元以上项目1883个,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谋划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项目696个。创新"四全"招商模式,新签约项目200个,其中亿元以上82个、10亿元以上8个。

(四)突出流程再造,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5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取得进展,政务审批、电子证照、数据共享三大平台顺利与省对接,推行政务大厅前台服务外包、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新开办企业印章"三大服务政府买单",电子政务外网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805540"改革走在全省前列。12345热线开通营商环境专席,获评全国政府热线服务之星。企业开办实现"210"标准,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覆盖。

(五)突出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启动实施神韵随州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白云湖水环境治理、城市公共综合体、卓尔青铜古镇等项目加快建设,文帝大道、桃园大桥、东西护城河治理等35项城市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城区智慧停车系统投入使用,城管体制、城乡供水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创建"红色物业"示范小区70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112个、完成42个。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制定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提升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户改厕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取得成效,创建4个国家卫生乡镇,随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耕地保护得到加强,两个乡镇入选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农村土地流转104万亩,占确权面积的42.4%。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红线评估调整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通过省级评审,河湖长制经验在全省推广,长江流域禁捕扎实有效,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7.2%,为近十年最好水平。

(六)突出群众关切,发展成果惠民利民。精准脱贫成效明显,最后6040人全部脱贫,5.7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外出就业,消费扶贫销售额达28亿元,博裕公司黄文博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随县获评省返乡创业示范县,曾都区获评省技能强省示范县。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和优待抚恤金6亿元,100家"医养结合、两室联建"试点建设全面完成。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突破,制定"1+5"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投入使用,市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中心医院传染病大楼等项目加快实施。提升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检测品种、项目、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教育文化事业再上台阶,中高考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继续改善,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3所,五丰学校、鹿鹤小学顺利开学,市一中新教学楼建成使用。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枣树林墓地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治理效能全面提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1.8万名党员干部下沉153个社区。平安随州建设成效明显,扫黑除恶纵深推进。防汛救灾取得胜利,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广水市连续五次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我市连续五届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达到19个,志愿者李冰获评"中国好人",田英卫家庭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曾都区冉作义、严贤涛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七)突出党建引领,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议事决策程序,配合完成《曾随文化遗址保护条例》相关立法程序,"七五"普法顺利验收。办理提高城区供水质量、改善交通环境等人大议案建议126件和政协建议案提案137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开展"勇担当、善作为、保目标"述职评议,全面实行公务员平时考核,深入纠治党员干部"十不"问题,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发展气场。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五年来,我们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这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家底更加殷实的五年。坚持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构筑鄂北生态屏障、建设品质随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体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GDP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均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民主法治、资源环境等绝大多数小康指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这是打好三大攻坚战,民生有效保障的五年。脱贫攻坚即将胜利收官,18.5万人如期脱贫,12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香菇、光伏、电商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创造全省典型经验,绿化造林65.2万亩,森林覆盖率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态优势得到彰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成果,非法集资有效遏制,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水平。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累计改造棚户区2.7万户,社会保障待遇逐年提标,就业、教育、卫生、文化、食药安全、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等各项事业长足进步。

--这是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转型步伐加快的五年。坚持特色发展不动摇,专汽及零部件、香菇、风机、铸造、电子信息五大省级成长型产业集群快速壮大,专汽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产值双双突破500亿元,专汽产量实现倍增,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复审。新能源装机和累计发电量均居全省首位,随州成为全省新能源第一大市。规上企业发展到700家,八成实现迭代升级,工业制造迈入智能化、数字化时代。

--这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活力日益彰显的五年。完成中央、省级改革试点59项,不动产登记、混合所有制等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政府机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顺利完成。市校合作深入推进,建成省专汽、应急、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专汽质检中心,各类研发机构发展到177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13家。与"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农产品出口额多年稳居全省第一,食用菌出口额居全国前列。

--这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品质持续提升的五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城乡总体规划成为"湖北样本"。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功能不断完善,城东融合发展、城南初具规模。汉十高铁全线通车,全市公路里程达1.1万公里,通达能力显著提高。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一期建成通水,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库全脱险,随州解决"旱包子"问题向前迈出一大步。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一批村镇获评全国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典型。随州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佳魅力城市"。

五年来,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防、消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援疆工作迈出新步伐,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实现新进步,审计、统计、公积金、供销、气象、邮政、烟草、无线电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随部队、武警官兵、基层民兵,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随州现代化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回顾"十三五",我们也清醒看到,实现高质量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全市经济总量规模偏小,大产业大项目不多,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工业转型和新经济新业态成长不快,科技创新和要素保障不够,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充分不协调,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地方财力仍然薄弱,公共服务保障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少数干部担当精神不强、能力不足、作风不实。我们一定直面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力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变化。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和汉江、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叠加实施,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提升了随州战略定位。我市文化生态资源、特色产业优势更趋明显,发展潜力加快释放、空间更加广阔。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深度冲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必须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只要我们保持定力、齐心协力、持续发力,就一定能够开创随州更加美好的明天!

"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四届七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产业抓特色、民生补短板、城市提品质、乡村重建设、治理守底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着力构建"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的发展布局,建设全国具有引领力的专汽之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具有竞争力的风机名城,奋力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改革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档升级,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市域治理效能达到更高水平。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一)在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上实现更多突破。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打造公共服务、企业研发和人才服务"三大平台",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230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工程和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推动企业创新应用,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壁垒,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培育3至5家主板上市企业。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初步建成数字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二)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更好成效。聚力发展实体经济,坚持以特制胜、以质取胜,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致力培育有名有实的大产业、新产业、强产业。围绕建设专汽之都,举旗帜、聚要素、抓重组、引龙头、求裂变,建成千亿元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应急产业基地、航空物流装备制造基地。围绕建设现代农港,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创建更多精品名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推广"买全国、卖全球"模式,拓宽出口转内销、线上带线下渠道,推动优质农产品出口,建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围绕建设谒祖圣地,着力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动文旅融合,扩大寻根节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5A景区,建成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围绕建设风机名城,加快推进风机产业园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抱团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地铁装备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风机生产基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做大做强特种装备、能源化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文化印刷出版发行、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三)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上拓展更大空间。站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引导绿色消费,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力争电商年交易额突破480亿元,建成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制造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投入力度,着力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提升开放水平,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参加"一带一路"等交流合作,加大对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体支持力度,推动专汽、香菇、化工等特色产品出口。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携手共赢。

(四)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夯实更牢基础。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设"一朵菇""一袋粮""一壶油""一只鸡""一杯茶""一棵菜"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随州香菇"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8亿斤以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力盘活集体经济,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美丽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解决相对贫困。

(五)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上提供更强保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争取建设一所本科院校。加快健康随州建设,增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布局城镇发展体系,构建"一核突破、两极支撑、三区并进"的空间格局,加快城南片区建设,加密随州高新区至曾都区路网,推动中心城区与随县县城一体化发展,推动广水市应广两城"同城同质"发展,力争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鄂北生态屏障。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起步之年,也是经济恢复重振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抢抓发展新机遇,有效应对新挑战,努力育先机、开新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巩固稳定就业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力争粮食产量29亿斤。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发挥特色优势,深化细化实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稳住实体经济基本盘。

加快擦亮产业名片。大力推动专汽产业裂变式发展。实施强链延链补链、企业成长、市场开拓、转型升级、质量品牌培育、软实力提升"六大工程"。增强配套能力,做大零部件产业,扩大底盘产能。抢占政策风口,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开发各类应急高端装备及产品,力争实现应急产业产值400亿元。争创国家专汽质检中心,推进专汽试验场建设。紧盯标准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打造更多"拳头产品"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力争汽车机械产值增长10%以上。大力拓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空间。落实"香菇十条",推进"两香一油"等产业精深加工,完善畜禽全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6%以上。推动香菇、茶叶、中药材等优势农产品抢占市场,力争出口增长10%以上。大力提升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炎帝故里、大洪山、千年银杏谷、西游记公园等景区,推动三潭景区4A创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办好辛丑年寻根节。抓好国家青铜文化展示中心、编钟音乐之都、原石部落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配套,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旅游商品,更加精准实施"惠游湖北"活动,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12%以上。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企业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培育壮大文化印刷出版发行产业。大力挖掘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潜力。以随州电厂项目实施为契机,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进能源产业园、青春化工工业园、广水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打造新的增长极。支持随县石材产业绿色、规范、高质量发展。

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开展科技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力争全年转化科技成果20个以上。打造创新平台,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优化运行机制,在优势领域、关键领域精耕细作,强化共性技术供给。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集聚创新要素,持续深化市校合作,培养引进用好管理、科研、技能三类人才。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

加快畅通经济循环。持续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顺应居民消费新趋势,促进消费回补扩容升级。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扩大优质地产品销售,鼓励发展地域饮食文化和夜间经济,推进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探索发展开放型高速公路服务区经济。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推进放心消费示范街区、维权服务示范站和示范商户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耕"一带一路"市场,申报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组织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积极嵌入全国全球产业链。优化出口退税和存货质押融资等服务,推动随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确保随州海关开关运行。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研发设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谋划建设1至2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健康养老、住宿餐饮、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大流通平台,支持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公铁联运等,推进专汽博览中心、汽车零部件物流园、风机钢铁物流园建设,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做大产业基金规模。鼓励龙头企业裂变、兼并、重组、扩能,支持齐星集团、程力专汽等打造百亿企业。畅通惠企政策传导机制,全面推进"免申即享",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盘活危困企业,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实施"小微企业复元重振工程",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家以上,净增产值过亿元企业30家以上。

加快壮大县域优势板块。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推动"一县一品、一业一链"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瞄准全国百强,推动争先进位,支持随县打造谒祖圣地,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区、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广水市打造风机名城,建设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鄂北山水文化旅游区;支持曾都区打造专汽之都核心区、现代农港引领区、城乡融合样板区;支持随州高新区建设国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全国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全市数字经济融合示范基地;支持大洪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镇域经济竞相发展,以重点镇、特色镇为突破口,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玲珑小市",培育更多"小老虎"。

(二)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实施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着力增后劲、利长远。

提高项目谋划深度。紧盯"十四五"规划、"两新一重"、特色产业等,提升项目谋划专业化水平,确保全市重大项目储备库投资规模达到上年两倍以上,储备库项目转建设库转化率30%以上,建设库项目转达效库转化率20%以上。抓好争资立项,力争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府澴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级规划。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强能源、交通等要素保障,推动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利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