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1年度调研报告合集43篇(第3/2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7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3分钟

《报告》始终坚持"跳出来"这一原则,将一个村的问题放在乡、县、市乃至更大的空间维度和更长的时间维度来拓展认识,将乡村振兴放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系统思考,进而更加开放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比如,针对帮扶力量的问题,《报告》建议学习广东、浙江等地经验,推动帮扶力量从"行政主导"转向"行政和社会力量并重",积极引导社

会化、市场化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比如,针对种养业向深加工延伸的问题,《报告》建议由市县从"区域"而非"乡村"层面谋划,立足跨区域视角布局深加工企业,避免各自为政导致的工厂"吃不饱"、加工环节同质化竞争。再比如,针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报告》建议至少以县域为单位,在包含县城、若干个乡镇和广大乡村的整体范围内,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梯次布局,进一步推动实现有限资源的高效配置等。"跳出来"其实也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方法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并进一步思考和完善不同阶段"跳出来"的不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其它调研相比,川观智库与省社科院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中心的此次联合调研,更加注重"调"和"研"的多元视角和无缝衔接,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领导和媒体智库各自发挥优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的思路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筛选问题,更加有效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在样本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并不代表相关市县乡村在衔接工作中存在什么疏漏或失误。可以说,这些问题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历史进程中很多地方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说,这些问题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迈进的阶梯,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

关于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安徽省总工会经审会调研组

为有效推进工会常态化经审监督体系建设,2020年6月至8月,安徽省总工会经审会主任带领专题调研组深入安庆、马鞍山、六安、铜陵、芜湖等地调研,通过召开市(县、区)工会工作座谈会、深入基层工会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全方位了解各地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情况,针对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策。

一、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工会经审会坚持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在服务工会改革发展大局、促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工运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工会经审工作的"保驾护航"作用。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全省各级工会领导高度重视经审工作,支持经审会独立开展审查监督,省总工会党组会和主席办公会定期听取经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经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经审组织建设方面,各市级工会经审会主任全部按工会同级副职配备,经审办列入机关编制;在105家县级工会中有77家建立健全了经审组织,配备了专兼职经审干部。

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各级工会按照《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安徽省市级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等要求,着力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审计人员行为准则、审计操作基本规范、审计整改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工会审计等相关制度,工会经审监督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有力推进了工会经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审查审计延伸覆盖。各级工会经审组织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原则,充分发挥经审组织的"治已病、防未病"作用,提高了资金使用绩效。2019年,全省市、县两级工会经审组织开展同级审计,提出审计意见建议379条;延伸审计下一级工会637家,提出审计意见建议2233条;对29家工会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实施审计,提出审计意见建议157条;开展工会经费计拨审计,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欠缴、漏缴单位及时补缴入库工会经费181.18万元;对20个工会建设项目实施审计,核减建设资金43.55万元。

经审工作创新发展。全省各级工会经审组织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积极探索新时代经审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径、模式。合肥、芜湖、蚌埠等市总工会出

台了特邀审计员管理办法,宿州、马鞍山等市总工会结合实际配套出台了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工会审计实施办法。淮北市总工会在全市工会系统组织开展基层工会经费使用情况专项清查,并在市纪委监委的支持下将清查工作纳入市委巡察范围。六安市总工会与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收支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提高了工会经审监督的权威性。黟县、霍山、泗县等县级工会主动加强与同级纪委监委、审计和财政等部门的联合联动,通过采取联合审计、联合检查等方式,指导基层工会管好用好经费。

二、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工会在推进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新时代工会经审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力量有待进一步充实。调查结果显示,全省16家市级工会经审办中仅有5家配备了2名以上专职经审干部,市级工会专兼职经审干部中具有审计、财会初级以上职称的占比为57.14%,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为28.57%。105家县级工会经审办中仅有56家配备了1名以上专兼职经审干部,县级工会专兼职经审干部中具有审计、财会初级以上职称的占比为21.33%,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为5.33%。各级工会兼职经审干部较多,部分兼职经审干部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且专业水平不高,工会审计力量还需进一步充实。

审计手段有待进一步更新。随着税务代收工会经费的全面推广,工会经费总量稳步增长,工会开展活动日益丰富多样,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呈现出体量大、项目多、内容杂等特点,审计监督覆盖面需再扩大,审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调查发现,有的基层工会在审计工作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一直沿用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手段仍停留在"看凭证、翻账本"等传统方法上,不能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审计手段实施审计,动态跟踪工会经费收管用情况,导致审计质量和效率不高。

审计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调研发现,在基层工会审计实务中,有的经审干部因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不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建议,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少数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压得不紧不实,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等问题,对审计成果运用不够重视,审计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有效整改,导致一些问题屡审屡犯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对策

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工会经审工作重要性认识。各级工会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工会经审工作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提高对经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使各级工会领导充分认识到经审工作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的法定职责,是工会服务广大职工群众的有力保证,是工会开展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而大力支持工会经审会依法独立开展工会经费审查审计工作。同时通过政策宣传,增强工会领导自觉接受审查监督意识,纠正经审工作可有可无、经审工作就是专门挑毛病的错误认识,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经审部门履行审查审计监督职责是加强工会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措施,是对工会干部的最大爱护和保护。

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工会经审组织建设基础。一是健全完善工会经审组织。各级工会要认真落实《中国工会审计条例》对工会经审组织建设、机构设置、干部配备的要求,按照"三同时"原则建立工会经审组织,配齐配强专兼职工会经审干部。二是优化经审干部队伍结构。采取按需录用、科学调配、强化培训、岗位交流等方式优化工会经审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提高财务和审计专业人员在工会经审组织中的比例。三是充实工会经审力量。针对基层工会经审力量薄弱的现状,各级工会要借鉴兄弟省市工会聘请特邀审计员、设立专业审计人才库、选聘社会化工作者等好的经验和做法,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工会经审力量,夯实工会经审组织建设基础。

提高审计质量,推动工会经审工作提档升级。一是提高审计能力。各级工会要鼓励经审干部加强学习,科学制定经审干部培训规划,采取集中培训、以审代训、业务交流、网络学习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培训,提高经审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搭建经审工作交流平台,通过上下联审、同级互审、内外同审等方式,在审计实务中培养锻炼经审干部,使其掌握审计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增强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二是转变审计方式。各级工会经审组织要主动适应新时代工会经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新审计观念,注重审计实效,从原来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风险防范为导向、内部控制为重点、完善监管机制建设为目标的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并重转变,履行好审查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工会经审工作的"卫士与谋士"作用。三要突出审计重点。各级工会要积极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重点关注"三重一大"项目、"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津贴补贴等管理使用情况,强化审计

效能,促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工会经费预算审计力度,指导基层工会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终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促进工会经费管理使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加大对重大政策落实、重点资金保障、重大活动组织、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工会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工程的竣工结算、决算审计,促进建设资金规范使用和效益最大化;加强对劳模慰问资金、困难职工帮扶资金、送温暖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对工会企事业单位财务和资产管理审计,确保工会资金安全和资产保值增值。

创新经审模式,探索实施规范审计的新路径。各级工会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经审业务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加快工会经审信息化建设步伐,创新工会经审工作技术、手段和方法,探索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施审计的新路径,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和宏观分析问题能力,使审计监督的链条更长、范围更广、更具长效性。同时,省总工会经审会要在构建全省工会经审工作交流平台、指导基层工会加强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上出实招求实效,充分发挥工会经审组织的"免疫系统"作用,提高经审工作为工会发展全局"保驾护航"和服务能力。

推动整改落实,持续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各级工会要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到位;深化审计成果在加强工会干部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重大政策落实等方面的运用,将审计意见整改落实情况作为上级工会对被审计单位工作业绩考核、评先评优、推荐表彰、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重点督查基层工会财务审查审计结果向职工公开,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作用。同时,注重审计效能的发挥,加强审计成果综合分析与有效运用,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找准"症结",开出"良方",精准施策,从源头堵塞漏洞,提升工会经审工作整体水平。

关于加快南阳市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的调研报告

南阳市农业农村局 方拓锦、陈自龙

一、南阳市现代农业有关情况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河南省南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合理优化农业布局,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培育了"八大产业"

一是基础产业不断提升。即提升粮、油、菜、畜四大基础产业。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发展优质花生450万亩,蔬菜稳定在350万亩,牛、猪、羊、禽饲养量分别居河南省第一、二、三、四位,肉蛋奶总产130万吨。牧原生猪养殖在南阳辖区内已突破1000万头。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即壮大菌、花、果、药四大特色产业。对于花卉苗木,重点培育月季花、玉兰花、栀子花"三花"产业;对于优质水果,重点培育猕猴桃、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三果"产业;对于中药材,重点培育山茱萸、裕丹参、宛艾草"三药"产业。目前,南阳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达3.5亿袋、出口额78.2亿元,月季11万亩、玉兰24万亩、栀子花17万亩、猕猴桃15万亩、山茱萸45万亩、宛艾草24万亩,规模均位居河南省第一。

(二)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形成了以粮油、畜产品、果蔬、纺织为主的加工经营格局

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6家、71家、287家。一是以想念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全市粮食加工企业150多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18家。二是以新纺、南纺为龙头的棉纺加工产业。全市拥有棉纺企业238家,纱锭总数达280万锭,全市纺织工业销售收入345.73亿元,其中新纺是南阳第一家上市企业。三是以河南三源粮油、南阳瑞丰粮油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产业。三源油脂有限公司一期20万吨生产能力,可带动20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种植。四是以仲景宛西制药、河南福森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全市较大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6家,年加工能力12.5万吨,年产值20亿元。其中,宛西制药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五是以仲景大厨房为龙

头的果蔬加工产业。西峡县香菇加工企业达108家,香菇自营出口从2005年出口额不足350万美元,到2018年达8.4亿美元,13年增加了242倍,自营出口企业40多家,产品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仲景大厨房公司具有年产8000万瓶香菇酱的生产能力。六是以镇平华新地毯集团、南召东方茧丝绸公司为龙头的桑蚕加工产业。带动全市发展桑园万亩,柞坡220万亩,年产茧16000吨,占河南的70%。七是以牧原、科尔沁、三色鸽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了科尔沁牛业、牧原、三色鸽乳业等龙头企业。以年出栏1000万头生猪的牧原公司为主导,集产品加工、生猪饲养、种猪生产、饲料加工、沼气发电、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牧原生猪产业集群;以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为主导,百、千、万头规模化肉牛育肥场、南阳黄牛科技中心等配套服务组织、相关联企业的肉牛产业化集群;以年加工鲜奶14万吨的南阳三色鸽乳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奶牛养殖7万头。

(三)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

一是发展产业化集群。想念食品等19个联合体被认定为省级产业化联合体。实施了牧原国际食品城、想念食品产业园、中以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重点项目。二是发展新业态。深入挖掘农业功能,积极培育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康养农业、农村电商、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构建"经济+生态+社会"多业态复合式农业。2018年,全市100个都市生态农业重点园区完成投资额3.6亿元,接待游客583万人次,园区一二三产业收入35.6亿元。三是搞活产品流通。实施南阳市"智慧农业11239工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3106个益农信息社,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1.8%。四是培育了科尔沁一二三产业融合典型。科尔沁肉牛产业化集群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引进龙头企业到建设示范园区,从集群发展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四个阶段性跨越。2018年,集群实现产值50.03亿元,拉动新野及周边地区新增肉牛10万头,新增就业1万人,人均增收

8000元,吸纳3万多人从事相关产业。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产业链方面

一是农产品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质量情况看,大路货多,中高端农产品供给不足,真正优质农产品相对较少。从市场消费看,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全社会普

遍关注的问题。二是现有生产经营方式制约的问题依然明显。从土地经营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据调查,全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22.74万人,其中97.1%的人员从事种植业。农业生产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的特征,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三是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南阳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生产大市,粮食加工企业结构雷同,规模小而散,缺乏"航母"级企业。全市日加工小麦能力1000吨以上的仅有想念1家,以面粉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更少。

(二)价值链方面

一是加工链条短。南阳绝大部分产品处在产业链前端,精深加工不够,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最突出的问题是精深加工不够,大多停留在"小麦磨成面,花生榨成油"的初级阶段。都只做产业链前面的一部分,真正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缺乏。二是高技术、高科技产品少。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很多,如瞬间高温杀菌、微生物发酵、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无菌贮存与包装、超微粉碎、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已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应用。南阳仅有南阳泰瑞生物科技公司、华邦等少数企业采用。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实验室4个,省级研发中心5个。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配备专业研发人员。四是品牌培育不够。南阳虽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4个河南著名商标、15个省名牌产品,但总体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

(三)供应链方面

一是农产品源头供应质量不高。大宗农产品生产上,上游生产主体总体较为分散,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上下游主体的联结方式较为松散,在生产组织、质量监控、信息传输、价格协商等方面难度较大,因此很难保证质量的稳定性、一致性。二是供给效率不高。农产品从收获、加工到消费者手中,所经历渠道环节众多,储藏、保鲜、温控等技术应用不够,农产品流转主体繁杂,流通供应链不连续;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全程冷链物流发展滞后,难以实现田间地头到餐桌零距离对接,难以形成高效畅通、全程冷链、安全规范的区域农产品流通体系。三是缺乏进入大市场的能力。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多分布在乡镇,如粮食、油脂加工等都是简单的再生产,很多还是传统工艺,耗能高、产出低,生产出来的产品多在本地销售,难以进入域外大市场。四是市

场营销方式落后。大多数企业还没有采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如电子商务、连锁代理、产销直挂等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信息不对称。

三、加快"三链"融合的对策

(一)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坚持"三个着力",培育新动能

一是着力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河南省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南阳市绿色食品产业专题工作方案》,重点围绕肉、面、油、乳、果蔬五大行业,以构建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和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为核心,以绿色、有机、优质、安全为引领,以孵育壮大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为主线,坚持项目支撑、科技引领、转型升级、优化服务,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南阳食品品牌,不断提升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二是着力发展产业化集群和联合体。要把提升效益放在优先位置,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功能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效益。以新野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抓手,以20个产业化集群、19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注重产业链建设、高标准基地建设、连接机制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推进牧原国际食品城、想念食品产业园、中以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着力统筹农业内部产业协调发展。依托种养业,提升种养业,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推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循环、产加销一体、农文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批集标准原料基地、精深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和农业产业园,实现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

(二)在提升价值链方面,坚持"三个强化",厚植新优势

一是强化创新引领。一要借才引智。借助京宛协作战略机遇和载体,挂靠北京国家高层科研院所,利用北京全国独一无二、最先进、最集中、最丰厚、最优质的现代农业人才、技术、成果、研发、市场等资源和优势,嫁接南阳农业农村,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对农产品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和农产品加工设施设备的设计、研制。对重大研发成果、专利要给予奖励。二是强化精深加工。要激发产业技术创新活力,促进新

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成长,加快推动南阳农产品加工业以精深加工为方向,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提高转变迈向中高端水平。如,在高品质粮油制品方面,增加专用粉、功能性淀粉等食品以及保健、医药等方面研发,开发谷朊粉、小麦胚芽片、小麦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玉米油、花生油、专用油等新品种,扩大精炼油和专用油比重,开发提取蛋白产品,发展高附加值MM豆、花生巧克力、鱼皮花生等休闲食品、高端西点食品配料、餐饮食品佐料、调味品等,不断拉长加工链条。三是强化品牌培育。着力打响西峡香菇、猕猴桃,新野蔬菜,桐柏茶叶、香椿,方城黄金梨,淅川软籽石榴,内乡薄壳核桃等一批高效特色产业品牌。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模式,推进品牌培育和整合。

(三)在打造供应链方面,坚持"三个提升",增添新活力

一是提升源头供应质量。围绕"四优四化",认真落实《河南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7-2020年)》《南阳市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为重点,通过调结构、提品质、转动能、促融合、强带动、创品牌,推进南阳市种养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提升三次产业融合水平。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规模种植与林牧渔融合,发展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等业态。三是提升供给效率。首先,要规范生产、加工流程。推进育种、种植、管理、采摘等生产环节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流程,如仓储、分级、包装、预冷、检测、质量追溯等流通环节,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推广。其次,要培育新型流通业态。着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物流、农产品跨区域配送中心等信息平台建设,拓展销售渠道。

关于锦州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辽宁省兴城市委党校 曹志琴

(2021年5月31日)

为了解辽宁省锦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民营企业家成长状况,5月初,锦州市委统战部、锦州市工商联联合市检察院、税务局、锦州市市社会主义学院、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农发行等组成调研组,对锦州市7个县(市)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本文在此次调研基础上提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五个方面分析当前地方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关于人才问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还是中小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有些民营企业想扩大生产,引入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但是没有门路找到相应引入人才的机构。企业面临着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调研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家谈到,即使引进了人才,因为薪资、环境和自身发展等问题也无法留住人才。另外,加强人才中心的建设问题。部分民营企业家反映,县市区人才中心只负责档案的寄存与管理,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服务。而且,部分行业劳动力缺乏,集中反映在建筑行业和制造业。

在资金问题方面,我们认识到,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但是在调研中,大部分民营企业家都谈到因为缺少资金或者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企业无法继续扩大生产,影响到了企业的直接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缺少资金的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同时,金融贷款机构仍注重以抵押物和担保的方式进行放贷,导致中小微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从金融机构得到所需资金。部分中小微企业对金融机构放贷的政策程序不是非常了解,影响到了企业的融资。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