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合集23篇,含方案意见、领导讲话、经验交流、工作汇报、简报(第5/6页)
一是要抓好事业单位整合重组工作。改革势必涉及部门利
益调整分配,也关系到广大事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这次事业单位改革整合力度空前,要将涉改的186个事业单位,精简到100个以内,精简比例为46%。在事业编制总量控制上,比现有总量少了1676个。同时,省里明确学校、医院的编制不能精简,乡镇所属事业单位的编制要适当增加。因此,在扣除全市学校、医院、乡镇的事业编制后,全市现有事业编制总量为3252个,按照市里减少1676个编制的要求,至少要精简51%。因此,改革后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数量减少了,编制精简了,那相应的职数也减少了,就会有超职数、超编制的情况。为了稳妥推进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这次改革不搞"断崖式"分流人员,因改革中机构调整,出现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超岗位聘用人员的,保留现有待遇,逐步消化,超编单位在补充人员上实行"退3进1"(退休三人方可进一人),逐步将人员调整至编制以内。这些政策措施,市直各部门的"一把手"要给大家讲清楚、说明白,让大家消除顾虑。同时,市直各部门(单位)要依据事业单位整合重组情况,统筹改革后各事业单位的职责任
务及编制等情况,谋划组织好人员转隶工作,并按照组织、编
办、人社、财政等部门的要求,做好人员转隶涉及的相关调整备案工作。
二是要抓好重塑性改革后的"三定"工作。此次改革,给
我市确定的科级机构限额是50个(不含综合行政执法队、学校和医院),要求我们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科级事业单位"三定"的制定。虽然看起来还有时间,但任务相当艰巨。因此,不论是市委、市政府的8个直属事业单位,还是部门所属的科级事业单位,在市委编委批准本部门的改革实施方案后,要严格按照下达的编制职数,迅速抓好"三定"的制定工作。要根据事业单位服务性、专业性特点,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精干设置综合管理机构,优化业务板块和服务流程。市委编办要加强指导,抓好审核,及时提交编委审定。
四、压实责任,做好保障,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把积极、稳妥、统筹推进贯穿改革全过程,统筹好事业单位改革各项任务,形成事业单位改革合力,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涉改人员思想,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一要压实领导责任。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要既挂帅又出征,当好改革的引领者、推动者、促进者。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
与各部门(单位)的对接,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重大问
题要提请编委会议研究。
二要周密安排部署。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党组(党委),承担本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严格按照改革方案和时间要求,有组织、有步骤、有纪律推进,确保改革过程中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保持工作连续性。
三要加强舆论引导。坚持正面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改革、自觉服从改革、积极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进一步营造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用改革成果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四要严明各项纪律。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加强纪律监督,确保改革平稳顺利。
同志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的现实考验。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干部是识大体、顾大局的,是经得起各种考验、战得胜各种困难的。这次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也必将再次证明这一点。只要我们上下同心、集中发力、精准施策、攻坚克难,就能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深化机构改革任务,就能全面激发我市事业单位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为推动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会议讲话摘编1
讲话摘编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事分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要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
位改革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紧围绕区党代会、区两会安排部署,聚焦基层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准确把握深化事业单
位改革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坚持以优化布局结构为重点,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功能重塑再造;坚持以优化、协同、高效为原则,着力理顺体制机制;坚持以事业单位改革重组为契机,着力激发改革的"化学效应"。
三要强化责任意识,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高质量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科学合理拟定具体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工作一
体推进、环环相扣,突出一个"实"字;强化组织实施,把思
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分类施策,统筹兼顾,突出一个"快"字;明确工作纪律,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保密纪律和财经纪律,突出一个"严"字;注重舆论引导,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宣传,坚持底线思维,突出一个"稳"字。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会议讲话摘编2
讲话摘编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县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这不仅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也是提高全县公益服务质量的现实需要,
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主动担当作为,强力有序推进。要通过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事业单位和市场的关系,推动全县公益事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为全县转型发展走新路注入强大动力。
二要聚焦工作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任务。要
盘活资源,确保机构人员优化。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统筹盘活编制资源,重点用于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着力补齐短板。要规范高效,确保运行机制顺畅。厘清权责关系,明晰功能定位,制定完善制度,建立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要服务大局,确保改革整体成效。坚持协同推进行业改革和专项改革,坚持编制资源向基层和民生领域倾斜,更好地服务全县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落地落实。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是改革的责任主体,
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事业单位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二要压实工作责任。组织、编办、财政、人社、机关事务、档案、涉改单位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在6月15日前全面完成办公用房调整、新组建单位挂牌、人员划转、资产移交、档案转接、三定制定、法人变更、实名制系统信息完善等相关工作。三要做好思想疏导。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讲党性、识大体、顾大局,正确面对个人进退留转,增进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合力。四要严明工作纪律。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坚决做到令行禁止。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会议讲话摘编3
讲话摘编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充分认识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要深刻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清醒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解决制约事业发展问题
的内在要求。
二要明确重点,抓住关键,全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各项工作。要明确改革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党建工作贯穿始终;要把握改革范围,全力推进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加大行政执法领域改革力度,
统筹抓好相关专项改革;要抓住改革重点,根据市委编委下达的机构和编制限额以及涉改机构限额指标实际使用数量,充分落实"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工作要求;要健全制度机制,充分探索建立政事权限清单,完善事业单位章程管理,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三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实施。
涉改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对接,积极回应改革中的问题和诉求;
各牵头县领导和牵头部门要按照"谁分管、谁牵头,谁承办、
谁负责"的原则,高度重视,认真谋划,责任到人,扎实推进,确保实效;要严格执行"六项纪律",坚决做到"三个不允许",严肃工作纪律。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会议讲话摘编4
讲话摘编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深刻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站在树牢"四个意识"、
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认识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不折不扣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要深刻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县转型发展走新路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走出转型发展新路注入强劲动力。要深刻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提高公益服务质量的现实需要。要通过事业单位改革,精简整合、整体重塑、功能再造,切实优化布局结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运行效率,尽快补齐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块"短板",加快推动公益事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二要把握目标要求,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
党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事业单位改革和履行职
责的各方面全过程。要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推进改革,全面
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选好配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公益服务供给结构和质量。要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公益属性,活化编制资源,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把机构职能调整同完善制度有机统一起来。要以"三定"为依托,明晰功能定位,使资源配置更优化;以政事权限清单为载体,理顺管办关系,使权责关系更清晰;以完善章程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制度,使保障服务更高效。要坚持积极稳妥有序,统筹推进各相关改革事项。要统筹推进相关专项改革,继续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
三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事业单位改革顺利推进。要强化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做好思想工作,严肃改革纪律。全县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把事业单位改革这项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好,为实
施"五化战略",建设"五个强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经验交流材料1
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市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精准理好政治、经济、利益"三笔账",大刀阔斧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力优化整合,市属事业单位精简43.5%,编制精简44%,每年为财政节支增收约5亿元,事业单位活力有效激发、公益属性更加凸显。
一、理好"政治账",以最严标准坚决改革
我市事业单位基数大、人员多,历史问题也较多,改革难度大,但市委自始至终高标准、严要求,科学分类、区分类别、精准施策。对已实行企业化运作,或能够实行企业化运作的35个事业单位,毫不犹豫转为企业;对人员和资产规模较小、转企后难以正常运转、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债权债务不清晰、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或已无实际运作的27个事业单位坚决予以撤销;对极少数具有一定公益性、非营利性、可实行市场化运作,但暂时不具备转企条件的8个事业单位调整为登记设立。对49个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剥离、回归机关,其中19个单位予以撤销。对公益服务任务萎缩,工作量不饱和或职能相近的98个事业单位进行撤销或整合。按照能放则
放原则,将32个单位下划至县(市、区)管理。改革后,市属
事业单位精简43.5%。如市交通运输局下属事业单位精简76%。二、理好"经济账",为财政节支增收人员经费是财政一项重要开支。这次改革,除了转企、撤
销、登记设立的单位全部收回编制外,对合并组建的单位也按撤并单位编制数的50%左右核减,对确需从经费自筹单位调整为公益一类和二类事业单位的,按40%和30%左右比例核减。同时,通过利用统筹市属所有单位空编跨系统分流安置人员尽量避免超编安置,尽可能节省改革成本。此外,将原经费自筹改革后调整为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的经费纳入财政管理。改革后,市属事业单位编制精简44%,每年可为财政节支增收约5亿元。如市交通运输局所属事业单位编制精简83.4%,每年可为财政节省支出近7000万元。
三、理好"利益账",扎实稳妥推进改革
人员安置是关键。市委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方案。市长经常协调有关事项。分管领导经常组织召开协调会,解难题、攻难关。市委编办、市人社局不惧增加工作量和来自各空编单位的阻力,全面梳理市属范围内事业单位空编统筹安置。对涉改单位和涉改人员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地沟通协调,积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改革过程中,按照合理、合规、节省的综合原则,通过考试统筹安置涉改人员,充分考虑切身利益问题。5年过渡期内,被转企、撤销、调整为登记设立单位未能
通过考试的涉改人员,可固化人员编制类型和待遇,带编安置
到本系统其他事业单位,随人员自然减员逐步消化。既没通过考试,也没可安置的单位,再通过一次性经济补偿方式予以解聘。同时,做好养老保险衔接工作,改革前已退离休人员按国家政策规定保障待遇,原则上保持现有管理方式不变,并由转制后单位(主管部门)管理。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经验交流材料2
经验交流
我们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围绕"四个聚焦",不断优化事业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完善职能职责体系,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升公益服务能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聚焦统筹布局,凝聚改革合力
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推进,明确改革方向和路径,确保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成立了区委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事业单位改革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在区委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区机构改革协调小组负责推进落实具体工作和9个专项推进组(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协调推进所分管部门的事业单位改革、专项改革以及转隶等具体督促推进工作,协调解决方案制定和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全区多次组织召开区委深化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区机构改革协调小组会、区委编委会等各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明确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对关键环节提出要求、加强指导,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聚焦主责主业,规范职能职责定位
坚持把依法依规、政事分开、科学合理界定事业单位职能职责作为重点和难点,全面系统梳理规范事业单位工作职责。巩固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成果,全面清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实现政事分开,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求各部门不得将应由机关承担的行政职能交由事业单位承担。统筹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继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规范执法队伍,下沉执法力量。区本级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等领域共设置6支执法队伍。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城市管理领域保留市和区两级执法队伍;市场监管、商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下沉的执法职能由区级承担;交通运输、农牧业、文化市场、生态环境、工信、住建、水务、统计、林业和草原等领域不设执法队伍。
三、聚焦挖潜创新,严控机构编制总量
从严管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逐步压缩事业单位和编制存量规模。围绕管住总量,牢固树立机构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打破部门、行业和领域壁垒,根据各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在总量限额内统筹使用、动态调整,坚决不突破事业编制总量。围绕加大整合,优化整合、精简撤销一批机构规模较小、工作任务不饱满或不符合发展需要、职责任务弱化、职责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优化事业单位设置,压缩事业单位总量。围绕盘活资源,坚持"瘦身"与"强身"相结合,以挖潜创新、
盘活编制资源为目标,科学统筹事业机构编制资源,将精简收
回的事业编制资源向职能强化的重点关键部门倾斜,推进机构编制资源的科学均衡配置,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四、聚焦服务发展,保障重点领域用编需求
重点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础科研、公共文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基本公共服务用编需求。统筹调剂使用现有在编人员,对超出实际需要的现有占编人员调整到亟须人员的其他事业单位。总结借鉴县管校聘、县管乡用等管理创新办法,引导人员和编制资源精准服务基层和群众。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经验交流材料3
经验交流
近年来,市委编办围绕职能定位调整、布局结构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科学厘清政与事、统与分、控与活三种关系,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扎实推动事业单位挖潜增效、创新发展。
一是厘清"政事"关系,职能定位更清晰。按照政事分开、
事企分开要求,明确事业单位职能边界和功能定位,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以法律法规、权责清单、机构编制文件为依据,科学认定、全面规范涉及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
273家,并随行政职能剥离同步调整机构名称、明确职能定位、精简事业编制,进一步理顺政事关系,强化公益属性。扎实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撤销职能弱化或无生产经营能力的事业单位建制,推动生产经营能力强、市场效益较好的转企改制,共撤销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59家,其中转企改制34家,共收回事业编制3400余名,市区两级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部到位,有效激发事业单位活力。
二是厘清"统分"关系,布局结构更优化。一方面加强"统"
的层次和力度,突出职能衔接和体系规范,针对机构改革工作
机构合并职能调整、同一部门所属数量过多任务相近规模偏小、
机构设置不合理效益不高等问题突出的事业单位,采取撤销建制、重组机构、调整职责、规范内设等方式进行整体性重构、系统性优化。另一方面提高"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特点,实行差别化改革和管理措施。完成国有林场区域机构整合优化改革任务并精简人员编制
40%。落实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机构调整工作,健全完善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有效联动、快速响应的管理体制。整合全市11家事业单位涉及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职责,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构筑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体系。
三是厘清"控活"关系,资源配置更高效。用管理控编制、
以创新活编制,积极化解需求与供给、存量与增量的矛盾。编制管理上,制定《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统筹调配管理办法》
《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机构编制评估内容、指标、程序,以及市区、部门、镇街之间统筹调剂编制的原则路径。同时,对标准不明确、弹性较大或管理混乱的事项,统一执行口径,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编制创新上,推动国企教育集团开设幼儿园,登记为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范围的事业单位法人,腾挪出更多编制保障教育需求。采取合理核定人员规模作为财政补助经费和岗位设置依据的方式,解决地方戏曲单位高素质表演人才不足问题。修
订出台中小学、幼儿园领导职数配备和党政后勤管理机构设置
标准,对公立医院党政后勤管理机构实行总量控制、行业监管与自主调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升办学办医专业化水平。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经验交流材料4
经验交流
近年来,随着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生产经营类事业改革的完成以及基层事业服务体系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得到优化巩固,我市围绕争创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态势,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一是继续坚持高位推进,巩固改革成果。自党政机构改革
完成以来,市委市政府便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工作统筹加以推进。市委常委会、市委编委会专题研究并及时调整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委编委主任提出要围绕完善后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接续递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对事业单位进行系统优化、整体重塑和功能再造,推动守正创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亲自率队赴教育、卫生、交通、住建等系统调研,主持召开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使得改革氛围依旧。
二是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坚持瘦身与健身
相结合,以改革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针对事业单位普遍存
在的"小、散、弱"问题,加大事业单位撤并力度,市本级精
简收回事业编制500余名,精简比例为11%。针对事业单位职责不明晰问题,在公安事业机构开展专业化绩效考核试点,进一步明确其主要职能及绩效量化考核指标,由市公安局相关支队加强专业绩效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公安事业机构聚焦公安工做主责主业,提升公安基层治理服务能力。针对事业单位为行政机关服务保障多,为社会公益服务少的问题,在改革中坚持压减为机关服务的事业单位,增加为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三是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提升改革成效。坚持机构编制服
务中心大局,市委决策到哪里,机构编制就保障服务到哪里。围绕省市关于全面融入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整合市发展改革委下属事业单位,成立经济圈发展促进中心,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提供改革发展服务。围绕"三大千亿产业"发展,整合市酒业发展局、酒业园区下属事业机构,优化酒业发展服务事业机构,抢抓白酒产业政策调整机遇,更好地服务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发展;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城市提质攻坚"行动,整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下属事业机构,成立市建筑业发展中心、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心等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经验交流材料5
经验交流
近年来,为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提高治理效能,我们在全面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基础上,持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扩大改革范围、加大整合力度,优化服务职责,促进事业单位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
一、在精准划转强公益服务上加力,做实行政职能类事业
单位
将市域内所有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改革范围,全
面清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结合市情实际,合理选择改
革路径,其中11家事业单位只转职能不转机构,16家事业单位行政职能划入主管部门或转为内设机构。改革后,减少科级事业单位2家、股级事业单位9家,划转行政职能至机关159项,严格落实了"除行政执法机构按中央、省部署推进改革外,不再保留或新设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的要求,明晰了事业单位功能定位。
二、在精实整合增执法水平上出力,做强综合执法类事业
单位
优化部门内部执法监管职能,强化专业执法,对技术性较
强、专业要求较高、监管责任重大或者执法任务较重,不适宜
整合的安全生产、卫生健康、劳动监察等领域,将部门内多个条块的执法职能归并,集中执法资源和人员力量到一支队伍行使,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专业行政执法机构,实现"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执法职能相近、执法对象相同、执法方式相似部门机构职能,将各条线涉及的18支执法队伍整合为市场监管、文化、交通运输、农业、城市管理等5支综合性执法队伍,实现"一个领域一队伍",有效提升基层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在精细优化促活力激发上用力,做优职能弱化类事业
单位
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撤销、整合职能弱化、消失,任
务不饱满、偏离公益服务目标或者职责变化、职责重叠交叉的
事业单位;撒并"小散弱"事业单位,跨部门或在本部门内整合职能相同或相近事业单位,并对隶属不同部门的同质事业单位及同一部门职能相同或相近的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整合。对职能弱化且空编较多的按照一定比例收回编制,将收回的编制重点用于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领域所需。通过对108家事业单位整合、撤销、组建、设立等瘦身健身改革,实现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更优化、权责关系更协同、保障服务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