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合集10篇(第3/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42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8分钟

率,努力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在非银金融领域,充

分发挥政府性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作用,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三)政策为基,以政策支撑推动产融深度结合

一是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规划引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中央驻衡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工作联动,推动货币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紧密协调,建立地方金融工作部门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驻衡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的干部交叉挂职任职机制。二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才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进商业信用服务机构,打造好"诚信X"品牌形象,加大对恶意逃废债的司法打击力度,提高金融案件审判和执行效率,切实维护金融债权。三是建立健全风险缓释和增信机制,建立X市产业强市风险补偿基金,提高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稳定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提高担保机构实力,增强银担合作信心。

聚力"产业振兴"的调研报告

网络

乡村振兴 调研报告

今年10月,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产业是脱贫之基、兴业之本。产业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战略的核心内容,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振兴。从目标和内容上看,产业扶贫主要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基础,目的是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振兴主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准备,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重点是化解中国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从机制和政策着力点上看,产业扶贫重在通过就业扶贫实现贫困人口收入增长、培育大批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产业、依靠发展初级农产

品生产和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来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产业振

兴重在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淘汰比较优势不足、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提升。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将70%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扶贫,通过产业扶贫的生产带动、就业带动和资产收益带动,使300多万人脱贫。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是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教育脱贫的有力支撑。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省应注重稳定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政策,努力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农业产业供给结构

首先,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结构。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重复建设与结构趋同现象、产业布局与区域资源禀赋不匹配问题,制定产业振兴规划需要整合资源,将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资源禀赋紧密结合起来,依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比较优势,确定其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优化品种结构。针对扶贫产业跟风现象普遍、农产品供求错位、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应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发展品牌农业,大幅提升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延长农业

产业链。应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冷链物流业,

加速"互联网+"与农村产业链结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政策的衔接首先,应最大限度保持现有产业扶贫政策稳定。全面梳理在

脱贫攻坚实践中积累的好的扶贫政策、扶贫制度和扶贫办法,充分吸收到乡村振兴整体规划中去,加快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二是做好"激活存量""吸纳增量"文章。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汇期的清产核资,明确扶贫产业的所有权和收益权,盘活现存扶贫资源,防止扶贫资产流失。同时通过产业连接、产业融合创造新供给,开发出适合新需求的新产品。制定相应优惠、补贴措施,激励当地产业与外来企业开展合作,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因地制宜创造富有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

三、进一步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动力机制的有效转换

首先,推动依靠行政外驱向市场内驱动力机制转变。深刻认识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两大战略的差异性和内在关联,把握好衔接转型节点,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靠科技与市场的力量,充分激发、释放实施产业振兴的动力;二是推动依靠帮扶逐渐向多元主体动力机制转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不仅是政府和农民,还包括城市资本、金融、农业企业、外来业主、返乡人员、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等多元实施主体,应加快

培育产业脱贫、产业振兴的主体自觉,实现各方主体利益关系的

有机整合;三是推动"外部输血"向"内部造血"动力机制转变。减贫战略应加快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的"攻坚体制"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的"长效机制"转变,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成为产业振兴的重点。

四、进一步构建保障有力的现代农业要素体系

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资本、技术等核心要素在农村落地生根。为此,首先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健全农业科技人才任用、激励机制,确保人才"留得住";二是鼓励民间资本下乡,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三是加快建设高效运转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加强智慧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攻关,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

城市有机更新调研报告

网络

有机更新 城市 调研报告

什么是城镇老旧小区?未见有明确的定义。"老"是可以用年限来量化的,而"旧"却难以划定量化标准。但又似乎已约定成俗,不言自明。那是一片处于现代化高楼大厦环绕的形如山间盆地的多层建筑区,它们建成年代久远,平面布局紧窄,房屋多为砖混结构,墙皮剥落污秽,生活基础设施简陋,排水沟管破损渗漏,強弱电线如网牵挂,违章建筑形态百出,空坪隙地种菜种瓜,道路坑洼,绿化凋零,车进无停地,人进无卫门,......。这些居住条件与居住环境欠佳的老旧小区如今居住的主要是原商业和厂矿企业的职工及家属,也是一些低收入人群。

对老旧小区进行提质改造,是党和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重大民生工程。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其作为重大工作任务予以布置。其中,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

务设施"。2020年,总理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

今年的改造目标,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在国家的促推下,各部委各省市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层层制定所辖区域的"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规划"。

老旧小区是城市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老旧小区的改造就是城市的更新改造。如何改造?X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在出席X市"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总结暨城市有机更新工作推进会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全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大工作统筹力度,要以实干善为的担当抓城市有机更新,讲好X有机更新的精彩故事。城市有机更新,"有机"何在?本文以X市老旧小区改造为例,浅析城市更新"有机"之道。

一、顺应民心,消除孤岛效应。

我国城市通过大刀阔斧、大拆大迁、大手笔的扩张建设之后,整体结构己趋平稳平衡。老旧小区地处背街小巷,是城市大兴建设的边缘地带,更是房地产开发商眼中不能为资本创造最大利润的残余地段。它们是隐于高楼大厦背后的城市孤岛,在老百姓眼里,这是城市更新被遗忘的角落,但它却是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

基于当年建设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这些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

基础设施简陋缺失、功能不全。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人居环境更加脏乱差,已严重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群众改造意愿十分强烈。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牵着居民的幸福,一头牵着城市的发展。但重头在顺应民意,改善民生。改造目标是努力完善老旧小区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居住环境,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安心、更具幸福感,从而消除孤岛心理,同享城市发展成果。所以本次小区改造,彻底改变以前事先保密,然后自上而下下达任务的方式。坚持"群众事、群众办"的理念,建立问题共找、方案共定、资金共筹、改造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工作机制。以社区为主,与政府委派的中介机构成立调查组,走家串户,深入调查,广泛征求居民意见。

以本次X改造试点小区为例,调查组深入X小区、X小区、X小区、X小区、X小区、X小区六个老旧小区,对89栋3551户居民进行了入戸政策宣讲,同时向其中五个小区发出调查问卷

2565份,收回有效问卷2334份,占90.99%。查清了小区住宅始建年代与小区现状,掌握了居民改造诉求。改造方案也将全部公示,继续征求意见,并争取能改尽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由于动机纯正,方式公开透明,小区居民深感"孤岛"不孤,从

而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为后续改造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打下了坚

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更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担当。二、小区基础设施提质,大力提升市政资源利用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X城的更新改造一直进行时。通过对

市区的重新设计规划,X老城区从河东跨过湘江直扑河西,已拓展出与X、X、X、X、X五区老城同等面积的湘江新区,城南城北均衡发展。一条芙蓉大道贯通南北,成为全国比长安街更长的市政大道。无数的市政主次支路以及已建与即将建成的7条地铁基本构成大小井字型纵横交织,各类桥隧又将这些交通线紧密相连,形成无处不通达的路网。现代化新型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与便民生鲜市场沿路合理布置。给排水与天然气管网、强弱电线网市内全复盖。市政基础设施先进而完备,供给与社会经济民生需求达到了新的平衡。

X市内老旧小区的提挡提质改造,就是对小区内原低劣的基础设施进行质量提升,对跑冒滴漏及安全隐患严重、功能丧失的给排水、强弱电、天然气管线加以整改更换,并与市政公共管线对接。对残破、窄狭的道路加以整修拓展,使其宽度、净空、转弯半径能满足救护救援等特种车辆通行,并与城市慢行系统衔接。如此,对小区而言,能更有效地满足对市政基础设施的需求,贴身幸福感油然而升。对市政基础设施而言,不增容、不打破己有

供求平衡关系,就能为小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有效供给,大力提升

市政资源利用率。

三、留住记忆,永葆城市机理

X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史约2400余年。她不仅因拥有X文明和X文化,以及X、X简牍、X书院等等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无数名人巨匠,当之无愧地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从X走出,缔造了一个新中国;还有那些五里牌、银盆岭、东瓜山、砂子塘、浏城桥、井湾子等等一个个散发浓郁乡土气息的地名;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的生活习惯;呷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坚韧执着;潮宗街、都正街、太平街、化龙池那些白墙黛瓦、雕花格窗、被鞋底磨得光滑铮亮的麻石板路;还有,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初创时期,为国计民生作出重大贡献的裕湘纱厂、X橡胶厂、X机床厂、X重型机噐厂等等大批国有企业,他们是共和国的长子,是今天国家雄伟经济大厦的奠基石与X的工业记忆。等等,正是这些山水城池、地名建筑、厂商店铺、街巷俚语、人文情状、信仰追求,经过如此漫长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特有的X名片、X风貌、X气质与X精神,并形成了综合的永不磨灭的X城市肌理。

如今的新X,虽然牌已拆、岭已平,塘填湾直了,老国企的

一代使命已经完成而又改制新生了。但只要名还在、地还在,乡

愁与记忆就不会泯灭,而城市肌理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永远不会离弃。在X市将要改造的一千多个老旧小区里,处处都蕴藏着老X无形而又可真切感受到的X不散的灵魂。于是,改造方案均遵循着一条铁定的原则:改造前,必须首先摸清老旧小区的历文化资源、特色风貌、古树名木,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创新保护利用结合起来,维护X具有个性化标志性的传统风貌、江南山水洲城的地域特色、昂扬奋进不言后撤的人文精神,永葆X城市肌理。

四、系统治理,长效经营

老旧小区改造其实早就进行过,很难给定一个准确的起始年代。因为,居住小区建成时间久了,相关配套的水、电、气、路等生活基础设施老化破损了,当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时,自然要进行改造更换。但这是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式零星更新改造。自2018年X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后,便开始了成批量的老旧小区提质提挡改造。小区改造项目都经过了立项、设计、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等程序,使居民小区由零星被动变成了批量的与有意识的主动。但内容仍限于排水系统的修补疏浚、杂乱电线的整理绑扎、毁损道路的硬化或白改黑的铺装、门面招牌的统一规划制作等等中的

一项或几项。这种改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次改了这几项,下

次又要改另外几项的循环往复的现象。本次老旧小区改造,一个原本由各地自行视情而为的常规工

作,变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范围的统一国家行动。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各部委制定标准、安排年度计划。各省级负总责、市县级负具体责任,统筹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公司共同推进小区改造,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建"的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技术层面,将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其中,基础类改造是满足居民居住安全需要和基本功能需求的改造,内容包括违建拆除、房屋公共部分修缮、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通讯设施、供气设施、环卫设施、照明设施、消防设施、电梯与无障碍设施、围墙大门、道路以及与小区直接有关的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等13大项129小项。基础类改造内容为必须改造内容,符合改造条件的应全部进行改造;完善类改造是满足居民改善型居住功能需求和生活便利性需要的改造;提升类改造是丰富社会服务供给的改造。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内容为鼓励改造内容,可结合老旧小区实际情况和小区群众意愿选择性进行。分别有5大项58小项和4大项22小项。三大类共有22大项209小项,改造内容是从基础设施、建筑修缮、公共设施、环境治理、

便民设施、社会治理等全方位的提质,不仅系统全面,而且要按

照"美丽宜居新X"的标准进行验收,确保十年内不落后、不再改造。通过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建设和智能化物业管理,实现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长效运营,行稳致远。

五、渐进实施,开发利用并举

X市是住建部2019年首批15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之一,通过调查摸底,建立了小区改造项目储备库,并从中甄选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老旧小区作为首批改造试点项目。2020年6月总结首批试点项目经验后,再根据小区老旧程度和改造的轻重缓经急,分批实施、渐进推开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虽有多种资金筹措渠道,但政府支持仍然是重要的资金来源。如果大规模一齐上,支持资金积少成多,势必造成政府巨大的财政圧力。渐进式推进,量力而行,既能使财政支付责任在财政承受能力之内,同时又平滑了各年度的财政支出。

综观X市内的老旧小区,大部分都多少存有一些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但要去调查发现,开拓思路利用。一是土地资源。X市的老旧小区都是原工商矿企业在国家困难时,大家筚路蓝缕,在重生产轻生活指导下建造的家属区。这些家属区选址不讲究、地块不规则、布局不规范,小区内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多是一些面积不很大的空评隙地,如不规范的简易球场、原材料货物的堆卸

地、房前屋后的零星边角地块。二是公共房产资源。如原单位的

办公场所、礼堂、食堂、工场或仓储库房、公共浴室与开水间、公共厕所与垃圾站等。三是原房主子女已长大外出工作,老人随子女外住或过世,留下的闲置房子可成为能调节置换的房产资源。上述资源现在正为一些摊贩、小商店、小旅社、麻将室、流动租住人员,甚至鸡棚鸭舍菜地杂屋间等违章建筑所占用。这些占用的资源十分低效,或完全无效。

为此,要通过政府、社区、居民的共商共议,以合理、充分、高效利用这些有限资源为目的达成共识。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根据本地域的城市规划条件,在拆违、置换与拆除低效公共建筑后的小区平面上,围绕不可动资产进行水电气路的重新设计布局,尽量腾出空间扩充路面,建造地面或立体停车场、绿地与休闲健身用地,有条件的地块还可以新建符合城市规划的小体量的小区自用建筑。在不扩增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将原为一二层的建筑适当加层,以提高该地块利用率,增加房产资源。然后,将服务小区改造的可支配房源进行整合、调整,提升质量,重新规划成服务本小区为主、惠及周边的便民超市、康养托幼、保健美容、快递配餐等经营性场所。认真挖掘、开发出这些资源,同时规划好、高效利用好这些资源,改造之后的老旧小区就有了健全的造血功能,后续的保养维护就有了可靠的自有资金保障。

结束语

城市有机更新是区别于以往城市外延式扩充并必然带来大拆大迁大搬家大变样的城市更新模式,是在我国城巿高速发展后的经验总结。当城市外延扩充已建立新的稳定平衡以后,就要强化城市内涵的提升。老旧小区是城市肌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对老旧小区的有机改造就是提高城市内涵,畅通城市经路脉络,完善功能匹配,避免大拆大迁大搬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和扬尘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风险,以及征收补偿诉求不满足带来的重大社会稳定性风险。因而,老旧小区的有机改造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大举措。我们应以习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指示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多寻"有机"之道,共同缔造幸福美好家园,讲好城市有机更新的精彩故事。

以法治建设为牵引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

调研报告

网络

法治建设 社会治理 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法治保障是关键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深刻革命、社会建设与法治建设的高度统一,把社会治理纳入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的轨道中,才能根本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社会建设难题。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推动法治发展,解决基层社会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努力构建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基层法治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五年来,X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坚持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以大型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为主要载体,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多方式普法,增强了干部群众法律意识

X市通过组织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活动、普法培训、普法考试、

建设法治宣传长廊、印发赠送法治宣传资料、提供义务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着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共开展各类讲座460余场次,义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60万余份(册),提供义务咨询

3万余人次,发送各类法治宣传短信60万余条。

(二)多角度服务,提高了纠纷化解水平

X市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万余起,调处率一直维持100%,其中疑难重大矛盾纠纷案件3400余件,成功化解了重大坟山纠纷、涉诉涉访重大矛盾纠纷积案140余件;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00余件,为群众挽回各项损失4000余万元,实现了应援尽援;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法律事务6800余件,并与6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100余个村(社区)签订了义务法律顾问协议,全市共办结各类公证1100余件,办理司法鉴

定220余起。同时有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乡(镇)村法律服务平台和法律服务志愿者体系建设正在逐步推进。

(三)全方位治理,形成了较好的法治环境

X市不断健全落实五大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综治维稳工作,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3万余起,防止民转刑案件、制止群体性械斗、阻止群体性上访等600余起;稳步推进平安建设,近五

年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900余起、治安案件3600余起。

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多形式加强对乡镇干部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群众的法律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程度不够,责任主体错位

普法工作作为全民学法的重要手段,是全党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要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由政府主抓,部门参与。然而目前大多数乡镇党委、政府,主要精力都放在发展经济等硬件建设上,认为普法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费时、费力而又难见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其主动性不高,加上对普法工作的责任主体认识还有错位,认为普法工作是司法所的事,党委、政府能支持的就支持一下,困难的乡镇往往就只能把这块工作完全丢给司法所,根本没有将普法工作摆到应有的高度和位置。造成职责不落实,协调配合不够,普法资源运用不充分,措施不够有力,普法工作效果不佳。

(二)人员不足,乡镇普法力量薄弱

目前乡镇的普法工作主要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做,虽然全市各乡(镇)都设有司法所,但人员力量十分薄弱,就2018年底为例,全市20个乡镇司法所核定专项编制32个,

现有司法员加上2018年10月新招录到岗的司法员只有32人,

其他单位借调3人,除安江、黔城、托口、雪峰四个所以外均为

1人所。造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趋多样性和复杂化,基层司法所各项业务不断拓展,基层司法所的职能日益增多,承担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9项职能,任务越来越艰巨。如安江镇镇社区矫正对象及安置帮教工作对象最高峰时分别达65人和78人,单就这两项工作就需牵涉司法所人员的大量精力,有些司法员还兼任数种乡镇职务,从事着大量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不相关的其他乡镇中心工作,有时还要完成乡镇党委政府下达的一些应急性工作,工作开展起来往往会力不从心,客观上造成普法工作无法得到全面深入的开展。

(三)普法的形式内容单调,考核不够深入

当前该市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难度比较大,宣传途径形式大多数时候比较陈旧、单一。一是利用乡镇党员冬春训、乡村干部会和村两委开会、布置工作等时机,组织乡村党员、干部、"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学习法律知识,而这种机会和途径也相对较少,每次参加的人员也不会太多。二是由市里相关部门或乡镇在特定节点组织相关人员送法下乡,分发学习宣传资料,向村民作简单的法制宣传,但这种宣传多浮于表面,群众拿到资料很多时候都是有需要才会细读,有些群众因年老或是自身原因根本看不懂资

料,于他而言,那些宣传学习资料就形同于废纸。三是利用广播、

高音喇叭、法制宣传栏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但覆盖面往往有限。四是由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派出所的同志给村干部、村民上法制课、青少年学生作法制报告等,虽然覆盖面比较宽,但往往不够细,造成许多群众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达不到预期目的。五是考核不严,对于普法工作虽然有平时督查,年度检查,中期检查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等等考核,但乡镇和部门主要以作资料来应付检查考核,局限于上面必须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依法行政等方面,至于普法的实际效果无从考核,只是走走过场。

三、法治建设现状原因分析

(一)传统法治文化影响深远

一是"义"的追求,压抑"利"的欲念。儒家学说认为小人求"利",君子求"义",因此我国传统法律成为治国的工具,而不是人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农民习惯于也更青睐于依赖传统伦理和乡土规范确立的行为规则。目前的中国农村仍处于法治秩序与人治秩序等组合而成的多元混合秩序的现实中,法律的权威于其中却显得十分虚弱。二是以"群"的观念压抑"个体"意识。"礼治"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它主要是指是建立在宗法结构基础上的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社会政治伦理秩序体系,所体现的是以宗

法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强调对秩序的追求,强调个人对集体的服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