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合集20篇(第2/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99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0分钟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通过对先进地区的实地考察和交流,我们认为,先进地区顺应形势发展,营造出了浓厚的电商发展氛围,有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成效显著,找到了一条促进农村转型发展,成功赶超、其发展模式非常值得我区借鉴。现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第一,构建电商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电商全覆盖。

借力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和京东"千县燎原"计划,按照一镇一站、一村一点或几村一点的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千县万村"试点县区全覆盖,村淘站点发展到617个,打通了"网货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渠道,被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4个县区被评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9个县区全都成为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试点县。

第二,培育电商村镇,推动电商集群发展。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系统总结该市"淘宝村(镇)"发展经验,引导各县区立足特色农产品优势,通过电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开启了农村电商跨县区、跨行业、裂变式竞相发展的新局面。全市新增"淘宝村"26个,发展成全国第二大"淘宝

村"集群。

第三,打造电商产业园区,提升电商层次和水平。

通过新建或改造闲置厂房、写字楼等多种方式,建成投用电商产业园区21个,入园电商企业、团队1344家。其中电商产业园已入驻电商、网商、微商、创业创客团队370家,进驻物流快递企业102家,7家设立了区域分拨中心。吸纳从业人员

1.3万名,日均发单量5.6万票,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交易额

38亿元。第四,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开发电商新"蓝海"。从制定扶持政策、优化通关服务等方面入手,鼓励电商经

营主体依托发制品、工艺品、牡丹产品等特色优势出口产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全年完成跨境电商出口额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被认定为八个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之一。

二、主要经验

第一,探索"三个模式"。

电商的快速发展是一系列关键要素相互叠加和相互促进的后果。从电商发展的历程中,呈现出"两地+两代"、"销售+生产"、"农户+政府"的"3+3"的模式。一是"两地+两代"。有外地学习、工作或生活经历的年轻人返乡,将电商引进,让电商种子生根发芽、成长、兴盛。同时,电商激活了多种人力资产,其中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的人力资产,形成了新的代际分工与协作。年轻人运用自己的电商技能,年老人利用自己的

生产技能和体力,在共同努力与协调合作之下,构建了新的人

力资源动能。二是"销售+生产"。销售和生产的组合在许多电商发展地区都可以看到。销售加生产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多样化成长和多元化的探索,形成了"双向与三行"格局。各区县乡镇的产业基础非常不同,电商经营模式也不尽相同。既有销售带动生产的模式,也有生产促进销售的模式;有以内销为主的,也有以外销为主的。三是"农户+政府"。电商销售曾经是农户自发的经营活动,如果不组织起来,缺乏政府的引导、推动与支持,便难以形成带动产业发展的集群和生态。农户在电商创业和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创造力主体的角色,他们的创新创造既是自发自主的,又是有组织的、合作式的。只有加上政府的推动引领、服务支持、连接整合,才让农户的努力有了大方向和强后盾,形成了一股合力。

第二,找准"四个结合"。

主动顺应互联网经济特点,积极推动农村电商与全市中心工作融合发展,实现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销售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电商产品,实现由"有什么卖什么"向"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卖的好就生产什么"转变,扩大有效供给,促进了电商加工园区建设,催生带动了新经济萌芽和成长。二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发挥电商制约因素少的特点,通过送技术、送设备、送服务,扶持贫困户从事电商产业,线上销售、线下

加工,一根网线串起三大产业。三是与特色村培育相结合。导

群众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借力电商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432个、"一乡一业"特色乡镇40个,为更多电商村的涌现奠定了基础。四是与返乡创业相结合。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吸引带动21.5万人返乡创业,在本土创造价值和财富,将会焕发出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第三,抓实"五动措施"。

坚持积极主动、勇于开拓,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是行政推动,加速发展。市县均成立了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对电商亲自抓、负总责。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制定了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把电商发展纳入对县区的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培训促动,提升能力。把培训作为快速起步、支撑电商发展的重要方式,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活动,在全市培训出了一批电商人员和电商人才。在阿里巴巴淘宝大学举办了全国第一期订制式县区长电商研修班,与阿里合作建设了淘宝大学第一个分校,去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举办55次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研修班,有效提高了各级干部引领电商发展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去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各级各类电商培训班833期,培训13.1万人次。三是平台驱动,搭建载体。借力国内大型电商平台推动电商发展,狠抓了与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企业的合作。

四是典型带动,多点开花。把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

作为推动电商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全市推广"天华模式",加速了电商园区发展。支持各部门运用典型推动电商发展。团市委在全省率先设立了青年电商创业奖,组织开展了创业大赛。市妇联组织实施"巾帼电商行动",发展妇女网店6万个,带动妇女就业10.4万人。五是配套联动,形成合力。通过制定政策、优化服务、改善环境等,多方发力,为电商发展提供配套支撑。在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服务,针对跨境电商同样做出了一系列优化服务的努力。强化网络基础配套,实施光纤入村,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全光网"城市。实施"菜鸟县域智慧物流+"项目和"快递下乡"工程,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日趋完善。

三、有关建议

当前,正是发展电子商务的黄金期,我区电子商务发展虽然面临着起步晚、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困难和问题,与电商先进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我区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因此,我们需要从规划引导、龙头带动、人才支撑、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第一,以政策扶持作为电商发展的支持点。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建议成立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单位为成员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全区电子商务发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镇街道参照

成立领导小组。整合农业农村、人社、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

单位力量,全面推进发展规划、产业研究等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电子商务目标考核机制。建议电子商务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通报、排名。建议在招商引资考核中,作为重点招引方向,通过多倍抵顶招商引资任务等方式,提高电子商务企业平台招引力度。

第二,以平台保障作为电商发展的助推器。

平台保障是电商发展的必备载体,拓展电商发展更加广阔的平台。一是完善服务平台。针对电商企业、农村电商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建议建立垦利区电商服务中心。整合区内电商人才资源,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对起步阶段平台企业的政策指导、平台搭建、图文设计、视频制作等技术扶持。二是做大空间平台。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及特色电子商务平台作为重点招引目标,创新招商方式和开发模式,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体系集聚布局。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培育特色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工业企业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产供销一体的营销新体系,提高网络化营销水平。

第三,以龙头培育作为电商发展的加速器。

一是用心开展龙头企业培育。理清各镇街电子商务企业、农村、平台、技术机构清单,组织他们走出去学习调研,开拓

思路,理清发展方向。了解其所思所想所盼,打通其发展的堵

点痛点,通过培育平台,发展龙头企业,完善物流体系,实现本地产品到网络客户的成功对接。二是重点打造龙头引领项目。平台方面,积极对接北京恩源科技、山东途瀚科技、园钉网、外贸牛等企业平台及第三方服务中心,引导更多优质产品入驻平台。农村电商方面,重点对接培育胜坨镇小张村、黄河口镇小高村、于林村等项目,打造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

第四,以品牌定位作为电商发展的向心力。

结合我区优势产业,推动农产品网商和平台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推广活动,推介我区特色农产品,打造黄河口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大力发展黄河口大米、黄河口蜜桃、垦利滩区小麦、黄河口虾米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培育黄河口品牌。支持我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贫困村特色产品品牌化建

设。

第五,以宣传推广作为电商发展的源动力。

广泛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我区电子商务的宣传报道,引导形成推进电子商务与本土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力普及推广电子商务知识,广泛提高各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市场主体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

关于重点项目建设调研与思考

今年以来,我县以全市"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为契机,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行动至上、项目为王",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更大的格局谋项目,以更高的眼界引项目,以更拼的干劲争项目,以更强的力度建项目,切实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用高质量的项目引领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建设目标方面:

2020年,计划实施市县重点建设项目108个,总投资332.89亿元,年计划投资130.38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市级重点建设项目32个,总投资195.09亿元,年计划投资69.88亿元,同比增长64%。

策划包装方面:

聘请专家团队,借智借力策划包装项目,建立论证科学、质优量足的动态项目库,县上重大项目库内策划包装的项目始终保持在200个以上,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招商引资方面:

建立常态化外出招商机制,加强主动对接,做好跟踪服务,

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争取上级资金26亿元以上。

产业布局方面:

按照"提振煤烟、壮大光伏、转换能源、激活民营"的思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全年计划实施工业类项目39个,年度投资65.5亿元,占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比重50%以上。

二、工作推进情况

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科学制定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方案,将项目建设作为"追赶超越"主抓手和"晒比拼超"主阵地,扎实抓好项目策划、项目招引、项目推进、项目管理等工作,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水平。

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开复工。

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分别安排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工作,全面指导和保障项目责任单位和企业做好项目手续审批、开工物资、人员用工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

强化措施提升项目建设速度。

建立日报告、周汇报、手续代办制、微信工作群等多项制度,重点解决项目手续办理、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

的突出问题,确保108个市县重点建设项目有力有序加快推进。

努力提升策划包装储备质量。

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投资政策、聘请中省智囊机构,指导镇(办)部门策划包装项目,建立动态项目库。目前策划包装项目233个(占年度任务500个的46%),总投资1371亿元。

持续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围绕中国樱桃第一县、民窑第一县、陕西教育强县、城乡环境最干净县四县同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先后接待中环科技、山东中材等来澄客商26批次150人,举办各类招商活动12余场次,签约各类项目9个,总投资37.27亿元。

积极营造浓厚项目建设氛围。

坚持未雨绸缪、立足于早,在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中做到抓早、抓细、抓落实,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问题

受疫情影响较突出。

在前期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交通物流不畅、人员物资到位难、项目设备生产厂商供应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项目建设进度。

土地保障还不及时。

新建项目土地调规、审批周期较长,导致项目同期开工率较低。部分重点交通项目涉及土地征迁面积大,征迁中遗留问

题较多。

手续办理还不够快。

尽管实行"项目手续代办",但部分项目立项、环评、稳评手续仍未完全办理到位,直接影响项目开工和建设。

融资问题依然存在。

由于财力有限,政府投资类项目资金配套还不到位,在利用新模式解决融资问题探索还不多,充分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渠道还不畅通。

责任落实还不到位。

尽管年初通过正式文件对重点项目包联包抓责任进行了明确和划分,但包联领导、包抓部门一抓到底的韧劲还不够,成效还不明显。

四、几点建议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是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保证。随着当前疫情的有效控制,108个市县重点项目、76个高质量发展大会签约项目将全面加速推进,下一步,应围绕市上提出的"两个千亿"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投资效益,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稳增长、扩投资、增动能。

夯实各级包联包抓责任。

按照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方案和重点项目包联包抓方案,进一步落实县级领导、责任单位"一把手"的包联包抓责任。

坚持一线办公、一线协调、一线督促,调配资源,集中攻坚,

抓协调、保开工、抢进度,全力保障108个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加力。

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日报告、周汇报、月通报、季观摩、年考评的联动推进制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进度监测,逐项目落实定期报告制度,进展慢的每天报告1次进展情况,所有项目每周报告1次进展情况,并定期汇总通报。通过定期报告制度,夯实各级各方面责任,提高项目推进速度和管理水平。

深入一线持续督查督办。

进一步加大对市县重点项目的考核督查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发改局、考核办、两办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一线和项目现场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联合督查、明察暗访,督进度、督问题、督包联包抓情况。对项目推进不力、进展缓慢或者弄虚作假的进行通报、约谈和问责。

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储备。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着眼"十四五"规划编制,聘请专家团队,策划包装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发展项目,建立论证科学、质优量足的动态项目库。紧盯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应急救治设施制造等方面倾斜性政策措施,抓紧谋划储备一批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传染病防治、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项目,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围绕优势新能源、新材料、涉农加工等主导产业,紧盯国际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充分利用商会、苏陕协作及在外人士等资源,广泛收集信息,捕捉有效信息,开展专业化招商、产业集群招商、铸链补链强链优链招商,吸引更多高端优质项目落户。在疫情期间继续开展"不见面招商",保证招商推介、项目洽谈、政策对接不断档。

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项目手续代办制,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充分发挥项目手续办理专班作用,持续开展预约审批、并联审批、集中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当好"五星级服务员"。坚决保护项目建设主体合法权益,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吃拿卡要等行为予以重拳整治、严厉打击。

加强项目各类要素保障。

高质量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类要素,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项目用工、用地、资金等各项要素保障,不断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政策,顶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发展活力。

营造浓厚项目建设氛围。

根据"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相关要求,在电视台和网站

开设专栏,开展"晒比拼超"活动,全方位、多层次、高频率

地宣传项目建设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不断营造大干快上、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继续积极争取全市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举办,营造抓项目、稳投资、补短板、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于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调研思

网络

调研报告 社会

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强调"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标准化作用得到充分显示。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时间节点,认真研究制订"十四五"标准化工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承担相关研究课题中,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深入调研了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研究结果表明:以标准化促进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大有可为;发挥标准化的集成作用推动社会治理至关重要;让标准下沉、为基层服务空间广阔。

一、基本情况

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

2017年7月,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

的战略部署,将县域改革作为改革率先破局的突破点,正式确

立为全省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三年来,从群众最关注、企业最期盼、基层治理最迫切的要求出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致力破解影响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消除制约发展的"堵点""痛点",构建起集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县域治理架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了"路径"。改革项目被评为依法行政示范项目、法制创新奖。

社会治理,标准先行。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市场监管部门下设标委会办公室。成立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生活服务四个工作组,分别牵头负责四大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全市46个委办局和

18个镇街园区根据职责任务分至各工作组,每个工作组成员单位均明确分管负责人和标准化工作联络员,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打响了以标准化推动社会治理的人民战争。其间,共形成884项标准,自有标准拥有率近90%。

二、主要成效

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大力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普及标准化理念,厚植标准化意识,科学构建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验证,持续改进,强化考核,促进标准化深入人心,

提升全市标准化工作水平,推动标准化在社会治理中彰显作用。

(一)"标准化+"促进政务服务体系便捷高效。

一是标准化赋能"三级六同"。市级向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赋权69个审批服务事项,通过标准化创建,全面梳理赋权事项流程材料、时限要求,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材料、同一流程、同一时限、同一结果"。二是标准化赋能政务公开。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纠正不公开行为13个,细化200余个事项公开要素、公开属性、公开主体、公开时限、公开渠道等信息公开要求,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奠定了基础。三是标准化赋能流程优化。以标准化调整赋权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事项,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标准化赋能部门联动。以便民利企为评判准则,以标准化创建为抓手,通过标准固化"企业注册开业"审批模式、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和"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流程,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新设企业服务规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规范》《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服务规范》,为后续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平台夯实基础,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开业办理由16个工作日缩短固化为2个工作日,提速87.5%;不动产登记有13个工作日缩短固化为4个工作日,提速69.2%;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由3个环节并为1个环节,并限定"行

政+技术"审批在40个工作日内办结,提速50%以上。

(二)"标准化+"促进基层治理体系沉底到边。

一是规范权责界限,实现综合执法标准化。以横向整合、重心下移为原则,进一步厘清市镇两级执法监管权责界限,推动执法综合化并进一步实现综合执法规范化。市级层面,在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7个领域开展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执法力量,实现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镇(街道)层面,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执法权限赋予镇(街道)综合执法局,实现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综合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厘清行业主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之间的权责边界,制定综合执法系列标准,实现了全市各镇(街道)执法装备、执法文书、执法培训、执法流程和执法证件的"五统一"。二是规范事项程序,实现网格管理标准化。依托市镇村三级网格和"一长五员"网格配置,通过制定《入格事项流转规范》《网格事件任务流转规范》等标准,建立完善闭环可控的入格事项流转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网格化、规范化。制定入格事项清单并实施动态调整,目前全市人口、公用、社会保障等25个部门的信息采集任务及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150项日常巡查信息采集工作已入格开展。三是规范绩效评价,实现量化考核标准化。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建立网格化管理考核标准,制定网格化管理运行办法及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完善网格化管理"双随机"抽查机制,建立每周通报、每月排

名、年度评优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包括一般效率考核、巡查事

件考核、任务完成考核、双随机督查考核和专项监督考核等内容的量化可比的考核规范,实现基层治理考核有标准可依、有规章可循。四是规范信息互通,实现综合执法和网格管理联动标准化。依托网格细分执法区域,推动公安警务力量入网格,实现执法巡查与网格管理有效叠加,积极打造全要素网格,切实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立执法监管信息双向推送等机制,强化审批执法监管联动,完善综合执法协调监督制度体系,固化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要求,形成一系列可遵循、可操作的标准,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三)"标准化+"促进社会救助体系精准有力。

一是标准化保障跨部门救助贯通实施。整合全市救助资源基础,以标准化对社会救助集中办理程序进行规范,"横向到边"建立社会救助相关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纵向到底"贯通市镇村三级职责分工和流程,让群众对救助工作运行情况一目了然、线上线下均可寻求救助。二是标准化保障精准救助措施落地。围绕精准救助的目标,依托标准化创建创新开展工作,统一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平台、救助事项的救助程序、部门职责以及工作要求。制定上门服务、数据统一管理等特色工作标准,逐步建立起困难家庭"一户一档"的数据库,对采集到的困难家庭医疗、教育、护理等支出数据进行量化统计,

实施分类分层救助,推动救助从"收入型"向"支出型"转变,

切实提高了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困难群众的受益面。三是标准化保障主动救助机制运行。立足于主动发现救助需求,制定《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系统数据管理规范》《社会救助联动程序规范》等标准,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救助理念,实现部门救助政策、救助资源、救助数据整合衔接,完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设定系统预警线等方式,实现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重度残疾等困难群体发生的大额医疗支出等第一时间预警、上门核实,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进一步提高救助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标准化+"促进生活服务体系温馨周到。

一是构建运行维护体系。制定和实施生活服务保障标准、岗位标准、服务提供标准三大子体系系列标准,完善统筹协调和考核监管"两大机制",及时对生活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要求、功能技术对接标准、功能运行和更新要求、功能推广要求、监管考核等相关工作提供具体指导,进一步捋顺集成思路、落实责任主体、规范功能监管、提升运维质量,稳步推进平台后续建设。二是提升平台服务质量。针对生活服务体系核心平台APP,对入驻该平台的服务商制定《便民服务商入驻审核管理规范》,设置便民服务加盟入驻的标准依据。科学设定评价管理制度,规定便民服务商星级评定的主体、对象、评定方法和评定结果,构建了优质服务商评价模型。加强入驻商家的日常监督管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