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合集20篇(第4/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99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00分钟

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格局的调研与思考

网络

调研报告 社会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认真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情况

近年来,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坚持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以平安建设为统领,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紧扣新时代新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探索新时期社会治理科学路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的能力,提升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社会治理体系更

加完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加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主要做法

(一)在"共建"方面。

一是巩固优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城市社区,健全完善了"兼职委员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单位签订了"十个一"区域化联建协议书。建立完善了"双清单、双认领"联建机制,社区党工委通过社区自主制定、上门征集辖区单位需求等方式,认领了辖区单位服务需求事项,向辖区居民开放了棋盘室、书画室、红观影室、培训场所等服务场所,做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辖区单位认领了社区服务事项,开放了各自单位体育馆、篮球场、羽毛球馆等资源共享场所。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积极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按照"四定""六个一"标准开展集中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文明城市创建、辖区平安建设守护等工作。在农村,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五四八"(五项机制、四项能力和八项体系。即:"建立党组织领导机制、政府负责机制、社会协同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治保障机制;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村级治理能力、法治服务能力、德治教育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共同发展体系、信用评价体系、网格管理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安全责任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心理服务

体系"。)综合治理体系。二是持续深化网格化工作模式。进

一步健全规范了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科网格员"工作,落实了"六必访、六必到、八必报、十条为民服务线"工作法。三是探索实行巷长负责制。在城市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党工委班子成员兼任巷长,由网格员、在职党员、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力量组成的治理队伍,由社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和社工委副主任分别担任巷长,综合协调管理各类事务。同时,建立完善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公司职工兼任信息员制度,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及时反馈网格内各类信息,及时将特殊群体的信息反馈到楼栋党小组、网格党支部、巷长及社区党工委,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四是以职业化管理提升战斗力。全区全部行政村四委班子成员实行正常上班制,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大力推行村"两委"正职"一肩挑",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强化绩效考核,2019年村干部年工作报酬人均X万元,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探索实行村干部廉洁保证金制度,将村主要负责人每年绩效考核奖励报酬总额的40%作为廉洁承诺保证金,在届中或任期届满离任时一次性发放,让村干部廉洁管事。

(二)在"共治"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完善自治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民情接待室、代表委员工作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作用,开展居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党代表、居民代表议事工作,收

集社情民意,解决居民诉求。建立完善"周集-月议-季报"

居民议事机制,打造居民协商议事阵地,研究解决违章建筑拆除、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地埋式垃圾桶安置等突出问题。二是坚持"法治""德治"相结合。社区结合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心理咨询室和法律咨询室,聘请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服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依托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丰富拓展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探索推行以"党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党员+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N"服务模式。采取多形式打造过硬网格队伍,以"双向培养"建强党员、网格员队伍。设立小区巡逻岗、文明劝导岗等服务岗位,组织居民老党员开展不明文劝导、车辆乱摆乱放等"逢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先锋圆梦微心愿"活动,兑现微心愿。突出主题党日"党味",组织支部党员深入群众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爱心募捐、义务劳动、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四是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实践。在所有行政村按照"l+7+X"模式组建协商议事会("1"即村党支部书记;"7"即七类固定成员:包括村党组织班子代表、村民委员会班子代表、村监委会班子代表、两代表一委员、法律工作者、辖区内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以及村民代表;"X"主要包括协商事项涉及的利益群体代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等),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

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六步议事"

程序开展协商(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跟踪落实),引导农民群众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初步构建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基层治理主体多元联动格局。五是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创新建立村民褒扬惩戒和失德行为约谈等制度,采取提醒约谈、警告约谈、曝光等方式,督促失德者向好向善,真正使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发挥实效。六是以德治提升治理活力。创新推行道德信贷工程,为星级文明户发放低利率的道德贷款。开设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用积分换日用品。创新开展最美夕阳红"德润生日会"活动,每个季度为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七是打造法律服务新模式。在所有行政村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加大法律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在"共享"方面。

一是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工作成果,实施老旧小区美化硬化改造工程。结合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网格周三入户日整治违规占道、车辆乱停、摆摊设点等

行为,不断改善辖区居住环境。二是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

安装便民服务终端,衔接推进服务窗口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逐步实现"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居民满意度。三是拓展社区大学教育功能。采取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方式,试点社区设立社区老年大学分校,根据社区实际以及居民爱好和需求,每周开设工笔画、书法、国画等班次,招募师资团队。打造红色教育观影室,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电影"的要求,为辖区党员和居民播放红色电影。四是持续拓展社区品牌。将党建活动和群众活动有机结合,采取"每周小活动、每月大活动"的方式,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节日、不同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五是着力推进共管共享。在所有行政村成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理事会,制定管理章程、基金管理办法和设施管护标准,建立分段包干、划段管理、绩效考核的工作运行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村民共管共享的良好机制。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随着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加,如何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和社

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新老问题相互交

织,矛盾纠纷呈现出"诉求利益化、形式多样化、参与群体化、化解复杂化"的多元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

三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原有住宅小区设施的老化,辖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落后,人防措施还存在薄弱点。

四是辖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力度还不足,部分在职居民习惯当旁观者,对基层治理工作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不愿参与进来,持观望或者冷漠态度。

四、对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深入开展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推动基层各类组织共管,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制,引导各方面积极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确保社会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自治实践,加强法治建设,提升德治水平,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是积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在各镇设立涉农纠纷特邀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诉前调解联席会议制度、诉前工作报告制度、信息通报制度、督查督导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健全诉前调解体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二是结合综治中心建设,在各社区(村)卫生室建立心理

驿站和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援助服务,重视流浪乞讨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衔接,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警力,实现村警务室全覆盖。以"雪亮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布点建设、联网共享、智能应用和统筹管理,结合智慧城市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集约化、联网规范化、应用智能化"。全面推行"红袖章"工程,动员组织辖区内已退休且身体较好的"五老"人员

(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以及爱心人士,出屋上街,看家护院,为全区平安建设做贡献。

四是建立居民恳谈会、访谈日,设置意见建议箱,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留言功能,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平台。进一步发挥道德银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的作用,积极动员公益组织、党员、居民群众以及热心公益人士自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广泛性、民主性和科学性。

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网络

调研报告 社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文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各类城市综合性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也更是展示城市实力形象的金字招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是对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的一次全面检验。我市于2010年正式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4年底获提名城市资格,2017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保留提名资格,进入第六届创建周期(2018年-2020年)。经近年来的整体推进,我市创建实效持续提质增效,创建成绩不断提分进位,推动了全市"五个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1.提升了城市形象。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城市容貌得到了新改

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获得了新提高。娄星南路、吉星路、甘

桂路等12条"断头路"的全部打通,5个背街小巷片区、9条城市道路(18.5公里)的全面改造,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分类提质改造的有序推进,多个城中村、旧城及老旧小区的"改头换面",4个高标准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公园建设的完工建设,高品质公益广告的全城覆盖,智慧城市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地方公共信用网络平台的初步建成,天蓝水净地绿行动的成效初显,等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整体推进,让中心城区路净灯明、水清树绿、花香景美、墙洁气新、文明成风、风清气正,城市活力和品质显著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全体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2.凝聚了民心民意。

我市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深入各行各业和基层一线,围绕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集中力量抓好了公共厕所、公交站台、垃圾堆放、街道井盖、群众文化广场等群众身边的实事,解决好老房子漏水、下水道堵塞、停水停电停气等群众家门口的小事,做好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及黄赌毒黑拐骗等事关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大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形成了"创文为百姓、百姓共创文"的良好局面。创文工作得到了全市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激发了广大群众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本能,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创管、推动创管的强大动力,增强了党和政府的

凝聚力、向心力。

3.展现了城市精神。

每季度发放的"好人榜",在公共文化场馆布置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事迹展览,一系列的礼遇制度和措施、全面广泛的宣传教育,让争做好人、争当模范蔚然成风,呈现出省道德模范3人、全国身边好人8人等90人为代表的一系列先进典型,在全市营造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发动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月集中活动、"抗击冰雪"、"温暖回家路"春节返乡、"全国爱国卫生月'卫生大清扫'"、"文明劝导我先行"文明交通劝导等大型志愿公益活动,各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社区邻里互助、"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深入人心,打造了"乐坪乐"、"长青藤"等示范品牌,"党员进基层·情暖微心愿"活动更是荣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几十万册市文明手册的发放,抬头可见、驻足可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公约"、"十不文明公约"等公益广告宣传,文明村镇、校园、单位、家庭、"乡村好人家"、七创七评等系列创建活动的开展,"满城都开文明车""我为创文出把力"等文明主题活动的推进,让文明理念、文明行为深入人心。每一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一个创文的生动事例,都充分展现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城市精神。

4.形成了长效机制。

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

建创建办公室,出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评办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办法》等规范文件,将创文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范畴,建立了日常督查、每周例会、季度测评、半年点评、年终考评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工作推进机制;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学校、社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检查指导、现场办公,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44名市级领导,170多家市直及中央、省属驻娄单位主动担当、履职尽责,深入全市60个社区开展帮扶工作,为市民群众解身边难事、办具体实事,形成了"创文总揽、党政主导、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主要是思想认识、城市治理方式、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保障、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等方面存在短板。

三、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做好创建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

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操作手册是指导城市建设、治理和提升文明程度的"教科书"。一是进一步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年终绩效考核中的分值比例,将测评体系和操作手册的标准和要求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测量标尺",推动各级各部门主动将创文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二是将创建工作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查风险、防事故、保

平安'群防群治守护家园"行动深度融合,强化思想保障和行

动保障;三是加强创建工作在干部使用、追责中的组织保障,重用在创建工作落实有力、推进有效、敢于担责履职的干部,严肃追责工作疲沓、落实不力、严重影响创建实效和创建成绩的干部,形成奖惩分明的正向引导机制。

2.加强城市治理,全面提升工作的精细化水平。

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现代化是一个较长过程,在加强规划编制的统筹力度以优化公共设施布局,对标创文标准提倡人性化服务,尽快开通智慧城管系统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同时,应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常态化建设。一是推进"市容净化"常态化。城管等职能部门为主、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全体市民群众参与,聚焦主街主道、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居民楼栋、每家每户的环境卫生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大清理、大清扫、大清洗工作。推动城管执法人性化、常态化,允许市民有需求的店外经营、马路市场、零担疏导区进行划线经营。二是推进"市场提质"常态化。一方面加快农贸市场提质改造进度,另一方面推动商粮、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履职尽责,严格要求市场经营管理主体切实做好卫生保洁、诚信经营和行业规范公示等常态工作,营造设施完备、干净整洁、文明经营的良好市场氛围。三是推进"市区畅通"常态化。全面摸排中心城区交通"堵点""痛点",认真开展科学性论证和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人车分离、机非分流和停车泊位、标识标线等交通基础设

施的建设,构建起智能化、人性化现代交通管理体系,营造和

谐畅通交通秩序。同时,加大出租车、公交车等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其热情、有礼、规范地开展服务;加大对乱闯红灯、乱停乱放、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打击力度,严管重罚,形成高压态势,警示教育群众;持续深入开展"满城都开文明车""礼让斑马线""文明交通、低碳出行"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形成文明出行良好习惯。四是推进"市貌焕新"常态化。聚焦建成区内1999年以前建成的环境条件差、配套设施不全或破损严重、无障碍建设缺失、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且不宜整体拆除重建的居民小区,重点解决好消防安全、居住功能及环境治理三大问题,完善消防设施,实施电气改造,修缮路灯、井盖等基础设施;美化房屋外墙,改造排水管网,施划停车泊位,规范通信、网络等楼内外管线,安装简易体育锻炼器械;完善环卫设施,规范垃圾投放,修补破损地面,清理私搭乱建,清除小广告。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投入保障力度,补齐创文短板。

一是优化环境促发展。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引导窗口单位争先创优,全力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开展诚信建设,评选一批诚信企业、诚信街区、诚信门店和诚实守信好人,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紧密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补齐硬件建设短板。

对标测评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

力推进二级以上图书馆挂牌、科技馆、规划馆等创文必须场馆建设,加快道路提质改造及风貌整治项目的扫尾,搞好电子监控探头、停车泊位、公交站台、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的恢复。三是清理创建顽疾。完善公共场所盲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解决老旧社区(小区)消防设施不达标、消防通道不畅通问题,加大社区(小区)、背街小巷的公共设施维护力度,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达标、公共停车场(位)建设。

4.引导和惩戒并举,着力提高市民素养。

一是持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各级各类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挖掘推报和宣传力度,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推动好人展示进其他公共文化设施、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组建宣讲队伍进社区、学校宣传先进典型。落实好《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礼遇实施办法(试行)》,开展系列贴近群众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活动,承办一期湖南好人榜发榜仪式。二是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好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引领带动的枢纽作用,开展项目化服务,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出台《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和激励回馈办法》,深入开展系列文明劝导活动,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三是打造好各类创建品牌。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持续开展"乡村好人家"、七创七评等特色创建活动,让文明风

尚成为城市的新时尚。四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分

利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活动平台,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体验、传统文化传承、文明行为养成、校风校训浸润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是加快推进《公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明文惩戒措施、强化刚性约束、加大处罚力度,解决对不文明行为无法可依、无法可惩的问题,让不文明者"丢面子、长记性"。

5.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参与的创建氛围。

一是夯实社会宣传这一基础。针对当前公益宣传的薄弱环节,在前期广覆盖的基础上,在中心城区开展一次地毯式排查,做到扫除盲点不留死角,补齐短板提升质量,突出亮点塑造品牌,将公益宣传打造成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二是突出新闻宣传这个重点。统筹协调全市各大媒体,对焦成绩正面推介引导,聚焦问题负面曝光示警,对警示后仍整改不力的单位再专题曝光或进行电视问责。三是打造文艺宣传这大亮点。高质量组织好社区文化节、乡村文化节、群众文化汇演等主题活动,激活专业创作团队、社会艺术团体和群众性艺术组织的创造力,组织好"创文明城市·建美丽家园"原创舞台文艺作品征集活动,确保创作、推荐、流行一批水平较高的创文文艺作品。四是补齐入户宣传这块短板。督促指导娄星区和经开区高频率、高密度、高标准开展好入户宣传,针对"参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等类似民调长期偏低的现实,完善方案,丰富形式,提

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入户宣传,做到时时有身影,处处有宣讲。充分利用好小区、楼栋"微信群",建好直达居民的微信"直通车",让市民在"屏幕上"了解创文动态,在"手指尖"掌握创文知识。督促指导相关部门整合教师、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力量,通过"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与到入户宣传中来。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报告

网络

调研报告 民生

我区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以"六个坚持""五个体系""五个三"统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加大安置点项目建设和探索创新后续服务工作力度,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通过集中面上调研、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跨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详细调查我区安置人员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及安置点建设等方面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区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从搬迁建设向后续脱贫发展、社会融入管理转变,研究出台《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推动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

(一)抓组织建设、优化公共服务,着力解决"稳得住"

的问题。

一是社区管理"共治"。设置正光街道、铜兴街道,配齐

配强领导班子。成立安置点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同步推进工、

青、妇等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综治+社区警务

+司法+""3+N"大综治工作格局,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0余起。二是服务阵地"共建"。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的原则,建成打角冲、白岩溪、正光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建立社区"两委"办公室、妇女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20余个服务阵地,100余名干部入驻社区办公,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三是公共服务"共享"。根据搬迁群众就学就医需求,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增加学位1.2万个,调配教师398名。挂牌督战正光第二幼儿园、白岩溪幼儿园,5月底前投入使用。建成卫生服务中心6个,配备医生、护士27名。健全三重医疗保障体系,搬迁群众异地就医直报7157人次245万元。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4689人703万元。

(二)抓就业创业、促进稳定增收,着力解决"能致富"

的问题。

扎实开展"留雁行动",逐户走访、摸排,建立安置区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通过就业创业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增收。目前,常住人口有搬迁劳动力4987户11528人(沿河籍1437户3396人)。截至目前,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4987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